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和浇带施工技术,是当前进行房屋建设时经常要使用到的技术。该技术的使用是为了实现工程建设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有效避免或减少由于施工中混凝土的使用,在进行收缩时造成的裂缝、以及沉降不均匀产生的建筑裂缝等。在将该技术运用到实际建设中时,存在着一些如人员水平低下,施工规范不严,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就会使时光难以达到预期的要求,甚至造成新的破坏。文秀建筑工程建设中,后浇带技术运用时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建筑建设;施工工程;后浇带技术
由于相关规定对建筑物建设中,由于混凝土的相关性质影响下,伸缩产生的裂缝间隔距离具有严格的要求。为了实现建筑设计与建设的科学合理,防止建筑物因为长度、分层、施工时的昼夜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下产生开裂的状况,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就会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且由于建设情况的不同,采用方法手段也具有一定差异。本文就后浇带施工技术,及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解决方法进行简单讨论,以期为实际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主要功能
1.解决建筑结构性沉降问题
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的意外情况。比如建筑建设时可能由于重力作用以及地基等的因素,使建筑出现沉降现象。高层以及裙房的建设过程中,两者由于受重力的影响存在一定沉降上的差异,进而在两者之间,就会产生一些影响建筑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裂缝。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对后浇带技术进行应用,将两者分隔开来,形成主楼与裙房的分别施工。然后通过对整体建筑的基层强度、沉降应力等进行综合与细致化的分析,通过对后浇带的位置进行预留,促进两部分建设内容的混凝土收缩隔离,从而有效减少收缩时建筑内部的应力强度。在两部分的建设收缩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在气温比较低的情况下,使用混凝土对后浇带进行浇灌,实现两者的连接,避免沉降产生的裂缝问题。
2.减少温度收缩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一方面,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由于建设的时间期限比较长,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建筑的结构就容易产生受温度影响下的收缩,或者是膨胀问题。比如在长期的施工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进,季节天气等的因素变化,会对建筑建设产生影响。比如前期工程混凝土施工是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进行的,后期建设时周围的温度却发生了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的混凝土工程内部,就会受温度变化影响,产生一定的应力,出现建筑结构间的挤压,如果挤压的强度过大,超出挤压部位的稳定性,就会造成裂缝的产生,出现建筑建设的质量问题,影响建筑整体的稳固程度与安全性能[1]。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后浇带技术的实际利用,可以对极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进行提前的空间预留,在建筑整体的混凝土结构达到一定的收缩稳定性以后,进行建筑连接,进而通过建设前期的管控,实现工程整体的稳定与安全。
二、后浇带的具体施工技术
1.后浇带的防水建设
在后浇带的建设中,还要关注对防水技术的运用,综合通过卷材与涂抹等方式,设置后浇带的防水层,并在相关的位置进行垫层处理。还可以通过挡土墙以及挡水墙灯的建设,促进后浇带良好防水性的实现,促进建筑整体的防渗水能力,从而实现良好的连接效果,避免裂缝的出现和渗水情况的发生[2]。
2.后浇带的钢筋与混凝土施工
根据建筑建设过程中钢筋的具体规格,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比如螺纹连接、搭接、焊接等。尽量避免后浇带建设位置出现接头,保证底板等的连接捆扎一次性完成。要对浇筑的位置进行清洁性的处理,防止杂物、灰尘等的存在影响建筑的效果。要注意对两侧的墙体凿毛处理,保证后浇带与原墙体良好的粘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且要冲洗预留位置两侧的墙面,保证建设时间内的墙体湿润度[3]。
3.后浇带的模板施工
后浇带的模板施工,包括对基础低板、收口网以及墙体等进行的模板建设。在底板的建设上,要根据实际的承重要求,对底板的厚度进行合理的规划,促进建筑间良好接缝的实现,保证后浇带的粘性。其次,在收口网的建设上,尽量采用快易的建设,进而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有效预防混凝土受湿度影响产生的表面裂缝。再者,在墙体模板的建设中,要注意外墙体的防水性设计,根据内外墙体性质以及需求的不同,采用铅丝、钢筋等不同的材料进行模板的设置[4]。
三、实现建筑后浇带技术利用有效性的方法
1.合理选择后浇带建设的时间
在时间的选择上,一方面,要考虑高层与群楼负载量存在差异的条件影响下,两者建筑的整体沉降速度与规模存在不同,是必须关注两者沉降在时间变化下的整体情况,确保高层与裙楼的沉降都已经终止,建筑物达到稳定之后,进行后浇带的建设。另一方面,要考虑环境温度因素,对建筑混凝土工程造成收缩影响,在环境对工程的影响趋于稳定之后,再进行后浇带的浇灌。
2.合理规划后浇带的宽度和间距
对后浇带进行宽度与间距的注意,有利于促进的建筑整体安全性结构形成。进行后浇带位置的设置时,必须保证承载建筑重力、拉扯力等保障建筑稳定的相关钢筋建设不能被破坏。在进行后浇带的建设时,必须聘请专业化的设计人员,对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同时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现实因素的变化,通过具体情况的分析和经验的积累,设置后浇带合理的宽度与间隔距离,一般情况下,对于长度较大的工程,每隔30到40米就要预留后浇带缝隙[5]。
3.选择合适的后浇带施工材料
建筑后浇带工程的建设,在材料的选择时,一方面,必须关注混凝土相关材料的混合比例,比如减水剂的使用量度等。必须满足浇灌完成后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尽量使用密实程度较高、收缩性低到进趋于无的混凝土。另一方面,要根据建设位置的不同,有选择性的使用防水的材料,进行相关的施工。在实行后浇带施工时,要对预留的缝隙进行检查,清理掉缝隙中的杂物与积水,进而给工程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以促进良好浇筑质量的实现。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后浇带技术,在我国实际建设中的使用,已经日益成为建筑行业以及社会大众不断重视的焦点。因此,该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进行重视的强化和处理力度的加大,促进良好建设质量的实现,保障建筑施工的效果,促进使用期限的有效性延长,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全。要综合根据实际建设中问题的不同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后浇带建设形式。要在施工前期的设计,施工过程中的监管以及施工后的检验等进行全面严格的管控。
参考文献:
[1]年夫建.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52):50-51.
[2]李昌会.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提前封闭施工[J].河南建材,2017(06):204-205.
[3]张剑.某工程地下室后浇带内置槽钢换撑施工技术[J].广州建筑,2017,45(03):40-43.
[4]王余庆.浅析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0):212.
[5]宋加兴,张金缀.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7(03):221.
论文作者:戴贵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6
标签:建筑论文; 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