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雌激素对骨关节炎模型软骨基质蛋白多糖变化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廖源[1](2021)在《电针对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共病大鼠膝关节影响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同时患有2-3种,甚至多种疾病,这一现象被命名为“共病”。有研究报道,共病的发病率自1988年开始攀升,2013-2014年美国人口 60%有两种以上疾病共病,将近40%有三种或以上疾病共病,23%有四种或以上疾病共病,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就是常见的躯体疾病共病中的一类。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以及骨的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疾病。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亦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关节疾病,病理改变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骨质的增生及硬化为特点。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在老年人群中最常见,尤其是老年女性,其中最重要的病理因素就是随着年龄增加,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基于课题组前期对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的研究经验,为进一步了解电针对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大鼠的膝关节的影响,而开展本研究。本研究采用3月龄雌性大鼠去卵巢的方式造模,模拟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的病理状态,并观察电针干预对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模型大鼠膝关节的影响。目的:观察电针对去卵巢方法造模的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大鼠膝关节的软骨下骨和软骨的影响,以及对RANKL/OPG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90只3月龄雌性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以及电针干预组,每组大鼠30只。去卵巢组和电针干预组的大鼠,在无菌环境下实施双侧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大鼠,只切除与卵巢旁与卵巢同等大小的脂肪组织。电针干预组大鼠给予电针治疗,取穴:双侧肾俞(BL23)、太溪(KI3),血海(SP10)、足三里(ST36)、阳陵泉(SP9),同侧肾俞与阳陵泉连接,同侧血海、太溪连接,双侧足三里连接,采用疏密波(疏波频率3Hz、密波频率15Hz),强度以大鼠局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度(0.7-1.0mA;每天1次,每次30分钟,每周5天;假手术组和去卵巢组不予干预。分别在术后第4、8、12周,各组随机处死10只大鼠。实验一 组织病理学检测:通过番红固绿染色观察关节软骨的形态并进行Mankin评分,以评估电针对大鼠膝关节软骨的影响。实验二 影像学检测:通过Micro-CT检测软骨下骨相关指标: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分离度(Tb.Sp),以评估电针对大鼠膝关节软骨下骨的影响。实验三 生化检测: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尿Ⅰ型胶原C端肽(Urinary C-terminal cross-linking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UCTX-I)、尿 II 型胶原 C 端肽(Urinary C-terminal cross-linking telopeptide of type II collagen,UCTX-II)及血清雌二醇(serum 17 β-oestradiol,E2),以评估电针对大鼠膝关节软骨下骨骨吸收,软骨降解及雌激素的作用。实验四 分子生物学检测:通过RT-PCR 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 13,MMP13)、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K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KB ligand,RANKL)mRNA 的表达水平。通过 Western-blot检测了解MMP13、OPG、RANKL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一 组织病理学结果提示电针抑制大鼠膝关节软骨退变。Mankin评分在术后第4、8、12周,去卵巢组均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第4、8周,电针干预组较去卵巢组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第12周,电针干预组较去卵巢组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二 影像学结果提示电针抑制软骨下骨骨质疏松。BV/TV和Tb.Th在术后第4、8、12周,去卵巢组较假手术组均降低(P<0.05),电针干预组较去卵巢组均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b.N在术后第4、8、12周,去卵巢组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针干预组均高于去卵巢组,在术后第4周(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第8、12周(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b.Sp在术后第4、8、12周,去卵巢组均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电针干预组均较去卵巢组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三 生化结果提示电针抑制软骨下骨骨吸收、软骨变性及雌激素的下降。UCTX-Ⅰ在术后的第4、8、12周,去卵巢组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干预组均低于去卵巢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UCTX-Ⅱ在术后第4周,去卵巢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干预组低于去卵巢组(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第8、12周,去卵巢组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干预组均低于去卵巢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2在术后的第4、8、12周,去卵巢组均较假手术组降低(P<0.05),电针干预组均较去卵巢组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四 分子生物学结果提示电针抑制大鼠膝关节软骨退变及软骨下骨骨质疏松。在术后第4周,MMP13 mRNA表达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第8周,MMP13 mRNA表达去卵巢组高于假手术组,电针干预组低于去卵巢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2周,MMP13 mRNA表达去卵巢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干预组低于去卵巢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第4、8、12周,去卵巢组的OPG mRNA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针干预组均高于去卵巢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ANKL mRNA的表达在术后第4、12周,去卵巢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干预组低于卵巢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第8周,去卵巢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干预组低于卵巢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2周,MMP13蛋白的表达去卵巢组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针干预组较去卵巢组降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G蛋白的表达去卵巢组较假手术组降低(P<0.05),电针干预组较去卵巢组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ANKL蛋白的表达去卵巢组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电针干预组较去卵巢组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电针可以改善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大鼠膝关节软骨下骨骨质疏松,抑制膝关节软骨退变,这可能是通过调控RANKL/OPG信号通路调控实现的。
柏明晓[2](2021)在《降钙素对IL-1β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在医院最常见的骨关节疾病之一。病理学上的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关节软骨破损,身体的各种关节和组织都会受到影响。骨关节炎的病理学症状主要是关节软骨的渐进性破坏、软骨硬化症、囊性变性及骨赘组织的形成,疼痛、僵硬及功能障碍是其主要临床症状。其中,身体中最脆弱的部分是膝关节,这也是老年人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骨性关节疾病的诊断,主要以身体检查,症状,X光片等的综合分析为基础,主要是影像的表现,观察相关结构的损伤,评估其严重程度。但是,在实际的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的研究中,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影像表现的差异,在很多情况下是不一样的,所以对正确的疾病的诊断有很大的困难。现在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的主要药物疗法是非甾体抗炎药物,一些患者使用中药针灸理疗来缓解症状。如果保守治疗失败,则采用外科介入。但是,外科治疗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治疗费用高,创伤大,处理术后并发症更困难。特别是个别患者,可能只起到缓解局部疼痛的效果,不能完全满足治疗效果。因此,找到更有效、更保守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IL-1)在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L-1 α和IL-1 β是IL-1的两个亚型,其中IL-1 β是主要的亚型。IL-1β与滑膜的炎症有关,可以影响软骨细胞的正常代谢,改变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另外,促进软骨细胞的细胞凋亡和软骨基质的分解。因此IL-1 β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降钙素(calcitonin,CT)是一种具有许多生物学功能的氨基酸多肽。在临床实践中,降钙素经常被用于治疗高钙血症、骨质疏松症、Paget’ s病等异常的骨代谢疾病。很多研究证实降钙素可以调节软骨基质中重要成分的合成和代谢,对软骨、软骨下骨等重要的关节结构有保护作用,对骨关节炎的治疗有很大的潜力。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着至为关键的角色,其能够起到调控软骨细胞的增殖作用,软骨稳态的维持中,其中β-catenin的表达是所必需的。但是,现在的研究并没能完全解释清晰降钙素是如何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保护IL-1β引起的软骨细胞损伤的。显然,具体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目的本研究探讨了降钙素(CT)对IL-1β诱发的软骨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目的在于探讨IL-1β在膝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明确降钙素对骨关节炎的保护机制,为降钙素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取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和20例健康者膝关节液,用ELISA方法检测IL-1β水平。对膝骨关节炎不同阶段关节液IL-1β3值的变化进行分析,分析膝关节液IL-1β值与患者的临床评价和膝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是否有关联。(2)将SD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做分离培养,对细胞形态观察,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认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蛋白和转录因子SOX9的表达情况。(3)应用多种浓度的IL-1β于大鼠软骨细胞,测定各细胞组的增殖活性表达。确立出IL-1β最合适的实验浓度。以随机组合的方法对大鼠软骨细胞进行分组。分为:①正常组(Normal),②IL-1β(10ng/mL),③IL-1β+CT(10 nM)组、④IL-1β+CT(50 nM)组,⑤IL-1β(10 ng/mL)+IWR-1-endo组,⑥IL-1β+CT(50 nM)+IWR-1-endo组。分别测试了各组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凋亡率。对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的活化程度进行检测,以及凋亡相关蛋白 Cleaved caspase-3、Bax、Bcl-2 的表达。另外,对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上游因子DKK-1,以及软骨基质降解酶MMP-3、MMP-9、MMP-13、ADAMTS-5、ADAMTS-4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膝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的IL-1β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与健康者相比,患者在不同分期的膝关节炎膝关节液中的IL-1β水平均值明显升高(P<0.05);中晚期患者的膝关节液中的IL-1β水平与早期患者相比上升明显,而晚期患者和中期患者比较,其膝关节液IL-1β水平显着升高(P<0.05)。对膝关节炎患者的IL-1β水平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评估,患者的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僵硬评分以及WOMAC评分均显示与其IL-1β水平相关联。(2)在光学显微镜下分离培养的SD膝关节软骨细胞大部分呈多边形,部分呈梭形或不规则状,可观察到细胞内有很多细胞质,较大且形状为圆形的为细胞核(图2-1A)。对软骨细胞的标志物Ⅱ型胶原蛋白和SOX 9(转录因子)进行染色,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可观察到褐色-黄色粒子,随着细胞密度的增加,颜色逐渐变浓。以上的研究结果说明,大鼠的膝关节软骨细胞成功分离,可以用于接下来的实验研究。IL-1β在24、48和72小时节点上,均有有抑制大鼠软骨细胞增殖的效果,且在时间和浓度上相关联。10ng/ml浓度的IL-1β对软骨细胞有明显的抗增殖效果,整个抑制作用都小于500%,所以,为了接下来的实验研究选择了这个浓度。实验的结果表明,细胞增殖活性与正常组(Normal组)进行对比,其余各组大鼠软骨细胞的增殖活性均出现减少,而IL-1β组的减少程度尤为显着(P<0.01)。IL-1β+CT(10nM)组、IL-1β+CT(50nM)组、IL-1β+IWR-1-endo 组、IL-1β+CT(50nM)+IWR-1-endo 各组细胞在增殖活性表达上均显着增加(P<0.05)。与IL-1β+CT(50nM)组、IL-1β+IWR-1-endo 组对比,IL-1β+CT(50nM)+IWR-1-endo 细胞增殖活性表达尤为明显加强(P<0.01)。各对照组细胞检测在凋亡率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组(Normal组)进行对比,各组大鼠软骨细胞的细胞凋亡表达都有升高,其中,IL-1β组的升高程度变的更加明显(P<0.01)。IL-1β+CT(10nM)组、IL-1β+CT(50nM)组、IL-1β+IWR-1-endo 组、IL-1β+CT(50nM)+IWR-1-endo组在细胞凋亡率表达上显着降低(P<0.05)。与IL-1β+CT(50nM)组、IL-1 β+IWR-1-endo 组对比,IL-1 β+CT(50nM)+IWR-1-endo组的凋亡率减少的尤为明显(P<0.01)。Cleaved casspase-3活化的测定结果显示,与正常组(Normal组)进行对照,各组大鼠软骨细胞的Cleaved casspase-3活化水平都出现增加,而IL-1β组的Cleaved casspase-3活化水平升高最为明显。与IL-1β组进行对照,在IL-1β+CT(10nM)组、IL-1β+CT(50nM)组、IL-1β+IWR-1-endo 组、IL-1β+CT(50nM)+IWR-1-endo 组中,Cleaved casspase-3的活化均表达为显着降低。与IL-1β+CT(50nM)组、IL-1 β+IWR-1-endo 组进行对照,IL-1β+CT(50nM)+IWR-1-endo 组Cleaved casspase-3的活性明显降低尤为明显(P<0.01)。与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的检测结果与正常组(Normal组)进行对比,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和Bax/Bcl-2比值都出现显着增加,而在凋亡率的表达上IL-1β组增加的尤为明显。与IL-1β组进行对照,IL-1β+CT(10nM)组、IL-1β+CT(50nM)组、IL-1β+IWR-1-endo 组、IL-1β+CT(50nM)+IWR-1-endo 组细胞中Cleaved casspase-3蛋白的表达和Bax/Bcl-2的比值减少的非常明显(P<0.05)。与 IL-1β+CT(50nM)组、IL-1β+IWR-1-endo 组进行对照,IL-1β+CT(50nM)+IWR-1-endo组减少的最为明显(P<0.01)。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Normal组)进行对照,加入降钙素处理后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基质分解相关的基因mRNA及蛋白的变化中,Dkk-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其余各组大鼠软骨细胞中均高于正常组。但是,β-catenin、MMP-3、MMP-9、MMP-13、ADAMTS-5、ADAMTS-4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在IL-1β组,以上细胞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的水平减少和增加表现的尤为明显(P<0.01)。与IL-1β组进行对照,细胞中Dkk-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在IL-1β+CTT(10nM)组、IL-1β+CT(50nM)组、IL-1β+IWR-1-endo 组、IL-1β+CT(50nM)+IWR-1-endo 组中明显增加,相反,β-catenin、MMP-3、MMP-9、MMP-13、ADAMTS-5、ADAMTS-4 mRNA 和蛋白显着减少(P<0.01)。与 IL-1β+CT(50nM)组、IL-1β+IWR-1-endo 组进行对照,细胞中 Dkk-1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IL-1β+CT(50nM)+IWR-1-endo组的表达增加尤为明显,反之,β-catenin、MMP-3、MMP-9、MMP-13、ADAMTS-5、ADAMTS-4 mRNA和蛋白显着减少(P<0.01)。结论(1)IL-1β水平在健康者的关节液中明显低于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骨关节疾病程度的严重性与IL-1β水平正相关;(2)降钙素可通过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保护IL-1β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损伤。
李俊峰[3](2021)在《基于UPLC-MS技术的仙芎骨康颗粒在骨关节炎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PK-PD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仙芎骨康(Xian-Xiong-Gu-Kang,XXGK)的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和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并将PK与PD关联,建立PK-PD关联模型,进一步揭示仙芎骨康的药效物质基础和治疗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作用机制。方法1.对仙芎骨康有效成分进行文献调研,同时关注各成分药理作用,建立仙芎骨康治疗OA药效成分群,并确定能够代表仙芎骨康药效和OA病理进程的药效指标群;2.交叉韧带-半月板联合损伤手术造成大鼠OA模型,膝关节切片进行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和番红O(safranin O,SO)染色,研究大鼠膝关节病理变化,对OA模型进行评价;3.以病理状态大鼠为实验动物,对口服仙芎骨康后的大鼠含药血浆进行初步分析,研究仙芎骨康入血成分,同时对分析条件进行摸索与优化;4.利用UPLC和四级杆-线性离子阱质谱检测器(quadrupole linear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er,Qtrap-MS/MS),建立能够同时定量测定仙夸骨康入血成分群的分析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同时测定各入血成分在药液中的含量;5.利用建立并通过验证的分析方法,以仙芎骨康入血成分群为分析目标,研究仙芎骨康在病理状态动物中的药代动力学;6.利用PK研究时采集的含药血浆,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 OA 药效指标群,研究仙芎骨康治疗OA的药效学;7.进行PK-PD关联模型研究,采用不同方法拟合建模,通过拟合结果和比较不同方法拟合结果的异同,试图揭示仙芎骨康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结果1.仙芎骨康与OA相关药效成分群主要包括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次苷Ⅰ、淫羊藿次苷Ⅱ、淫羊藿素、阿魏酸、川芎嗪、洋川芎内酯A、洋川芎内酯Ⅰ、洋川芎内酯H、藁本内酯、齐墩果酸、肉桂酸和绿原酸;与此16种成分和OA均密切相关的药效指标群主要有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3,MMP-3)、MMP-13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2.成功建立大鼠OA模型,与正常大鼠相比较,OA大鼠的软骨层和软骨表面都受损严重,软骨细胞明显减少。3.仙芎骨康给药后在OA大鼠含药血浆中检测到的入血成分主要有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肉桂酸、淫羊藿次苷Ⅱ、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4.成功建立含药血浆多成分定量测定的UPLC-Qtrap-MS/MS分析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ACQUITY UPLCTM BEH C18(2.lmm × 100mm,1.7μm);流动相,乙腈(A)—0.05%甲酸-水(v/v)溶液(B);流速,0.3 mL/min;柱温,30℃;进样量,5 μL;梯度洗脱设置:0~20 min,10%~90%(A);20~21 min,90%~10%(A);21~25 min,10%(A);质谱检测器采用正、负离子快速切换和多反应离子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对多种成分同时进行检测。5.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专属性、线性、准确性和精密性,提取回收率较高且无明显基质效应,在一般实验条件下稳定性也较好;仙芎骨康提取药液中11种成分的含量从103.15到2569.12 μg/mL。6.PK数据显示,单次给药后,11种药物成分在体内吸收较快,体内达峰时间在0.12~0.67 h之间,半衰期在2.70~8.77 h之间,达峰浓度在8.78~830.61 ng/mL之间。PD数据显示,大鼠血浆中TNF-α、MMP-3、MMP-13和NO浓度显着降低,有统计学意义,并出现药效滞后现象;IL-1β浓度有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仙芎骨康作用靶点可能与TNF-α、MMP-3、MMP-13和NO有关。7.单组分PK-PD模型研究显示,11种药物成分与TNF-α、MMP-13和NO的PK-PD模型拟合较好,说明相关性较强;采用AUC0-∞值、EC50值对各药物成分赋予权重系数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别对PK进行整合得到的整合药时曲线形状基本一样,与不同PD拟合结果均表明药物成分与TNF-α和MMP-13受体的结合能力更强,表明药物可能主要通过抑制TNF-α和MMP-13的表达起作用;PCA得到的整合PK(∑PK)与整合PD(∑PD)拟合效果更好,表明∑PK和∑PD更能代表药物的整体变化和作用效果;人工神经网络拟合的PK-PD模型预测能力较强,可对给药后的药效变化进行预估。结论建立的含药血浆多成分定量测定UPLC-Qtrap-MS/MS分析方法适合于仙芎骨康的多成分同时定量分析和PK研究。进一步PK-PD模型研究结果表明,TNF-α和MMP-13与各药物成分及∑PK相关性更好,提示仙芎骨康可能主要通过抑制TNF-α和MMP-13的表达起作用,而∑PK和∑PD更能代表药物的整体变化和作用效果。
李鑫[4](2021)在《运用健脾益气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循证及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首先,通过循证医学研究,评价健脾益气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2.其次,在循证医学研究基础上,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筛选出代表方补中益气汤治疗膝骨关节炎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3.最后,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明确补中益气汤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软骨的保护和修复情况,评价补中益气汤对膝骨关节炎的防治效果以及潜在机制。材料与方法:1.循证医学研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使用健脾法和益气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纳入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评价,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从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VAS评分、WOMAC评分、血清SOD水平五方面对健脾益气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2.网络药理学研究: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BAT-MAN数据库得到补中益气汤内所有中药的相关靶点,并对其进行注释,检索Genecards人类基因数据库得到全部膝骨关节炎的相关基因,使用Cytoscape3.7.1软件将补中益气汤和膝骨关节炎的疾病相关药物化学成分、交集基因进行通路网络的可视化操作,绘制中药复方-疾病-化合物-靶点网络图,筛选关联最密切的30个靶点,并对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3.动物实验研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大鼠进行分组,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造模,一共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补中益气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造模后1周开始给药,连续给药6周,通过大体观察、HE染色、阿利新蓝染色、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关节软骨结构以及细胞的形态,采用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大鼠血清和关节软骨中IL-6、VEGFA的表达。结果:1.循证医学研究: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18篇,全部为中文文献,研究对象共1406例,以益气法为主治疗的患者共360例,以健脾法为主治疗的患者共343例,对照组共703例,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健脾益气法具有更高的总有效率(OR=3.71,95%CI=[2.39,5.77],P<0.00001)和临床控制率(OR=2.62,95%CI=[1.90,3.60],P<0.00001),能显着改善患者VAS、WOMAC评分以及血清SOD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网络药理学研究:从TCMSP和BAT-MAN数据库中筛选出补中益气汤的全部活性成分3120个,参与补中益气汤主要化学成分-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和膝骨关节炎治疗靶点-膝骨关节炎的共同作用靶点共有68个,获得PPI核心基因645个,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共获得83条生物学富集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补中益气汤可以通过参与调控113条信号通路干预膝骨关节炎疾病的进展。3.动物实验研究:动物取材后大体观察关节面情况、HE、阿利新蓝、Masson染色结果均显示空白组关节面以及细胞结构正常,情况良好;模型组关节表面磨损严重,粗糙不平,软骨层次明显紊乱,软骨细胞呈现出小团状聚集状态,且数量较空白组明显减少;阳性对照组关节面及软骨细胞情况较模型组明显改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关节情况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高剂量组关节面较其他给药组好,与阳性对照组关节面情况接近。Elisa法检测血清IL-6、VEGFA的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IL-6、VEGFA表达最高,空白组最低,阳性对照组结果较为接近空白组,给药组高剂量组表达最低,中剂量组次之,低剂量组表达最高。免疫组化法检测软骨中IL-6和VEGFA表达情况升序排列依次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组。结论:1.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认为,健脾益气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可以显着降低患者的VAS、WOMAC评分,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网络药理学研究表明,补中益气汤与膝骨关节炎联系紧密,其具体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节IL-6、VEGFA等因子的表达来调控膝骨关节炎的疾病进展;3.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可以显着延缓模型大鼠软骨的损伤,降低IL-6、VEGFA的表达。
张晓明[5](2021)在《膝骨关节炎的高场强MRI表现及其与软骨损伤因子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在运动、承重、传递载荷以及为小腿活动提供力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分类上属于滑车关节,由髌骨、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构成。膝关节的运动形式较少,主要做屈伸运动,但在半屈位时可做旋转运动。因为膝关节结构过于复杂、精细,且位于下肢的连结部位,承受的力较大,易引起脱位或骨折,特别是在竞技类活动中,韧带或半月板的损伤也较为常见。除了外伤,中老年人的膝关节疾病多见于退行性疾病,如骨质增生、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等导致的关节软骨破坏、关节畸形等,其中骨关节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但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一半以上的人群存在骨关节炎影像学改变,其中接近一半会有典型的临床表现。骨关节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致残率较高,超过50%,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并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虽然多数骨关节炎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已进展到疾病晚期,并且此时逆转疾病的机会十分有限,但从骨关节炎的整个病程来看,从无症状到有症状通常需要十年以上,为临床干预提供了一个漫长的时间窗口,有可能改变其进程。骨关节炎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与机械过载、肥胖和关节损伤等危险因素有很强的关联性。因此,对于关节损伤和退行性变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减少骨关节炎风险,而骨关节炎疾病前状态的表征将是支持从晚期疾病缓解转向早期预防的关键。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唯一有效的干预措施,本课题主要从磁共振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入手,寻找骨关节炎的早期变化特点,为骨关节炎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可分为以下5个方面:兔膝骨关节炎模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形态特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的变化与意义;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病变过程中外周血及关节液中炎性细胞因子/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膝关节软骨组织中胶原蛋白Ⅱ型(Collagen type Ⅱ,COL2)、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 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of Metalloproteinases-1,TIMP-1)蛋白的表达与意义;3.0T磁共振成像在膝骨关节炎软骨损伤分级中的诊断价值。1)兔膝骨关节炎模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形态特点观察9.4T磁共振下兔膝骨关节炎模型在病程不同发展阶段(1-3月)的影像学资料,并与同期的大体标本对照观察,评价磁共振分级诊断的准确性,并探寻相关敏感指标,为骨关节炎在超高场强磁共振下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种诊断方法具有高度一致性,磁共振具有对软骨组织进行量化评估的优势,在关节软骨出现形态学改变之前,相关数据就已发生变化,如软骨信号强度值等,可以早期发现软骨病变,提高分级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临床推广提供实验依据。2)兔膝骨关节炎模型血常规、CRP及ESR的变化与意义骨关节炎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多为一系列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诊断目前以影像学为主,但早期患者容易漏诊,希望结合临床常见的检查方法提高检出率。血常规、CRP及ESR检查是临床上使用最广的血液检验技术,可以较为准确的反应机体的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在疾病的诊断及判定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实验拟观察上述指标在不同时期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中的变化及其与磁共振分级诊断的相关性,为骨关节炎的诊断及病变分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NLR、PLR、ESR和CRP值与磁共振软骨损伤分级呈正相关;LMR值呈负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其与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有关联,可以用于辅助骨关节炎的磁共振诊断。3)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病变过程中外周血及关节液中炎性细胞因子/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骨关节炎的病理变化涉及整个关节,包括周围的辅助结构,早在疾病的初级阶段,就已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发生。抗炎合成代谢过程是由多种中介因素驱动的,其关键作用归因于细胞因子网络的相互影响。调控这种疾病最重要的群体包括炎症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5(Interleukin-15,IL-15)、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和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等;以及具有抑制炎症作用的细胞因子,如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等两种。本实验拟通过观察不同时期膝骨关节炎兔模型血清及膝关节液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IL-17、TNF-α及IL-10的表达,探讨其发病机制,并分析其与磁共振分级诊断的相关性,为骨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结果表明:IL-1β、IL-6、IL-17和TNF-α的表达与磁共振分级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与磁共振分级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4)膝关节软骨组织中COL2、MMP3、MMP13及TIMP-1蛋白的表达与意义MMPs可降解细胞外基质COL2和软骨蛋白聚糖,而TIMP-1可抑制其活性,因此其表达失衡在骨关节炎的发病中扮演关键角色。本实验拟观察不同时期膝骨关节炎兔模型膝关节软骨组织中COL2、MMP3、MMP13及TIMP-1蛋白的表达,探讨早期膝骨关节炎的损伤机制。结果表明:各造模组的COL2蛋白均有明显的丢失,且造模时间越长丢失越多。相较正常对照组,MMP-3和MMP-13蛋白的表达量则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显着增加,而TIMP-1的水平虽有显着升高,但相较MMPs则较少,软骨组织仍处于明显的代谢失衡中。5)3.0T磁共振成像在膝骨关节炎软骨损伤分级中的诊断价值目前,膝骨关节炎的分级诊断大多为主观评价,缺乏量化标准,给诊断带来一定难度。为解决此难题,本研究选择容易量化的指标,如软骨厚度、软骨体积以及软骨信号强度值,通过观察它们在磁共振下的变化特点,分析其在软骨损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磁共振影像对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损伤的分级结果与关节镜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准确率较高。在磁共振影像分级时参考软骨厚度、软骨体积以及软骨信号强度值等指标可有效提高诊断率,特别是早期膝骨关节炎,为临床分级及防治提供有效依据,值得应用推广。
麦聪英[6](2021)在《基于软骨-软骨下骨信号交互探讨左归丸调控P物质表达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左归丸对大鼠去卵巢骨关节炎模型软骨下骨神经肽P物质及其受体(NK1-R)mRNA及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左归丸的药效及作用机制,为左归丸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雌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0.1mL·kg-1·d-1)与造模组(50只),摘除后者卵巢,术后常规饲养2周,再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0.1mL·kg-1·d-1)、阿仑膦酸钠组(63mg·kg-1·d-1)、左归丸低剂量组(2.42g·kg-1·d-1)、左归丸中剂量组(4.84g·kg-1·d-1)、左归丸高剂量组(9.68g·kg-1·d-1),每组10只。灌胃给药12周后,苏木精-伊红(HE)染色、番红-固绿染色观察大鼠软骨形态学变化;运用显微CT(μ-CT)检测左侧股骨远端软骨下骨局部的骨密度(BM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软骨下骨P物质和Runx2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软骨下骨神经肽P物质(SP)及其受体(NK1-R)、OPG、RANKL和Runx2 mRNA表达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软骨下骨SP、NK1-R、OPG和RANK L和蛋白表达量。结果(1)骨形态:HE染色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软骨表面破坏,结构不清晰,软骨细胞排列紊乱;与模型组相比,阿仑膦酸钠组软骨表面较完好,软骨细胞排列较规则;左归丸低剂量组软骨表面尚完整、平滑,软骨细胞排列尚规则;左归丸中、高剂量组软骨表面较完整、平滑,层次及结构较明晰,软骨细胞排列较规则。番红-固绿染色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软骨表面不完整、毛糙,软骨基质红染区减少;与模型组相比,阿仑膦酸钠组软骨表面尚完整,软骨基质红染区较多,软骨细胞排列较有序;左归丸低剂量组软骨表面完整、平滑,软骨细胞排列规则;左归丸中、高剂量组软骨表面尚完整、平滑,软骨细胞排列尚规则。(2)骨密度: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软骨下骨骨密度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BMD显着上升(P<0.01)。(3)血清炎症因子: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显着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阿仑膦酸钠组、左归丸低、中、高剂量组TNF-α和IL-1β含量显着降低(P<0.01)。(4)免疫荧光:红色荧光表示Runx2表达,绿色荧光表示SP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软骨下骨Runx2、SP蛋白表达均减少;与模型组相比,阿仑膦酸钠组、左归丸低剂量组软骨下骨Runx2、SP表达均增多,左归丸中剂量组软骨下骨Runx2表达略增多,SP表达略减少,左归丸高剂量组软骨下骨Runx2表达无明显变化,SP表达略增多。(5)mRNA表达:qPCR结果发现,模型组大鼠软骨下骨SP、NK1-R、OPG和Runx2 mRNA表达量显着下降(P<0.01),同时RANKL mRNA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而各给药组SP、NK1-R、OPG和Runx2mRNA表达量除左归丸高剂量组OPG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均升高(P<0.05;P<0.01)。(6)蛋白表达:Western blot结果发现,模型组大鼠软骨下骨SP、NK1-R、OPG蛋白表达量显着下降(P<0.01),同时RANKL蛋白表达量显着上升(P<0.01)。而各给药组SP、NK1-R、OPG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P<0.01),RANKL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结论(1)女性绝经后因软骨下骨质疏松,引起关节软骨损伤而致骨关节炎。(2)绝经后骨关节炎的形成与软骨下骨中神经肽SP及其受体NK1水平降低有关。(3)左归丸可以通过抑制溶骨作用、促进成骨作用改善或逆转绝经后骨关节炎软骨下骨重建失衡的状态,改善软骨下骨密度,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4)左归丸可通过抑制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表达,减缓关节软骨分解,促进关节软骨修复。(5)阿仑膦酸钠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神经肽有关。
杨光[7](2020)在《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MC)在骨关节炎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影响到全球数千万人,其流行病学特点为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骨关节炎会导致病人严重的慢性疼痛、活动受限和残疾;其发病特征是一个或多个关节的结构损伤,主要侵犯手指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和脊柱等。骨关节炎的病因常常与年龄相关,其他因素如创伤、代谢、遗传或环境因素,也在骨关节炎的发生中起作用。骨关节炎的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减轻体重、药物干预(皮质类固醇和NSAIDs)和外科手术干预(截骨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但目前治疗效果有限。为此,探索更有效的治疗骨关节炎的药物非常必要。大蒜素及其衍生物目前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例如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心脏保护、肿瘤治疗和骨关节炎治疗。大蒜素的主要活性物质是有机硫化合物(Organosulfur compounds,OSCs),包括脂溶性化合物:烯丙基硫化物(Diallyl sulfide,DAS)、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iallyl disulfide,DADS)和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iallyl trisulfide,DATS);以及水溶性化合物:S-烯丙基半胱氨酸(S-allylcysteine,SAC)和 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llylmercaptocysteine,SAMC)。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蒜素在临床上骨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有机硫化合物OSCs通过抑制NF-κB活化,起到保护受损软骨细胞的作用。另外,DAS可以抑制由尿酸盐结晶和IL-1β诱导的关节炎症中COX-2和PGE2表达,暗示了其在骨关节炎治疗中潜在的保护作用。SAMC是大蒜的主要水溶性成分,在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方面具有潜在的作用。然而,目前尚未有研究探索SAMC在骨关节炎中的治疗作用。由于骨关节炎中炎症和氧化应激的持续存在,造成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软骨受损;因此,减轻关节炎症和氧化应激成为治疗的主要目的和手段。转录因子核因子 E2 相关因子 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Nrf2),在对抗一系列病理损伤(包括活性氧和毒性物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Nrf2是碱性亮氨酸拉链(Basic leucine zipper,bZip)转录因子亚家族的成员。Nrf2通常与胞浆肌动蛋白结合蛋白(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联合存在于胞浆中,使Nrf2持续泛素化并被蛋白酶体降解。因此,Nrf2在基础条件下持续降解保持较低水平;当细胞应激反应时,如暴露于轻度氧化、亲电应激或化学诱导物,Nrf2与Keap1分离,转移到细胞核中。在细胞核内,Nrf2与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相互作用,使多种抗氧化和其他细胞保护基因的转录增加,如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等。近年来,Nrf2作为一种新的靶向治疗人类疾病,特别是那些具有氧化和炎症应激因素的疾病,显示出良好的前景。本研究旨在探讨SAMC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通过X线检测结构改变,组织染色检测病理学改变,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ase,MMPs)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和降解,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变化,以评价SAMC在骨关节炎体内/体外模型中的作用。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探讨SAMC对骨关节炎作用的具体靶点和机制,为临床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线索与依据。目的1.探讨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MC)对骨关节炎的保护作用。2.发现SAMC对骨关节炎的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IL-1β、TNF-α和IL-6)及氧化应激(iNOS、NOX4及4HNE等)发生作用的。3.证明Nrf2是SAMC保护骨关节炎的关键作用靶点,其通路可能是通过调控Nox4/NF-κB信号通路。这些结果将为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方法1.骨关节炎(OA)体内手术模型的建立。2.原代软骨细胞提取及培养。3.MTT测定软骨细胞增殖。4.IL-1 β诱导体外OA模型。5.X线检测大鼠膝关节的结构改变。6.组织染色检测病理学改变。7.制备Nrf2敲除腺病毒,以及病毒感染细胞。8.ELISA检测炎性细胞因子及胶原蛋白降解产物的表达。9.氧化及抗氧化因子的测定。10.Western B lot检测蛋白表达。11.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基因表达。12.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SAMC改善骨关节炎的进展骨关节炎术后4周,膝关节间隙较对照组明显变窄,有骨赘形成;而SAMC关节内注射则减轻这种形态学改变。骨关节炎最重要的病理表现是关节软骨退变,H&E和番红-固绿(Safranin o-fast green,SO)染色显示SAMC治疗后软骨表面较关节炎组完整,减少了骨关节炎收受造成的软骨损伤形成。SAMC治疗组的软骨组织中I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Ⅱ,Col Ⅱ)的表达较关节炎组增加。相应的是,SAMC下调骨关节炎大鼠中Col Ⅱ降解产物C2C表位、CTX-Ⅱ和COMP的表达。Col Ⅱ的蛋白水解酶分解涉及多种蛋白酶,主要受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内源性抑制剂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s)的平衡调节。骨关节炎大鼠 MMP-2、MMP-9 和 MMP13的表达升高,TIMP-1的表达降低。但SAMC通过降低MMPs活性,抑制Ⅱ型胶原降解,从而稳定ECM来改善OA。2.SAMC减轻骨关节炎中的炎症反应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参与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SAMC治疗降低了骨关节炎大鼠及软骨细胞中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从而保护膝关节软骨免受炎症侵蚀。COX-2和iNOS参与诱导骨关节炎症和组织损伤,而关节炎软骨中COX-2和iNOS的升高能被SAMC下调。SAMC对炎症介质的调节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骨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和软骨细胞中NF-κB p65细胞核转位上调,胞浆蛋白IκBα降解增加,NF-κB通路被激活;而SAMC可逆转NF-κB的活化。3.SAMC调节骨关节炎的氧化还原稳态在氧化应激过程中,软骨细胞脂质过氧化导致胶原降解,软骨受损,引发骨关节基质和软骨破坏。ROS作为氧化应激的启动子,受NOX4、NAD(P)H氧化酶(NOXs)家族成员的调控。与假手术组比较,骨关节炎模型NOX4表达增强。因此,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共同副产物4-羟基肾上腺素(4HNE)在骨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中表现出相同的变化。然而,这两种变化都因SAMC治疗而减弱。骨关节炎大鼠血清中T-AOC、SOD、CA-T、GSH-Px和GSH均下调,但SAMC治疗可逆转这些变化。在GSSG水平,氧化型GSH和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副产物在骨关节炎大鼠中上调,SAMC处理呈剂量依赖性缓解氧化应激状态。4.SAMC通过调控Nrf2参与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氧化反应与炎症氧化应激已经被证明参与OA条件下的炎症通路,我们在SAMC治疗的OA大鼠中评价维持氧化还原稳态的关键调节因子Nrf2。Nrf2是一种抗氧化应激转录因子,能抑制活性氧(ROS)引起的软骨胶原降解。SAMC能促进Nrf2在骨关节炎模型软骨中的表达,以应对炎症变化。说明SAMC激活Nrf2相关信号通路,从而参与骨关节炎的保护作用。为了阐明Nrf2在SAMC调节骨关节炎保护中的关键作用,我们进一步采用基因编辑技术。在原代大鼠软骨细胞中,使用腺病毒敲低Nrf2的基因表达,在IL-1β模拟的骨关节炎模型中,我们发现Nrf2功能的缺失导致氧化状态加重,NOX4表达上调,并增加脂质过氧化副产物4HNE的进一步产生。骨关节炎引起的MMP/TIMP-1比值失衡导致胶原降解,在Nrf2缺失细胞中,SAMC不能逆转软骨细胞基质的破坏,甚至在Nrf2缺乏时加重。说明Nrf2基因敲除减弱了 SAMC在IL-1β诱导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的作用。为了确定SAMC调控的信号通路,我们还检测了 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的炎症反应。IL-1β刺激后COX2和iNOS表达上调,但SAMC治疗后减弱;但Nrf2缺失型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对SAMC的反应作用消失。此外,Nrf2可抑制NF-κB的激活,该信号通路参与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和炎症介质的表达,说明SAMC可能靶向Nrf2调控的NF-κB信号通路参与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1.证实了天然产物SAMC在体内和体外骨关节炎模型中的保护作用:抑制炎症反应,维持氧化还原稳态,防止骨关节炎过程中软骨的破坏。2.SAMC对OA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和脂质过氧化产物(4HNE)的产生,来减少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的产生,从而调节MMPs/TIMP-1比值失衡而导致的Ⅱ型胶原破坏,改善OA诱导的胶原破坏。3.SAMC其作用的具体机制可能靶向Nrf2调控的NF-κB信号通路而实现的。4.SAMC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骨关节炎的天然药物,为其治疗方案提供新的线索;其机制的阐明也将为临床骨关节炎的治疗靶点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陈慧[8](2020)在《骨痿安汤联合热敏灸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骨痿安汤联合热敏灸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疗效,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部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0.628g,3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骨痿安汤及热敏灸疗法。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VAS评分、WOMAC评分、临床症状分级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并记录研究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合统计学分析做出科学的疗效评价。结果:(1)各观察指标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在VAS评分、WOMAC评分、临床症状分级量表评分、血清白介素-1β(IL-1β)含量,组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8周后均优于治疗前。(2)各观察指标组间比较:(1)治疗前:两组VAS评分、WOMAC评分、临床症状分级量表评分、血清IL-1β含量对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WOMAC评分、临床症状分级量表评分、血清IL-1β含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骨痿安汤联合热敏灸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显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李鹏宇[9](2020)在《SMOC2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表达及骨关节炎进程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累及肌肉骨骼系统,以关节软骨受损,发生病理性退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疾病。骨关节炎的发生源于力学和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软骨细胞、细胞外软骨基质和软骨下骨质三者降解和合成平衡破坏。骨关节炎可累及全身各个关节,但以膝关节、手关节、髋关节居多。骨关节炎患者随病程进展可出现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影响生活质量,严重者无法工作甚至导致残疾。根据发达国家统计显示,骨关节炎是除心血管疾病外,导致50岁以上男性人群失去工作能力的第二风险因素。失业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导致更为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据流行病学家统计,2017年全球有超过3亿人受到了关节炎的侵扰。我国4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约为10-17%。关节软骨为透明软骨,主要由软骨细胞和细胞外软骨基质构成。软骨基质为关节软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维持软骨细胞外环境稳定、负责软骨生理功能和力学特性的物质构成基础。基质蛋白是软骨基质中的重要组分,可以与胶原结合,协助构建软骨中纤维支架网络,维持软骨的强度和稳定。此外,基质蛋白还可以作为配体与软骨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调节软骨细胞迁移、增殖、分化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目前研究发现在骨关节炎发生后,软骨基质蛋白可以通过调节软骨和滑膜中的信号通路从而影响炎症进程。SPARC(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家族蛋白最早是从骨骼中分离得到,又被称作骨粘连蛋白或BM-40蛋白,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在骨骼矿化、细胞与基质的相互作用和骨重塑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SPARC家族成员之一的分泌性模块化钙结合蛋白—SMOC(SPARC related modular calcium-binding protein)包括 SMOC1 和 SMOC2 两个亚型。SMOC2 基因位于染色体6q27,在组织中广谱表达,并与骨骼发育息息相关。在胚胎期小鼠肢体中即可检测到Smoc2基因表达,并且在骨骺生长板中表达较高。SMOC2基因敲除的动物模型可出现颅面部骨骼发育异常。SMOC2基因突变的患者表现出小牙和少牙畸形。在骨祖细胞中,SMOC2的高表达可以抑制细胞的成骨分化和细胞外基质的矿化过程。本课题组在前期发现SMOC2基因突变还可导致患者出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multiple epiphyseal dysplasia,MED),该遗传性骨病的标志性临床表现之一就是早发性骨关节炎。基于以上线索,我们推测在骨骼系统疾病,特别是骨关节炎的进展中,SMOC2可能发挥一定作用。软骨基质进行性降解是骨关节炎的标志性病理特征。胶原和蛋白多糖是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被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和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ADAMTS)降解。在骨关节炎进展中,软骨细胞合成基质分子的能力受到抑制,MMP和ADAMTS表达增高,基质合成-降解平衡遭到破坏。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在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能抑制基质分子的表达,同时刺激蛋白酶的分泌,诱导软骨细胞凋亡,并刺激其他炎症因子的合成,从而加剧软骨的破坏。有研究报道,软骨细胞在受到某些基质蛋白刺激后,胶原和蛋白聚糖的表达降低,炎症因子和蛋白酶表达升高,从而加速了骨关节炎的进展。NF-κB通路参与了包括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炎症和风湿性疾病的病理进程。在骨关节炎进展中,NF-κB不仅可以介导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受体分子和蛋白酶等一系列促炎分子的表达,还可以调控软骨细胞增殖、凋亡的细胞周期进程,是骨关节炎药物治疗的重要靶点。有研究表明Smoc2基因敲除小鼠可以拮抗肺纤维化和肝脏脂肪变性进程中Nf-Kb激活的炎症反应,提示SMOC2可能通过激活NF-κB通路而调控炎症反应。SMOC2作为存在于关节软骨中的细胞基质蛋白,在骨骼发育和炎症反应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推测SMOC2可能参与了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进程。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下问题:第一,SMOC2在骨关节炎患者中表达如何;第二,SMOC2在骨关节炎的病程中,是否参与了炎症进程及具体影响的分子机制。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索。研究目的1、检测SMOC2在骨关节炎软骨和正常软骨中的表达量,并探究软骨退变程度和SMOC2表达水平的关联性。2、检测SMOC2在不同人群体液中含量的差异,并探究血清中SMOC2的含量与软骨退变标志物及骨关节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3、探究SMOC2对软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以及在小鼠骨关节炎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方法及材料1、收集骨关节炎患者和正常人膝关节胫骨平台处软骨,提取总RNA进行实时定量PCR实验,对比骨关节炎软骨和正常软骨中SMOC2的mRNA表达量。同时对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包埋切片,进行HE及番红固绿染色,根据OARSI(Osteoarthritis Research Society International)评分对软骨退变进行分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分级软骨组织中SMOC2蛋白的表达,利用Image J分析组织SMOC2染色阳性程度。并分析SMOC2染色阳性程度和软骨退变OARSI分级是否具有相关性。2、收集骨关节炎患者和非退变性膝关节损伤(半月板、韧带损伤)患者的关节液,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对比两者中SMOC2蛋白含量是否有差异。收集骨关节炎患者、非退变性膝关节损伤患者和正常体健人群的血清样本,检测不同人群血清中SMOC2蛋白含量。同时检测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软骨退变标志物和炎症因子的含量,并收集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将血清中SMOC2含量同临床症状评分和实验室指标做相关性分析。3、利用重组SMOC2蛋白(rhSMOC2)刺激原代小鼠软骨细胞,提取总RNA和蛋白质,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受到SMOC2刺激后合成基质分子、炎症因子和金属蛋白酶的能力。同时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rhSMOC2刺激后,人软骨细胞C28/I2和原代小鼠软骨细胞中NK-κB通路蛋白激活情况,并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65入核情况。4、对野生型C57BL/6小鼠进行膝关节半月板不稳定手术(Distablization of Medial Meniscus,DMM)造模,诱导小鼠骨关节炎发生,取小鼠膝关节包埋切片后,采用HE和番红固绿染色检测软骨退变,免疫组化检测Smoc2表达。同时向DMM造模后小鼠的关节腔内注射rhSMOC2后对膝关节切片进行HE和番红固绿染色,观察软骨的破坏情况,并利用免疫组化检测肥大软骨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第一部分SMOC2在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及体液中的表达我们收集了 28例因骨关节炎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的胫骨平台软骨,作为骨关节炎软骨,3例因车祸而行股骨髁上截肢患者的胫骨平台处软骨,作为正常软骨对照。首先提取5例骨关节炎软骨及3例正常软骨的总RNA,检测SMOC2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SMOC2在骨关节炎软骨中的mRNA表达高于正常软骨。之后从31例软骨标本中分离得到共41例软骨骨块,脱钙包埋切片,染色后根据OARSI分级,将软骨退变程度分为GO到G4。ImageJ计算SMOC2在软骨中表达的相对阳性程度。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随软骨退变程度增加,SMOC2蛋白表达升高,两者呈正相关趋势(r=0.816,p<0.001)。提示SMOC2可能在骨关节炎疾病进展中发挥一定作用。我们收集了 10例因骨关节炎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的关节液及5例因半月板或韧带损伤行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关节液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中SMOC2含量明显高于关节镜手术患者,提示SMOC2在关节液中的含量可能随软骨受损情况加重而升高。进一步研究其在血液中表达情况。收集到38例骨关节炎患者血清(OA组),11例半月板或韧带损伤患者血清(Non-OA组),10例健康人群血清(Normal组)。Elisa结果显示,OA组与Non-OA组患者血清中SMOC2含量无明显差异,但两组数值均明显高于Normal组。同时收集OA组患者的其他临床及实验室指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OA组患者血清中SMOC2含量与软骨降解标志物COMP(r=0.328,p=0.045)、WOMAC骨关节炎指数(r=0.328,p=0.044)和VAS疼痛评分(r=0.366,p=0.024)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OMP含量(p=0.003)和VAS评分(p=0.004)是血清SMOC2含量升高的相关因素。这一部分结果显示血清中SMOC2含量可能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SMOC2可能是反应骨关节炎严重程度的潜在标志物。第二部分 SMOC2促进软骨细胞炎症发生和分解代谢从新生小鼠肋软骨中分离得到原代软骨细胞进行培养,以Oμg/m1、0.1μg/ml、1μg/ml、5μg/ml、25μg/ml、50μg/ml 浓度递增的 rhSMOC2 刺激 24h 后提取总 RNA和蛋白质,结果显示Ⅱ型胶原(Col2a1)和蛋白聚糖(Acan)的表达随rhSMOC2浓度增高而逐渐降低,软骨细胞合成基质分子的能力受到抑制。同时软骨细胞的炎症反应增强,炎症因子IL-1β、IL-6、iNos、Cox2、趋化因子Cc15和可以直接降解软骨基质中成分的蛋白酶Mmp3、Mmp13、Adamts4表达升高,且增高的程度呈现出对rhSMOC2刺激的浓度依赖性。IL-1β的抑制剂,IL-1ra表达受到SMOC2的抑制。SMOC2可以促进软骨降解和炎症反应。为研究SMOC2与炎症通路NF-κB通路的关系,以0μg/ml、0.1μg/ml、1μg/ml、25μg/ml浓度递增的rhSMOC2刺激人C28/I2软骨细胞系15min,30min和60min。结果显示P65磷酸化水平增高,NF-κB通路被激活。同样的激活效应在原代小鼠软骨细胞中也得到证实。进一步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发现,以浓度为1μg/ml的rhSMOC2刺激6h后,C28/I2和原代小鼠软骨细胞中P65核转位增强。SMOC2可能通过激活NF-κB通路促进骨关节炎的炎症反应。第三部分SMOC2促进小鼠骨关节炎的进程对8周龄野生型C56BL/6雄性小鼠进行DMM手术诱导骨关节炎的发生,以施假手术SHAM组作为对照,每组各5只小鼠。术后8周时处死小鼠,取小鼠膝关节包埋切片,组织学分析显示DMM组小鼠膝关节出现明显骨关节炎表现,提示造模成功。且DMM组小鼠软骨和滑膜中Smoc2的表达高于SHAM组。随后为进一步在体内验证SMOC2的促炎作用,对DMM手术诱导后的小鼠进行关节腔内注射rhSMOC2,并设置术后注射PBS的小鼠为对照组,每组各5只小鼠。术后每周注射1次,4周后处死小鼠。组织学分析显示rhSMOC2注射组的小鼠,软骨破坏增强,且肥大软骨细胞标志物X型胶原(Col10a1)和Runx2表达增强。SMOC2可以促进DMM诱导的小鼠骨关节炎进程。研究结论1、SMOC2作为软骨基质蛋白的一员,在骨关节炎软骨中表达升高,且表达水平和软骨退变程度正相关,提示SMOC2可能促进骨关节炎进展。2、SMOC2在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和血清中含量升高。SMOC2在血清中的含量和软骨损伤标志物COMP、WOMAC骨关节炎指数和VAS疼痛评分正相关,血清中SMOC2含量可能在骨关节的诊断和反应疾病进展程度方面具有临床意义。3、体外和体内实验的结果表明,SMOC2可以加剧软骨基质的降解和软骨细胞的炎症反应,具体机制可能与激活NF-κB介导的炎症通路有关。SMOC2为促进骨关节炎疾病进展的促炎分子。
李亦丞[10](2020)在《基于NF-κB及OPG/RANKL/RANK信号通路探究青蒿琥酯对骨关节炎的作用及机制》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构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模型并给予不同浓度青蒿琥酯干预探究青蒿琥酯对软骨细胞分解代谢、炎症反应、凋亡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2)通过构建骨关节炎小鼠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青蒿琥酯干预探讨青蒿琥酯对骨关节炎软骨下骨中OPG/RANKL/RANK通路及TGF-β/Smad2/3通路的影响。(3)探究青蒿琥酯对骨关节炎软骨下骨异常增生的CD31hiEmcnhi血管的影响。方法:(1)1.ATDC5细胞经ITS诱导后,用阿尔新蓝染色和qRT-PCR测定ATDC5细胞成软骨水平。2.通过CCK-8和PE-Annexin V/7-ADD双染评估青蒿琥酯对正常的和IL-1β干预的软骨细胞活性影响。3.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青蒿琥酯对IL-1β干预的软骨细胞中分解代谢、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的影响。4.通过Western Blot评估青蒿琥酯对NF-κB通路的影响。(2)1.预实验设立6组,即假手术组,ACLT+安慰剂组,ACLT+4种计量的青蒿琥酯组。术后评估软骨退变情况确定最佳用药剂量。正式试验设立3组,即假手术组,ALCT+安慰剂组和ACLT+最佳计量青蒿琥酯组。2.通过HE和番红固绿染色评估关节软骨钙化和蛋白聚糖丢失程度,采用小鼠骨关节炎软骨组织评分分析软骨退变程度。通过免疫组化测定软骨保护因子(Lubricin和Aggrecan)和退变因子(COLⅩ和MMP-13)的表达。3.通过Micro-CT分析软骨下骨微观结构的改变。采用Trap染色和免疫染色(OPG、RANKL、TRAF6和osterix、pSmad2/3、Nestin)评估软骨下异常骨吸收和骨形成。分子模型分析青蒿琥酯与RANK和TGF-βⅠ型受体的结合方式,Western Blotting评估青蒿琥酯对Smad2/3磷酸化的抑制程度。(3)Micro-CT血管造影分析青蒿琥酯对软骨下骨血管增生的影响。免疫染色测定CD31和Endomucin共表达水平以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A和Angiopoietin-1)表达水平。结果:(1)1.在ITS诱导下,ATDC5的蛋白聚糖含量增加,Ⅱ型胶原表达上升并在诱导2周时达到峰值,故本研究选取诱导2周的ATDC5细胞进行后续实验。2.CCK-8结果显示,25μM及以上浓度的青蒿琥酯抑制细胞活性,12.5μM及以下浓度的青蒿琥酯提升IL-1β干预的软骨样ATDC5细胞活性。该实验结果同PE-Annexin V/7-ADD双染流式细胞分析结果一致。3.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青蒿琥酯抑制分解代谢与炎症因子(MMP-3、MMP-13、ADAMTS-5、COX-2)和促凋亡因子(Bax、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7)表达。4.Western blotting显示青蒿琥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IκBα和p65的磷酸化。(2)1.预实验结果显示青蒿琥酯最佳剂量为100mg/kg。正式实验结果显示青蒿琥酯抑制钙化软骨增厚及COLⅩ和MMP-13的表达上调,延缓蛋白聚糖、Lubricin和Aggrecan丢失。2.Micro-CT显示青蒿琥酯改善了骨关节炎软骨下异常骨吸收及骨形成。青蒿琥酯通过上调OPG和下调RANKL表达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同时通过抑制Smad2/3磷酸化减少Nestin+MSC迁移、分化。分子模型显示青蒿琥酯能与RANK和TGF-βⅠ受体结合,破坏下游信号传递。(3)1.Micro-CT血管造影显示青蒿琥酯能减少软骨下骨异常升高的血管数量及体积。2.免疫染色显示青蒿琥酯抑制CD31hiEmcnhi血管生成以及高表达的VEGFA和Angiopoiein-1。结论:(1)青蒿琥酯通过使NF-κB通路失活抑制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分解代谢、炎症反应和凋亡。(2)青蒿琥酯通过调节OPG/RANKL/RANK通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降低活跃的骨吸收,减少TGF-β释放,同时阻止Nestin+MSCs的Smad2/3磷酸化,从而抑制其异常迁移及分化,维持软骨下骨微观结构。(3)青蒿琥酯通过下调VEGFA和Angiopoiein-1的表达抑制CD31hiEndomucinhi血管的异常增生,从而解除成骨与血管化的病理耦联机制,延缓骨关节炎进展。
二、雌激素对骨关节炎模型软骨基质蛋白多糖变化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雌激素对骨关节炎模型软骨基质蛋白多糖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电针对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共病大鼠膝关节影响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流行病学 |
一、骨质疏松 |
二、骨关节炎 |
三、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 |
第二节 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的机制讨论 |
一、从病理特点分析 |
二、从生化水平分析 |
三、从激素水平分析 |
四、从蛋白组学分析 |
五、从基因相关性的研究分析 |
第三节 诊断依据 |
一、西医诊断依据 |
二、中医诊断依据及证候分类 |
第四节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
一、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 |
二、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
三、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的病因病机 |
第五节 治疗 |
一、西医治疗 |
二、中医治疗 |
第六节 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
一、骨质疏松造模实验动物的选择 |
二、骨关节炎造模实验动物的选择 |
三、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共病的造模方式的选择 |
四、本研究实验动物及造模方式的选择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背景与目的 |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
一、材料与设备 |
二、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其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2)降钙素对IL-1β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IL-1β与膝关节骨关节炎关系的研究 |
1 材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膝关节骨关节炎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x线分级和临床分期标准 |
1.6. 实验试剂 |
1.7 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膝关节液样本的采集 |
2.2 ELISA法检测样本中IL-1β水平 |
2.3 WOMAC评分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方法 |
3.2 膝关节组织液中IL-1β水平检测 |
3.3 患者不同时期膝关节液中IL-1β水平检测 |
3.4 IL-1β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
4 附录、附图 |
5 讨论 |
第二部分 降钙素通过Wnt/β-catenin途径保护IL-1β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引物 |
1.3. 主要实验试剂 |
1.4. 主要实验器材 |
1.5. 主要实验试剂的制备 |
2 方法 |
2.1 SD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的分离、传代和冻存 |
2.2 SD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鉴定 |
2.3. IL-1β损伤SD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模型的建立 |
2.4. 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 |
2.5. 实验分组 |
2.6. 细胞增殖活性检测 |
2.7. 细胞凋亡检测 |
2.8. 蛋白表达检测 |
2.9 目标mRNA表达检测 |
2.10 Cleaved Caspase-3活化程度检测结果 |
2.11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SD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的分离和鉴定 |
3.2 IL-1β对大鼠软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3.3 降钙素通过Wnt/β-catenin途径促进大鼠软骨细胞增殖 |
3.4 降钙素通过Wnt/β-catenin途径抑制IL-1β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凋亡 |
3.5 降钙素对各组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活化程度的影响 |
3.6 降钙素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3.7 降钙素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基质降解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附图表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
英文文章一 |
英文文章二 |
(3)基于UPLC-MS技术的仙芎骨康颗粒在骨关节炎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PK-PD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仙芎骨康颗粒入血成分研究 |
1 仙芎骨康各药味化学成分及与OA相关药理作用总结 |
1.1 淫羊藿 |
1.2 川芎 |
1.3 威灵仙 |
1.4 肉桂 |
1.5 苍耳子 |
1.6 文献总结 |
2 材料和仪器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动物 |
3 实验方法 |
3.1 标准储备液和工作溶液的制备 |
3.2 色谱条件的初步摸索 |
3.3 质谱和色谱条件优化 |
3.4 仙芎骨康药液的制备 |
3.5 动物分组和大鼠OA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3.6 给药与血浆样品采集 |
3.7 血浆样品前处理 |
3.8 分析条件 |
3.9 仙芎骨康药液的分析 |
4 结果与讨论 |
4.1 色谱条件优化结果 |
4.2 典型离子流图和质谱条件优化结果 |
4.3 大鼠OA模型的评价 |
4.4 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选择 |
4.5 仙芎骨康入血成分分析 |
4.6 仙芎骨康提取药液的分析 |
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含药血浆多成分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
1 材料和仪器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分析条件 |
2.2 动物分组和血浆采集 |
2.3 储备液和工作溶液的制备 |
2.4 标准和质控样品的制备 |
2.5 模拟和实际生物样本的制备 |
2.6 方法学验证 |
2.7 仙芎骨康药液成分定量测定 |
3 结果与讨论 |
3.1 质谱参数 |
3.2 专属性 |
3.3 线性范围和最低定量限 |
3.4 准确度和精密度 |
3.5 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 |
3.6 稳定性 |
3.7 仙芎骨康药液成分定量测定 |
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仙芎骨康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 |
1 材料和仪器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给药和血浆样品的采集 |
2.3 标准和QC样品的制备 |
2.4 分析条件 |
2.5 仙芎骨康药代动力学研究 |
2.6 仙芎骨康药效学研究 |
3 结果与讨论 |
3.1 仙芎骨康药代动力学研究 |
3.2 仙芎骨康药效学研究 |
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仙芎骨康PK-PD模型研究 |
1 血药浓度-时间-效应关系 |
2 单组分PK-PD模型 |
3 多组分整合PK-PD模型 |
3.1 基于AUC_(0-∞)自定义权重系数的整合PK-PD |
3.2 基于EC50自定义权重系数的整合PK-PD |
4 ∑PK-∑PD模型 |
4.1 主成分分析法整合PK |
4.2 主成分分析法整合PD |
4.3 ∑PK-∑PD模型拟合 |
5 人工神经网络拟合PK-PD模型 |
5.1 拟合函数和隐藏层神经元数量的确定 |
5.2 拟合结果 |
5.3 结果分析 |
6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献综述 补肾中药治疗骨关节炎药效成分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运用健脾益气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循证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运用健脾益气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Meta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中益气汤防治KOA的分子机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补中益气汤防治KOA的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膝骨关节炎病因及治疗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5)膝骨关节炎的高场强MRI表现及其与软骨损伤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1.2.1 关节软骨退变机制 |
1.2.2 滑膜病变及机制 |
1.2.3 其他 |
1.3 骨关节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
1.3.1 骨关节炎的诊断 |
1.3.2 骨关节炎的治疗 |
1.4 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与选择 |
1.4.1 自发与诱导性疾病模型 |
1.4.2 模型效果评价方法 |
1.4.3 小动物模型:小鼠、大鼠、豚鼠和兔 |
1.4.4 大型动物模型:犬、绵羊和山羊 |
1.4.5 非人灵长类动物 |
1.4.6 动物伦理及实验设计原则 |
1.4.7 总结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2章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形态特点 |
2.1 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制备 |
2.1.1 引言 |
2.1.2 实验材料 |
2.1.3 造模方法 |
2.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1.5 结果 |
2.2 9.4T超高场MR下兔膝关节成像 |
2.2.1 引言 |
2.2.2 材料及设备 |
2.2.3 实验方法 |
2.2.4 统计学处理 |
2.2.5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血常规、CRP及ESR在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病变过程中的变化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仪器与试剂 |
3.2.2 实验动物与分组 |
3.2.3 实验方法 |
3.3 结果 |
3.3.1 血常规及相关指标比值 |
3.3.2 CRP检测 |
3.3.3 ESR检测 |
3.3.4 相关性分析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4章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病变过程中外周血及关节液中炎性细胞因子/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仪器与试剂 |
4.2.2 实验动物与分组 |
4.2.3 实验方法 |
4.3 结果 |
4.3.1 血清中IL-1β、IL-6、IL-10、IL-17和TNF-α的表达 |
4.3.2 膝关节灌洗液中IL-1β、IL-6、IL-10、IL-17和TNF-α的表达 |
4.3.3 与磁共振分级诊断的相关性分析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5章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关节软骨组织中COL2、MMP3、MMP13及TIMP-1蛋白的表达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主要仪器设备与实验器材 |
5.2.2 主要试剂 |
5.2.3 实验动物与分组 |
5.2.4 实验方法 |
5.3 结果 |
5.3.1 关节软骨组织中COL2蛋白的表达 |
5.3.2 关节软骨组织中MMP3、MMP13及TIMP-1蛋白的表达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6章 3.0T MRI在膝骨关节炎软骨损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
6.1 引言 |
6.2 实验对象及方法 |
6.2.1 临床资料 |
6.2.2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6.2.3 实验方法 |
6.3 结果 |
6.3.1 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评价 |
6.3.2 磁共振下软骨厚度分析 |
6.3.3 磁共振下软骨体积分析 |
6.3.4 磁共振下软骨信号值分析 |
6.4 讨论 |
6.5 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6)基于软骨-软骨下骨信号交互探讨左归丸调控P物质表达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骨关节炎发生的主要原因 |
1 遗传因素 |
2 过劳损伤 |
3 衰老退变 |
二 软骨-软骨下骨信号交互是骨关节炎形成的重要机制 |
1 软骨下骨重建失衡是软骨退变的启动因素 |
1.1 软骨与软骨下骨之间存在信号交互 |
1.2 软骨下骨通过信号交互影响软骨功能 |
2 神经肽干预骨代谢影响软骨下骨重建 |
2.1 神经肽类物质对骨代谢的调控作用 |
2.2 神经肽P物质调节骨代谢影响软骨下骨重建 |
3 绝经后骨关节炎的病机特点 |
3.1 以软骨下骨质疏松为先导 |
3.2 以雌激素水平下降为特征 |
三 绝经后骨关节炎的中医防治思路 |
1 补肾益精是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基本大法 |
1.1 补肾益精 |
1.2 养肝健脾 |
1.3 活血祛湿 |
2 左归丸是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代表方剂 |
2.1 左归丸的立方本旨 |
2.2 左归丸的组方分析 |
2.3 左归丸的制方特点 |
2.4 左归丸的临床应用 |
四 左归丸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试剂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模型建立 |
2.2 动物分组及处理 |
3 指标检测 |
4 实验结果 |
4.1 左归丸对去卵巢大鼠骨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4.2 左归丸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的影响 |
4.3 左归丸对去卵巢大鼠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
4.4 左归丸对去卵巢大鼠软骨下骨SP及RUNX2蛋白表达的影响 |
4.5 左归丸对去卵巢大鼠软骨下骨SP、NK1-R、OPG、RANKL和RUNX2 MRNA表达的影响 |
4.6 左归丸对去卵巢大鼠软骨下骨SP、NK1-R、OPG和RANKL蛋白表达的影响 |
五 讨论 |
1 绝经后骨关节炎动物模型与选择 |
2 左归丸补肾壮骨的机制 |
3 肾--髓-骨-脑与神经肽的联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7)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MC)在骨关节炎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绪论 |
第一部分 SAMC对骨关节炎的体内作用研究 |
引言 |
1.1 材料和方法 |
1.1.1 SAMC制备 |
1.1.2 实验试剂及抗体 |
1.1.3 实验仪器及耗材 |
1.1.4 实验动物 |
1.1.5 手术建立骨关节炎模型 |
1.1.6 动物实验分组及标本留取 |
1.1.7 X线拍照 |
1.1.8 病理检查 |
1.1.9 免疫组织化学 |
1.1.1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1.1.11 Western Blot分析 |
1.1.12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定量实时(Q-PCR) |
1.1.13 氧化-抗氧化生物标志物的测定 |
1.1.14 统计分析 |
1.2 结果 |
1.2.1 SAMC改善骨关节炎大鼠模型的进展 |
1.2.2 SAMC对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病理损伤的保护作用 |
1.2.3 SAMC对骨关节炎大鼠胶原降解及MMP/TIMP1比值的影响 |
1.2.4 SAMC减轻骨关节炎大鼠炎症反应 |
1.2.5 SAMC调节骨关节炎的氧化还原平衡 |
1.3 讨论 |
1.3.1 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建立及X线评价 |
1.3.2 大鼠OA膝关节软骨形态学改变 |
1.3.3 SAMC对OA大鼠中软骨基质改变的影响 |
1.3.4 SAMC对OA大鼠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的调控 |
1.3.5 SAMC改善OA大鼠的关节炎症反应 |
1.3.6 SAMC减轻了骨关节炎大鼠的氧化应激损伤 |
1.4 小结 |
第二部分 SAMC对骨关节炎的体外作用研究 |
引言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实验试剂及抗体 |
2.1.2 实验仪器及耗材 |
2.1.3 大鼠软骨细胞分离培养 |
2.1.4 体外骨关节炎模型和SAMC处理 |
2.1.5 软骨细胞增殖检测 |
2.1.6 DAPI荧光染色 |
2.1.7 Western blot分析 |
2.1.8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2.1.9 定量RT-PCR (qRT-PCR)分析 |
2.1.10 统计分析 |
2.2 结果 |
2.2.1 SAMC对IL-1β刺激的软骨细胞活力及凋亡的作用 |
2.2.2 SAMC对Ⅱ型胶原产物及C2C抗原表位表达的影响 |
2.2.3 SAMC对IL-1β诱导的MMPs和TIMP-1改变的影响 |
2.2.4 SAMC抑制IL-1β导致的TNF-α增高 |
2.2.5 SAMC抑制IL-1β引起的NF-κB活化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部分 SAMC靶向Nrf2参与对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
引言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实验试剂及抗体 |
3.1.2 实验仪器与耗材 |
3.1.3 病毒构建及制备 |
3.1.4 大鼠软骨细胞分离培养与腺病毒感染 |
3.1.5 Western blot分析 |
3.1.6 统计分析 |
3.2 结果 |
3.2.1 SAMC对OA大鼠关节炎症通路的作用 |
3.2.2 Nrf2是SAMC调节骨关节炎氧化还原平衡的关键因子 |
3.2.3 SAMC不能调节IL-1β诱导的Nrf2缺失软骨细胞中的氧化应激反应 |
3.2.4 SAMC不能防止IL-1β诱导的Nrf2缺失软骨细胞中的细胞基质破坏 |
3.2.5 SAMC通过NF-κB调节的炎症途径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起保护作用 |
3.3 讨论 |
3.4 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论着 |
(8)骨痿安汤联合热敏灸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病因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膝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的认识 |
3 膝骨关节炎的西医治疗 |
4 祖国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案 |
3 疗效判定标准 |
4 统计学方法 |
5 研究结果 |
5.1 一般资料比较 |
5.2 两组患者膝关节VAS评分比较 |
5.3 两组患者WOMAC评分比较 |
5.4 两组患者血清IL-1β含量比较 |
5.5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比较 |
5.6 两组疗效比较 |
5.7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
1 肝肾亏虚证型选用依据 |
2 西药选用依据 |
3 骨痿安汤立方依据及组方分析 |
4 骨痿安汤组方药物现代药理研究 |
5 热敏灸疗法的应用依据 |
6 热敏灸选穴依据 |
7 疗效分析 |
8 安全性分析 |
9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9)SMOC2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表达及骨关节炎进程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SMOC2在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及体液中的表达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SMOC2促进软骨细胞炎症发生和分解代谢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SMOC2促进小鼠骨关节炎的进程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综述二 SMOC家族基因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件 |
英文论文 |
(10)基于NF-κB及OPG/RANKL/RANK信号通路探究青蒿琥酯对骨关节炎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青蒿琥酯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炎症反应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青蒿琥酯对早期骨关节炎软骨下骨异常骨重塑的影响及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青蒿琥酯对早期骨关节炎软骨下骨异常血管形成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四、雌激素对骨关节炎模型软骨基质蛋白多糖变化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电针对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共病大鼠膝关节影响的机制研究[D]. 廖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降钙素对IL-1β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 柏明晓. 山东大学, 2021(11)
- [3]基于UPLC-MS技术的仙芎骨康颗粒在骨关节炎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PK-PD模型研究[D]. 李俊峰.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运用健脾益气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循证及实验研究[D]. 李鑫.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膝骨关节炎的高场强MRI表现及其与软骨损伤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 张晓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6]基于软骨-软骨下骨信号交互探讨左归丸调控P物质表达防治绝经后骨关节炎的研究[D]. 麦聪英.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MC)在骨关节炎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杨光. 山东大学, 2020(12)
- [8]骨痿安汤联合热敏灸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陈慧.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SMOC2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表达及骨关节炎进程中的作用研究[D]. 李鹏宇. 山东大学, 2020(09)
- [10]基于NF-κB及OPG/RANKL/RANK信号通路探究青蒿琥酯对骨关节炎的作用及机制[D]. 李亦丞.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标签:骨关节炎论文; 膝关节软骨磨损论文;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症状论文; 骨关节疾病论文; 关节软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