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双轨”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烟台市初中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课题实验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双轨论文,烟台市论文,有效途径论文,课题论文,实施素质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释义与界定
语文“双轨”教学是烟台市初中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课题实验的简称,是烟台市教委自1996年下半年以来为实施素质教育而大力推广的重点课题。其中,“大量读写”是核心,是前提;“双轨运行”是机制,是保障。
所谓“大量读写”,是指将学生现有的读写总量(语文课本)科学、有序地扩大3—5倍,大规模地拓宽学生的读写时空,着力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优秀读物的能力。所谓“双轨”,“课内”是一条轨,是指以国家规定学时的3/5—4/5用于课堂教学,以课本为依托,以基本篇目为重点,精讲多练,读写结合,强化“双基”,抓根固本;“课外”是另一条轨,指由每周2—3节的“大阅读课”(即“自由读写课”,其课时由规定学时的1/5加部分地方课时组成)为统领,带动大量的课外语文活动(如校外阅读、写日记周记、办手抄报、观看影视录像、调查访问等),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和不足,重在培养学生应用课内知识的能力和习惯。“双轨运行”是将课内外结合起来,两者优势互补,语文教学按照“双轨”行进。
“双轨”教学的核心在于把国家规定的学时数一分为二,学生主要的语文活动都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不选择教师,不改变教材,不加重学生负担;同时,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过去被动地“听取”各种知识,变为主动地“习得”各种能力,不是全班学生一个“步调”,而是让学生在广阔的读写时空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课题提出因由及理论依据
语文学习的目的是学生在得到知识、掌握方法、养成习惯之后,最终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提高整体素养,这一切必须而且也只能通过学生自己的训练和实践来形成,必须多读(包括听)、多写(包括说)、多体验生活。而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只囿于课堂和课本这一狭小封闭的天地,这方面的弊端尤为突出。
一是学生读得少。初中八册语文课本(烟台市实行五四学制)有效阅读字数约100万字,四年读完,平均每天才读大约700字。我国中小学生平均每月借阅图书不到1本(相邻的日本为3—4本),38 %的青少年家中没有藏书,55%的学校假期没有阅读要求,几乎100 %的学生没有系统的阅读计划。(参考资料之一:国外不少国家的政府部门在规定学生学好本国语文课本的基础上,还对课外阅读的必读书目有着明确的规定。其中美国中学生的必读书目大部分是世界名著。)
二是学生写得少。初中学生按《教学大纲》常规要求四年才写大约51000字,每天写作量平均不足40字。 (参考资料之二:日本鉴于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危机,早在1980年就做出决定,作文课的钟点数由总课时的十分之二,增加到十分之三。)
三是学生生活体验少。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在课堂上接收的是满堂灌输的课本内容,其他时间则在题海中浮沉,很少有时间收听广播,观看影视录像,更谈不上走向社会去参观访问、调查研究、体验生活等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学科更是如此。(参考资料之三:近年来,日本为数不少的中小学推行一种“土留学”活动,即让学生到生活条件差的岛屿、农村、山寨去,经受艰苦劳动的磨炼,有意识地让孩子吃点苦,沾点“土气”,经点风雨,见点世面。)
如此少的读写总量很难形成基本的读写听说能力,更谈不上语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和整体素养的提高。
三、具体做法
1.移植。1996年下半年,我市成立了以教委分管主任为组长、以教研室人员为主体的课题组,并拟定了实验方案,确定了39所实验校,并于1997年4月召开首次研讨会。初中学校在移植烟台市小学语文“双轨”教学10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初中学段特点,加大读写时空和读写密度。
2.发展。1997年12月,市课题组组织12个县市区的语文教研员对全市首批39所实验学校进行视导。此次视导历时半个月,主要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和“大量读写”,重点在“大量读写”。视导人员听课,评课,查看“大量读写”有关措施是否完善,有关指标是否完成。各实验学校加大实验推广力度,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强化“大量读写”,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3.深化。1998年3月, 课题组在龙口市南山中学召开第二次初中语文“双轨”教学研讨会,各县市区语文教研员、实验校领导及龙口市各学校领导共160余人参加,龙口市教委、福山区教研室、 龙口市南山中学、招远市阜山中学、莱州市开发区玉皇中学、蓬莱市郝斌中学等单位分别作了典型发言。会议确定1998年的工作重点是:总结经验,规范行为,科学有序,区域推进,努力搞好初中语文“双轨”教学。
4.进一步深化。1998年 7月,我市语文中考命题首次体现“大量读写”有关要求:一是基础知识部分涉及课本以外的内容(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内容);二是现代文阅读试题增加课外选文比重,由原来的课内2篇、课外1篇变成课内1篇、课外2篇;三是作文试题增加了区分度,使高水平学生有了发挥的余地。1998年9月, 为促进“双轨”教学的深入和普及,课题组在全市范围内举办语文教师“精讲多练、读写结合”课堂教学比赛和初中学生“书刊是我友,生活是我师”的作文比赛,全市数千名语文教师和数十万初中学生参加了这项活动。
5.规范。1998年9月,课题组修订了原来的实验方案, 各县市区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各种规范,如《课堂教学规范》《藏书规范》《阅读规范》《读书笔记规范》《手抄报规范》《听说规范》等,并以教研室红头文件下发各学校,组织老师学习,增强教研的科学性。其中,龙口市教委《关于开展初中语文“双轨”教学达标活动的意见》下发到各学校,制度规范,措施到位,成效显著。
6.全面推广。1999年初,课题组在两年实验的基础上推出首批28所“烟台市初中语文‘双轨’教学先进学校、10所“烟台市初中语文‘双轨’教学示范学校”。
1999年4月初,课题组在烟台二中举办了“烟台市初中语文‘双轨’教学研讨、表彰大会”,一是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市教研室出台“课堂教学二十条”“大量读写十六条”“作文教学十二条”以及“中考改革九原则”;二是对26所先进实验学校、15所实验示范学校和102名先进教师进行表彰; 三是决定在全市所有初中推广普及语文“双轨”教学。同时,遵照教育部中考改革的指示精神,烟台市中考将进一步考查学生的读写能力,加强评分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四、主要内容
1.“双轨”教学的重点在“课内”。改革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基本上按照新的要求进行:①认真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原则,力争每一节语文课都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②基本篇目作为教读篇目,主要实施范例教学;其他课文作为学生自读篇目,主要实施自学辅导。③教读课文实施“范例教学法”,教师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力求使学生掌握同一类课文、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然后对相同知识及课文放手让学生自学。④自读篇目主要实行“自学辅导法”,教师主要是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辅导和点拨,放手让学生去自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⑤训练必须遵循课本的科学框架和体系,其中主要按照课前思考题、课后练习题和单元整体设计进行。⑥坚决摈斥那种抛开课本、沉溺于题海的“做题训练”,强调进行多种训练,并体现语文课丰厚的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涵。⑦每节课教师的讲解控制在15分钟以内,能力训练的时间不少于25分钟。⑧培养语感,重视体悟,强调积累。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至少读3遍, 精彩的段落和篇章要求熟读成诵。⑨改革完善作文教学,在重视生活和语言材料积累的前提下,突出课堂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结合,适当加强快速作文技法指导,将作文修改、讲评的大部分环节在两节课内完成。
改革后的课堂教学突出了“精讲多练、读写结合、自学为主”,教师讲授、学生训练的时间由过去的7∶3变成3∶7,放手让学生主动发展,课堂教学效益有了明显提高。烟台二中的于菲同学说:“过去上语文课主要是听老师讲,记听课笔记,听得头昏脑涨,写得手忙脚乱,还是读不懂课文,写不好作文。现在好了,老师把重点、难点讲通了,我们自己有了读写训练的时间,不仅基础知识记得牢了,在写作方面也学会了不少好的方法。”
2.“双轨”教学的难点在“课外”。为了保证“大量读写”不落空,实验学校主要采取了下列办法:①“自由读写课”每周2—3节(列入课程表),地点是图书馆、阅览室或教室(实验班级建立图书角,每班存书400本左右)。 ②图书馆专职管理员和语文任课教师担任辅导教师,对学生的读写活动进行指导。③学生的读书笔记必须落实,所有学生都建立读书笔记本,平均每人每学期写读书笔记2—3万字。④每人每周写读书笔记800字以上,每人每学期办手抄报3—5份。 ⑤要求每个学生会写七种类型的读书笔记:批注型、评点型、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综合型。⑥学生的语文活动主要是落实好“四会”“三赛”“两评”活动。“四会”是指故事会、读书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三赛”是指读背比赛、语文知识竞赛、作文比赛;“两评”是指读书笔记展评和手抄报展评。学生的语文活动每学期举行2—3次,每次45分钟。⑦举办假期读书活动,每个学生每个假期的阅读总量控制在30—60万字,读书笔记控制在0.8—1.5万字,要求每个学生精读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或刊物。⑧收听、收看《新闻联播》,组织观看优秀影视剧。
3.“双轨”教学强调“实践”。“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较高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是不可能仅靠有限的语文课培养的。因此,语文教师应致力于指导学生利用课堂以外的广阔空间和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多种语文活动,建立起课内外相沟通、校内外相结合的素质型“大语文”教学体系。主要做法有:①向大自然开放,组织学生爬山、观海、春游等,积累作文的材料;②向社会开放,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丰富社会阅历;③鼓励、支持学生成立语文小组和文学社团,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五、实验效果
激发了学习兴趣。据蓬莱市郝斌中学对初三年级472 名学生的调查,原来喜欢语文课和课外读物的占30%,现在上升为100%。 他们爱读书,也爱买书,现在人均拥有图书20本,最多达300本。一些家长说, 他们出差回到家,以前学生是要吃的、穿的,现在要新书。此种现象已逐渐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并促进了各门学科的学习。
强化了听说训练。许多学校开展了课前5分钟听说训练, 采取轮流上台的做法,让同学说一段见闻,推荐一本好书,发表一点看法,锻炼了口头表述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将听话、说话的训练渗透在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多思考、多表达。烟台市实验中学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课”将说写结合在一起,提前一周布置“说话主题”,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在课堂上发表演说。该课型前半部分为说话训练,后半部分为写作训练。并结合说话训练进行多种命题作文。
促进了读写能力。龙口市南山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开展实验后,初一同学的阅读速度达到500字/分钟,初二达到650字/分钟,初三达到700字/分钟,初四可达800字/分钟。龙口市五中实验班的同学们能够在45分钟内用电脑打出平均800字左右的现场命题作文。 烟台市芝罘区实验学校实验班的学生能在45分钟内写出平均1000字的文章,其中学生李东隅在示范课上的现场命题作文《石子》,29分钟完卷,学生宁源的课堂作文《考试》,26分钟完卷,均发表在1997年的《烟台晚报》上。
提高了语文成绩。下面是莱州市1997年下半年期末语文考试7 所实验校与其他非实验学校的成绩比较:
项目
及格率
优秀率
上线率7所实验学校成绩
100%
65.6%
48.1%全市非实验学校成绩
71.6%
44.5%
30.9%
从上表可以看出,7所实验校的成绩, 明显高于未参与实验班级的成绩。龙口市南山中学在实验以前,语文考试平均成绩列全市30多所学校的中下游,开展实验以来,全体学生的语文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近几次重大考试中,一直名列前几名。
培养了创新能力。手抄报已成为同学们展示个性、发挥创造力的小天地,同学们自己动手,起报名,写文章,排版面,搞装饰,图文并茂,众彩纷呈。开发区一中的王旭艳同学甚至能用电脑排出精美绝伦的彩色手抄报。许多学校将学生的手抄报制成大看板,交流展示,有“文学方舟”“中学时代”“语文天地”“小小作家”“花季雨季”“保护地球”“科技之光”等等栏目,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在演讲会、辩论会上同学们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例如烟台二中初三年级举行的“环境与成才”辩论会,正方和反方进行了唇枪舌剑的激烈辩论,其逻辑之严密,引证之翔实,表达之规范令人叹服。
“双轨”教学的实验还起到了促进差生转化、发展学生特长的作用,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