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口腔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包膜外扩散的临床研究论文_孙中毅,刘继光 通讯作者,薛洪驰,张振英

孙中毅1 刘继光 1通讯作者 薛洪驰2 张振英2

1佳木斯大学 154001;2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颈部淋巴结的包膜外侵犯(extracapsular spread,ECS)与浸润厚度、分化程度等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术后测量病灶的浸润厚度。分别对ECS与口腔鳞癌浸润厚度、分化程度等之间的关系及ECS在各淋巴结分区的浸润方向有无差异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5例口腔癌原发灶浸润厚度<8mm的CS发生率36.36%(20/55),共42粒淋巴结转移,其中ECS的ECS发生率35.71%(15/42);浸润厚度≥8mm的ECS发生率63.64%(35/55),共150粒淋巴结转移,其中ECS的发生率62.0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5例病例中,肿瘤原发灶为高分化35例,共转移淋巴结124粒,其中ECS发生率45.16%;中低分化共20例,共转移淋巴结68粒,其中ECS发生率76.47%。结论:随着口腔癌的肿瘤浸润厚度的增加,其颈淋巴结ECS的发生率越高,肿瘤分化程度越低,其颈淋巴结ECS的发生率越高。

关键词:口腔鳞癌;分化程度;浸润厚度;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发现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瘤浸润厚度等均与ECS有很大关系。而对包膜外扩散的浸润方向的阐释和产生ECS淋巴结的边界阳性在病人预后方面的作用并没有文献报道。本课题主要探讨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厚度与ECS的关系以及ECS的浸润方向与发生ECS淋巴结的边界阳性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55例口腔鳞癌患者收集于2012年9月-2014年6月间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男性患者45例,女性10例,年龄在32-79岁之间(平均年龄49.89岁)。

1.2病例分布

所有患者均为颈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其中未发生ECS者25例,ECS者30例。病理诊断:低分化7例,中分化13例,高分化35例。其中颊癌9例,下牙跟癌7例,舌癌29例,软腭癌5例,口底癌5例。

1.3 标本情况

术中所剪取患者的颈部淋巴结予以10%福尔马林固定,进行石蜡切片制作,HE染色,并记录有转移的淋巴结,依次判断淋巴结的包膜外扩散的转移的有无[1]。

1.4ECS及转移淋巴结阳性的定义

淋巴结伴有ECS的判断标准:结缔组织增生反应、包膜外见到肿瘤细胞及淋巴结包膜的完整性是否被破坏。包膜外侵犯的定义:癌细胞侵犯淋巴结外膜包(括周围的血管、神经、肌肉或脂肪等)。被分离的淋巴结标本的深浅两面有一面为阳性则定义为淋巴结转移阳性。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学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包膜外扩散与术后复发的关系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无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

2.2淋巴结转移分区:I区至V区均有分布(见表1)。

2.3口腔癌癌灶浸润厚度与ECS的关系

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肿瘤病理学分级与ECS的关系

分析肿瘤分化程度与ECS发生率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 论

癌细胞所导致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主要是通过癌细胞的转移过程中淋巴结的生物过滤作用所导致的。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主要是经过肿瘤的生长、浸润、肿瘤细胞脱落、转移,细胞着床等重要过程。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浸润深度是影响口腔癌预后的危险因素[2]。

肿瘤厚度与患者的生存率、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密切相关,并能起到很好的预测作用。本研究共55例口腔癌中有20例原发灶浸润厚度<8mm,42粒转移淋巴结中ECS者15粒(35.71%);35例浸润厚度≥8mm,150粒转移淋巴结中ECS者93粒(62.00%),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然而肿瘤浸润厚度能够准确地反映颈部淋巴结转移状态,对于肿瘤ECS与浸润厚度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显示肿瘤浸润厚度能反映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是否发生ECS等情况,随肿瘤浸润厚度的增加ECS的发生率增大。

高分化的口腔鳞癌,其颈部淋巴结转移少,其预后好;低分化的肿瘤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预后差。Osaki等[93]研究表明低分化比高、中分化麟癌鳞癌颈淋巴结转移高。在本研究55例口腔癌患者,有35例高分化肿瘤,其转移淋巴结124粒,其中发生ECS者56粒(45.16%);中低分化共20例,有68粒转移淋巴结,发生ECS者52粒(76.47%)。这说明肿瘤分化程度与ECS发生率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颈淋巴结ECS的发生率与口腔癌的肿瘤浸润厚度成正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参考文献:

[1]Coatesworth AP,MacLennan K.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upper aerod igestive tract the prevalence of microscopic extracapsular pread and soft tissue deposits in the clinically N0 neck.Head Neck,2002,24:258-261.

[2]PenteneroM,Gandolfo S,Carrozzo M.Importance of tumor thickness and depth of invasion in nodal involvement and prognosis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Head Neck.2005,27:1080-1091.

论文作者:孙中毅,刘继光 通讯作者,薛洪驰,张振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9

标签:;  ;  ;  ;  ;  ;  ;  ;  

探讨口腔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包膜外扩散的临床研究论文_孙中毅,刘继光 通讯作者,薛洪驰,张振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