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赵雪

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赵雪

摘要:目前,人们对土建工程整体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升建筑质量,需要对建筑的混凝土结构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同时深入了解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混凝土质量之间的影响,由于混凝土结构的运用面非常之广,几乎所有的现代建筑中都能看见混凝土的影子。因此,如何改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方式成为了目前改善建筑质量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混凝土作为土建工程中的重要材料,这种材料在中国建筑历史上源远流长,然而由于这种材料简单易得,所以对混凝土技术印象是过于简陋。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土建工程技术的不断完善,施工技术的现代化,使得混凝土施工技术逐渐形成系统化的技术。

1混凝土简介及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持续上升,现今我国建筑行业也获得了极快的发展,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其不仅需要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还需要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在土建工程建筑不断增多的背景下,混凝土结构也受到了施工单位的重视,其关乎着整个土建工程的质量。而混凝土结构一般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人工材料,根据原料与功能的差异性,可以将其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素混凝土结构等。现阶段,混凝土由于自身的特点被广泛的运用,其具有运输便利、处理简单、可塑性强等特点,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经过搅拌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这大大节约了工程施工的时间。与此同时,其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施工要求制成各种不同的形状。而最为重要的是,混凝土原材料的价格便宜,生产成本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

2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2.1施工准备工作

在着手混凝土浇筑施工前一定要确保技术对接与交底工作的全面落实,将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做好标注,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尤其要注意对于柱与梁、梁板与剪力墙混凝土标号等方面的技术应用以及浇筑时间的严格把握。同时还要做好施工机械于设备的准备工作,在施工前对所有机械设备性能进行全面性的检查,进行试运转,聘请专业操作人员进行设备于机械的操作,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进行检查于维护。另一方面,注意对天气变化情况的关注,阴雨天做好材料的防雨处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结合施工季节的气候特点以及项目需求提前做好员工防暑以及材料防雨物资的准备工作。此外还应对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质量、数量以及规格等加以检查,确保其满足工程施工标准。

2.2混凝土振捣技术

对于混凝土材料振捣处理环节,首先应结合施工方案中混凝土结构的参数信息进行振捣器的选择,通常面积厚度在20~30cm的混凝土板应选择表面振捣器,对振捣器面积尺寸较小而有一定垂直深度的构件或厚大结构的混凝土应选择插入式振捣器,通常这种器具有两种振捣方式,分别是垂直与斜向振捣方式。应用振捣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需坚持快插慢拔的原则,这里的快插目的在于避免表层混凝土材料和下层结构的材料发生离析或者分层问题。而慢拔的母的就在于促使混凝土材料及时填补器具造成的空洞。在进行结构分层浇筑处理的时候,如果振捣上层结构,需向下插入五厘米左右的长度,以此消除缝隙。并且在振捣混凝土材料的过程中还应对下层材料的状态进行观察,确保在其初凝前完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严格把握振捣操作时间,振捣时间太短无法保证振捣效果,操作时间过长,混凝土结构可能会出现离析、分层问题,因此,通常都将每一点的振捣操作时间控制在十秒左右,直至混凝土表面为水平状态且无可见下沉现象、无气泡产生、材料表层呈现浅灰色浆液为止。振动棒的插点要均匀排列,一般常采用交错式或者是行列式的顺序进行排列和移动,但是两种排列方式不可混用,防止产生混乱问题而导致漏振。严格控制每次震动位置间的距离,将其控制在震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范围内为最佳。

2.3混凝土浇筑技术

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一定要确保材料的均匀度于密实度,搅拌材料运送到浇筑场地后及时入模;浇筑时如果混凝土拌合物出现异常,比如均匀性或者稠度等有较大变化,则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在浇注柱或者剪力墙等构件时,要避免混凝土出现分层离析的现象。浇筑时将混凝土从料斗内直接卸出,控制其自由倾落高度在2m以内;如果浇筑竖向结构,则其高度要控制在3m以内,并且下料时要利用串筒、斜槽或者溜管等辅助设备以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要不断观察支架、脚手架以及模板的工作状态,如果出现松动或变形等异常时,浇筑作业要马上停止进行加固,修整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如果发现钢筋垫块出现移动、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无法保证、预留孔洞出现位移等情况,同样要及时修整再浇筑混凝土。如果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堵泵拆管的问题,要在拆管前用麻袋或者模板接住泵中倒出的混凝土,再将混凝土抬至正在浇筑的位置;浇筑进要注意保持施工现场的清洁度,如果发现有残留的混凝土或者迸溅的混凝土,要立即清理,还要注意其它材料不要被混凝土覆盖住。

2.4温度控制技术

在土建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其所受到的外界影响因素非常大。首先,混凝土结构很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其会导致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相应的施工单位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温度控制技术来保证施工温度满足实际要求。在混凝土搅拌后要控制好入模时的温度,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尽量减少混凝土浇注的厚度,从而降低浇注面的温度。而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也需要在其内部添加冷却循环水,其可以加快内部混凝土的散热,保证循环水与构件水外表面温差小于25摄氏度,以此来规避内外温差因素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2.5抗裂技术

对于土建工程,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施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要降低自缩现象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施工单位就需要现加强混凝土土建工程的结构抗裂性能,对抗裂技术加以运用与实践,以此来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同时,施工人员可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运用补充添加剂措施,按照相应的技术规定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加入具有强性的材料,例如有机纤维材料、金属纤维类材料等,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水平,并对混凝土混合比例进行设置,从而有效控制混凝土性能,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效果的发挥,为后续的工程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2.6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浇筑以及振捣完成后,待7天后混凝土凝固,拆除模板并运用塑料薄膜将混凝土包裹严实并根据当前的气温特点进行相应的养护措施。若是气温过低则使用草垫等进行保温;若是温度过高则需要增加洒水的频率以保持混凝土能在一个恒温的环境下稳定发生水化反应。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应当控制在20℃以内,进行一个为期7天的养护之后运用红外线测温器等确认混凝土内部的温度,确认混凝土已经完全凝固之后在表面施用养护液,混凝土强度大于1.2MPa后便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是土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最终质量好坏。要树立起创新意识,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不断引用先进技术,提高施工工艺水平,推动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立刚.建筑房屋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4):226.

[2]吴凡.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四川水泥,2018(10):152.

[3]刘鹏飞.试述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7):189-189.

论文作者:赵雪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1

标签:;  ;  ;  ;  ;  ;  ;  ;  

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赵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