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朗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曹晓芳

论朗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曹晓芳

河北省隆尧县魏家庄中学 055350

摘 要: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初中忽视朗读的现象,说明不少教育者至今对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还缺乏充分的认识。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也从一个角度充分说明了朗读的重要作用。而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实践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让课堂内外充满琅琅的读书声。

关键词:朗读教学 语文 能力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我国传统语文教育就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所以才流传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样的古训。在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仍有必要大力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通过朗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加强朗读训练是在语文教学上落实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笔者就“朗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发表几点浅显看法:

一、朗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现在的语文课上大多是教师在唱独角戏,不遗余力地讲解分析,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其中。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失去了参与的兴趣,渐渐地疏远了语文课,疏远了语文这门学科。但有了朗读就大不一样了。当抑扬顿挫的朗读给人以悦耳的感受时,当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人带入身临其境的意境时,当富有韵律的朗读撞击人的心灵时,有哪位学生能对此无动于衷?有谁能不产生尝试一下的念头?笔者曾经听过一位老教师上示范课,讲的是《老山界》中红军连夜登山一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师并没有分析讲解路如何陡、山如何险、“之”字形“s”形有何作用,他只是让学生读出文中描写山路险陡的句子,然后让学生放声朗读红军的话。学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纷纷动起来展现自己的读功。尤其是那句“我们顶着天了”,高亢响亮,充满了豪迈乐观、蔑视一切困难的情怀。不待老师讲解,红军战士大无畏的乐观的革命形象就深深地印在每个学生的脑海中了。望着学生们那兴奋得通红的小脸和闪亮的眸子,我在心底热烈地为这位老师喝彩。遗憾的是,这样的课并不多见。

二、朗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我国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有理智的理解,而且有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朗读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的语言,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负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能与作者进行感情、思想上的交流,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意思,这就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教师对每一篇文章的分析讲解,多数情况下都应以学生的多次朗读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教师的分析多数属于架空分析。学生表面听懂了,但实质心灵上并没有和作者产生共鸣,不能深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如:讲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那段,如果学生没有反复朗读,教师架空分析,就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聆听“鸣蝉的长吟”、“蟋蟀在这里弹琴”。学生多读,自然能激发学生对儿时美好时光的回忆、对大自然的热爱。这样比起教师理性的分析,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

三、朗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目标之一。中学语文教材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课文,学生反复朗读不断地受到优美文章潜移默化的影响,大脑中就会留下连贯系统、符合语言条理的痕迹。学生经过言语“听读”的输入,能有效促进口语表达水平和写作水平的提高。而读和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朗读是良策。对一篇文章的反复诵读,不仅能学习它精美的谋篇布局,而且能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写作时就不知不觉地加以运用了。例如我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就让学生对开头三段和结尾两段反复朗读,并达到能背诵的程度。这样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到它运用了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使首尾照应,前后相连,文章浑然一体,一气呵成,而且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当我让学生写《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最值得尊敬的人》时,他们大都能仿照此文写法写出了很多优美的句式,且情感真挚、表达淋漓;写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地突出了鲜明的人物个性;在文章的结构上也懂得了前呼后应、首尾相连。

四、朗读教学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前几年,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有感情地朗读正是进行情感熏陶的最佳手段。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一泻千里的音乐之美。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叩击他们的灵魂,拨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获得极美的艺术享受。而文中的情感审美因素也会自然而然地向读者释放,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论文作者:曹晓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论朗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曹晓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