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油田脑血管医院 163113
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老年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接诊的老年脑血栓患者7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7例,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经干预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59%,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提升,且干预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其Barthel指数相对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7.54,t=15.08,12.57;P均<0.05)。结论:针对老年脑血栓患者开展科学、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康复效果,改善预后。
关键词:老年脑血栓;护理干预;早期康复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clinical results. Methods:May 2013 - aged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in April 2015 in our hospital admissions of 74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control group(usual care)all 37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habilitation effect. Results: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tudy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59%,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NIHSS score, the Barthel index is relatively higher contras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7.54, t = 15.08,12.57;P <0.05). Conclusion:According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ted care interven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help to improve rehabilitation and improve prognosis.
[Keywords] cerebral elderly;nursing intervention;early rehabilitation
脑血栓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又称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是由于颅内外确保脑内供血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而引起血栓形成,造成阻塞而致病[1]。脑血栓患者的致残率较高,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老年脑血栓患者病情的改善效果,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具体内容整理无误后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3年5月-2015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血栓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的诊断标准[2],无误诊病例。按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将入选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7例,研究组中男性19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3.29±4.10)岁,存在偏瘫者2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3.19±5.23)岁,存在偏瘫者28例。对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二者可进行观察比较。本次入选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充分知情,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组,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药物治疗,包括降压抗凝、脱水、溶栓等。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对于有输液需求的患者加强护理,避免肢体无意识动作影响输液。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首先本中心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并定期对患者进行家访,了解治疗结束后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患者关心与同情,了解患者康复训练的情况,同时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干预,让患者家属对患者多进行关心,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并配合护理康复计划的实施;其次,护士以社区为单位对患者进行言语锻炼,通过播放收音机等逐渐恢复患者对语言的感觉,鼓励患者开口说话,让其和家人、病友多交流,从简单词句开始,由易到难;第三,对患者进行肢体的康复锻炼,病侧上肢肢体依次进行外展、内收、内旋、外旋、上举、屈伸、旋后、腕屈、指关节屈伸等锻炼,下肢采取双手抬起患肢进行屈膝、屈髋、踝关节等运动,每个关节活动5-10 遍,每天进行两次;健侧肢体指导患者进行自主运动;对患者进行自我辅助锻炼,仰卧位,双上肢伸直,掌心相对,十指交叉后患侧的拇指在健侧的拇指上方,握手后上举到头顶;屈髋屈膝练习,双足平放床上,双下肢负重,臀部抬高离床,反复锻炼10遍;随着锻炼的延长逐渐由护士及家属协助进行坐位的锻炼和步行的训练,康复训练的过程要循序渐进,以患者耐受为主要标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Barthel指数,并统计治疗有效率,以失语、偏瘫等症状显著改善,肌力恢复至4-5级以上,生活可基本自理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肌力恢复1-2级,需旁人协助方可完成日常活动为有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肌力等均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统计无误后进行汇总并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作为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经干预后,研究组显效19例,51.35%),有效13例(35.14%),无效2例(5.41),总有效率94.59%;对照组显效15例(40.54%),有效12例(32.43%),无效7例(18.93%),总有效率81.07%,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提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7.54,P<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无明显差异,而干预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其Barthel指数相对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均<0.05),如下表1:
3 讨论
老年脑血栓患者由于病情较严重,往往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功能障碍,严重时甚至可能致残,及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护理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NIHSS评分相对更低,Barthel指数则较对照组有明显提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均<0.05)。与赵艳等[3]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表明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老年脑血栓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避免残疾等不良结局。
通过对患者实施社区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将康复护理延伸,通过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心理疏导让患者多和社会接触,激发患者变消极为主动,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为患者制定康复锻炼计划,纠正患者肢体异常的姿势,防止出现关节的畸形,通过正常的患侧肢体与健侧肢体的锻炼让患者各个关节血液循环加快,促进了神经侧支循环或者神经轴突突触联系建立,充分的发挥了中枢神经代偿效果,同时也防止了健侧肌肉发生萎缩和关节僵硬;通过社区康复护理路径的实施避免了在指导时一次性灌输过多健康教育知识患者接受不了,保证健康教育的连续性、规范化、具体化,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状态随时调整康复计划,依照路径按部就班进行,既满足了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此外通过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让患者明确锻炼的目的与重要意义,按照康复锻炼的方法与进度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训练,使患者的康复效果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社区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应用在脑梗塞导致偏瘫老年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徐兰.护理干预对促进老年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14-15.
[2]郑爱嫆.护理干预对促进老年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9):296-297.
[3]赵艳,梁渝,姚宏波等.老年脑血栓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干预的效果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1):3244-3245.
论文作者:佐炳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3
标签:患者论文; 脑血栓论文; 老年论文; 对照组论文; 效果论文; 肢体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