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本质相适应的主导价值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相适应论文,价值观论文,主导论文,我国社会主义论文,本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02)12-0093-0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我国社会价值观发生 了深刻的变革,并且出现了多样化的态势。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价值观体系中,主要存在 着三种类型的社会价值观,第一类是与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相适应的主导价值观,包括社 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共同富裕等。第二 类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般价值观,包括注重功利、个体、竞争、能力 、公正、法制、开放、科技等的价值观。第三类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完善性相关 联而存在的一些落后的、消极的、不健康的价值观,主要有拜权主义、拜金主义、享乐 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前两类价值观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占主要地位,为大多数 人所信奉,也是我们应该大力倡导的。第三类价值观尽管只为极少数人所信奉,但它们 的存在,对我国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却不容忽视,对此,我们必须加以引导和克服。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价值理论的角度来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指导下,人类对最美好的理想社会的价值追求。因此,在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体系中,首先存在着与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相适应的社会主导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主流与本质在社会观念层面的反映,它们对于规范人 们的思想和行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稳定、健康地发展起着全局性、导向性的作用 。坚持和倡导这些社会主导价值观对于保持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使我国的现代化 建设沿着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前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从一般意义上说,理想、信念是社会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他一切价值观念的思 想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的理想信念,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是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我国社会具有强大凝 聚力的根本保证,也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价值观体系的重要基础。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已经深入人心并为大多数中国人所认同。只有社会 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人民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 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在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作出的必然选择。改革开 放以来,我们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特 别是在苏东巨变,国内外风云急剧变幻的复杂情况下,中国人民丝毫没有动摇对社会主 义的信念,而且“风景这边独好”。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更加坚 定了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价值追求。
共产主义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也是我们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邓小平同志曾 指出:“我们一定要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 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 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 主义”[1](第110页)。这就告诉我们,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只有树立共产 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才能使我们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才 能自觉地以昂扬的斗志和高尚的思想情操来要求和鞭策自己,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前进 方向,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2、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 的。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虽然出现过大大小小民族统一与分裂的斗争,但我们 的祖国不但没有被分裂,而且发展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其根本的原因就在 于我国各族人民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世世代代发扬了爱国主义传统。历史上屈原 的上下求索、虽九死而不悔的忧国忧民思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等,都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的写照。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 反对外国列强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 继,英勇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爱国主义赞歌。爱国主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民族精 神的内核。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 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炎黄子孙的爱国情怀,他们无不为祖国的 强大而感到自豪。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价值观中最具广泛 性、一致性和认同率最高的价值观之一,爱国主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 根本保证。
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 挑战。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不停地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妄图颠覆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在这种情况下,坚持爱国主义的价值 观,用它来凝聚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大炎黄子孙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 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3、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 基本要求。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倾向是把天、地、人看作统一的整体,从整体上思考个 人、家庭和国家的关系,这种整体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与集体主义的价值要求是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坚持集体主义的基本价值原则,但并不否定个体主体的存在和现实的个人 利益、个人需要,而是把个人理解为社会中的个人,坚持以社会为主导方面来实现个人 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原理 ,正确地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真实关系,为社会主义坚持以集体主义为本位的价值原则 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我们实行以集体主义为本位的价值原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根本 的经济制度决定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反映在意识形态上,必然要求价值观 念上的集体主义与之相适应。我国在公有制为主的经济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根本目的是为了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必然要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 指导来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我们提 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 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 斗,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要是那样,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还有什么区别?我 们从来主张,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有 矛盾,个人的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2](第337页)。
4、为人民服务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坚持集体主义思想原则,必然要求把为人民服务 作为最基本的价值观念,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对于公民个人 来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就是要贯彻集体主义思想原则,把个人利益与人民 的、社会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在实现人民利益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利益。对党和国家而 言,为人民服务,最根本的就是制定和执行体现人民群众利益和意志的路线、方针、政 策,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 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 党员的最高准绳。他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3](第257页)。在社会主义 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全党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 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也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 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4](第161页)。“我们党始终坚持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 ,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4](第162页)。这就要求广大党员,特别 是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导向,并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 己的人生价值。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最集中的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们的社会教育、我们党的执政实践正是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一价值取向而进行的, 大多数公民和党员干部也正是努力按照这个基本价值观念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 和价值的。坚持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新中国之所以得到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之所 以得到人民拥护的重要原因。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由于经济成分和经 济利益、组织形式、生活方式、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产生了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但是 ,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在整个社会价值观中的主导地位不能变。只有坚持为人民服 务,以人民为本,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功能,才能符合以生产资料公 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
5、共同富裕
任何价值追求的终极目标都是幸福。西方价值观念是以个人主义为思想原则、以利己 主义为价值核心的,因此它所谋求的是个人的幸福。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是以 集体主义为思想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价值核心的,它所谋求的必然是全体人民的幸福 ——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对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来说,它的最大价值就是在不断发展生 产力的基础上保证全体人民过上共同富裕的生活。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第 373页)。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价值手段,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 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但它永远也实现不了共同富裕,因为它无法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几十年艰苦奋斗的不懈追求。对于长期处 于贫穷落后状态的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是鼓舞和激励人民斗 志的巨大精神力量,这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虽然共同富裕价值目标的彻底实现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它作为社会主义 的本质特征和最终目标,对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将起到目标引导和目 标约束的作用。我们要提倡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自觉地扶持、帮助和带动尚未富裕起来 的人和地区发展经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 义国家而努力奋斗。
总之,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主导价值观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 的内容,但上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和 共同富裕等几个方面无疑是其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必须指出,这些主导社会价值 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但就 其根本的价值意义而言,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最基本的价值原则,其他几个 方面在实质上都可归结到集体主义。因此,坚持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最根本的就是 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原则。
标签:集体主义论文; 共同富裕论文; 爱国主义论文; 社会价值观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个人价值观论文; 为人民服务论文; 本质主义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