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改革没有时间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时间表论文,汇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004年年中就开始传言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到最近似乎不得不扭转了风向。温家宝总理去年11月底在参加东盟会议时说,中国不会因为其他国家的压力而放松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这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关于汇率问题的最强硬表态。温总理在2004年12月8日进一步表示,中国将逐渐实行人民币弹性汇率机制,但这是个复杂和渐进的过程。虽然改革的方向是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他拒绝提供具体的汇率改革时间表。
热钱下注加剧升值压力
如果说温总理的坚决措辞使原本甚嚣尘上的舆论传媒暂时偃旗息鼓的话,真正押注于人民币升值并企图获利的国际热钱却并没有收敛追逐人民币的步伐,他们在各种可能介入的投资、投机品上伺机潜伏,枕戈待旦。
不仅是中国,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市场都由于热钱的涌入而进入躁动期。台币、韩元、新加坡元等亚洲货币都进入升值通道,股市也联动走强。香港恒生指数2004年11月份已上穿14000点,创近四年来的新高,直到目前仍一直维持在这样的高位,而且市场预计这种上升趋势还将持续。香港的楼市也出现火爆热销。投资市场“炒势熏天“并不是因为亚洲各国的投资品一下子全都提升了经济效益,热钱的价值发现更注重于预期以人民币为代表的亚洲货币将全面升值。
对此,专家分析说,美元对欧元的持续贬值,必然会使国际外汇市场上的一些短期资金转向投资其他强势货币,如欧元、日元、亚洲货币等。其中,人民币受到中国国内经济明显的高增长速度所支撑,其投资价值和投机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虽然欧元等货币汇率同样也保持了相对美元的强势走势,但欧洲的经济增长很缓慢,其货币升值也已持续了一段时间,有见顶回落的风险。因此,国际热钱选择人民币并不奇怪。
升值压力来自何方
两家美资券商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团在2004年10月份都分别预计人民币会升值,其中花旗估计,人民币会在未来六个月内把自1995年以来一直沿用的0.3%人民币汇率波幅,扩大10倍至3%,变相让人民币升值。摩根大通更是预计人民币会在2004年年底之前升值2%~3%。事实表明,这种预期已经落空。
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美国等国家和经济群体的利益要求等通常被认为是促使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压力来源。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认为,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事实上已经减轻了,作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鼓吹者美国,正在通过持续的弱势美元政策缓解高额贸易赤字的压力,而且,中国廉价商品带给美国民众太多的实惠,美国实际上是欢迎人民币对美元的锁定的。除美国之外,中国对日贸易是逆差,对欧盟虽然是顺差,但由于欧盟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量很大,各国单独核算的对中贸易情况差异悬殊,因此整体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并不是很高。
一些专家也认为,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可以通过加大对美国商品的购买量而使之达到较为均衡的水平,例如,中国通过进口飞机等大型设备和一些高新技术产品,支付了大量的贸易盈余。从这个意义上说,贸易问题不会成为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动因。
因此,国内主流的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出发点已经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与国际政治势力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出发点不同,从长期看,人民币又确实存在改变汇率形成机制的内生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所长助理何帆认为,在金融全球化潮流下,一国实施资本项目管制的难度越来越大,其机会成本也越来越高。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固定汇率制从长期看几乎是不可能的。国外的研究表明,很少有国家能够保持固定汇率制长达5年以上。
专家认为,正是由于人民币多年实行的固定汇率制积累起来的巨大能量,使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空前强大。在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币币值变动是必然的。在中国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情况下,人民币早晚要升值。
汇率变动的可能方式
中国政法大学的杨帆教授主张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平价调整,他认为,可以让人民币先升值10%,再开始浮动。
他还预计了人民币汇率其他四种走势的不同后果:一是人民币不升值,这样会导致外汇储备越来越多;二是一下子“超升”,这在当前情况下几乎不可能;三是改变定值标准,不和美元挂钩。他认为和一揽子货币挂钩的方式特别复杂,目前国内还没有精通这种操作方式的管理人才;第四种是人民币机制改革,其中包括自由兑换和扩大浮动幅度。其中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是绝不可行的,只能是汇率机制向市场过渡,扩大浮动幅度。“浮动”在当前情况下只是浮动升值的一个反映,近两三年会加剧升值预期,他认为,在此期间决不能让人民币自由兑换。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姚枝仲博士则不主张立即单纯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而主张改变人民币汇率制度。他认为,如果实行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的话,随时都可以实行,无所谓时机问题,但是货币篮子汇率制度不符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因此不可取。可取的方式是实行区间汇率制度,但是实行区间汇率制度需要基础条件,在基础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只有暂时维持现状,并加快基础条件的改革。
一位研究世界经济的专家对记者指出,实行浮动汇率对中国国内经济基础的要求较高,首先要求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提高到能对未来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期,并具备采取措施的能力;其次,来自境外的资本不会由于汇率原因出现过大的波动;中国国内银行体系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此外,还需要对具体贸易部门的情况进行详尽的测算,对币值变动后的贸易变化有充分的预计。
中国不怕调汇率时机宜早不宜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04年10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曾呼吁中国放弃钉住美元的汇率安排。IMF认为,调整汇率有助于缓解国内通胀压力,而且,地区和全球经济强劲复苏,中国出口强劲增长,为调整汇率提供了绝佳时机。
按照“开放经济中的三难选择”,一国政府只能在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和国内货币政策自主性三个目标中选择两个,而放弃第三个目标。就管理难度而言,固定汇率实际上要比浮动汇率对管理水平的要求更高。有关专家认为,中国迟早要放开资本流动,就这个层面上说,汇率长期固定是不可能的,除非以牺牲国内货币政策自主性为代价,而中国是不可能在这个方面让步的。
始自于2002年的人民币升值舆论为中国实施调整带来了巨大的阻力,专家说,中国并不怕调整汇率,政府担心更多的恰恰正是这种预期。
在升值预期下,国际热钱洪水般涌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2004年12月1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管理当局已经发现在贸易项下存在着进出口价格虚报,预收货款和延迟付汇造假,直接投资项下存在着名实不符、借款过度以及房地产市场炒作等不正常现象。这些行为很大程度上具有投机套利性质。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截至2004年9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历史新高的5145亿美元,2004年前九个月新增高达1113亿美元,在同期贸易顺差小幅下降的情况下,外汇储备居高不下已引起货币当局的担忧和警惕。高额外汇储备直接带来央行的外汇占款大幅增加,最终又会传导到市场上形成潜在的通货膨胀因素。
人民币升值压力放缓或许正是调整时机?
2004年12月份几乎同时出台的美国两项政策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一是美联储12月14日宣布调高基准利率2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2004年第五次调高基准利率。美联储同时表示,将继续维持慎重有序的升息策略,以抑制通胀上升?同时推出的另外一项更为重要的政策则是,美国众议院税务委员会通过的《本土投资法》,将针对美国公司海外收益的所得税税率由35%下调至5.25%,期限为一年,条件是将这些收益投资于美国。所得税率下降近30个基点,美国政府可谓慷慨之极。一些国际知名的投资银行纷纷作出预测,道琼斯和摩根大通的估算都认为,由于《本土投资法》的带动,年底前回流至美国的资本就将达到4000亿美元以上。
中国国内也有媒体预计,一场国际货币体系的美元资本回流即将发生,“追逐较高收益的投资者将如过江之鲫扑向美元(国)”,也有评论认为,2005年”中国经济将面临一场前所未见的寒流。”
资本的撤出甚至抽逃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说中国国内经济的寒冬将至是否言之过早姑且不论,就中国的汇率改革而言,国际资本投资的寒流或许恰是汇率改革的春天!
是要拿节省的税还是赌一个可能的汇率差价?游资的选择在获利了结之前永远是一个谜,但两边都有利益的情况下短期套利资金单边豪赌的必要性已大大降低却是不争的事实。《本土投资法》的实行期限界定为一年很有些耐人寻味,这当然是美国国内调控的必要考虑,但是同时,谁能说人民币实行更为灵活的汇率机制不是正逢其时呢?
标签:汇率论文; 人民币升值论文; 汇率改革论文;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论文; 汇率变动论文; 香港汇率论文; 外汇论文; 人民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