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职高语文承载着中职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任,面对职高语文教学手段日趋其萎,学生越来越厌学的情况,教育信息技术走进职高校园,采用多种手段和多种方法的融合,会重新唤醒中职语文教学生机,起到“激趣”、“优化”、“强化”、“审美”作用。
关键词:职高语文 信息技术 作用
教育信息技术能优化中职语文教学,改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是现实教学手段现代化、自动化、情境化、趣味化、多维空间技术整合等特点,发挥教育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激趣游戏”、“优化作用” “强化作用”、“制约作用”、“审美作用”。
一、教育信息技术的激趣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者进行某种活动,并对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它在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让学生乐意去学?
教学时,利用互联网、学校网,收集有关课文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缤纷,相声同步,亦动亦静,再现与课文相关又高于生活的情境,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有利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趣中设思,风趣幽默,言简意赅,使学生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引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
二、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化作用
要实现新技术、新媒体、新产品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与深度融合,教师必须具备信息技术素养,发挥语文的核心素质,依据语文学习的特别点(教学与生活相交融洽),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碰撞,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相结合,将信息技术融合于语文课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丰富学习内容,开拓思路,培养学生将生活的情境和课堂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实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育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学领域,用信息技术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语文教师要精心组织和指导,以语文教学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单元主要篇目为内涵,借助信息技术(ppt)交互性电子白板、qq空间,网页、校园资源库、云图书馆、名师课堂、qq群……组织教学活动,有效拓展教学内容。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难说清的、学生不易掌握和难解的知识真实而自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电脑设计要做到简而优、少而精,要准确、简练和恰到好处。
教学中应注意不要将传统教学方法照搬到信息技术课件中,学生不仅没有新鲜感、真实之感,反而会觉得乏味。当然,更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两者应相辅相成,取长补短,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教育信息技术的强化作用
中职生基础较差,语文学习方法不当,教师应围绕重点,将知识序列化、精当化,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强化,排列与重构并依据教育信息技术进行归类与强化。
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所学内容进行简单概括,整体勾勒,让学生知道文本的基本信息,引导学生学习有方向、领悟有深度、拓展有广度、总结有力度。
如执教《生命的化妆》时,先播放淡妆、浓妆各类模特展示女中豪杰形象。接着分析文章结构及表达的哲理。再展示课文有关经典语段,借助手机直播的课堂,把学生的感悟展示出来;散文的清新,感情的真挚淳朴,风格的自然流畅,文思的缜密,语言的经典,让学生走进文本乐在其中,起到了强化作用。
四、教学信息技术的制约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植入,课堂教育变革呈现出越来越多样的发展,广大教育信息技术素养高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讲课堂教学改革提升了一个层次,同时也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中闯出一片天地。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入教育,走进教育,走进课堂,为乡村学校课改提供了便利,推动了乡村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也暴露出技术绑架教学,制约学生主体地位,学习工具成为课堂上新的控制手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走入了危险境地。国家花重金为乡村学校“武装”课堂,由于教师缺乏教育信息技术素养,没能真正翻转教育关系,重建课堂生态,实现“智慧”育人;有的闲置,成为摆设,没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工具的作用,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为导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教师对学生的精准帮学,能够支持全学科、多课型自定义学习导航,通过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落地的教育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模式,激发课堂变革,引领教学升级,推动学校转型发展!
论文作者:李仲胜 张春磊 陈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4月总第1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5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作用论文; 职高论文; 语文论文; 素养论文; 《教育学》2017年4月总第1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