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建设,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而言也不例外,尤其是各种信息技术的层出不穷更是在水利工程防汛方面充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缓解重大洪水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有明显的改善,下面文章重点从水利工程防汛信息技术角度阐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水利防汛;信息技术;应用
引 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行各业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各工作的办事效率。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水患灾情越来越多,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水利工作,特别是水利防汛工作,是社会发展所需。因此探讨研究电子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应用非常必要。文章从现代信息化技术对水利防汛工作重要性开始论述,通过对不同信息化技术的深度分析,研究如何令相关信息技术服务于水利防汛工作,提高水利防汛工作的效率。
1 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内涵
现代水利防汛信息技术是利用智能云计算和智能云信息技术对水利工程、水情信息进行的统一汇总处理、总结分析而得出的进行水利防汛工作所需要的有价值意义的信息。总体来说,将智能化技术结合起来在水利防汛工作中进行综合应用是水利防汛成功的基础。我国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气体的大量排放,极易形成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等异常气候,导致气候变暖,造成冰川融化、降水增加,从而导致洪水灾害更为频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大量经济财产损失。洪灾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灾害,因此对水利工程建设和防汛工作的要求也更加严肃、紧迫。只有通过先进云技术的海量存储、远程控制等提供大量、准确的信息,才能做到对信息数据及时分析,及时掌握相关区域内的天气和降水等状况,以最快的速度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给洪水灾害预留充足的反应时间,提升防控能力,大幅度提高水利防汛工作的工作效率,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因此,智能云技术应用于现代水利防汛工作意义重大。
2 水利防汛工作的重要性
在我国江河等水域,虽然修建了许多防洪工程,但随着气候变暖、降水增加,防洪工程应对水汛的能力相对降低,发生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几率越来越大。洪水灾害的发生,会造成大量工厂、民众房屋倒塌,造成农作物损坏和受害者无家可归,洪灾之后甚至会发生严重的流行性疾病,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种种可怕的危机给人民群众带来痛苦,让国家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因此提前做好水利防汛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大幅度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同时也可保障工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对于洪涝等灾害,只有做到预防,才能防患于未然。这就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前预测、分析研究,做好水利防汛工作,将洪汛等自然灾害的危机扼杀于摇篮中。
3 水利防汛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3.1 信息化技术的工作原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指上下级别之间的网络在中心区域进行合理汇接,在通过信息技术对光线数据进行统计来对各级水情信息中心传输,这样形成共享可以提供给全国各地的水利中心,针对数据进行合理使用。外联网防汛主要是通过电信接入互联网,可以为抗洪防汛提供互联网技术。从而建立稳定的信息数据库,便于各地水利中心加强和管理,并定期对信息数据进行实时更新,可以大大提高防汛的工作效率。
3.2 通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
水文信息技术是依据通讯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发展产生的,其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应用要以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各级单位要积极进行水文系统网络建设,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将水文信息进行共享,而水文系统局域网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外联络网络;二是水利防汛专项网络系统。水利防汛专项网络同样也包括两大部分:一个分中心以下的“中心一卫星”型的汛情播报网,加上一个分中心以上的互联互通的计算机网络。这两个层级的水利防汛网络在分中心实现汇接,分中心经过光纤线路传输到各级水情信息中心,省级水情中心经过光纤与国家水利信息主干网络来实现连接,进而构成一个全国范围内的水利防讯专网。
3.3 水文信息数据库在水利防汛中的运用
建国以来我国各主要流域均累积了几十年的水文观测数据,随着近年水雨情测站的不断建立,这些水文数据库还在不断增加、扩大。这些数据作为宝贵的防汛基础资源,要能够充分利用必须具备两个明显特征,即观测数据的数字化及网络化。数字化主要为便于检索,网络化主要为便于传输,这两个特征为水文数据的利用提供了便利条件。防汛工作中的一些参数的确定,如各类水位、雨量、流量的特征值、降雨径流时间等,均需通过原始的水文数据进行演算确定。这些特征数据对与预报数据、相关防洪排涝设施的工情相比较,即可为防汛决策提供指导。目前水文部门在水文数据库的建立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建立起了联网的大数据库。
3.4 防汛视频会商系统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
现阶段,网络技术日趋成熟,现代化的水利防汛工程的中大部分都是应用远程防汛会商系统。从会商集成信息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使用超文本系统利用数据信息已视频和图像等方式呈现出来,通常会商信息集成具有动态性、便捷性、交互性和分布性等优势。在水利防汛中会商视频系统是利用高速宽带网络来完成异地视频,从而将各地的防汛节点以文字、图片和音频的形式传递出去,这样防汛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视频实现可视交流模式,这样防汛工作人员就不用往现场跑。推广防汛视频会商系统,一方面使得水利防汛部门的决策更加快速和高效,尽可能使得防汛指挥工作有着一定的依据基础,同时也使得洪水的调度、工程的监测以及抗险减灾更加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以及高效性。
3.5 网格化管理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应用
为提高防汛应对精准能力,根据防汛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或事件大小将防汛区块划分为网格,这就是现代水利防汛网格化管理的主要思路。在网格内明确管理部件,实现网格内部信息的智能化流动。对于防汛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流程,完成信息流动是网格化管理的必要节点。网格化管理应用于水利防汛工作,具有网格化部件关联、事件驱动运行控制、标准化处置流程与结果的优点。综上所述,将智能网格化管理应用于水利防汛工作是极有必要的。
3.6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水利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
信息技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尤其是作为防汛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合理采集,对信息数据进行分析。这就大大提高了信息实时传输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信息数据对水文数据、基本信息、历史数据进行把控。尤其是在水利工程建设防汛抗洪阶段,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舆情监测,大大提高防汛指挥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结束语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异,洪涝灾害日趋增多,但我国科技与经济快速发展,而且政府在水利防汛方面的投入比重也越来越大。将信息、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利防汛工作,能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应对洪涝灾害,降低损失。
参考文献:
[1]朱洪戬.水利防汛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8(10):71.
[2]黄开春.微探信息化系统在水利技术标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8(1):159.
[3]王海亮,袁秀伟.水利防汛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7,3(10):187.
论文作者:谢文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水利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水文论文; 信息论文; 数据论文; 网格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