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牛泉镇刘仲莹中学 亓丽艳 271124
朱光潜先生说:“从前我看文学作品,如果它所写的思想或情境本身引人入胜,我便觉得它好,根本不注意到它的语言文字如何。反正语文是过河的桥,过了河,桥的好坏就不用管了。近年来我的习惯几已完全改过。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我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文。如果它在这方面有毛病,我对它的情感就冷淡了好些。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词藻,存心装饰的文章甚至使我嫌恶;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彩妥帖,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所要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那一句话只有那一个说法,稍加增减更动,便不是那么一回事。语文做到这个地步,我对作者便绝对有信心。从我自己的经验和对于文学作品的观察看来,这种精确妥帖的语文颇不是易事,它需要尖锐的敏感,极端的谨严,积极艰苦的挣扎。”
从这段文字我们不难看出语言文字有着多么大的魅力。语文学科必须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这取决于学科的本质属性与学科的目标任务。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是我们反思后对语文本质属性认识的回归。那么,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这种力量与魅力吗?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有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我们要深入地挖掘文本,挖掘语言文字的内在力量。凭借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它为例子,进行有层次的语言文字训练。这样才能抓住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根本,即语文本色内容之一。
下面我就结合本人的语文教学实际,谈谈自已对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教学训练的粗浅看法。
一、明确训练目标。
一篇课文,可利用的语言文字训练因素是丰富多样的。因此在一节课内,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课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和知识都交给学生。为此就必须进行能力训练目标的确定和语言文字训练点的提炼。
首先,要有明确的能力训练目标。即根据《大纲》提出的能力训练要求为依据,以课文所在章节的具体训练目标为依托,确定明确的训练目标。例如“了解莺的特性,体会作者对莺的感情”是《莺》一文的教学要求之一,依此而定的训练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莺的语段,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有了这个明确的训练目标,便可以精心设计、组织整个训练过程了。
其次,就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训练因素去提炼训练点。即根据训练目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把既有语言训练价值又有助于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段、篇等方面的语言文字训练重点提炼出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这个“例子”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例子”作用,因势利导,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语言文字训练,要因势利导,以教材为凭借,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为原则,以练就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为目的。要求教师经过对教材的精准分析和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后,根据实际,设计好以下训练方式。
1.理解训练和运用训练。
就《莺》一文第5段,“危险一旦过去,一切便抛至脑后,用不了一会儿,它又变得欢乐愉快,又唱又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只在树林中最茂密处唱歌,这时总把自己隐藏起来,尤其是在炎热的中午,只偶尔才在树丛边上露面,但很快便又回到密林中去。早晨可以看见它采集露水,在夏季短暂的雨后,它常来到湿润的树叶上,摇晃树枝洗淋浴。” 这一语段为例:
对此语段可根据训练目标设计如下训练程序:
①试读这段话,要求读准字音,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②细读,想一想:这一段话主要写了莺的什么习性;哪些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再读,比较下列句子和原文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有什么不同:
危险一旦过去,它就又在树丛中飞来飞去。
上述训练是针对训练目标设计的理解性训练,这种训练模式,着眼于“语言形式”,始终以语言训练为核心,经由语言文字(弄清字词意思)的理解到思想内容(通过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到深入理解语言文字(领会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的过程,由感知语言到理解语言,进而达到掌握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和技巧。
与此同时,要处理好理解和运用的关系。即在设计语言训练时,应充分发掘教材中运用训练的因素,把理解训练与运用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语言训练中的运用,既包括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也包括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如,教学《莺》,懂得了“抓住事物特性观察”这一方法,然后可设计一道运用性练习:用抓住事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写一篇短文,注意写出这一动物的特性。这种运用性训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理解语言;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2.读的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或搜索枯肠,或辞不达意。究其原因,除少数学生由于缺乏认识事物的能力,表达不清外,更多的则是腹中空空,语言贫乏,这与他们平时不善积累语言有关。因此,语文教学当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而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就是“读”。
读,首先要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其次,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读,即要读出情趣,读出滋味。比如读《莺》一文“处处能看见它们飞来飞去的欢快身影”一句时,我指导学生用轻快的语调读,读出喜爱的感情;读“早晨可以看见它采集露水,在夏季短暂的雨后,它常来到湿润的树叶上,摇晃树枝洗淋浴。 ”一句时,用前弱后强的变调语气读,读出惊喜、赞美的感情。这样,学生读的兴味就会越来越浓,而对课文的理解、内化,对语言的积累,便都在这读中得益。
3.背诵训练。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背诵积累在语言文字能力的形成中是多么重要啊。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名作,是学生写作的典范语言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部分章节,通过背诵吸收、消化,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扩大其语言材料的占有量,使他们的语言日趋丰富,运用语言才能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并将其落到实处,还语文教学本色。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要集思想性、情感性、意趣性为一体,做到练中有思想,练中有情感,练中有意趣,充分挖掘语言文字的内在力量。让中学生在有着纯正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和浓厚的志趣的基础上更深刻地去理解、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论文作者:亓丽艳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语言文字论文; 语言论文; 课文论文; 目标论文; 思想论文; 语文论文; 感情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