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
大庆市红岗区解放街道银河家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科院内感染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全方位分析,从而为日后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以及方案的优化提供有利条件,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以某院为例,在医院中随机选择120位住院儿科患者,并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60人的对照组,另一组为60人的干预组。通过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的儿科患者进行护理,采用优质护理法对干预组患者进行护理,同时还要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信息进行准确、全面的记录,为观察研究工作开展提供有利条件。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干预组院内儿科患者的感染几率要低于对照组院内儿科患者。结论:通过优质护理方式能够对儿科院内感染起到有效的防控作用,适用于临床治疗中,相关医疗护理团队需要对这种护理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为更多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护理;儿科;院内感染
随着国家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大量高效的护理技术和手段被应用到了实际工作中,为患者恢复治疗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间接推进着国家医疗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很多医疗护理团队都对儿科院内感染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了重视。一方面是由于儿科院内感染几率较高,单一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相关医疗团队需要注重新型护理措施的引用。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医院没有对优质护理的应用提高重视,导致一些儿科院内感染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如何让优质护理在儿科院内感染治疗中发挥出最佳效果,成为了很多医疗团队关注的内容。
一、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住院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排除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佝偻病、严重脏器系统疾病、重度营养不良及多种药物过敏患儿。所有患儿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伴有咳嗽、鼻塞、头痛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1个月至9岁,平均年龄(5.52±1.8)岁。干预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1个月至10岁,平均年龄(5.8±1.4)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二、护理方法
第一,转变护理观念: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优质护理的内涵和方法,落实责任制护理,从患儿入院开始进行检查、消毒、治疗以及护理等相关工作,重视对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易感人群采取隔离措施,切断感染源以控制疾病的发生。
第二,加强基础护理重点:全面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在疾病检查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口腔、会阴、引流管等方面的护理工作,尽可能地切断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患儿体温≥37.5℃时每天测量3次体温,体温正常恢复后,每天测量1次体温;入院患儿24h内留取血、尿、便标本送检;遵医嘱实施分级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流行时,每天对病房进行1次消毒。
第三,护患沟通:患儿年龄小,理解、配合能力较低,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儿的家属交流,取得信任与支持,从而使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及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四,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工作,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工作情况等进行考评,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确保每位护理人员在诊疗、查房时都能做到严格洗手。
第五,人性化与层次化健康教育:为患儿提供包含心理护理、治疗与护理、病情监测、康复指导、全面性的整体护理,根据患儿及家属的具体情况,运用生动趣味的图像、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帮助患儿及家属了解院内感染相关知识,督促患儿禁止随地吐痰、大小便,所接触的用具均进行消毒。
三、结果
首先,两组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1.7%,干预组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的8.3%,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两组患儿感染部位的分布情况比较患儿感染部位主要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胃肠道、皮肤黏膜及泌尿道,两组感染部位分布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最后,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
如今,很多医院在对儿科院内感染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都能将优质护理措施合理的应用其中,并对优质护理理念、原则和注意事项等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对于影响优质护理措施使用效果的不利因素,相关护理团队也会根据儿科院内感染患者的情况,以及护理方案等,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细致研究。在制定出有效解决方案的同时,对优质护理方案进行优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优质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和价值,一些医院还会对护理团队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其在学习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水平,以此来降低儿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几率。但是也有一些护理团队不能科学的应用优质护理手段,不仅影响了儿科患者的治疗,还增加了护理团队的压力。所以,要想进一步优质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护理团队需要对优质护理措施的应用要点进行深入研究,在护理工作之前,还需要对儿科患者的病症情况以及治疗现状进行全面的掌握,以此来对优质护理方案进行优化处理,从而降低不利因素对护理方案的影响。
其次,护理团队需要对优质护理中涉及到的医疗设备、药品、食物以及运动工具等进行严格的检查。对于存在质量问题或故障问题的护理用具,还需要护理团队进行及时的更换。针对不同病症的儿科患者,需要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这样才能让儿科患者积极的配合质量,提高优质护理水平。
最后,护理团队还需要对儿科患者的心理疏导提高重视。由于一些儿科患者对医院有恐惧心理,自身压力较大,不仅会影响用药效果,还会对优质护理工作开展造成阻碍。所以,护理团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儿科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缪大宏,张小鸥,全和和.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21):2011-2013.
[2]马福霞.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0):1871-1872.
[3]杜春春.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5(12):170-170.
论文作者:王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儿科论文; 院内论文; 患儿论文; 患者论文; 团队论文; 措施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