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语文;多媒体;微课;视频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当积极探索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改善传统教育体系中的弊端,建立“互联网+”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充斥现代化氛围的教育体系中,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语文教师也开始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实际的教育反馈中我们可以看出,仍旧存在部分教师对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使用不熟练,或者不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现象,造成语文课堂与现代社会脱节的现象。那么教师应当如何有效地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教学相整合,真正地打造“互联网+”下的高效课堂呢?
一、使用多媒体,丰富教育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流程,教学结构越复杂,学生也越会将目光放在课堂上,而课堂教学结构越单一,学生也会因为教学结构的重复性,而降低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至于降低语文学科的教育效果。但是,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工具是单一的黑板和粉笔等,很难实现教学结构的突破,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功能多样的特点,能够有效弥补这一不足,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丰富。
例如,在《竹节人》这篇文章中,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结构的丰富。在课堂中,教师先使用图片展示的功能,向学生介绍本篇文章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布满知识点的思维导图上,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内容。之后,教师再向学生展示竹节人的图片,让学生在直观的画面中,认识到竹节人的具体特点。随后,教师使用录音播放的功能,为学生进行《竹节人》这篇文章的范读,让学生能够在跟读中解决生字的读音,同时了解本节课的情感基调。最后,教师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本节课的有效讲解,让学生在多变的教学结构中,逐步提升认知的效果。
显而易见,在对学生教授语文知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促进课堂结构的丰富,增添教学的流程,让学生在多样变化教学场景中维持注意力,从而实现有效认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利用微课,提供自学资源
“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理念中所强调的学习方式,但是,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自主学习工具只有教材,单一形式的自主学习资源,使得学生逐步降低了进行自主认知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而微课技术的出现,则能有效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微课技术,拓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让学生在浏览动态的微课视频中,逐步提升自学的实效。
例如,在《盼》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技术,为学生提供自学的工具。在制作微课前,教师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分析,指出需要学生认知的基础知识。随后,教师根据当前学生的注意力维持时长,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并将微课的时间控制在5到7分钟左右。之后,教师将制作的微课视频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观看,促使学生在动态、形象直观的微课视频中,初步建立对本节课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不难看出,在开展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课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进行自主学习的工具,让学生在浏览微课中,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借助视频,创建直观情境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资源,也是学生需要建构的基础知识,但是,在教材中的语文知识多以抽象的文字进行展示,这对于学生而言,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而现代教育技术带来了视频这一资源,能够将原本抽象的文本内容,以直观化的形象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将直观化的画面与抽象的文字进行整合中,体会文字中指代的内涵,从而提高对文本的鉴赏效果。
例如,在《开国大典》这节课中,与教师单纯地让学生对抽象的文字进行理解相比,教师使用开国大典时的影音资料,能够将文字进行具象化的处理,为学生打造视听盛宴,让学生在调动自身形象思维中,理解《开国大典》这篇文章中的内容,提升对文字背后情感和情境的认知效果,从而实现高效能语文课堂的建构。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语文学科的教学带来了新的路径,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丰富,为学生提供自主认知的资源,同时能够打造直观化的教学场景,从而提升学生认知语文知识的质量。所以,一线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积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建多样化使用现代教育资源策略,并在应用于实践中建立完整的体系,逐步打造现代化、高效能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张闽敏.“互联网+”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变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1):58-59.
[2]董丽春.“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0):51-52.
论文作者:高会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互联网论文; 结构论文; 学生在论文; 认知论文; 直观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