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手段;低年级
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机械记忆能力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能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等特点促进了语文教学工作的实施,同时因为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差,课堂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等问题拖慢了语文教学工作的进度。基于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发挥优势,改善问题,优化语文教学环境。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一、关注学生成长,鼓励帮助教学为主
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段的特点,无论是在课堂时间亦或是课后作业环节,他们总是无法静下心来学习,被外在的人、事、物所干扰。笔者认为这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所特有的性格特点,是一种天性。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孩子的天性并引导其向好的方面发展,一旦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就要表扬并持续鼓励,深化学生进步成果,养成学生喜欢进步、愿意进步的意识。
如,在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时,笔者提前布置了背诵任务。但是当教学活动正式开始时,笔者发现有一半的学生没有完成背诵任务:一些学生根本忘记了这个作业;另一部分学生敷衍了事,只是背诵了其中的一两句话;还有的学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收效甚微。以为要受到批评和指责的学生战战兢兢,惭愧地低下了头。见此情景,笔者努力平复着自己的内心。这段时间教室里安静极了。大致过了五分钟之后,笔者实施了第一个教学任务:请大家一起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没有收到想象中的“狂风暴雨”让同学们十分意外,也让他们更加羞愧,于是认真配合笔者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大声朗读诗歌,有的学生还主动背诵了起来。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笔者的表扬,让大家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用鼓励帮助教学代替了批评指责教学,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将羞愧感化为学习的动力,在课堂表现更为积极和活泼。
二、尊重学生个性,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习惯,思想和行为,但很多时候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受到他人排挤和歧视或被迫改变,这时候就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基于此,笔者从教育者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建议: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独立性,用爱心、耐心、真心对待他们,营造一个公平、民主、有爱的教学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内容时,笔者为了尊重同学们的个性,设计了多个教学活动:自主阅读文本、观看动画片、观赏蝌蚪变青蛙的幻灯片演示活动、情景表演等。这些活动充满了趣味性和新颖性,因此能吸引同学们的目光;而且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和机会,体现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在此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选择了自己擅长的活动并表现突出,赢得了教师和同学们的称赞,只有极少数学生愿意尝试新鲜的事物,得到了笔者的鼓励。当然,无论同学们选择加入哪种活动中,笔者都没有干涉,只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让其更加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活动。
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和个性并为之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班级学习氛围,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刺激学生情感,贯彻情境教学原则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即指教师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创设多个充满感情色彩、形象生动的教学场景,以此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引发学生情感变化。基于此,笔者尝试将其用于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以期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如,在学习《狐假虎威》这一则寓言故事时,笔者创设了一个表演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次笔者没有实施小组表演活动,而是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们分为了两个大组,一组是登台表演的学生,一组是阅读的学生。因为孩子们都想要表现自我,导致表演小组人员过多。见此情景,笔者只好将参加表演的学生分为了三个小组。等到学生们都明确了自己的身份后,笔者宣布表演规则:参与表演的三个小组的学生需要跟随着台下学生朗读的内容同时展开表演;而台下的学生一方面需要负责朗读,另一方面需要认真观看台上的表演并给出合适的分值。这样做的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让其始终保持注意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课堂参与度,让每一位孩子参与其中。果然,笔者创设的表演情境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同学们认真地朗读、表演和观看,全程保持着积极、严谨的学习态度。
综上,面对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笔者用鼓励教学代替了批评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营造了一个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引入了情景教学模式,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变化,总而言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值得教师同仁们借鉴。
参考文献:
[1]段雅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9).
[2]唐先梅.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5).
论文作者:殷雅楠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学生论文; 笔者论文; 自己的论文; 同学们论文; 小学论文; 教学活动论文; 情境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