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及控制血糖对效果的影响论文_何良英,吴贤志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25300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患病特点,并探讨控制血糖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们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收治的单纯肺结核患者60例作为对照,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实验室及影像学诊断结果,比较其临床特点。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做好血糖控制工作,按照其血糖控制效果对其进行再分组,观察A组、B组、C组分别为血糖控制满意、控制尚可和控制较差组,比较各组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痰菌阳性率、干酪空洞征、单肺征、多叶段征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A组、B组、C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12%、72.41%、28.57%、96.67%,有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C组的情况,除对照组和观察A组患者的比较无显著差异外,其他组别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痰菌阳性率更高,且多有明显干酪空洞形成,肺结核与糖尿病相互影响,血糖控制效果不同,肺结核的治疗效果也有区别,做好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血糖控制;治疗效果

结核病指的是一种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诱发的慢性疾病[1],可累及多脏器结构,肺部是最常见的累及位置,肺结核也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类型。而糖尿病指的是一种以长期持续性血糖异常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与现代社会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息息相关。二者相互影响,会导致治疗难度增加。本文选取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特点,同时分析血糖控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们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时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肺结核的诊断标准[2]以及糖尿病协会制定的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38例,女22例,患者的年龄在18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1±3.6)岁;病程在0.5-10年之间,平均(5.9±1.2)年。

以同期收治的单纯肺结核患者60例作为对照,其中,男39例,女21例,患者的年龄在18岁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0±4.1)岁;病程在0.5-11年之间,平均(6.1±1.1)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诊断方法

患者入院后,分别在围治疗期对其进行定期痰涂片检查,其中治疗期间每月检查三次,巩固期每个月改为两次检查,以连续两次痰涂片检查结果呈阴性,且未见再次复阳的情况为痰菌阴转。同时,对患者进行定期胸部X线摄片检查,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个月各检查一次,以后改为每三个月检查一次。

1.2.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的抗结核治疗,治疗方案为2-3HREZ/6-8HR,H、R、E、Z分别代表了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以及吡嗪酰胺。观察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降糖治疗,做好日常饮食控制、运动指导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其血糖水平选择合适的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实验室诊断结果、影像学诊断结果,比较其临床特点之间的差异。同时,按照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对其进行再分组,观察A组、B组、C组分别为血糖控制满意、控制尚可和控制较差组,比较各组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

其中,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评价标准[3]是:以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在4.4-6.1mmol/L之间,非空腹血糖值在4.4-8.0mmol/L之间,且持续时间超过3d,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6.5%以下,连续一个月以上无任何低血糖事件发生的情况为控制满意;以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在7.0mmol/L以上,非空腹血糖值在10.0mmol/L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3d,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8.0%以上,连续一个月内偶有低血糖事件发生的情况为控制较差。以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在控制满意和控制较差之间的情况为控制尚可。

不同组别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标准[3]是:以治疗后患者的主要肺结核症状消失或完全消失,胸部X线摄片结果显示病灶消散或钙化,痰菌试验结果呈阴性为痊愈;以治疗后患者的主要肺结核症状显著减轻或部分消失,胸部X线摄片结果结石病灶显著缩小且缩小程度在一半以上,痰菌试验结果显示多数患者转阴性为有效;以治疗后患者无法达到上述标准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为无效。治疗有效率=(痊愈+有效)/患者总数×10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

分别对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可见观察组患者的痰菌阳性率、干酪空洞征、单肺征、多叶段征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2 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按照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将其分为观察A组、B组、C组,各有17例、29例、14例,分别对三个观察亚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可见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12%、72.41%、28.57%、96.67%,有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C组的情况,除对照组和观察A组患者的比较无显著差异外,其他组别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本文以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可见其痰菌阳性率、干酪空洞征、单肺征、多叶段征检出率均在50%以上,病情明显重于单纯肺结核的患者。这是由于糖尿病的发生会对机体本身的代谢功能、免疫功能造成干扰,结核杆菌感染风险高。而结核病的发生又会对血糖代谢及调节功能造成不利影响(结核菌可损害胰岛细胞,造成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减弱,糖原正常代谢受阻;而结核菌毒素也会对正常胰岛代谢功能造成阻碍)。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生率可达7.8%,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治疗中如何兼顾抗结核治疗与血糖控制至关重要。

按照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进行分组,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可见,血糖控制效果越好,其治疗有效率越高,其中血糖控制满意的观察A组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接近,均在90%以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血糖控制尚可和较差的患者,提示积极的血糖控制有利于肺结核临床症状、相关体征的缓解和治疗效果的提高。谢育琴[4]的研究还对不同血糖控制效果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检出率进行了分析,也有同样的结果。

综上,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痰菌阳性率更高,且多有明显干酪空洞形成,肺结核与糖尿病相互影响,血糖控制效果不同,肺结核的治疗效果也有区别,做好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春兰,胡旻慧,赵丽,等.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4):577- 580.

[2] 王立兵.血糖控制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化学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4):424-425.

[3] 姜杰,朱纯儒.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与单纯性肺结核疗效对照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5,17(5):860-861.

[4] 谢育琴.血糖控制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13(3):238-239.

论文作者:何良英,吴贤志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

标签:;  ;  ;  ;  ;  ;  ;  ;  

浅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及控制血糖对效果的影响论文_何良英,吴贤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