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综合征的运动障碍症状性治疗论文_黎明

黎明

(大庆油田让北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114)

【摘要】 目的:探讨帕金森综合征的运动障碍症状性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救治的急性或亚急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30例,针对其运动障碍的症状展开治疗,分别采用抗胆碱能药物、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运动障碍有效率66.7%;左旋多巴制剂的有效率为88.9%;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为83.3%。结论:左旋多巴制剂治疗目前为止仍是大多数病人缓解症状最有效的手段。抗胆碱能药物多用于有静止性震颤的病人;多巴胺受体与多巴胺递质的结合能力增强。

【关键词】帕金森综合征;运动障碍症状;急诊

【中图分类号】R74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264-02

引言

帕金森综合征系指原发性帕金森病之外,有各种明确病因的,以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高和静止性震颤等类似帕金森病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引起帕金森综合征的原因非常多,常见的有药物及药物相关性、中毒、多种老年变性性疾病、脑血管病、遗传代谢病、炎症、肿瘤、外伤、脑积水等。一部分帕金森综合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一样,缓慢起病逐渐进展,如合并于老年变性疾病(多系统变性、老年性痴呆等)者。亦有部分帕金森综合征的运动症状呈亚急性甚至急性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救治的急性或亚急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30例,针对其运动障碍的症状展开治疗,分别采用抗胆碱能药物、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1]。其中男性患者11例,年龄在59~69岁;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62~73岁。

1.2 临床表现

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除了具备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外,尚有突出的锥体束征、小脑萎缩、认知损害等,受累部位范围较广,症状较重,对抗帕金森病药物反应不佳[3]。

1.3 治疗方法

抗胆碱能药物:常用安坦(三己芬迪)、开马君、苯托品等。安坦用法为2~4 mg,3次/d。左旋多巴制剂:常用的有美多巴(左旋多巴加苄丝肼),用法为62.5~125mg,2次/d,隔2~4日增加125mg,最多可至1 000mg/d,分3~5次服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常用麦角类如溴隐亭、协良行、泰舒达及克拉普索。

1.4 疗效评估

有效:运动障碍状况得以减轻,能自主进行轻微日常活动。

无效:症状未减轻,起步仍困难。

2.结果

2.1 一般结果

2.2 不良反应及观察

抗胆碱能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记忆力减退、精神异常、幻觉等中枢毒性,以及口干、尿潴留、视物模糊、排汗异常、便秘等周围性副交感作用。左旋多巴制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症状、直立性低血压、泌尿系损害,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可有烦躁不安、失眠、幻觉及妄想等。

3.讨论

无论是帕金森病还是帕金森综合征,其锥体外系运动障碍症状均由黑质一纹状体系统的多巴胺能与乙酰胆碱能活动的平衡异常所致,帕金森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是原发性帕金森病,该病因黑质纹状体变性、脑内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所致,对左旋多巴治疗有效,约占帕金森综合征的80%。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表现类似帕金森病,但程度重,病变广,对左旋多巴治疗反应不佳,包括多系统萎缩(MSA)、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和皮质基底节变性(CBD)、路易体痴呆(DLB)等。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多是由药物、感染、中毒、脑卒中、外伤等明确病因所致。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神经安定剂(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是最常见的致病药物。遗传性帕金森综合征可见于肝豆状核变性、Fahr病、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等[2]。因此,运动障碍的症状性治疗均围绕着多巴胺的代谢进行。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抗胆碱能药物主要的目的是降低乙酰胆碱递质的活动,从而相对提高多巴胺能的活性。常用的有安坦(三己芬迪)、开马君、苯托品等。安坦用法为2~4 mg,3次/d。抗胆碱能药物对震颤和肌张力增高有效,对运动减少无效,故多用于有静止性震颤的病人,常作为多巴类药物的辅助治疗。抗胆碱能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记忆力减退、精神异常、幻觉等中枢毒性,以及口干、尿潴留、视物模糊、排汗异常、便秘等周围性副交感作用。因此,有精神症状的及年龄超过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最好不用。

左旋多巴制剂可补充黑质分泌的多巴胺的不足,又称多巴替代治疗[3]。多巴胺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故多采用其前体左旋多巴与脱羧酶抑制剂(苄丝肼或甲基多巴肼等)按4:1的比例混合制剂。常用的有美多巴,用法为62.5~125mg,2次/d,隔2~4日增加125mg,最多可至1000mg/d分3~5次服用。多巴替代治疗目前为止仍是大多数病人缓解症状最有效的手段。左旋多巴制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症状、直立性低血压、泌尿系损害,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可有烦躁不安、失眠、幻觉及妄想等。

使用左旋多巴制剂应注意异动症表现为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肌阵挛等不自主运动,与多巴胺受体的超敏有关,如出现可减药量,或给予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泰必利等。症状波动包括剂末现象,每个剂量药物作用时间越来越短,出现剂末运动不能,可能与多巴胺受体处左旋多巴有效浓度不足有关)、开关现象(异动症与运动不能双向迅速交替,可能与多巴胺受体间歇性阻滞或分子结构变化有关)及低张力冻结现象(表现为遇到障碍物或准备转弯时,突然不能动,此时姿势不稳,平衡难以维持,极易跌倒致伤,可能与左旋多巴慢性中毒及病情进展有关)。遇到症状波动时需要调整用药方法。

【参考文献】

[1] 崔高亮.运动障碍疾病Access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J].兰州大学:神经病学(硕士) 2010.

[2] 张宇清.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的结构与功能显像[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2,17(07):330-332.

[3] 刘红,张本恕.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9,15(01)57-59,69.

论文作者:黎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2

标签:;  ;  ;  ;  ;  ;  ;  ;  

帕金森综合征的运动障碍症状性治疗论文_黎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