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问题的思考论文_王士杰

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问题的思考论文_王士杰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300381

摘要:本篇论文主要围绕当下备受关注的城市绿地、海绵化城市与城市绿地的关系以及海绵化城市对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见解。在我国现阶段,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使政府对于城市海绵化发展遭遇了很多困难。城市的绿地系统是一座城市非常重要的景观,它能够把城市的降水进行分流,再导向地下的排水管道,因此绿地对于该城市在预防洪涝灾害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的现实作用。而将海绵化建设运用到城市建设当中去,优化城市绿地系统的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绿地的蓄水、净化功能,从而使城市的洪涝灾害风险降到最低。

关键词:城市;海绵化建设;意义

引言:

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早在国外已经兴起,但是在中国还是个新概念、新事物。它旨在用现代化技术来建造设计景观,并将其与该城市原有的水文特征相互融合,再组成新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对自然界水资源最大程度的循环利用。由此可见,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对于城市发展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契机和机遇,更为城市发展建设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当下时期,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的理念,合理分配和利用雨水资源,以推进城市海绵化建设的进程。

一、对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的理解

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形象上来说就是建设具有类似海绵的物理性质功能的城市。指城市能够如同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比如遇到降雨能够迅速吸收、存蓄,在需要的时候就能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从而让城市成为能够吸收多余的雨水、过滤空气的超级大海绵,具有降温、防洪、抗旱、捕碳等效益,使城市做到真正的生态与低碳。在许多国外的文献资料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专家学者在形容城市吐纳雨水的能力上都是运用了海绵化建设城市绿地的概念。它是从根本上对城市建设的理念的转变,倡导修复城市在进行发展建设时被破坏的自然生态,以提升城市水资源的承载力以及水的安全保障能力等的建设为本质。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的建设理念区别于以往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的那种建设模式,它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有着大幅度地降低,在创建过程采取顺应自然的建设模式,将原本的“快排”思路转换为“渗、滞、蓄、净、用、排”的建设方针,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变得和谐,同时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也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2]

二、海绵化建设对城市绿地的意义

城市作为高度人工化的居民居住地和建筑所在地,它的特征就是钢筋水泥的混合,各种沥青,水泥等材料对地表水循环以及水质的安全性及其不利。城市绿地的海绵化建设能够有效减少或改善在城镇建设时造成的不利影响。

1.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是避免和减少城市内涝的必要手段

城市绿地系统在设计上仍然有许多弊端或不足,对城市雨水的处理能力有限。我国目前城市内涝情况十分严重,爆发情况也十分频繁,比如在2014年5月份,中国南方地区持续遭遇暴雨侵袭,广东、江西、湖南等11省区市受灾严重,大城市屡成泽国。再如去年每逢大暴雨,全国各地城市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众所周知,内涝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而这种内涝现象出现的原因除了全球气候变暖之外,在城市开发过程中,不合理的改造破坏了原有的生态本地和水文特征导致降雨无法及时下渗而形成内涝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2、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是降低径流污染的重要途径

水资源污染一直是百姓热烈关注的话题。目前,我国的地表水污染形式依旧是十分严峻的。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汽车尾气和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使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损害。特别是在暴雨时期,由于降雨径流将地表的沉积在下水管网的污染物,在短时间内,突发性冲刷汇入受纳水体,从而引起水污染。[2]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就是通过建设水系湿地、绿地广场、城市道路、地块内部消化等方式来发挥其作用,便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平衡。

3.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

以往的城市模式,大多数都是通过井盖等雨水收集设施使雨水流入城市下水管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干净清澈的雨水直接流入下水道无疑是对稀缺的水资源的最大浪费。并且城市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很大,但是我国的水资源又是严重匮乏。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危机,一方面,我们可以寻求新的水资源,而另一方面,就需要对水源的污染进行处理。所以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充分利用水资源,减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损失。

三、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的策略

1.转变旧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强调各种海绵技术措施的综合运用

不要片面强调一块绿地而一味地排斥海绵化建设,也不要因海绵化建设而造成不必要的破坏。海绵化建设要尽可能地结合当地园林绿地的特点。并且,在进行海绵化建设之后要加强对城市绿地的养护工作。相关部门的作用方式也要做出改变,比如尽量不要将冲洗路面的污水等直接流进道路绿化带。这不仅仅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各个政府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只有多个部门专业技术得到综合利用,海绵化建设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

2.力保现状城市绿地,发挥城市绿地的海绵功能

城市绿地由于对雨水具有明显的截留、渗透、存储及净化功能,使其成为实现城市海绵化建设目标的载体之一。哪怕并非每一块绿地都适合用于海绵化建设,但是也不应随意破坏原始绿地,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园林的绿地建设和海绵化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尽可能减少对园林植物生长以及园林景观的影响的前提下,应当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海绵功能。

3.结合新建的城市绿地建设海绵化设施,减少对其园林绿地的影响

虽然理论上城市园林绿地都应该被海绵化,但是园林的建设也不是一天建成的,有些甚至还承载着文化历史。在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尽量结合新建绿地建设海绵设施,兼顾好城市园林绿地和海绵化建设两个方面。

4、在局部试验实施,再尝试全面

由于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的概念刚刚在国内兴起,海绵化建设的理论还没有达成一种社会共识,海绵化建设的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并且,时至今日都还没有成功实现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的范例。所以,只能现在个别城市局部开始实施,有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后方可广泛推广发展。

5.强化城市的排水能力,优先解决雨水和污水的分流问题

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但是,想要从跟不上解决城市严重的内涝现象,就必须依靠完善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并且,如果想要充分发挥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的功效,就不得不优先解决城市雨水和污水分流的问题。先治理污染,方能使海绵化建设达到最好的效果。

结束语:

各大城市由于暴雨引发的洪水灾害以及水污染问题是制约我国城市生态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是应对城市水安全的重要途径,其存在的目的和意义,使得城市在一些可控的自然灾害面前可以做到收放自如,能退能进,对于生物生态环境的作用也是无比巨大的。总而言之,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的基本理念是在源头减少污染排放,在过程中做到有效控制,在整个系统下协调整合治理。做到全面综合地解决城市在发展建设进程中所面临的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污染等问题,在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在中国正在掀起海绵城市建设实践的浪潮的推动下,势必对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余凤生.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问题的思考[J].园林,2015,09:40-43.

[2]万之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和政策问题的思考[J].中华建设,2016,05:68-69.

[3]李方正,胡楠,李雄,戈晓宇.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响应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6,07:39-45.

[4]叶惠珠,李海荣,牛来春,赵瑜,潘汝.海绵城市对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影响探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6,08:72-73+120.

论文作者:王士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5

标签:;  ;  ;  ;  ;  ;  ;  ;  

城市绿地海绵化建设问题的思考论文_王士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