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实验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生自主论文,能力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调查简述
通过调查(参见《农村初中语文自主阅读障碍探析》,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年第1期)发现,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初中语文自主阅读具有特定的背景。客观上,农村学生自主阅读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不容乐观;主观上,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主要靠教师讲解,而忽视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忽视了学生文化视野和健康人格的培养。这样,社会环境、现实条件、教师观念就为学生自主阅读形成了潜在障碍。由此,相当数量的农村学生学习被动,阅读意识与能力较低,人文精神失落的现象频现。
二、应对策略的理论假设
1.自主阅读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阅读是一种阅读行为和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阅读教学。
2.自主阅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1)主体性。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能自觉主动地投入阅读实践活动中,形成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学生的主体性贯穿于阅读活动的始终。(2)自控性。学生不受教师的“干预”和“遥控”,能凭借阅读经验进行自我品味、自我质疑、自我发现、自我感悟、自我批判。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进行自我控制。(3)渐进性。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可分为“三个梯度”,即“浅程”自主阅读→“中程”自主阅读→“高程”自主阅读。这三个梯度是学生自主性由“扶”到“放”,再到“独立自主”的过程。
3.对自主阅读“三梯度”的教学策略设想。第一梯度:“浅程”自主阅读阶段。一般是指阅读还没有“入门”的学生,自主愿望不是很强烈,自主意识还没有觉醒,主要靠老师布置阅读内容,介绍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他们的自主性停留在浅层次程度上。因此,主要采用“诱导自主”策略,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利用循循善诱的引导方式,促使学生对阅读对象产生好奇——有一种自发的“我要读”的愿望。第二梯度:“中程”自主阅读阶段。指学生对阅读有了“初步的感觉”,有一定的自觉性,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学生敢于自觉主动地钻研文本,深入文本。在此阶段,主要运用的是“放手自主”策略。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将阅读的权利放还学生,教师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方法。第三梯度:“高程”自主阅读。即学生既能走进文本,又能走出文本,并且进入“创读”境界。此阶段主要实施“独立自主”策略。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能够对文本自觉反思、反馈、创新的阅读境界。
三、实验操作的过程分析
1.诱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实践量。
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广泛阅读基础之上,因此,在初级阶段,我们不仅让学生读教材,更为重要的是开拓学生广泛阅读的“土壤”。主要创设两个途径:第一是把学生“请”进图书室,第二是把课外书“请”进课堂。我们要充分利用农村中学已有的条件,千方百计让学生有书读、多读书、读好书。
首先,让学生读喜欢读的书。在指导中,做到三个“允许”:允许学生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允许学生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允许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结构、生活体验发表见解。教师不强迫学生读不喜欢的读物,尽最大限度给学生以自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口味”及心理需求自主选择。其次,引导学生读不喜欢读的书。学生不喜欢读自己读不懂的书,此时,教师的点拨指导十分重要,尤其是名著。教师要充当“激励师”和“点拨师”的角色,让学生不知不觉走进书的世界,让学生的心灵沐浴在书的霞光中。
2.改革课堂教学,优化阅读过程。
(1)“双轨式自主阅读模式”的提出。我们对课堂结构进行了改革尝试,提出“双轨式自主阅读模式”。其结构为:两课型、四环节。两课型是指“激趣→指导”为预习课,“交流→总结”为交流课;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升和补充。两种课型都要有师生的“双轨”活动,即教师履行的职能是激趣、引导、点拨、监督、帮助、检查、提供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的教学活动“轨道”;学生履行的职能是明确阅读目的,确定学习目标,积极认真阅读,学会自我提醒、总结反思、攻克困难等的学习活动“轨道”。在教学过程中,“双轨”同时存在,同时运行,就像火车的两条轨道一样,同时支撑着教育教学活动。
(2)“双轨式自主阅读模式”的运用。第一环节:激趣。这主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爱好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的思想和意志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实践中,我们看到这种现象,并非所有的课文学生都喜欢。并不是这些课文不好不美,选入教材的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但有时学生并不“买账”。在农村中学,这种现象较为明显,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十分重要。诱发兴趣是突破口,通过教师的激趣,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好奇,产生“阅读的期待”,产生“熟悉的陌生人”之感。精彩的诱导,让学生对本不想读的文章产生想读的欲望,让学生对有点喜欢的文章更加喜欢。第二环节:自读。此环节强调在激趣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针对农村中学实际情况,教师要教给自读方法和提供自学策略。自学方法要有可操作性,又要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一方面让学生加强积累,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耐心读书的好习惯。第三环节:交流。在以上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突破学习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深读课文,展开师生对话,生生交流;交流要围绕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既注重预设又注重生成。第四环节:总结。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与收获,反思不足与教训,为下一步的学习积累经验。总结有两种方式:一是口头总结,这种方式是主要的;二是书面总结,这种方式是辅助性的,无论哪种方式都要根据实际而灵活运用。
3.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在自主阅读实验中,我们尝试引导学生自读整本语文书的方法。其过程是:首先,设计“课内自主选择读书调查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评价。其次,教给阅读方法,提出阅读要求。
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吸收和输出是相互组成的关系。要想写得好,必须读得好,阅读与写作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让二者携起手来,做到读写结合。在实际中,学生的阅读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凭感觉和经验,不关注课文的语言和写作方法,仅关注故事内容与情节。这样的阅读忽略了重点,甚至浮光掠影,蜻蜒点水,显得肤浅。但是,如果读了之后,就让学生去写,会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感悟,通过学生的写,教师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帮助点拨,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在自主阅读实验过程中,我们指导学生做“小老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提高学生的认识,学会“换位思考”。例如,组织学生讨论:教师的职责是什么?学生的职责是什么?假如你是教师,你将如何进行教学?“老师讲——学生听”是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通过论辩,学生的认识提高了,阅读的参与性、积极性调动起来。第二,教给“小老师”备课的方法。一方面让“小老师”有充分的备课时间,并给“小老师”提供相应的教学参考书,让他们自己钻研,自己探索,自己设计。另一方面鼓励他们集思广益,多动脑子,多想办法。例如,教会他们使用提问法、分析法、朗读法、辩论法等进行教学设计,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第三,在“小老师”教课的过程中,让他们大胆行动,教师不随意插嘴,不打断小老师的“讲课”。当然,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并抓住时机适时点拨;同时,耐心听完每个同学的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应给予肯定和鼓励。第四,“小老师”讲完后,讲课的和听课的学生都要认真总结与反思。每次学生讲课,教师坐在同学的座位上,既当先生又当学生。每次让学生讲课,教师和同学一道兴致勃勃地欣赏每一个“小老师”的风采,常常情不自禁地被“小老师”的精彩幽默所感染。让学生做“小老师”的好处是:第一,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理想境界;第二,转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了换位思考,更加理解了老师;第三,让学生做“小老师”,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自主命题,是要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改进学习方式,促进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
在实验过程,我们以自我教育观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自我分析,自我对话,自我鼓励;引导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进而健全人格,发展个性。在反思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天职,学习是自己的责任,自己应做学习的主宰者,自己应做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它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反思我的课堂表现”、“反思我的阅读”、“考试阅读自我评价”等主题活动,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自觉发展,它对培养学生的自制自律、自我规划、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是自主阅读能力形成的“内驱力”。其次,引导学生对考试阅读进行自我评价,能让学生自主地寻找到语文考试的方法和规律,让学生学会聪明地考试,能增强学习自信心。
四、效果与反思
通过以上综合策略的实施,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训练学生精读、略读、快读三大阅读技能,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阅读意识和良好的读书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双轨式自主阅读模式”,打破了教师中心,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让学生做“小老师”,让学生自主提问,让学生自我反思,让学生自主命题,让学生自我引导,让学生填“自主阅读卡”……这一系列新举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当然,通过实践也发现不少问题,由此引发我们进一步的思考。(1)自主阅读实验能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实验不能在短期内见效果。在起始阶段,它的成绩往往处于“低谷”,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效果逐渐“发酵”出来。(2)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虽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不能保证考试成绩优异。因此,我们要做好两方面的统一,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的应考能力,力求使兴趣与考试目标相协调统一。(3)实验不仅要关注学生读的“量”,还要关注学生读的“质”,既要让学生读得多,又要让学生读得好,力求做到“量”与“质”辩证统一。(4)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是自主阅读能力的“内驱力”,也是形成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5)语文学习是“慢功”,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起步阶段要克服畏难和急躁情绪,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只要方向正确,就应该勇于尝试,大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