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河市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与实践_农民论文

胶河市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与实践_农民论文

蛟河市建设新农村的几点认识和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蛟河市论文,几点论文,新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吉林省蛟河市从实际出发,努力践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取得了认识和实践上的初步成果。

一是必须坚持以培育和弘扬先进文化为引领。先进文化是建设新农村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蛟河市的切入点是:大力弘扬创业文化。以“讲创业胆识,比创业招法,做创业典型”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牢固树立“创大业,挣大钱,求大富”的新思维、新观念,全市涌现出各级各类致富带头人300余名,带动了身边的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全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以举办“中国·蛟河长白山金秋红叶旅游节”为契机,全力打造以旅游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文化。相继开发了关东奇山拉法山、秋天童话红叶谷等多个森林生态旅游产品,成功打造了“红叶之城,魅力蛟河”的旅游文化品牌。着力培树文明新风。把文化阵地建设作为培育和倡导新乡风的重要平台,相继建成了一大批村级文体活动广场、文化室等文化阵地。培育出一批招之即来、来之能演的成熟的农村文化队伍。充分利用村文化活动室、文体活动广场、宣传栏阵地,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道德评议”等教育活动。

二是必须坚持以发展产业为支撑。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重点。蛟河市的作法是:大力培育优势产业。精心规划和建设蛟河新区、天岗经济开发区和奶子山接续产业园区,为产业发展提供平台。全力打造食用菌、中草药、特色食品、精品畜牧和终端木制品五大龙型经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优势产业。据初步测算,仅五条龙型经济产业就可使全市农民人均增收18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1%。努力营造发展环境。结合发展实际,先后出台了《蛟河市关于鼓励支持全民创业的若干政策》、《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组织市直部门和全市各级文明单位与村屯结成共建对子,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政策、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发展难题,为农民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建立政策服务中心、资金服务中心、培训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法律服务中心。建立农村新经济组织。通过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等措施,在全市建立了各种农村新经济组织433个,制定统一的生产和销售标准,定期组织技术培训,不断更新产品,以新经济组织的名义与企业签下大额定单,有力促进了产业健康、迅速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以改善农民生存环境为基础。提高农民生存质量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蛟河市的主要工作是:建设文明生态村。启动了文明生态村创建工程,制定了街路硬化、净化、亮花和绿美化等创建标准,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组织省、市、县各级文明单位和市直各部门广泛开展城乡共建活动,采取包扶部门帮一块、乡镇财政补一块、村集体筹一块、村民出工出力担一块的办法,推动了文明生态村的建设。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对村部进行了全面规划,安排市直60多个部门包保村部建设,基本实现了村村有村部的目标。严格执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村里重大事宜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共同讨论,形成决议后经全体村民大会通过后才能实施,使村民的权益得到切实的保护。组织各村制定了《村务公开制度》等民主监督制度,组建了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对村务实行强力监督。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了农村教育、卫生及公共设施的建设。全市100%的村小和教学点建成卫星接收站和光盘播放点,各种教学设施配备率均在90%以上;标准化社区服务站已经覆盖全市所有村屯,87%的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农村水泥路实现了村村通,全市86.2%的行政村看上了有线电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无线通讯网络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0%。

标签:;  ;  ;  ;  

胶河市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与实践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