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建筑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 116000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激发乡村发展的巨大潜力,从而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四个全面”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破解城乡二次元经济社会结构,促进城乡基本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成果。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我国村镇建设的背景,并提出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根据当前我国村镇发展建设的整体思路及现状,分析了影响城乡一体化村镇建设的主要因素,进而为我国城镇一体化的发展建设路径指引方向。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乡村建设;建设路径
1城乡一体化村镇建设研究背景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次元经济社会结构,从而彰显出了我国城乡之间的明显差距,其主要体现在基本设施设备、经济收入、消费水平、公共产品服务、社会保障、产业布局和就业渠道等方面。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发展机制,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1]。以及被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将“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专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因此,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党的十七大以来重点工作内容,并得以广泛的高度重视。本文所指的城乡一体化是通过城市带动农村协调发展、实现功能互补,促进城乡之间资源、资金以及人才的自由流动,完善城乡基本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城乡之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乡村基本设施建设,实现城乡资源共享、确保经济活力为建设目标,通过改善公共服务设施,以此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
2城乡一体化背景的村镇建设原则
根据我国农村的现存基本现状,城乡之间存在差距类别较多,不仅是经济、文化方面差异,而城乡之间的基本设施差异化更为显著[2]。因此,如何促进农村一体化村镇建设需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2.1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民意调查
充分发挥我们党始终遵循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对于群众问题,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新时期的农村建设也必须加强农村基本调查,要深入新农村,了解新农业,走进新农民,真正了解农民对农村建设渴望和需求,只有尊重农民的意愿,方可满足农民的愿望。
2.2坚持城乡发展的一致性
(1)必须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方案,积极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路径;(2)必须重视城乡公共产品的供给,如城乡基本设施的总体规划,社会保障服务,文化体育教育,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要将公共服务体系的均等化建设作为重点。当然,村镇发展也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扩大公共财政的覆盖建设范围,加快推进农村特色产业和公共基本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从而全面提高农民的基本生活质量,并以全面的、高质量的回馈给村镇建设的贡献[3]。
3城乡一体化背景的村镇建设影响因素
3.1地方政府影响因素
通常,政府在农村基本设施建设的主导作用有两点:一是政策导向性。比如在针对某一特定的基本设施建设时,政府首先得充当发起者:下发政府文件,使得各基层领导学习领会;其次政府充当管理者,采取相应的管制制度和激励制度使该设施的建设顺利开展。二是政府职能部门的资金支持。有了足够的建设资金作为后盾,农村的基本设施建设方可有条不紊的进行[4]。但事实上,地方政府对农村基本设施建设的主导作用也并非是绝对的,其也存在一定缺陷性,从而制约农村基本设施的完善和城乡一体化的实施。
3.2村小组影响因素
村小组组织在农村基本设施建设方面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作为政府政策的实施者,村级组织需要将政策切实传递给农户;另一方面,作为农户的直接领导者,村级组织的领导能力和办事效率与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密切相关。 此外,村领导工作的积极和主动性对农村基本设施完善及建设也起着关键性作用。
3.3农户影响因素
基于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户在农村基本设施建设中起着中流砥柱作用,农村基本设施建设的实施和开展都与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和支持度有着莫大关系。然而,我国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大多是在政府支持和村小组的领导下展开的,农户之间几乎不会自发地建设基础设施。这就导致了农户参与的被动性,只有在政府支持和村小组的领导下,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有效实施。目前,我国农村常驻人口有9.4亿之多,不能仅依靠政府财政支出来完成我国新农村建设。因此,要想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其关键因素还是要激发农村生产要素的活力和内在推动力,提升农村的自身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
4城乡一体化背景的村镇建设路径分析
根据前文所述的我国乡村建设背景以及影响建设因素来看,为缩短城乡差距,推进一体化的城乡发展进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及建设,必须要摒弃以往在农村基本设施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本文提出以政府+村小组组织、政府+农户、村小组组织+农户的三大主体间相互作用下开展我国乡村建设(见图4-1所示)[5]。
4.1政府与村小组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路径
首先,政府治理对村小组组织的作用,表现为政府适当放权,将建设规划的权力下放到各村小组,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村小组组织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村小组组织引导对政府治理的作用,表现为村小组组织积极主动地开展规划、实施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支持和推动了政府的治理。
4.2政府与农户之间的良性互动
首先,政府治理对农户自主建设的作用,表现为政府管理模式的变化:即由以往的“政府下达政策,农户被动接受”的局面,转变为政府与村小组组织积极引导,农户自主建设的方式,从而彻底提高农户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其次,农户自主建设对政府治理的作用,表现为农户的自主建设极大地增强了政府的治理效果。
4.3村小组组织与农户的良性互动
首先,村小组组织引导对农户自主建设的作用。村小组组织引导一方面防止了村小组领导进行引导的各种不良后果以及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限制,同时提高了农户自主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明确了农户自主建设时的方向,防止资源浪费。其次,农户自主建设对村小组组织引导的作用。由于村小组组织源自农户,因此农户自主建设也极大支持了村小组组织的引导作用,提高了村小组组织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游.广东省乡村规划体系框架的构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2]安蕾.区城城乡一体化的空间模式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3]袁雨田.城乡一体化视角下我国小城镇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
[4]张松.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济南市小城镇发展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5]龚娉.城乡一体化导向下中等城市边缘区小城镇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论文作者:李艾芯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城乡论文; 农户论文; 政府论文; 小组论文; 农村论文; 村镇论文; 组织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