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障性住房原本是政府为了解决人民群众住房困难这个重大民生问题而大力推行的住房建设。而作为企业,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努力解决员工的居住问题,为员工提供属于本企业的保障性住房。企业要为员工提供保障性住房,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保障性住房施工质量管理,才把其建设成为“安全放心”的工程,向企业员工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本文就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质量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确保保障性住房的质量。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施工质量;防治
一、保障性住房施工质量管理的内容
1、项目规划管理。企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的在于为企业员工提供福利性住房,解决他们居住的问题,所以,企业在对保障性住房工程进行规划时,要全面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及完善配套设施。首先要充分了解员工的家庭结构以及人口数量的基础上,确定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以及各种户型的比例。其次要综合考虑交通便利性,因为交通是否便利对于员工的工作以及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再次是考虑配套设施的提供完善。毕竟,完善的配套设施会提高员工生活的满意度,进而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努力为企业做贡献。
2、施工方面管理。施工是企业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点内容,施工方面的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施工方面管理包括工程技术管理、工程质量管理以及工程安全管理。首先是工程技术管理。由于参建单位多,技术力量参差不齐,对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施工方法的掌握、实施不熟,应组织技术人员利用晚上时间集中学习,从消化图纸开始提出问题、再查阅规范、图集、技术规程解答问题,为施工的方式方法找到理论根据,结合施工单位丰富的施工经验,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法。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施工管理层做到了“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避免了盲目施工和错误施工,而另一方面,有利于合理利用现场资源,在已有的条件下合理利用资源,节约工期、造价,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返工,让质量验收做到了一次性验收合格。其次是工程质量管理。为工程质量,从设计阶段开始,提供详细地形、水文资料,再邀请设计院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合理设计地基建设方案。除此之外,还要为施工单位提供良好的施工作业面和作业环境,提高基础施工质量。再次是工程安全管理。针对施工队伍多,各工种交叉作业频繁,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现场加强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提升安全知识教育,各参见单位均成立农民工学校,专门安全方面展开专业安全学习、签订安全责任书,成立安全巡查小组,对新近各工种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使得现场施工实现了“零安全事故”。
二、保障性住房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1、设计方面。在保障性住房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相关设计人员缺乏责任心且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由于设计图纸获取方法较为简单,因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套图现象,并且在材料选择方面,设计人员不能给出明确的建筑材料使用方案等等;其次是设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较低,许多设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对于相关规范以及标准不够了解,导致设计出的房子不能满足现行规范或者标准的实际要求;最后是设计图纸审查问题,保障性住房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在施工图设计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图纸套用现象,且在实际的图纸审查过程中,相关审查人员对于图纸审查往往存在着不严谨、不认真等现象。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保障性住房质量。
2、建设施工方面。在建设施工方面,其建筑机械使用、施工工艺选择以及工具的规范操作都会对整个建筑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混凝土搅拌不充分,建筑管线铺设不合理等等。加之中小城市由于经济原因,在工程造价方面,保障性住房的造价也被压的很低。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建筑材料的使用也会对建筑整体质量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例如,主体部位混凝土以及钢筋使用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砌体结构材料选择错误等等。
3、建筑监理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许多中小城市由于经济原因,保障性住房工程造价往往都压得很低,经常导致工程监理的预算得不到足额实施,而监理不到位会导致施工方为了自身利益,偷工减料,使得原本建筑使用寿命受到了较大影响,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
三、保障性住房施工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1、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
首先要认真审查施工方的施工资质和投标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然后对施工图纸组织专门审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招投标过程,对参建单位认真审查,并严格把关二次分包情况的发生,避免不具备建筑资质的建筑施工单位参与施工,对于分包单位要取消其承建资格,以确保招投标的真实可靠。
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开始前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规章制度,保障施工正常运行,首先要加强全员思想认识的培训工作,明确目标和施工要求,以及计划进度要求,逐级分解项目目标的编制,并形成明确的任务、职责和权限相互协调的整体。
3、完善监理单位的工作监督制度和监理实施
竣工后验收必须进行分户验收的标准,要做好验收质量备案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以及设计文件、承包合同要求,对建筑材料和构配件进行多种形式的检验,做好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质量验收合格后要与建筑施工方做好质量保证措施,做到终身质保,每栋楼的建筑方责任人和单位都要明确标识在建筑物内,便于监督和后期服务。
4、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完善的保障性住房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企业保障性住房对施工单位进行施工质量管理的有力保障。企业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的主要包括:
首先是建立质量责任实名制制度。企业施工质量管理部门根据施工单位工程质量的策划明确所有分部工程以及分项工程,各个施工区段,还有各个施工工序的主要作业人员、施工组织人员、技术管理人员和质量验收人员。实施过程质量操控、验收挂牌制度,对施工单位已完成的各个施工部位统一悬挂质量控制和验收标识牌,并且要在质量标识牌上写清楚施工时间、分包单位名称、操作人员、技术监督人员、质量验收人员、还有工程实施管理人员、设计和验收标准、验收时间等相关内容。企业施工质量管理部门要保留各方签字确认的纸质质量控制验收单,从而实现过程质量监控的可追踪性。
其次是实行周月的质量综合检查制度。在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企业施工质量管理部门根据施工单位相关人员编制的施工报告,并且逐一进行研究、分析并处理,形成周月的质量分析报告。该报告必须包括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材料、企业施工质量管理部门发现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还有施工单位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结语:企业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可以有效地解决员工居住问题,是一项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工程。所以,企业在建设保障性住房时,必须在建设期间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实施,切实有效地落实各项制度以及规定,才能更好地满足员工需求,让员工定有所居。总之,企业加强保障性住房施工质量管理,建设“安全满意”的保障性住房,让广大员工放心,为社会以及国家的和谐健康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胡灵杰.浅谈保障性住房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工作[J].门窗,2017,03.
[2]甄宝忠.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施工质量管理的探讨[J].建设科技,2016,10.
[3]朱桂平.浅谈保障性住房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6,12.
论文作者:庄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住房论文; 企业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施工单位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员工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