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 张照辉
哈尔滨国益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黑龙江蓝天建设集团
提要:搞好新农村房屋建设,必须解决两个大问题,一是要有好的新型墙体材料 ,二是要有好的建筑方式,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才能加快我国的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全国广大农村沿用了多年的手工砌筑建筑方法,新形式下,建筑方式变革时期已经到了,装配式建筑新技术在全国普遍开展,新农村建设怎样应用装配式建筑?结合我们的实践,提出我们的初浅见解。
传统的农村房屋建筑一直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监管盲区。《建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未对农房建设进行规定。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和人力、物力保障,很多地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房建设管理相对薄弱,无法实施有效指导和监管,大部分地区的农房建设基本处于自由无序发展状态。二是,质量隐患突出缺乏设计。抽样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农房建设没有设计图纸,仅凭农户个人喜好或者乡村工匠经验建房。而多数水平较好的工匠在城市谋生,活跃在农村建筑市场的工匠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工匠不熟悉相关建筑结构设计标准和规范,埋下质量隐患。怎样解决农村建筑问题,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特别是对发展农村装配式建筑,应以扶持激励政策为主导,以完善现行建筑结构技术体系和技术标准为支撑,以农村装配式建筑试点,省、市、县和农村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双轮驱动”为抓手,兼顾行政推动和市场培育,加快推进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
一、出台指导意见,营造发展环境。 出台指导意见。
一是研究出台推进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或将相关内容融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农房改造等相关政策文件中,通过政策引导形成示范效应。二是明确发展目标。在推进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指导意见中要明确提出至“十三五”中期,新建、竣工农村装配式建筑面积比例、新建农房通用部品使用比例、集成技术在农房中的应用比例等发展目标。各级政府编制的乡镇整体规划、村落规划中应明确农村床配饰建筑所占比例。 落实目标责任。一是强化目标责任。将农村装配式建筑目标任务科学分解到省、市、县级人民政府,将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与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相挂钩。二是完善组织框架和管理制度。各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要强化职能和人员配备,与农业、发改、财政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制定实施本地区农村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和发展规划,做好本区域农房试点示范项目的选定和管理工作,指导推广适宜农村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培育市场需求。研究制定符合农村装配式建筑建设特点的财税政策和土地政策,制定不同层级财政资金投入、税费减免、补助资金奖励、基础设施建设、农房土地流转等扶持政策。现阶段,直接的经济补贴政策比较有效。
二、建立标准体系,强化技术支撑。 一是建立标准体系构架。
逐步健全给予农村装配式建筑的设计、部品部件生产、现场施工装配的系统化、多层次标准体系框架、标准应涵盖轻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混合结构、木结构。 二是编制国家级农村装配式建筑整体结构及节点结构设计标准和施工图集,并研发设计软件。鼓励各地将技术比较成熟、应用于试点示范项目建筑技术体系,纳入区域性适宜推广建筑技术体系目录,在本区域内重点推广。三是建立标准化设计引导下的通用部品体系。制定标准化设计和模数化部品部件规范。以农村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项目为载体,重点发展农房厨房、卫生间标准化设计及相应模数化产品部品的集成与配置。四是开发能够进行菜单式选择的农村装配式建筑网络平台,主要包括:结构设计方案、标准图集、施工技术规程、所需部品部件材料动态选用库等,方便农民根据自己喜好和收入情况,选择建造质优价廉的新农房。
三、塑造特色风貌,推进特色发展。
一是突出特色建筑风貌。不同地区的农村装配式建筑要突出地域特色,如对于山地较多的贵州省,农房要反映山地特点,体现组团式、集群式村落布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突出民族特色,农房立面和装饰部件要提取民族建筑元素符号,体现民族特色建筑风格;突出人文特色。挖掘地域性人文、历史特点,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精品村镇;突出民生特色,通过农村装配式建筑集成技术应用,让农民住上“太阳房”、用上“生物燃气”、洗上“太阳能”热水澡,共享城镇化文明成果。二是就地取材,技术融合。农房要充分应用当地建筑材料。推进农村装配饰建筑应充分考虑与绿色建筑、被动式低能耗房屋相结合,采用装配式建造的农房,同时按被动式房屋建造标准增强保温密闭性能,最终实现绿色农房综合发展目标。 三是集合农村装配式建筑特点,推进部品部件定型化、小型化和易安装。要推进标准化户型设计;要减少构件数量、种类,适应农村道路运输、吊装能力以及施工条件等要求,降低成本;部品生产应以小型化、生产简单为原则,便于就地制作和小型机械操作安装;以建造速度为主旨,构造连接应简单明确,确保对农民进行培训指导下可自行组装。
四、推进试点省市县建设,摸索推广经验。
借鉴城市住宅产业化推进经验,选择在经济条件较好,自然条件允许、交通便利、条件适宜、农民意愿较强、有一定装配式建筑建设规模的地方开展农村装配式建筑省市县的试点。重点可选择在农村危旧房改造、集中迁并、移民搬迁、扶贫搬迁、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有新农村建设重大任务的项目中开展项目试点。通过试点总结现场预制装配农房体系存在的问题,逐步完善技术、积累经验、探索农村装配式建筑管理体制机制和规模化发展路径,待条件成熟后在向全国推广。
小城镇人口密度较高,住宅建筑比例较高,建设管理体制相对健全,应作为推进农村装配式建筑试点的重点区域。
五、培育龙头企业,提升供给能力。
目前全国已有57家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企业,但其中致力于农村装配式建筑建造的企业比例还很小。结合样本企业经验,应逐步整合包含农村住房规划设计、部品生产、施工、生态休闲农业、金融机构在内的大型企业成为农村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地方政府影响农村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政策倾斜,鼓励龙头企业牵头,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展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发,提升部品部件质量,提升施工工艺,降低建设成本,促进农房建设多样化、多元化。鼓励企业将现有专利技术产业化,通过工程实践逐步纳入相关技术规程或建设标准,推进企业标准向行业标准的提升。
龙头企业要着力提升技术成熟度,培养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形成有效市场供给能力。鼓励农村工匠向农房产业工人转变,通过培训,参与产业化农房的安装、施工,负责产业化农房建成后的房屋维护和修缮,通过农村工匠的转变带动农民建房观念的转变。
六、总结推广适合农村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
根据10多个样本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与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相适应的结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三大类。 一是低层轻钢结构体系,指用镀锌钢构件做承重结构,用环保、轻体、节能材料做维护结构的住宅。轻钢结构农房构件和配件可实现工厂化生产,施工精确度高、质量好,建筑造型容易实现,房间空间大,布置灵活,个性化设计可满足农户的不同需求,具有良好的抗风和抗震性能。轻钢结构房屋体系能够实现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环保要求。样本中有9家企业采用了此类技术体系。二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指房屋主体结构和维护构件采用工厂化制作、装配化施工。此类体系多用于高度低于15m,地上建筑层数不大于三层的农房建设,采用了预制承重墙、梁、柱、楼梯、外挂墙板、凸窗、空调板、阳台等预制构件。装配式混凝土农房施工速度快,施工效率高,工程质量较好,干法作业现场无污染,能达到“四节一环保”要求。 三是现代木结构体系,指主材料符合木材承重构件、规格材、木质符合板材和金属连接件等构件建造而成的木结构房屋。现代木结构体系提高了原木的利用率和结构承载能力,具有耐火、防腐、易加工、自重轻等特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节能减排效果好,建筑运行能耗低,是一种与自然共生、生态宜居的绿色建筑形式。
上述三类技术体系已在农村装配式建筑工程羡慕中广泛应用,取得较好成效。样本企业结合自身特点深入探索不同的关键连接技术和施工工艺工法,完善技术体系,为其他农村装配式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范例。
论文作者:王岩,张照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建筑论文; 农村论文; 体系论文; 技术论文; 一是论文; 结构论文; 试点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