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需要调整货币政策吗?——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赵昌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员论文,所长论文,货币政策论文,问题需要论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不仅不能放松货币政策,相反需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国经济时报:最近一段时期,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难问题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面对发自于温州的企业家“跑路潮”,一些专家呼吁放松货币政策,以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赵昌文:由于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可能影响今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对当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情况进行了较大范围和规模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特别是针对通过调整货币政策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观点,我们认为:
第一,信贷总量压缩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小企业经营构成了压力,但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并不存在流动性短缺的问题,关键是如何通过信贷政策将流动性充分地引导到实体经济中,而简单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第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剧的主要原因是在当前高通胀水平且通胀预期较强的背景下,各种成本大幅上升而导致融资需求的快速增加和融资供给能力增加有限之间的矛盾,表现为债权融资“缺口”的拉大。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不能只是增加流动性,而需要从“提高”融资供给能力和“降低”融资需求从而缩小“融资缺口”出发。
因此,当前不仅不能放松货币政策,相反需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影响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中国经济时报: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此轮的融资难,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
赵昌文:关于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我们的研究结论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起主要作用。
第一个方面,紧缩性货币政策是影响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有一种观点认为,紧缩性货币政策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加剧的主要原因。其理由如下:作为总量政策,货币政策是一刀切的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必然导致银根收紧并对企业融资造成实质性影响。也就是说,在信贷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基于丧失大客户的成本更高以及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更高的考虑,银行更倾向于将信贷资源分配给大企业。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从而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加剧。
不可否认,从紧的货币政策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的信贷供给能力,增加了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和融资成本,会对中小企业融资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如果将当前的货币政策归结为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最主要的原因并不能得到以下几个基本事实的支持。
第一,即便在存款准备金率已到历史高位的情况下,银行系统内依然有大量“闲置”的信贷资源,信贷资源仍显得相对“富余”。根据上市公司半年报数据,2011年第二季度末,在“四大银行”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的“存贷比”分别为61.20%、62.07%和55.47%,低于甚至远低于银监会披露的64.0%的银行业平均水平,这意味着这三大国有银行有多达约1.4万亿元的“闲置”信贷资源。虽然这些“闲置”的信贷资源有央行和银监会严厉信贷政策的因素,比如某一家银行存贷比不管多么低,当年信贷规模也只能增加有限的百分比,但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金融资源配置的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占据了太多的存款资源。根据银监会数据,截至2011年7月底,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为47.5%。
第二,虽然商业银行在上报中小企业贷款数据时有多报的动机,个别情况下也可能将小型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和一些大企业的小额贷款纳入中小企业贷款范畴,但总体上讲央行的数据还是能够基本反映实际情况的。央行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小企业、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速高于大企业;小企业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比重不断提高。这表明,在银行信贷方面,小企业和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获得了更高比例的增量信贷资源分配。
第三,央行当前所采用的“提准”政策是差别化的“提准”,是具有结构化特征的总量政策。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相差3.5个百分点。如果按照大型金融机构主要服务大型企业而中小金融机构相对更多地服务中小企业的逻辑,结构化的准备金率政策已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总量控制的影响。
第四,外汇占款的持续增加很大程度上对冲了“提准”对信贷资源的冻结。央行主要采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之一在于对冲外汇占款,而外汇占款的持续增加又在很大程度上对冲了“提准”对信贷资源的冻结,这也是在屡次提高准备金率的情况下,银行贷款余额依然能够保持一定增速的原因。
第五,社会融资总量已经成为判断流动性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甚至是“更为合适的统计监测指标和宏观调控的中间目标”,并且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银行贷款在其中的比重将会持续下降。随着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社会融资渠道和工具逐渐多元化,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等各项构成的社会融资总量应该更多地被关注。2011年社会融资规模估计应该与2010年基本持平。其中,银行渠道融资规模的比例将不断下降,预计将不超过60%。
第二个方面,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由于通货膨胀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迅速增加和因为多种因素所造成的中小企业融资供给能力提高有限之间的矛盾所致,表现为“债权融资”缺口与“股权融资”缺口并存,其中,“债权融资”缺口加大尤为严重。
首先,通货膨胀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猛增。在当前高通胀并且通胀预期较强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和融资成本均大幅度上涨。根据央行《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第二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4%”,“各省中小企业工资涨幅普遍在10%-30%之间”,但“第二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9%”。这直接导致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的增长。同时,由于市场原因中小企业很难将通胀带来的成本上涨压力转嫁给产业链的上下游和消费者,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成本转嫁能力更加不足,造成企业的赢利水平、内部积累和内源融资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并由此相应地增加了其对外源融资特别是银行贷款的需求。
其次,银行系统和债券市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供给并没有明显增加。如前所述,除中国银行外,四大银行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的低存贷比凸显了其信贷供给的不足。债券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供给能力更是不足。2011年上半年,企业债券发行规模为6588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债券发行规模仅为127.67亿元,占比仅为1.94%。
再次,金融创新不足限制了金融系统对中小企业融资供给能力的提高。对于银行而言,由于中小企业抵押物缺乏、财务和市场风险相对较高等方面的固有缺陷以及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更高等原因,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与收益结构要比大企业差。对于债券市场而言,金融创新的不足一方面影响了企业债券市场的总体规模,另一方面也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第三个方面,信贷市场的不规范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特别是融资贵的重要原因。
一是有限的信贷资源通过大企业委托贷款的形式进行“再分配”。据央行的统计,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4.17万亿元,同比少增加4497亿元,但委托贷款增加7028亿元,同比增加了38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0%。2011年上市公司中报显示,有64家公司委托贷款170亿元。这些上市公司成为了事实上的“影子银行”,其从事委托贷款的收益甚至超过了主营业务利润。新华社的一个报告显示,一些国企利用强大的融资能力,以高于银行利率几倍的价格放贷给民企,成为“食利者”。
二是信贷市场中寻租环节多,利益链条长且关系复杂。不少中小企业通过形形色色的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的转贷或收取介绍费、手续费等才能获得银行贷款,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此外,银行对贷后资金监管的不足和民间借贷的不规范也推高了融资成本。
第四个方面,此次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中小企业发展和转型的内在现实矛盾。多年来,我们的中小企业主要处在国际价值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比较低,利润也非常薄,很容易受到外部市场环境和政策变化的冲击。如我们调查发现,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正面冲击的高耗能、高污染、建筑业、房地产业的中小企业以及一些原本就因不符合环境政策或者淘汰落后产能政策而被关停了的企业反映困难的声音更大一些,另一部分企业是在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时期扩张相对较快特别是上新项目多、投资经营战线拉得很长的企业。
不能简单地认为贷款余额增长就表明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中国经济时报:你是赞成选择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那么,对于那些认为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是从紧货币政策造成的观点,你如何看待?
赵昌文:当前,中小企业正面临严峻的融资困难基本上是一个没有太多争议的判断。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增加。近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屡屡见诸各种媒体,央行的报告和我们的实地调研也都支持这一观点。其中,央行《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大中小企业获取贷款的难度客观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我们在杭州、苏州、成都、大连、青岛等地的调研结果显示,约有80%多的受访企业表示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增加。
二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攀升。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仅体现在融资“难”上,而且还体现在融资“贵”上。工信部《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春季报告》认为“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上升幅度至少在13%以上”。央行《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上半年金融机构对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利率继续上升。6月份,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29%,较3月份上升0.38个百分点”。根据银监会《当前宏观调控背景下小企业融资四现象值得关注》的调查报告,某直辖市一些银行机构对小企业贷款普遍执行基准利率上浮政策,上浮幅度为20%—30%,个别银行甚至高达50%—60%;同时,部分银行还增加了较多贷款附加条件,通过收取顾问费、咨询费、“扣存放贷”等方式,以实现不低于基准利率上浮40%水平的小企业贷款业务综合回报率。中小企业为获取贷款所支付的抵押物保险费、担保费支出等进一步加大了融资成本。
三是民间“高利贷”成为许多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民间融资普遍既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所导致的结果,也从一个侧面能够反映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支行监测,有89%的温州家庭(或个人)和56.67%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当地民间借贷容量达到560亿元。最新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6月份温州民间综合借贷利率水平为24.4%,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4个百分点。我们的调研表明,浙江60%以上的小企业依靠民间借贷维持经营,一段时间月息曾高达15%。福建省厦门、石狮近期连续发生几起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事件,中小企业除向社会公众融资外,还有部分银行和担保公司牵涉其中。
当然,也有部分人士以央行《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作为依据,认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实际困难并没有想象中严重。《报告》称,“2011年6月末,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含票据贴现)20.1万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9.7万亿元,同比增长25.9%,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9个百分点”。
我们应该有理由相信这一数据的正确性。但是,必须明确,该数据只反映了银行贷款的供给方面,并没有也无法准确地反映中小企业融资的实际需求及其供求之间“缺口”的大小。实际上,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由于金融危机后许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张,适应市场竞争需要而正在进行的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以及当下通胀带来的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上涨等,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增加很快。因此,不能简单地据此认为,贷款余额增长就表明“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解决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不能依赖于货币政策的调整
中国经济时报:你认为解决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需要调整货币政策吗?
赵昌文:我们认为解决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不能依赖于货币政策的调整。目前,“货币政策论”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超调,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加剧和出现“倒闭潮”,主张货币政策向宽松方向微调,即主张货币政策的转向。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在于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失当,主张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加息,以价格型政策工具取代数量型政策工具。其基本逻辑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大企业,而加息有利于小企业,因为其有助于矫正负利率,稳定银行体系资金,并有利于抑制大企业的过度资金需求,从而扩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供给。
对于“货币政策论”的第一种观点,我们认为并不可取,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货币政策是否转向应该取决于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当前,综合各方面情况看,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今年后几个月甚至明年相当长一段时期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国际经济环境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国内通胀预期依然较强,稳定物价的基础还不牢固,一旦政策松动就有反弹的可能。
第二,该观点的立论基础是货币政策超调导致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根据银监会、工信部、浙江省和广东省相关部门的公开回应以及我们的实地调研,虽然普遍存在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和经营困难的现象,但到目前并未发生大规模的“倒闭潮”,只是浙江等地约有20%左右的企业减少生产或停产。
第三,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加剧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至少并不主要是从紧的货币政策所导致的。因此,货币政策的转向不是对症下药,并不能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同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方面的作用不大。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实施了相当宽松的货币政策,而这一期间的中小企业虽然情况可能比现在好一些,但依然深受融资难困扰。
第四,要客观地看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可能带来的“双重效应”。一方面是融资困难造成中小企业设备闲置、生产减少、市场丧失和人员失业等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是在压力下企业积极主动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对于“货币政策论”的第二种观点,我们认为亦不可取。
第一,关于准备金率,与其将其理解为“利大企业、不利小企业”的政策工具,不如将其视为“利现有贷款客户,不利未来贷款客户”的政策工具。此外,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考虑之一在于对冲不断增加的外汇占款。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将释放大量外汇占款,必然进一步推高通货膨胀。
第二,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依然要抓主要矛盾。不可否认,由于大企业贷款一般是基准利率,小企业大多数情况下是上浮利率,所以,加息使大企业占用资金成本更高,确实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而中小企业的利率本来就高,加息并不会增加更多的成本。但问题是,若要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抑制通胀,必定意味着利率较大幅度的提升。如前所述,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把物价降下来,又不能出现太大的经济波动。所以,加息必须十分慎重。此外,地方投融资平台与房地产市场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主要风险源,加息虽有利于控制风险,但也会暴露存量贷款的风险,大幅度加息或诱使金融风险在近期内集中爆发,导致出现更为纷繁复杂的宏观形势。货币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全盘考虑,慎重决策。我们认为,若抗击通胀的成效不是很好,那么的确应该考虑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更多地使用利率工具,但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为由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加息却是十分危险的。
最后,关于货币政策与企业转型的关系虽然认识不同,但一致的意见是:紧缩的货币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企业转型的影响都具有双刃剑效应。在紧缩货币政策下,由于资金成本高的缘故,企业会避免铺摊子无效益的投资,会从低附加值业务转向高附加值业务,从而推动企业在有压力的条件下实现转型升级;但与此同时,紧缩性货币政策除了导致资金成本高企外,还会导致融资机会的稀缺,这可能会造成处于转型过程中的企业资金链断裂,从而阻碍企业转型的成功。在宽松货币政策下,一方面低廉而丰裕的资金使得企业转型不那么急迫,基于路径依赖的惯性,企业转型的动力不足,从而抑制企业转型;另一方面,对于熊彼特意义上的企业家而言,低廉而丰裕的资金正好为其所用,用于创新(包括新产品创新、新市场开拓等等),从而为其企业转型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提高其转型成功概率。
标签:货币政策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银行融资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信贷业务论文; 供给和需求论文; 融资论文; 金融论文; 存款准备金率论文; 政策影响论文; 加息论文; 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