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治疗与预后论文_梁效功

绵阳市中心医院 621000

摘要:目的 研究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治疗与预后,并分析治疗对该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50例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均进行积极治疗,并且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患者年龄、性别和受累淋巴结数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患者无瘤生存期比常规化疗患者的生存期长,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淋巴浆细胞淋巴瘤而言,不应过于积极的治疗,需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严密观察,必要时作出相应干预,开展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淋巴细胞样;淋巴瘤;临床疗效;预后

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LPL)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血液系统肿瘤,这种疾病是LPL的主要形式,在我国很少有相关报告。本研究为了分析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治疗与预后,对2010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50例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50例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在1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3.5)岁。对患者进行临床分期,Ⅰ期患者为5例,Ⅱ期患者为15例,Ⅲ为18例,Ⅳ期患者为12例。患者中有23例存在B症状,此外,对27例患者进行骨髓涂片检查,有9例患者出现骨髓受累现象。其中有4例患者并发急性白血病,所有患者均存在淋巴结肿大现象。

1.2方法

对全部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均证实为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规定患者的无瘤生存期为完全缓解(CR),患者从开始治疗直到死亡的时间或者末次随访时间为生存期[1]。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直到2017年8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6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50个月。对50例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判断患者接受治疗之前,病情特点和预后的关系、治疗和预后的关系等。同时分析化疗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2]。

在50例患者中,本研究对48例患者采用联合化疗方式,化疗时间在2-4周之间,间歇2-4周,将4-8周作为一个疗程。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对其实施不定期化疗,直到患者死亡或者失访。以化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常规化疗组(n=20)和强化治疗组(n=30)。其中常规化疗组平均每例患者化疗5个疗程,使用COP方案:主要内容为:为患者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使用环磷酰胺(CTX)600mg?m-2?d-1,此后为患者使用长春新碱(VCR)1.4mg?m-2?d-1静注,通过口服的方式为患者使用泼尼松(Pred)60mg?m-2?d-1。强化治疗组,平均每例患者化疗6个疗程,2个疗程应用COP方案,剩余4个疗程均使用CHOP方案,主要内容为,使用的是阿霉素(ADM)50mg?m-2为患者进行静脉注,前1-8d,CTX、VCR、Pred用法和COP方案相同,BACOP方案主要是使用博来霉素(BLM)5mg?m-2?d-1进行静注,从15d-22d,对CTX、ADM、VCR、Pred等药物进行使用,使用方式和CHOP方案相同。部分是在COP基础上,适当增加阿糖胞苷、足叶乙甙、博来霉素、环己亚硝脲等药物。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2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t检验,选择( )表示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共选取50例患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50岁以上的患者占据49.2%。患者治疗前特点对预后影响主要和就诊分期、临床分期和B症状、骨髓和结外是否受累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患者年龄、性别和受累淋巴结数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患者无瘤生存期比常规化疗患者的生存期长,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强化治疗患者一年生存率比常规化疗患者生存率高,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两组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差异,不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LPL是小淋巴细胞肿瘤,是一种惰性淋巴瘤,该病的特点是单克隆小B淋巴细胞增殖,在骨髓中,细胞样淋巴细胞出现弥漫性增生。其中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增多现象,易累和外周血,患者血清中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采用药物治疗方式,只能对患者病情进行改善,难以治愈[3]。若患者无症状,则不需要对患者进行治疗。只是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治疗指征是疾病的进展,同时患者出现乏力、发热和盗汗现象[4]。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在患者年龄、性别和受累淋巴结数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强化治疗患者无瘤生存期比常规化疗患者的生存期长,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强化治疗患者一年生存率比常规化疗患者生存率高,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两组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差异,不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对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治疗过程中,应当遵循个性化原则,针对不同病理类型,实施不同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李剑.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诊治进展——“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解读[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7,30(05):677-679.

[2]曾锦荣,卢育洪,李扬秋,陈盛亭. 轻链型Lambda阳性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1例[J]. 广东医学,2017,38(15):2294.

[3]摆姣凤,白海,王存邦,葸瑞,潘耀柱.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继发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5,36(09):620-621.

[4]张园园,颜学申,李田兰,肖淑欣,孟繁军. 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淋巴浆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齐鲁医学杂志,2015,30(02):238+240.

[5]金仙梅,夏大文. 轻链限制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1例[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06):1271-1272.

论文作者:梁效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  ;  ;  ;  ;  ;  ;  ;  

分析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治疗与预后论文_梁效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