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中县第二中学 资中 641200)
探究式学习就是要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式学习遵循的操作过程:确定探究目标、制定探究计划、合作交流结果、教师归纳和评价。
(一)确定探究问题
1、案例一:学初三Unitll Lesson41 How to plant a tree后应用所学科研部确定的探究问题:Discussion :How to plant flowers ? what can we make our school reener ? If me have a greener environment,what will appen?
这个案例在确定探究问题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抓住学习的任务、把握问题的焦点。问题贴近生活。要激发学习比较和对照事实、现象、行为,提出问题。
2、知识的矛盾,激发探究问题的欲望。
根据布鲁纳的理论,当学生处于产生问题的阶段时,心中想的就是这些不确定的知识经验,同时他们也会产生知识不协调的疑惑,心理失去均衡、情绪不安,这种不确定的知识经验更促进组织正确知识的欲望,引发学习动机,所以要让学生认识问题最好就是使学生在推理中感到矛盾。激发他们去寻找答案。
3、问题情境的难度。
问题通常要求部分建立在原有认识结构的基础上,处于多数学生思维上的“最近发展区”,即要“跳一跳能摘到果实”。这对于学生既新颖又有兴趣,有能力去解决问题,也便于新旧认知结构的转变。
4、引导全部学生发现问题
一个班的学生,有反应敏捷者,也有迟钝者,其思考力的深浅也有程度上的不同、理解力也有各有差异,因此教师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轻易下结论,切不可因少部分学生的影响而忽略了其余大多数学生。
(二)制定探究计划
为了解决问题,证明问题正确与否,就要联系过去积累下来的经验和资料,制定好探究计划。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制定计划的模式:由个人思考——小组思考——全体思考——具体方法
这种模式可以借助学生的力量,产生更好的构想,而且重视第一个人的思考。设计计划方式是灵活的,应选取(1)设想要有独创性;(2)实验方法要简单;(3)材料要容易获取;(4)没有危险性且成功率较高。
案例二:
课堂教学过程有这样一个片断:
第一、在课前,要求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除了教材上以‘树’形展示家族成员的结合外,是不是有更好主意?有的话,大家不防自己动手画画看,看谁画出来的东西,最生动,最形象。”结果,每一个同学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了我布置的“预习作业”。
第二、上课后,我首先把与本课时关联的第34课jim一家的“全家福”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明白今天我们的任务是认识jim一家。然后我请全班学生一起来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有的学生就指着jim说“this is jim”(这是吉姆),有的学生就指着老奶奶说: (吉姆的奶奶)等等。
第三、我给学生布置任务,我想全面了解一下jim一家的情况,所以请大家自学课文上的两段内容,然后把他们的情况详细介绍给我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介绍可以超越课文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接着,我要求以6人为一组,开始分组自学、互相讨论。四、在大屏幕上用课件——展示jim一家的家庭成员,请学生对每一个人物进行详细描写,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的。由于此前几步打下的良好“基础”,每个学生的思维都非常活跃,创造性地产生了诸如以下的表达——
在说到jim的奶奶时,有的学生超越了课文上的内容,说“ ”(她很老了),“ ”(她大约70岁了)。在说到jim的爸爸时,有的学生说“ ”(吉姆的爸爸很英俊),“ ”(吉姆的爸爸是北京的一个英语老师)等等。
第四、当学生的情绪、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后,我又适时请学生拿出课前自己创作的图画,让他们针对自己的作品,讲解自己家庭。这个时候,许多“出乎意料”的精彩构想,纷纷展现了出来——:
甲同学拿出的是一张蚂蚁图,乙同学拿出的是火箭图,丙同学拿出的则是雨伞……这样的“奇思妙想”还有很多很多。因为同学们都是自己的“创见”,所以一个个讲解起来很自信。课时的新内容在开开心心中得到了强化与巩固。
接下来,我请学生仍按6人为一组,挑选出这6人中的一人,让他介绍自己的家庭后,大家出主意,共同合作以第三人称的形式,把他的家庭情况用文字表达出来。使在掌握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完成书面上的掌握。效果相当好。
最后在剩余的时间里,我邀请同学们自愿表演jim一家的家庭成员。在这个过程中,已经熟练掌握了这一课时新知识的学生,又有了不少精彩的表演。有的同学装作老人,像是拄着拐拐杖,边演边说:“ ”(我是吉姆的爷爷,我现在英国……)。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以学生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习发展为重心、使课堂成为一种全新的探究式尝试过程,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学生成为学习的核心,学生“学习发现愿望”得到实现,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形成了强大的学习动力,因而可以获得极大的教学效能,教育创新也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三)合作交流结果
案例三、
学生学完有关如何度过业余时间的文章,运用所学语言开展相关话题的讨论。
1.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分组设计调查表,调查人们是如何安排业余时间的。
2.学生以6-8人为一个小组,设计调查表。(略)
What is your favourite past time?
3.各小组在组内用英语进行调查并统计调查结果。
4.在黑板上设计一个大的调查表。通过问答形式汇总各小组调查的结果。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黑板上汇总统计结果,设计柱状图、饼圆图、曲线图等。
6.学生两人一组首先就所画柱状图或饼圆图进行口头讨论,然后合作写一篇简单的报告。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参与者、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任务是开放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和统计,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锻炼口、笔头交流能力。该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融。
(四)教师归纳和评价
教师时刻关注评价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和问题所在,以及时反馈信息、改正教法。为设计探究式教学设计了以上三个案例,从这三个案例的教学可见,尽管学生的基本情况相近,但他们的探究能力是有差异的。个人探究和合作探究都是探究式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方式。
总之,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要做到三个转变:即变主为辅、变入为出、变授为导。教师要防止先入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地想、问、辩、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论文作者:胡瑜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2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学生论文; 吉姆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小组论文; 案例论文; 也有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2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