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分段高中 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中论文,阶段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1年秋季,我市对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进行了重大改革,将原来高中阶段设置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二元结构,调整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分段高中("2+1"高中)三元结构。如今,分段高中的设置已近四载,今年将有第二届毕业生。几年的实践表明,发展分段高中,为优化中等教育结构,提高办学效益,培养既具有较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功底,又有一定职业技术专长的综合型人才开辟了一条新路。
一、适应需要,发展分段高中
1990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深圳教育发展战略》。《战略》针对深圳已于1989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际,根据建设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提出加速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普及什么样的高中阶段教育才能更好地为我市的现代化建设服务?由此引发了优化高中阶段结构模式的再思考。
应该看到,经过大力调整和改革而形成的高中阶段普教职教分轨型的二元结构模式,成绩无疑是显著的。但面对加速发展高中的新的形势,这种二元结构模式也暴露出一些弱点。突出表现在:若过度扩张普通高中教育,因高考录取比率的限制,势必加剧高考独木桥上的竞争,其结果是造成大多数学生“陪读”,然后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对社会和个人都十分不利,因此普通高中只能适度发展。职业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职业教育应该多层次、多样化。职业高中无疑需要进一步发展,但若脱离实际,仅仅一味发展职业高中,不仅为师资和设备条件所困,更重要的,还存在一些难题:(1)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的种类愈来愈多,很多专业并不需要长学制、正规化的训练;(2)职业学校强调职业和技术的学习,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化基础知识的教学。从人的自身发展来看,基础教育是其它各类教育的基础,所谓文化知识掌握得多,后劲就足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已经普及或正快步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迈进的发达地区,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开辟更高层次的分流;(3)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深圳已基本建立起外向型的、市场机制运用得较为充分的经济运作模式。国际市场瞬息万变,极大地影响着深圳的经济活动,反映到人才需求上,三四年前需求量很大的一些非长线专业,三四年后等学生毕业时,不一定对路子。供求关系在多变的经济环境里跟着发生了变化,学生只好改行就业,学非所用;(4)初中毕业生大多才十五六岁,要求所有的初中毕业生一次分流定终生,对自己是读普高考大学,还是读职校早就业作出抉择,其心理准备、知识能力是不够的,按一次考试的分数来决定分流也是不完全准确的。
纵观世界各国高中阶段结构的改革,推进多样化,增强灵活性,提高分流层次是大趋势。第40届国际教育会议就改进中等教育的目标、结构、内容和方法给各国教育部的第75号建议中,就明确提出:中等教育第一阶段倾向于统一整齐的结构,向全体学生提供普通和共同的教育。第二阶段倾向于价值和形式的多样性,既包括为大学学习准备的普通教育,也包括为更高的职业培训或进入职业生活作准备的各种技术和职业教育。任何专业的学习都必须以扎实的普通教育为前提。
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考,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现有高中阶段结构模式的弱点,适应深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适应个人发展的需要,我市将高中阶段普、职高的二元模式变为普高、职高和分段高中的三元结构,实施高二后的分流。这一结构模式的选择,无疑优化了高中阶段的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办学效益。
二、分段高中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我市分段高中改革试验从1991年开始。第一届分段高中学生主要集中在特区内,约1800人。这些学生用两年时间基本学完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参加高一、高二级省高中毕业会考(六科),于1993年秋季实行分流。分流去向有两个:一是继续读普通高三准备参加高考;二是读职业培训班准备就业。整个分流工作是完全按学生自报的志愿安排的。继续读高三的学生根据学生预报的数量以区为单位指定一两所普通高中集中安排;读职业培训班的则按个人兴趣与职业取向分别上不同专业的职业培训班。职业培训班有三类:1.教育系统办的“成人中专”和成人职业培训中心;2.社会办的成人职业培训中心;3.职业高中。根据我市人才预测、产业结构特点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各成人教育机构和职业高中共提供了三十个专业,印成详尽的招生简章,供学生选择。
分流结果,有520人继续读普通高三,1280人读职业培训班(其中两类成人教育机构接受800人,职业高中接受480人)。专业包括财会、金融证券、服装设计、现代仓储管理等11个。1994年夏天,分流的学生分别从普通高中班和职业培训班毕业,读普通高三的学生考大学的升学率与区重点中学的升学率持平,读职业培训班的学生就业率达70%以上,还有部分学生升入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994年第二届分段高中学生分流,全市1906名学生,分流读普高高三的582人,读职业培训班的1324人(其中两类成人教育机构928人,职业中学349人)。职业培训班共开设了十三个专业。
职业培训班的学生通过一年职业技术培训,凭双证(职业培训合格证和普高文化课合格证)发给高中毕业文凭。
今年七月份,我市分段高中将有第二届毕业生。从近四年的实践可以看出这项高中阶段教育的结构性改革是成功的。由于受到社会各界和学生的欢迎,分段高中的规模正在扩大。
1994年度深圳市各类高中学生数统计表
1994年我市分段高中的办学形式在原来"2+1"(两年普高再加一年职业培训)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2+2"的形式,即两年普高加两年成人中专课程。学生毕业时可获成人中专文凭。1994年全市共招收财会、家用电器、制冷等专业的"2+2"成人中专班198人。学生反响十分热烈。这也从又一侧面反映了学生在求学求知方面对学历和实用技术的追求。目前我市初中毕业生分流可用下图表示:
从上述情况可看出,我市分段高中具有几个明显特点:
(一)“三教统筹”,实现分流
我市分段高中高二后的分流,一小部分学生继续读高三,准备升大学,大部分学生进入各成人培训机构和职业高中。这种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统筹起来发展分段高中的做法,构建了一个以大教育观为前提,较为灵活的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有利于历来分割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做到功能互补、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尤其是各成人教育机构参与高二后的分流工作,既减轻了国家投资办职前职业培训机构的负担,缓解了分流压力,保证了培训质量,有利于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人才,又大大提高了成人教育机构人、财、物的利用率,促进了成人教育机构自身的发展,有一定的新意。从几年的实践情况来看,成人教育机构参与分流有其独特的优势:
1.这些培训机构都是经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而保存下来的,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它们能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设置、调整专业,培养的学生能“适应需要”。
2.比较易于解决专业教师、实习场地等,能按需施教,培养的学生熟悉企业情况,上手快。
3.在培训中心学习的学生相当于该企业的“入室弟子”,在就业的双向选择中处于优势和首选的地位。
由于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减轻了发展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压力,加速了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我市能在1994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与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在分段高中发挥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二)强化管理,保证质量
参与高二分流的学生,无论继续读普通高中,还是进入职业培训班,学籍都仍保留在读高二时所在的学校。继续读普通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因为全部集中在一两所基础较好的学校,目标也比较单一——准备升大学,师资、教材均有保证,相对来说容易管理。难的是分散在各成人教育机构和职业高中的不同专业的培训班,必须强化管理,才能保证培训质量。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
1.严格培训点的审批。当前,社会上各种培训机构甚多,生源竞争比较激烈。我市规定,接受分流生的办学单位,由市财政按学生年均1000元的标准拨给培养费。这对各培训机构有一定吸引力,纷纷要求接纳分流生。但我们对接纳分流生的培训机构审查是比较严格的,必须具备开设该专业的教材、场地、师资、教学实习设备等条件才优中选优地批准。
2.检查评估,动态管理。确定为分流培训点后,我们不搞终身制,而是要在办学过程中认真实施评估、检查,听取学生意见,实行淘汰制的动态管理。好的培训点下一年度予以保留,不认真办学,管理不善的下一年度予以取消。此举促使各培训机构选择最好的教师充实到分流班,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此外,由于学生在高二分流时,对读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有较大的自由选择权,这也促使各分流培训点努力办出特色,赢得声誉,吸引学生。
3.实行“双证→文凭”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既学好文化课基础知识,又有一技之长,我们规定在各培训机构学习的学生,必须凭职业培训合格证和普通高中文化课合格证由学籍所在学校发给高中毕业文凭证书(读普通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则凭普高三年级会考成绩,加上高中一、二年级时的会考成绩发给高中毕业证书)。
这些措施,保证了分流工作的顺利进行,收到了较好效果。1994年6月,我市为首届分段高中职业培训班学生举办了推荐就业汇报会。参加的毕业生共有855人,分属金融证券、财会、现代仓储管理、酒店管理、导游、计算机信息等九个专业,用人单位到会挑选毕业生,对毕业生评价很高,纷纷当场聘用。
(三)分流时充分尊重学生志愿
过去,招生一般都是学校设置了专业挑选学生,而分段高中的职业培训班却主要是按照学生的志愿来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数的。
1993年4月,我局对学生填报的分流志愿作了统计。统计结果表明,提供给学生选择的30个专业有的专业拟招人数远远小于报名数,而另一些专业则几乎无人问津。为此,我局又召开各培训机构负责人协调会。通过协调,一些热门专业(如金融证券、财会、计算机)扩大了招生量;一些同类型的专业各个点的报名人数不足,就合并到某一个培训点开班(如酒店技艺、电工);另一些专业由于只有几个人报名(如船员水手、轮机工)就予以取消。经协调,全市共确定7个社会培训点和5所中学开设11个专业来接收分流学生。另一部分要继续读普通高三的学生也根据学生人数分别在区内一两所师资力量较强的普通高中专门开班予以接收。
三、发展分段高中的几点体会
(一)高中教育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灵活、多样化办学
高中阶段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延续,是整个人才培养链上极为重要的一环。提高高中阶段的办学效益,对形成雄厚的人力资源,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要意义。高中教育要获得新的突破,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从结构上进行改革,灵活、多样化办学,不同类型的学校各有侧重,为培养不同规格不同层次的人才提供教育机会,提高办学效益。为此,经过反复论证,1991年我们形成了新的高中教育发展模式,概括起来要点如下:1.改革普通高中。省、市、区重点中学在普遍开设劳技课,渗透职业教育因素的同时,重点强化升学预备教育功能,多为高校输送优秀新生;2.将一般高中改为分段高中,使高中教育突破非普通高中即职业高中的两难选择。改变初中毕业时一次考试定终生的状况,使教育更具有公平性。满足人们多重价值取向选择的需要,为经济建设培养多规格的人才。分段高中三年有两年主要是进行文化基础教育,对这两年我们也不搞一刀切,鼓励、扶持学校办成特色学校或特色班,这样使所有的学校、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有了奔头;3.适度发展职业高中及中专、中技,把主要精力用于办好现有职业高中和中专、中技;4.打破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界限,三教统筹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二)发展分段高中必须有政策上的支持
分段高中是新事物,需要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切实加强领导。我市发展分段高中的举措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我市分段高中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为了促使分段高中改革顺利进行,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十分重视,并多次过问这项工作,将这项工作列为全市教育改革的重点项目,采取倾斜政策。为了加强对分段高中的具体领导,1993年2月颁发了《关于分段高中的分流意见》,决定成立由局主管副局长任组长,中小教处、中专职教处、成教处、计财处、各有关区教育局主要领导任组员的分流工作领导小组。并对分流的形式、原则、办学、学籍管理、课时总量、教材和经费安排等七个方面的问题作了明确规定。1993年4月,又发了《关于1993年高中阶段分流工作的意见》,对当年的高中分流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上述两个《意见》使我市首次分段高中高二后的分流工作克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从一开始就在整体规划的指导下有序地分层次地展开。
(三)分段高中的培养目标必须十分明确
家长和学生对分段高中的培养目标是极其关注的。我们将分流到职业培训班的学生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普通高中文化基础学力又有初、中级职业技术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的新一代劳动者。
“具有普通高中文化基础学力”,有利于普通中学发挥学校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优势,让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再接受两年的正规高中文化教育,提高了整体素质,为其今后就业、择业、转行增添了后劲,增强了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生存能力,还为其今后接受继续教育(企业培训、电大、夜大及各种成人教育)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基础。
职业培训的目标,主要是与劳动部门规定的初、中级技术岗位培训对接。
去年首届分段高中毕业生顺利毕业,证明了绝大多数学生实现上述目标是可能的。学生两年高中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已基本达到了高中必修课的课时,第三年职业培训的时数又达到1200课时,所以,虽然各个职业培训点采用的教材多是中专、中技甚至大学的教材,但由于学生有了两年高中语文、英语及数理化的基础,教学并不困难。承担分流任务的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认为,分流学生比成人班的学生基础好,悟性高,接受能力较强。
随着分段高中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它的培养目标还将根据实际作必要的调整。
(四)分段高中应该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保持发展的活力
我们在1991年提出办分段高中的设想时,最初只是考虑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这“三教”打通,实现三教统筹,功能互补,所以1993年分流时只有"2+1"。经过一年的实践,1994年又出现了新的"2+2"成人中专模式。最近,一些培训中心正在研究"2+1+X",探讨与成人大专接轨问题。
我市分段高中改革试验的时间还不长,还需要不断完善,例如教材建设还较薄弱;分流后各培训点学生的管理还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方法;职业培训的学生经费标准还需要适当提高,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培训质量等等。我们相信,只要不断改革创新,分段高中这一新办学模式的前景一定会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