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百家争鸣——“于丹红”与“文化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百家争鸣论文,文化论文,喜看论文,于丹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断理性地争鸣和论辩,才是惟一可以推动人类文化前进的动力
近二十年来,中国的经济正在以一种“奇迹”的速度节节攀升,但中国的文化,却似乎正在以一种“奇迹”的方式节节倒退。
先是文学、影视等娱乐界的人们,就像发了疯似的,把中国历史上凡是有一点点名气的帝王将相,均以某种“伟业”的框架,通过文字、音像、影视的形式再现出来。弄得当今中国满世界,到处都是帝王将相的“伟大形象”。给普通中国人,尤其是给中国年轻人所造成的印象,即是中国的文化事业,事实上都不过是“帝王将相”的“伟业”。不仅过去是,现在是,似乎将来也应该是。由此来看中国的某些所谓“文化人”,他们真是有“文化”的人们吗?他们不过打着“文化”招牌。文学艺术是一国文化的门面、外衣,门面、外衣如此,它的内涵又将如何呢?
《百家讲坛》,名为“百家”,何为“百家”?中国古代先秦曾有“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的“百家”是古代中国人自发的“百家”,是中国古代先民竞相争鸣、论辩、相互批判的“百家”,是发扬了中华民族最初伟大的文化精神的“百家”,是中国人历史中少有的伟大的“百家”。今天的“百家”是什么“百家”呢?他们真正是中国当今的“百家”吗?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互的争鸣、论辩呢?如果根本就不存在“争鸣”和“论辩”,其实更应该称作《一家论坛》。再说,它们的内容,仍旧偏于中国的历史,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依然是文学、影视等娱乐界“帝王情节”的继续。
《百家论坛》中几乎惟一涉及思想、学术内涵的,就只有于丹女士的谈谈《论语》和《庄子》的“心得”,可是偏偏由这种“心得”,深深揭示了当今中国“文化人”的极端“无文化”或“文化黑”的中国文化现象。我非常高兴,中国人终于在于丹女士《心得》的问题上爆发了争鸣和论辩的声音。这才是中国文化应有的“声音”,正常“文化”的声音。什么是“辩证法”?不断理性地争鸣和论辩,就是“辩证法”。只有这种“辩证法”,才是惟一可以推动人类文化前进的动力。(本文摘自即将出版的《于丹为什么这样红》,闵良臣编,湖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