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陈双琴论文_陈双琴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510515

【摘 要】目的 分析在产科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中选取6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与B组,各33例。对A组产妇开展人性化护理,对B组产妇开展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的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产妇SAS、SDS评分组间对比,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A组产妇SAS、SDS评分分别为(39.34±9.43)分、(41.32±8.13)分,依次低于B组的(51.31±10.03)分、(52.45±10.21)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产科护理中对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产妇焦虑与抑郁等不良心理,值得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产科;效果

湖南省衡阳市南华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421001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患者数量也在逐年上升。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手段也是越来越多,介入治疗因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得到了患者和医疗人员的喜爱,已经成为国内外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在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患者也会面临多种危险因素,可能发生并发症或其他危险事件。因此,对这些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围绕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进行总结,以减少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

冠心病介入治疗又叫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1]。它是一种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增强心电稳定性的治疗方式。因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当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所以它在临床中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根据临床报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闭塞和再狭窄的并发症的危险。急性闭塞多见于术后24小时内,发生率在3%-5%,可导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死亡。在狭窄一般发生于术后6个月内,发生率在25%-50%,患者会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2]。并且,随着介入治疗在冠心病患者运用越来越多,我们也就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护理问题,如果护理不到位,患者死亡的几率将增加。因此,有必要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工作加以探讨,本文通过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围绕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进行总结,以减少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以下是我们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1 术前护理

1.1术前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受病情的影响,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而在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患者对此治疗方式了解不多,因而会存在顾虑,怀疑其疗效效果,并且在术前表现出紧张等情绪,最终导致血管迷走反射等不良事件的发生[3]。由此可见,术前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为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个人及家庭情况,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进而做通患者的工作,使患者完全卸下心理包袱,以正面的态度对待介入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术后康复的正面事实、讲解术中操作过程等来给患者以信心,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紧张情绪,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家庭支持。另外还可以实行同伴教育的方式,让患者吐出心中的顾虑和担忧,通过治疗成功的患者实行现身说法,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术前准备。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协助患者术前做心脏彩超、胸片、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以及向患者说明手术相关注意事项;同时,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术前做药敏试验,备皮,建立静脉通道。

1.3术前宣教。手术前一晚护理人员叮嘱患者洗澡并更换清洁的衣物,并禁食禁水;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方式,并叮嘱患者在紧张时深呼吸,或者做肌肉放松练习;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以便让患者习惯于卧床排尿排便,从而防止术后发生尿潴留或者便秘[2]。

2 术后护理

2.1麻醉护理。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将患者推入监护室,并了解麻醉和手术的具体情况。在麻醉药效消去之前,护理人员应将枕头撤去,使患者完全平卧,并将患者头部往一侧偏转,从而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窒息等事件的发生。而在患者完全清醒之后,护理人员则应将气管插管拔除,并给予患者少量饮水;如果患者没有发生呕吐现象,则可以在术后2小时给予患者流质食物。

2.2观察生命体征。观察生命体征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从而有效防止患者死亡。因此,护理人员应严格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等的变化情况,如果发现严重心律紊乱、低血压等情况,则应即刻上报给医生。

2.3术侧肢体及穿刺口的护理。为防止术侧肢体出血,护理人员应妥当安排患者在术后24-48小时卧床休息,将术侧肢体伸直并给予制动。而为了防止发生穿刺口皮下出血、血肿等术后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对穿刺点加压包扎,比如使用1-2kg沙袋压迫6小时之后再包扎[3]。加压过程中应查看加压物体是否移位,是否存在活动障碍。

2.4生活护理。术后患者的生活能力受限,需要得到护理人员的协助。此时护理人员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因患者患肢被制动,所以护理人员应满足患者的需要,比如给患者倒水。同时,护理人员还应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且舒适的住院环境,防止患者受到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此外,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应给患者提供低盐、低脂、易于消化的食物,并叮嘱患者少量多餐,以防增加心脏负荷。而对排便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给予其缓泻剂,同时也叮嘱患者多吃水果以通便。

2.5抗凝治疗的相关护理。术后抗凝治疗是为预防血栓的形成而采取的措施。在抗凝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做好护理工作:①为防止肝素钠过量,护理人员应控制好滴速及滴注时间;②为及时发现低凝现象,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血肿,牙龈是否出血,输液穿刺部位是否有瘀斑;③为及时发现出血并发症,护理人员应严格观察尿液及大便的颜色,以及血压、意识、瞳孔等的变化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则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v2.6术后饮水指导:术后饮水指导:一般认为,术后大量饮水可加速造影剂代谢,降低其对肾脏的损害。嘱其在无不适的前提下尽量多饮水,24h 总饮水量不少于 2000ml,但对单位时间饮水量无要求。结果显 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强化饮水,对于减轻造影剂相关 肾损伤的效果,为科学运用经口水化治疗提供了循证依据。冠状 动脉介入治疗术后 3h 内强化饮水是简便、易行、有效的护理措 施,每小时 400~500ml,易理解、好操作,不增加不良反应。

3.并发症的护理

3.1急性血管闭塞的护理。急性血管闭塞是导致患者猝死的重要因素,因此护理过程中需格外注意。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手术结束回到病房之后即展开严密的观察,查看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以及心绞痛症状,并将观察记录与术前的观察记录进行对比,从而辨别其中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如果发现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则应及时查明原因,查看是否是由急性血管闭塞所引起;另外,如果患者神志及瞳孔发生改变,则护理人员首先应考虑周围血管闭塞的可能,在得到确认之后给予患者抗凝、溶栓治疗[4]。

3.2高血压反应的护理。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往往会发生一过性的高血压反应,而这种高血压反应又会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对此,护理人员应做好以下工作:严密监测患者术后的血压,并将监测结果与术前血压监测结果进行对照,如果发现患者血压骤然上升,则应及时采取降压措施。

3.3造影不良反应的护理。造影不良反应是指大剂量的造影剂快速注入之后所引发的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头痛、心律失常、休克等。为预防造影不良反应的发生,护理人员一方面应叮嘱患者术后多喝水,另一方面则应遵医嘱给患者补液,通过这些方式来促进造影剂排出。另外,护理人员还应主动问询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并观察其尿量和生命体征,从而发现异常。

3.4穿刺部位出血及皮下血肿预防和护理:穿刺部位出血及皮 下血肿多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穿刺不当,如反复多次穿刺血管或 穿刺角度过大,穿刺部位过高造成术后压迫止血困难。②术后按 压动脉的时间过短,压迫部位不准确,压迫手法不正确。③术后穿 刺侧肢体过早屈曲活动。④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或抗凝剂的使用干 扰患者的凝血过程,使其易出现出血倾向。对穿刺部位施以科学合理有效的压迫止血方法非常重要,这是预防和减少穿刺血管并 发症(出血/血肿等)的关键。

3.5低血压的预防和护理:PCI 术后易发生低血压,主要原因有:①冠状动脉残余堵塞或再堵塞。②腹膜后出血。③血容量不足。④ 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的扩张作用。⑤迷走神经张力增高。⑥心包 填塞。⑦患者拔出鞘管时出现迷走反射,与紧张、拔管疼痛、血容 量不足、术前禁食、年老等因素有关。其防治的关键在于加强健康 教育,使病人对整个手术过程有所了解,减轻和消除病人的焦虑,提高其主动配合能力。

3.6尿潴留的预防和护理:导致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尿潴留的 原因主要有排尿习惯改变、隐私暴露引起心理障碍。主要应对措 施是:术前 3d 训练床上仰卧排尿,使患者有心理准备;术后 3h 或4h 以后出现排尿困难或不习惯排尿,可给予变换体位,患者取侧 卧位或坐位排尿,医护人员可帮助按压穿刺部位;注意保护患者 隐私,可采用屏风遮挡或挂帘等方式保护患者隐私,防止因心理 原因发生排尿障碍而导致尿潴留。

4.小结

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护理的水平也要不断提升,才能跟上医疗水平的进步。因此,无论是术前或术后护理,都要体现护理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我们通过分析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育,从护理的角度探讨如何降低和减少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并发症。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体现人性化护理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的服务是护理追寻的新目标。

参考文献:

[1]Sullivan P R,Wolfson A B,Leckey R D,et al.Diagonsis of acute 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Am J Emerg Med,2000,18(1):46-50.

[2] 马长生,霍勇等。介入心脏病学(第二版),人们卫生出版社,2012-2.

[3]杨红梅.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2,21(08):50-51.

[4]赵新爱.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病人的临床护理[J].护理研究,2013,43(09):838-839.

[5]赵秀娥.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3,29(17):180-181.

[6]谢睿彬,张小新 等.不同类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3,24(15):159-160.

前言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对分娩产生恐惧、分娩疼痛等因素,使其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仅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还影响至其分娩情况,使其分娩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减轻其各种心理负担,使分娩顺利进行。研究发现,在产科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取得显著的应用效果[1]。为进一步探析该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我院对此开展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中,选取66例于我院实行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无其他合并症,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护理干预,分为A组与B组,每组均为33例。其中A组年龄22~39岁,平均(27.34±4.11)岁;产妇类型:14例经产妇,19例初产妇;孕周35~39周,平均(37.42±0.78)周。B组年龄21~38岁,平均(27.11±3.23)岁;产妇类型:13例经产妇,20例初产妇;孕周36~38周,平均(37.10±0.45)周。两组产妇资料对比,差异不大(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B组:对该组产妇开展生命体征监测、健康教育、遵医嘱给药等常规护理。

A组:在B组基础上对该组产妇开展个性化护理,具体如下:(1)环境护理:于产妇入院时,为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并定时定期消毒室内各种器械、用具等,勤更换床上被褥等用品,定时开窗通风,适当调节室内温湿度等;同时还可根据产妇的喜好,装饰一些产妇喜爱的饰品、用具等,还可适当播放一些舒缓轻音乐,以降低产妇的陌生感,增强其舒适感。(2)心理护理:加强与产妇的沟通,根据产妇存在的不同心理状况,对其开展相应的心理疏导工作,向其详细讲解不良情绪对生产结局造成的影响,及良好心态对分娩的重要性等,以逐渐缓解其不良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帮助其建立乐观的心态面对分娩,避免其产后抑郁的发生。(3)分娩中护理:于临床时,应始终陪伴产妇,并通过语言、肢体接触等方式,给予产妇鼓励和勇气;在产妇镇痛间歇,应及时为其擦汗,并帮助其适当进食,以增强产妇体能帮助分娩;若产妇出现剧烈疼痛、体能消耗过度、失血过多等情况,应立即遵医嘱给予其体力补充和输血。(4)产后护理:于产妇分娩后,应尽快做好清理工作,并及时帮其穿好衣物或使用被褥遮挡好私密部位,以尽可能保护产妇的隐私;之后根据产妇产后不同情况,为其制定营养、健康的产后饮食方案,以尽快补充产妇生产时消耗的体能,帮助其尽快恢复体力;同时还应向其开展相关的母婴健康知识宣教,以增强产妇母婴健康知识水平,从而帮助其尽快进入母亲这一角色。

1.3疗效评定

v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焦虑与抑郁情况进行评价,两项评分满分均为80分,均以50分作为分界值,评分越高说明焦虑与抑郁情况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1.0比较数据,使用( )表示数据中的剂量资料,用t检验,若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则以(P<0.05)表示。

2.结果

护理前,两组产妇的SAS、SDS评分组间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A组产妇SAS、SDS评分均低于B组产妇,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大量研究表明,大部分产妇从入院开始,便会产生各种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恐惧、紧张等,尤其是在临产时产妇的情绪变化程度名为明显,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少数产妇其负性情绪甚至可持续几个小时或几天,这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影响至其分娩结局[2]。因此,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干预,是确保产妇顺利分娩的重要举措。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根据病人不同的生理、心理需求及疾病特点等,给予其优质的护理服务,以尽可能提升病人的舒适感,减轻其各种心理负担,从而辅助提升病人治疗效果[3]。在产科护理中对产妇开展人性化护理,通过为产妇营造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以减轻其心理负担;针对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心理状况,给予其人性化的心理疏导护理,从而可有效缓解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各种负性情绪,达到辅助产妇顺利分娩的目的。在曾霄芬[4]等人的研究中发现,在给予产妇人性化护理后,产妇各种负性情绪评分低于护理前,并低于未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产妇。

我院在此次研究中,对B组产妇开展常规护理,在B组基础上对A组产妇开展人性化护理,结果显示A组产妇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B组产妇,与相关报道相近[5]。说明在产妇护理中对产妇开展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产妇的焦虑与抑郁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毛彦珂,张佳楠,禹改君等.探讨产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及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19):3977.

[2]秦惠军.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02):158-159.

[3]郑嬿喆.人性化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0):2844-2846.

[4]曾霄芬,古丽红,刘火姐等.分娩过程中的人性化护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02):201-202.

[5]聂芹.产科分娩室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75-78.

作者简介:

陈骁,女,江苏扬州,大学本科,护师,1990.12,妇产科,研究方向:妇产科护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论文作者:陈双琴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  ;  ;  ;  ;  ;  ;  ;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陈双琴论文_陈双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