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英语阅读教学论文_张娅

浅析中学英语阅读教学论文_张娅

张娅(重庆市武隆区江口中学 重庆 武隆 408500)

摘要:中学英语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

关键词:中学英语阅读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7-046-01

美国著名的功能派语言学家Jomsky提示人们:学习母语是说在前、读在后;而在没有外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外语,是读在前、说在后。现在,我们是在汉语语言环境里学习英语,所以,要达到用英语讲、用英语交流的目的,我们就必须先学会朗读英语,这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老师也强调大声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信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喜欢朗读的学生整体语言素质要优于不喜欢朗读的学生。

一、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语言素质

1.朗读训练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好语言很关键的因素,兴趣能激励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提高学习效率,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声情并茂的朗读,给人以美的享受,能陶冶人的情操,使原文的主题思想、感情色彩、艺术风格等内容在朗读中得到体现,得到升华。同时,学生的听觉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朗读中能得到培养和发展,提高学英语的积极性,增强学英语的自信心,学有收获,学有味道,学有动力。

2.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对单词、短语的识记。

朗读的过程是:准确地识读单词,再通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神经中枢,大脑神经中枢指挥发音系统准确地发出语音。在连贯的、系统的、成篇的、不间断的识记、朗读中,视觉准确捕捉单词的能力,视觉神经准确、迅速的传导能力,人脑神经系统对发音系统的指挥调控能力,等等,均能得到扎实的培养和提高。朗读还可以巩固已学知识,因为课文是由词、短语、句子等组成,涉及语音、语法、词汇等,要想较好地朗读一篇短文,必须对它所涉及的各种语言知识有所理解,同时,反复朗读课文能帮助学生掌握所学语言。如:It’s time to go to school.I want to go to school early today.若这个句子读熟了,学生就会记住句型“It’s time to do something.”(该是做某事的时候了。)和动词want to do something(想做某事)的用法而不用机械地去记。

3.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能力。

朗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能训练重音、停顿、弱化、连读和失去爆破;反复高声朗读课文,在熟练朗读一定量的文章之后,很多常用句子会自然脱口而出,“用英语思维”的境界就会悄然而至。英语朗读训练就是在学习中自己营造英语氛围。反复朗读一段文章,必然会加深记忆。持之以恒,就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

4.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习语言就必须培养语感,语感对学好一门语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所谓语感就是凭一种感觉,一种对语言对象能够迅速做出判断的感受和领悟能力,一种以感性形态为表征的潜伏着逻辑理智因素积淀下来的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意会能力。它强调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受,最终达到语言文字快速领悟的境界,是构成一个人英语素质的核心因素,因此,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它和所有一般的心理现象一样,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由后天的培养产生的,它是在经过以人为本的言语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二、中学英语朗读教学中的注意点

1.理解内容,区别文化。

理解文章内容是朗读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理解了文章内容,才有可能通过朗读准确地传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朗读又是感知教材内容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作为学习英语的一个窗口,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中所出现的单词、词组的理解,对课文整体的把握也会更加准确。在朗读中要注意语音、语调、意群、连读、重音、语流、节奏等,有合理的停顿、有抑有扬、感情丰富,进而要求在朗读过程中,不应看一个单词读一个单词,而是应当去揣摩整句话,通过瞬间的思维或记忆,再读这句话,做到“眼先到、脑思考、口读好”。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认识之后,再要求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通过朗读训练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朗读训练与讲解可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立足课内,辐射课外。

语言运用是一种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技能是一种本领体现,而任何技能都是通过反复的实践养成的,所以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朗读活动,是提高他们朗读水平最有效的途径。根据朗读的意义与实施手段可分为课堂朗读及课后朗读。课堂朗读可分为以下几种。

(1)演示性朗读。这是教师语言艺术的充分体现,教师以抑扬顿挫的语调、快慢适中的语速,板眼分明的节奏读给学生听,并要求学生认真模仿,体会语音的艺术性。

(2)实践性朗读。这是学生的学习、模仿过程,学生单独进行训练,达到以巩固、效仿和流畅为练习的目的;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读,教师听后指点,或者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检测性朗读。这是教学的检查过程,是师生情感的再交流过程,这种朗读是学生读、教师听,可在课堂上进行也可在课后进行。如果条件有可能的话,可以采用事前录音的方法,这样学生可以听到自己的朗读录音,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师除了授课中的朗读指导活动之外,课外还可以通过组织故事会、演讲会、专题辩论会、诗歌朗诵会、课本剧等多种活动来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信息等,尽可能地扩大训练空间,让他们有直接的感受,再通过师生适当的评价会、建议会等,来全面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提高朗读水平。总之,英语朗读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阅读和口语训练的主要枢纽。流畅的朗读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本技能,而且有助于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只要我们遵循它的规律,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素质。

论文作者:张娅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  ;  ;  ;  ;  ;  ;  ;  

浅析中学英语阅读教学论文_张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