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开采深度、广度的不断增加,瓦斯涌出量、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地压等灾害日趋严重,安全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但是生产矿井的安全管理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其弊端越来越明显。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是煤矿企业实现风险预控管理的基础,对煤矿企业实行本质安全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介绍了危险源辨识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进而将危险源按照风险等级划分,某煤矿建立危险源辨识动态管理系统,在综合分析近年来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煤矿危险源辨识及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关键词:煤矿;危险源;辨识;评估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最基本的特征是破坏性与潜在性,另外还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可知性、可预控性。根据其特征,可以看出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是一项必要而困难的工作。由于煤矿生产工艺流程复杂,作业环境多变,导致煤矿生产面临着各种风险,从而使得煤矿事故频频发生。能否对风险进行预先的辨识、评估,进而有效的管理、控制,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有重大意义。我国目前在煤矿安全生产研究方面,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研究较多。在风险预控的闭环管理理念中,通过煤矿危险源辨识是整个流程的根基,只有辨识了危险源之后,才能对其进行风险评估,进而制定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为此,危险源辨识的完全与否,及其评估的是否合理关系到整个风险管理的过程。
一、煤矿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1、煤矿危险源辨识单元的划分。一个组织通常有多种作业活动,对作业活动划分总的要求是:所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含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过于简单,如仅有一两个作业步骤或内容构成。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它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组织体系,包含有多种作业活动。所以为了完整而系统的辨识出煤矿中存在的危险源,首先有必要进行辨识单元的划分。在煤矿危险源辨识单元划分操作过程中有多种方法:按作业任务划分、按地理区域划分、按生产流程划分、按装置划分。例如煤矿危险源按照地理区域划分可以分为掘进工作面及其附属巷道、采煤工作面及其附属巷道等;按作业任务可以划分综采一队,综采二队,通风队、运转队等。在不同方法的辨识单元划分中,遵循独立性、全面性、合理性的原则,从而可以有效预防危险源辨识的重复和遗漏。
2、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在危险源辨识之前,首先要搜集相关的资料,咨询资深专家,来确定危险源辨识的标准依据。只有有了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才能够确定哪些因素是危险源,从而完整的将危险源辨识出来。如果仅凭主观臆断,则可能会造成危险源的遗漏,影响风险管理的后续工作。煤矿在搜集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时,主要搜集的资料有如下:相关事故案例、技术标准;本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信息。
3、危险源辨识的内容。根据危险源的定义可以看出,危险源主要涉及到人、机、环、管方面。为此危险源辨识的主要内容就要从人、机、环、管方面来考虑,一方面可以保证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对危险源的分类管理和控制。人员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操作安全性,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失职,决策失误,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工作,工作中心理异常。机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没有必须的机械、设备、材料、工具、装备等,设备、工具选型或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机械、设备、装备、工具等维护保养不到位,设备保护不齐全或无效,设备、工具等不齐全、不完好,设备警示标示不齐全、不清晰、不正确,设置不合理,机的其它不安全因素。管理方面的不安全因素:组织结构的不合理,组织职责不明确,规章制度制定程序不合理、不符合实际情况,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文件、各类记录、操作规程不齐全,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不符合规定等。
4、危险源辨识的具体方法。危险源的辨识方法主要包括2大类:直接经验分析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其中直接经验分析法又分为:工作任务分析法,直接询问法,现场观察法,查阅记录法;系统安全分析法分为:事故树分析,安全检查表,因果分析,预先危险分析,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等方法。煤矿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各种各样,给辨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更好地辨识出煤矿中存在的危险源,可以综合多种方法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工作,从而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最终完成危险源辨识表。在此以工作任务分析法和事故树分析法为例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工作任务分析法是在事故致因机理分析基础上,对照安全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技术标准等,结合大量的工作实践经验,辨识工作任务中各个工序的危险源。①首先要列出辨识子单元的任务和工序,可以按照工艺流程或者重要程度进行排列;例如掘进工作面现场可以按打眼、放炮、临时支护、扒装运输、验收等工序进行危险源辨识;②其次对各个工序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进行危险源辨识;③最后是确定危险源产生的风险后果、风险类型以及相应的事故类型。其中煤矿事故类型一般分为:瓦斯事故、顶板事故、机电事故、放炮事故、水灾事故、火灾事故、运输事故及其它事故。
事故树分析法是一种逻辑演绎分析方法,它是从一个可能的事故开始,一层一层地逐步寻找引起事故的触发事件、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础原因,并分析这些原因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用逻辑树图把这些原因及其逻辑关系表示出来,绘制成事故树,再对事故树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通过事故树分析,可以方便的检查出系统内已存在和潜在的危险因素,为煤矿生产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为相关人员提供清晰的要点。事故树的基本分析步骤主要分为:确定顶上事件,分析事故原因,绘制事故树,分析事故树和制定防范措施。如图。
二、煤矿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的应用
在煤矿各生产系统中,在不同的物质、生产工艺、设备和设施中危险源的存在是绝对的,任何系统中都存在若干危险源,煤矿危险性评价需要由矿井的多个生产部门和辅助部门共同完成。十一矿针对矿井生产的特点,按以下程序进行危险性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工作,取得了非常明显效果。
1、成立组织,明确职责。成立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小组。组长由矿安全副矿长担任,成员由按专业从各基层单位、科室抽选出的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包括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安全、后勤服务、培训等部门。成员组成后由体系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培训,使其掌握工作程序和方法,以便尽快地开展工作。
2、危险源辨识开展。根据矿井的特点,划分作业活动。主要按专业划分为: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安全、培训、生活服务等,范围覆盖了矿井生产、生产服务、生活服务及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各个专业在危险源辨识中可按生产工艺流程或工作区域细化各个环节,以便使危险源尽可能辨识齐全。专业危险源辨识出以后,汇总结果报本专业副总工程师审核,专业副矿长批准。
3、风险评价实施。各专业危险源审批后,组建有实际生产经验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员工代表评价组对危险源进行评价。风险评价时,首先确定危害的严重度和可能性,然后确定风险级别以及风险的可承受性,最后由专业副总、副矿长审批,形成本专业风险评价等级。
4、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对不同的风险等级,采用不同的控制措施。风险等级为一级的是不可承受的,有极其危险,必须严禁作业;风险等级为二级的是高度危险,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否则严禁作业;风险等级为三级的是有显著风险,应尽可能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程度;风险等级为四级的是可接受的风险,不必采取另外的控制措施,需要监测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得以维持。对风险级别,选择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一般应通过制定和实施管理方案、对员工进行意识教育及能力培训、过程控制、监测和测量及应急预案等途径来实现,原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应继续保持。
5、控制措施的评审。安全管理部门及时搜集相关专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结果,整理后形成矿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记录。并组织有关专业和工程技术人员对各部门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审。通过评审使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降到可承受的水平,且能被执行。
三、某煤矿危险源辨识风险管理
1、概述。大量事故的发生绝非偶然,事故原因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此外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诱发所造成的结果,即危险源与事故关系公式,可由下式表达:固有危险源+ 诱发因素+ 组织因素= 工业事故 公式指出了危险源和事故之间的辩证关系。危险源是和安全、危险、事故三种状态紧密相联的。风险评估是对风险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以确定特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的范围和程度,其结果通常伴有风险的排序。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能被有效的鉴定、理解,并提出对策,将风险最小化,达到合理可容忍的水平。对矿井的各个系统进行合理划分,确定危险源划分的子单元,对子单元的危险源按照“人- 机- 环- 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辨识,对已经辨识的危险源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确定各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然后对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分项预控,制定针对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实现风险预控,从而能够根本上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使煤矿企业安全持续发展。
2、煤矿危险源辨识
(1)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在危险源辨识前,需要广泛搜集相关的资料,并根据需要进行科学的筛选,作为辩识的依据。可组成评价项目组,对南梁矿井进行调查。收集资料:收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及有关该项目的文件、相关资料。分析资料:对矿井的地质勘探报告、煤尘爆炸性、煤自然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生产设备的性能检测报告、各生产系统的报表、发生的事故实例、发现的隐患排查分析资料及批复文件等相关资料进行仔细分析。识别:评价项目组根据安全评价通则、评价导则的要求,进行专家评议,进一步深入的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分析其发生场所、触发事件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危险、有害因素排序:将识别的危险、有害因素归类排序,找出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
(2)危险源辨识调查内容。煤矿危险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工艺设备及材料情况、作业环境情况、操作情况、事故情况、安全防护。
3、煤矿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风险矩阵法是根据事件或者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乘积来衡量风险的大小,其计算公式是:风险值D=P×C。式中。风险管理主要运用工作任务分析法和事故机理分析法对危险源进行辨识,确定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和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按照工作任务分析法辨识危险源,辩识出煤矿现有工作条件下所有工作任务中存在或潜在的人、机、环、管四类危险源。利用风险矩阵法对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危险源的风险值(风险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并将风险划分等级。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期、动态和实时监测,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实际发生频率按照5 个预警等级进行预警,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同时根据监测结果对危险源进行再次评价,并对危险源进行增减与升降级调整,从而实现矿井风险的闭环管理。
4、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分析。该煤矿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由以下几个子系统组成,分别为系统管理子系统、危险源辨识信息管理子系统、危险源动态信息管理子系统、文档管理子系统。系统配置完成进入运行阶段后,首先,由管理员登陆系统来设定系统参数,增加用户并设置用户权限,然后用户登录即可由权限控制进行操作完成所需功能。通过危险源信息的录入、修改、审批、提交,再通过用户查询、输出就完成了系统运行的一次循环。同样系统提供管理员可以上传文档资料的功能,从上传到查询、下载也完成了一次运行循环,对于用户信息的维护也是如此。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根据系统功能分析,系统将划分为4 个子系统,其中,危险源辨识信息管理子系统包含井下危险源、地面工作场所危险源和洗煤厂危险源;危险源动态信息管理子系统也包含井下危险源、地面工作场所危险源和洗煤厂危险源;文档管理子系统包含文件汇编功能项;系统管理子系统包含参数设定、用户管理、和密码修改功能项。
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硬件架构设计,系统硬件结构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系统应用服务器、系统数据库和用户端PC,是一个基于网络平台运行的系统,系统硬件结构应用系统服务端程序可以和系统数据库服务器部署在同一台机器,也可以在两台机器分别进行部署,在完成系统管理人员对系统初始化之后,终端用户通过Web 浏览器访问系统。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通过系统功能分析及系统总体功能结构设计,以系统硬件结构设计为基础,系统软件架构设计,系统应用服务器作为业务管理与数据处理的中心,运行于Web 服务器(IIS)之上,基于.NET Framework 与SQL Server 完成系统业务数据存取,并且应用对象嵌入链接(OLE DB)数据对象获取其他不同格式数据,将非结构化数据上传至系统。终端用户通过Web 浏览器访问服务器完成数据交换。经过对系统初始化设置,系统将针对拥有不同角色权限的用户提供不同权限的系统操作功能,对危险源信息做集中显示完成系统最新信息发布。本系统应用目前微软主流开发技术进行开发,应用Asp.net开发技术来实现基于Internet 的浏览器/ 服务器(B/S)模式结构的应用软件系统开发;采用Web Service 技术实现应用系统与煤矿其它业务系统的数据通信;选用SQL作为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应用ADO.NET 面向对象数据访问技术实现数据存取,并使用OLE DB 数据存储对象技术实现非结构化数据上传及数据导入;采用最新AJAX 技术使得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方便;基于组件对象模型(COM)技术,使得系统具有运行可靠、高效,查询方便、可扩展和易维护等特点。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源头。危险源辨识就是把可能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头找出来,是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辨识,危险源辨识是否全面,直接关系到煤矿能否控制住事故发生,危险源的评估是将辨识出来的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关系到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有效的煤矿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必备前提,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对实现煤矿的本质安全化建设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钟茂华,温丽敏,刘铁民,张兴凯,关于危险源分类与分级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13(06);19-20.
[2]王培,李新春.危险源理论及煤矿事故危险源风险分析研究综述〔J〕.安全生产,2012(11):76 -78.
[3]张跃华,徐尚仲,朱传杰.煤矿瓦斯爆炸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J〕.煤矿安全,2013(2):11 -14.
[4]翁韬,廖光煊.浅谈火灾风险等级评估的专家软件系统建设的探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
[5]刘殿福,商登涛.综采工作面安装的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J〕.煤炭工程,2012(14):37 -39.
[6]李新春,宋学锋.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建立研究〔J〕.煤炭工程,2013(9):82 -84.
论文作者:马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6
标签:危险源论文; 风险论文; 煤矿论文; 系统论文; 事故论文; 作业论文; 矿井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