摘要:通过广州番禺区新造职业技术学校扩建工程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实践,力图阐述校园扩建工程规划设计原则的生成过程和建筑设计策略,探寻校园扩建模式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扩建;规划布局;和谐
1、引言
广州市番禺区新造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始建于1962年,1983年改为职业高中,1999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2001年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毗邻广州大学城,现有占地面积90亩,学校依山而建,风景优美。学校扩建总体规划目标是校舍布局合理,运动区、教学区、生活区功能清晰明确,整体校园风格统一,充分体现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地域性。
2、设计构思
在进行方案设计之前对基地内已有校舍和地形进行了踏勘和分析,番禺区新造职业技术学校所在地块属丘陵地带,用地呈不规则扇形,地势中间低两边高,东南低西北高,丘陵山势较平缓,其中新征地块较为规整,场地内有两座小山体及若干鱼塘(图1)。通过三维模拟分析发现,扩建地块对规划布局存在以下几点不利因素:
①原有校区相对完整的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与扩建工程之间存在矛盾:原有校区在功能分区上包含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等;在空间结构上有以原校园主入口、教学区形成的主要纵向轴线,运动场和体育馆则构成校园的次要横向轴线,校区的中心节点为行政办公楼,原有校园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有一定的特色。而扩建功能不仅包括教学楼、实训楼、学术交流中心、校企合作大楼、学生宿舍和食堂等多种不同性质的功能要求,而且扩建用地偏居校区西段,势必影响原有校园的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
②原有地形地貌对规划布局的制约:现有用地呈不规则状,用地内有两个丘陵,局部高差大。因此,如何利用地形,减少土方开挖,势必会成为设计的一大难点。
③任务书要求的建筑容量与大学校园空间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矛盾:局促的用地范围在一定建筑面积的控制下必然会导致高建筑密度,这给我们创造富有个性的现代化校园空间环境带来了诸多困难。
在综合考虑用地的现状条件以及设计任务的需求后,发现特殊的基地状况要求处理好校园建筑的空间尺度与周边建筑的关系,衔接好新建校舍尺度的外部空间与原有校园尺度的内部空间。由于规划要求的建筑均为功能性和目的性很强的建筑,空间的高效利用和明确定位的问题显而易见。为此在设计过程以理性操作来认识对象的内在秩序,并在各设计阶段中将功能布局、空间结构、景观特色具体化,提出了“山水田园,岭南院落”的布局原则。顺应用地的自然脉络,通过调整建筑的尺度及布置来适应场地的复杂状况。自由的布局可避免巨形体量带来的环境破坏和过高成本,创造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校园空间环境,体现校园建筑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从而实现校园整体空间环境的升华。
3、规划布局
总体规划设计遵循校园现状的脉络及场地地形,与广州国际创新城“一核两翼”空间发展格局相呼应,并结合自身场地的特殊性,形成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院落式组团布局的校园规划(图2)。
校园将围绕场地已有的山水资源作为构思的基本元素,利用现有的山形水系,辅以岭南传统造园理念,将水系加以修饰,使其与校园融合,形成校园的中心景观区,并将具有现代气息的校园文化融入到建筑广场等人工造景中,与自然交相辉映,充分体现“山水田园,岭南院落”的设计主题,创造出具有浓厚岭南地域特征的人文环境。
依据已有的校园建筑功能及布局,我们将新增加的教学及行政建筑群置于校园内相对集中的可建设区——中部片区,使之与现状教学建筑群形成完整的教学组团——办公教学综合区;同时于中南部片区增设新建校企合作大楼与现状校企合作楼连接,围合成院落,并与新建学术交流中心组成完整的组团——对外服务区;位于现状400米球场运动区西侧集中设置50米标准泳池及篮球排球场,形成学校的运动区;校园西侧面向山水景观,环境较为安静适合布置学生生活区。
①办公教学综合区利用地势较为平缓的地带,结合现状教学楼形成完整的教学组团,其中教学行政楼及实训大楼位于最外侧靠近校园入口;新增教学楼和原有教学楼、图书馆位于组团内部,各系教学、实训、管理全部集中于教学综合区。
②生活功能区环绕着西部山体,利用天然高差进行分级,依山就势布置,将自然景观引入生活区,使自然与建筑相互渗透。学生宿舍处于整个用地的西部,可通过步行道方便往返教学区和生活区。
③运动功能区布置在中部地势平坦区,作为校园内开放性空间联系各建筑组团,实现资源共享,方便师生使用。
④对外服务区由校企合作大楼、学术交流中心组成,位于校内中南部片区,对外功能极强。教工生活区位于校园东侧,靠近市政路,交通方便。
4、建筑设计
4.1体量
鉴于对已有建筑的尊重,新建的教学楼、实训楼和行政楼力求在体量上与原有建筑统一,原有建筑虽然都是4~5层的小体量建筑,但基底标高最大相差14米。因此,新建教学楼、实训楼和行政楼控制在7~8层,体量上尽量保持与原有建筑平衡。同时在总平面布局上,教学楼、实训楼和行政楼通过连廊形成L形布置,在主入口广场处呈内凹形,减少对原有入口空间序列的影响。新建生活服务区布置在用地西侧,自称一区。依山就势,充分利用高差布置食堂和学生公寓,形成丰富的山地空间。
4.2材料选择
扩建建筑主要采用白色无机饰面砂浆,不仅整体色调与原有建筑在材料上取得一致,还使原有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区内得以延续和发展。
4.3立面处理
在立面形式处理上选择与原有建筑的相一致的手法,教学楼、实训楼和行政楼一层外立面采用灰色细洞石贴面的内凹处理,形成结构遮阳,2~8层教学楼、实训楼外立面设置不等距的竖向遮阳板,顶层则采用白色墙面进行退台处理,并在局部设置装饰性坡屋顶,这种处理手法不仅丰富了立面的层次,而且与原有建筑形成和而不同的境界。对空调机位的处理则体现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空调外机全部放置在竖向遮阳板后,避免了空调机对建筑立面的破坏,在实现功能性的同时赋予建筑韵律感。
4.4连廊
连廊的运用是扩建建筑的设计特色,新建教学楼、实训楼和行政楼通过连廊与原有建筑连接,成为一个完整系统。底层柱廊,2层是屋顶平台,平台布置绿化景观。使师生能穿行于绿丛之间,行走于蓝天之下,享受大自然的惬意与和谐。连廊还使原本接近行列式排布的教学楼之间产生了院落的分隔与围合,视线通透,成为师生各种交往活动不可或缺的场所。5、结语
在校园更新扩建中,如何协调新与旧、发展与现状的关系往往存在一定的争议。旧校舍是学校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对校园的人文环境营造具有特殊意义。因此在更新扩建中不宜采取推倒重来的方式,而应该采用修旧建新并重的决策。根据学校的实际发展需要,总平面规划把新旧校区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根据实际需求充实更新校舍设施,使新旧校舍共存互补、相得益彰。
论文作者:张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建筑论文; 校园论文; 布局论文; 教学楼论文; 功能论文; 新造论文; 实训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