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县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棋盘山镇中心卫生院, 邮编068450
摘要:目的:分析产科因素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之间我院收治的400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出现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200例产妇为观察组,未出现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200例产妇为对照组,分析产科因素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结果: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间、产妇年龄、孕前体重、新生儿体重、母乳喂养等因素都能够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产生影响,在分娩方式方面,阴道分娩使用产钳助产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最高;第二产程时间在45min以上的产妇发生率高于第二产程时间在45min及以下的产妇;年龄在35岁以上的产妇发生率高于年龄在35岁以下的产妇;体重偏肥胖的产妇发生率高于体重正常或偏瘦的产妇;新生儿体重在4000g以上的产妇发生率高于新生儿体重在4000g以下的产妇;非母乳喂养的产妇发生率高于母乳喂养的产妇,并且P<0.0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目前尚未界定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生理性改变还是病理性损伤,所以依旧需要对妊娠和围产期妇女进行观察和研究。
关键词:产科因素;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
女性盆底的主要功能就是维持内生殖器、直肠、膀胱等内脏器的位置正常,其主要通过对器官进行牵拉来对器官进行控制[1],如果盆底的肌肉受到损伤或是发生松弛,就会导致肌力下降,并且对盆底的正常功能产生影响,使患者可能出现排尿排便异常、器官脱垂等现象,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一般来说,女性在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盆底肌肉损伤[3],为了能够降低产妇发生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几率,本次研究我们对我院收治的400产妇进行调查,分析产科因素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现进行如下报道。
1.基本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之间我院产科出现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和未出现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妇各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出现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妇设为观察组,未出现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妇设为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年龄在21——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6±2.1)岁,孕周为(39.41±0.33)周;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2——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4±3.0)岁,孕周为(39.48±0.35)周。全部研究对象均为单胎初产妇,并且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符合进行对比的要求。
1.2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围产期可能导致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因素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
1.3观察项目
对比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间、孕妇年龄、孕前体重及产后是否母乳喂养。
1.4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例(n)、率(%),通过卡方(X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基于t检验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表1: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间、产妇年龄、孕前体重、新生儿体重、母乳喂养等因素都能够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产生影响,在分娩方式方面,阴道分娩使用产钳助产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最高;第二产程时间在45min以上的产妇发生率高于第二产程时间在45min及以下的产妇;年龄在35岁以上的产妇发生率高于年龄在35岁以下的产妇;体重偏肥胖的产妇发生率高于体重正常或偏瘦的产妇;新生儿体重在4000g以上的产妇发生率高于新生儿体重在4000g以下的产妇;非母乳喂养的产妇发生率高于母乳喂养的产妇,并且P<0.0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3.讨论
除以上的原因之外,女性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也存在遗传或是先天性的因素,部分未生育、甚至未进行过性生活的女性可能发生子宫脱垂[4],同时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有生育史和无生育史的亲姐妹在绝经以后,盆腔内器官脱垂程度却十分相似,由此可见,遗传因素也是女性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间、产妇年龄、孕前体重、新生儿体重、母乳喂养等是产妇发生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来说采用阴道分娩的方式盆地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并且产妇发生会阴撕裂会导致发生率上升,若需使用产钳进行助产,发生率则会进一步提高;第二产程的时间越长,产妇发生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可能性越大;同时产妇的年龄越大,发生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几率越大;产妇体重偏于肥胖会导致自身持续处于高腹压状态,易导致盆底组织发生损伤,也就易导致发生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若新生儿的体重在4000g以上则可属于巨大儿,使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相对较困难,所以产妇发生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可能性较大;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产后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可以刺激雌性激素的分泌,雌性激素有利于促进盆底肌肉功能的恢复,所以产后未进行母乳喂养的产妇更易发生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综上,目前尚未界定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生理性改变还是病理性损伤,所以依旧需要对妊娠和围产期妇女进行观察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宋俊华,于迎春.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因素及超声测定膀胱角度的临床意义[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6):18-20.
[2]左海燕.产科因素对产后盆底的影响及盆底康复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2014.
[3]尹春红.产科因素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15):63-63.
[4]谢慧.探析产科因素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8):19-20.
[5]邓桂霞.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分娩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7):41-42.
论文作者:赵春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1
标签:产妇论文; 产后论文; 性疾病论文; 功能障碍论文; 发生论文; 发生率论文; 体重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