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小儿胃脘痛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的探讨论文_唐莉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小儿胃脘痛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的探讨论文_唐莉

唐莉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中山医院 430033)

【摘要】 小儿胃脘痛近几年临床有逐渐增多趋势,而有关幽门螺杆菌与胃脘痛性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报道甚少,通过患儿抗幽门螺杆菌抗体相关胃脘痛的病例研究,审证求因,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小儿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幽门螺杆菌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325-02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研究表明,小儿反复胃脘痛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密切相关。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脘痛均以清热解毒法为主,并取得较好疗效[1]。但大多是“以药测证”,推测HP感染相关性胃脘痛多属热证。而未作证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的研究。

小儿胃脘痛按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和基本的病理变化,将其分为寒凝气滞,乳食积滞,湿热藴结,胃阳不足四型进行辨证施治。

1.辨证分型

寒凝气滞型:由于小儿脾常不足,脾胃功能相对稚弱,加之小儿寒暖不知自调,饮食不知自节,如护理不当易被外邪所伤。腹部受风冷寒气所侵肠胃为之拘急,或大量饮食生冷、瓜果,致寒邪凝聚于胃,均可因寒性收引、凝滞、中阳不振而致胃肠气滞不通、发为胃痛。症见:胃脘部疼痛阵作,腹部有寒凉感,得温则舒,纳食少,面色苍白,手足稍冷,舌质淡,苔白滑,脉细无力。在治疗上可分两个层次。其一因风寒之邪外袭者宜用辛散温化之香苏饮等,兼之调畅气机,常用药如香附、苏叶、藿香、桂枝、陈皮、橘络、半夏、茱萸、生姜、甘草等,此类药辛散宣达,调畅气机,既可散散寒邪,又可和胃止痛。其二因纳呆食少者可加四清饮子,如其一炒谷芽、炒麦芽、炒莱菔子、鸡内金、槟榔等。寒邪凝聚为气机郁滞之因,而气滞不通又为胃脘痛发生的根本病机。在治疗时,加用调达气机之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湿热藴结型:由于喂养不当,或片面追求高营养食品或补品,如过食奶油蛋糕、巧克力等高热量、高蛋白的肥甘厚。滋腻之物,超出小儿脾胃运化能力,运化失司,内湿由生,郁久化热或感受时邪暑湿,藴伏胃肠而成湿热,中阻脉络闭塞。胃脘痛由是而作。症见:胃脘部灼痛,闷胀不适,嘈杂恶心,夜卧不安,掀衣登被,口渴不欲饮,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上:用葛根芩连汤合四消饮子,药如葛根,黄芩,黄连,炒麦芽,焦神曲,槟榔,炒莱菔子,陈皮,半夏,炒山药,鸡内金,郁金等。

乳食积滞型:由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爆饮暴食,或过食油腻难化之物,积滞中脘,致使中焦拥塞,气机阻滞而胃脘痛。症见:胃脘部胀寒,按之痛甚,不思饮食,口气酸臭,夜卧不宁,或有呕吐,吐物酸馊,舌苔厚腻,脉弦滑。治疗上:用苍藿保和汤,药如苍术,藿香,炒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焦三仙,木香,熟军,甘草。

胃阴不足型:胃为阳土,体阳而用阴,胃喜揉润,得阴始安。由于小儿阳常有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阴常不足,易患热病耗伤胃阴,或过食香燥食物,使胃津受灼热,或用发汗解表剂伤津,皆致胃阴不足,失于柔润,胃络失养则燥急而痛。症见:胃脘隐痛,空腹时痛甚,不思饮食,口干咽燥,大便干结,手足心热,舌质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苔,脉细数。治疗上:把握三个方面:一是选用滋阴药应选质轻性平之品,如沙参、石斛、玉竹、白扁豆、山药、茯苓、麦冬、竹茹、生麦芽、生谷芽等,均具滋阴润燥,护胃养阴之功,无壅塞腻滞之弊。二是选用滋阴药时常需加入轻请宣化之味,如荷梗、藿香梗、苏梗、佛手、枳壳、白豆蔻、佩兰等,既可防滋阴药之凝滞,又可宣畅气机,兼而用之,可谓相得益彰。三是阴虚胃痛兼见长期纳差食少者,亦可选用酸甘化阴之药,如乌梅、山楂、木瓜、槟榔、橘络、青皮、陈皮、白芍、甘草等,此类药物既有化阴益胃之效又能开胃消食,增强食欲的作用。

2.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中医病机和辨证分型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中医病机病机,中医书籍并无记载,但从临床病例的主要症状来分析,属中医的“胃脘痛”范畴。幽门螺杆菌属中医邪气。而幽门螺杆菌这种邪气之所以会侵犯人体,引起相应疾病发生,必定与人体内存在的正气不足有关,祖国医学早有论诉:【素问•评热病论】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邪相争导致“正虚邪实”而胃脘痛发生,若“正实邪虚”则胃脘痛消失。

由于幽门螺杆菌定植于胃,相关性胃炎,而胃与脾以膜相连,表里相合,反映出幽门螺杆菌与脾胃是相关性胃脘痛的病因。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患者中,舌苔淡的有显著性差异,也与厚苔、腻苔浊苔滑苔等有关。目前认为脾胃虚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理基础,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气滞、血瘀、郁热、湿阻等病理变化为幽门螺杆菌的附着繁殖、致病提供了客观条件,所以,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进一步损伤脾胃,加重胃虚脾弱的程度,使机体祛邪无力。因此,在抑制或消除幽门螺杆菌致病因子的同时,要注意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保护胃粘膜屏障,纠正胃肠道的失能状态,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脘痛的中药治疗,从单味中药及提取物到中药复方的临床实验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药治疗是采取辩病与辨证相结合,多途径,多层次的整体调控的。

从单味中药研究发现有38种中药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其中以黄芩、黄连、黄柏、桂枝、地丁、玫瑰花、土茯苓、高良姜、乌梅、山楂等抑菌作用最明显。

中药复方研究多用①调肝和胃法,多用于胃脘痛早期,正气不虚,气机阻滞者,以丹栀左金丸加减治疗为主;②清热化湿法,幽门螺杆菌湿热藴蒸,邪正交争阶段,幽门螺杆菌感染峰期,可用清热解毒的中药专方红藤愈痿理金汤,效果较明显;③益气健脾法,用于脾胃虚弱,气机阻滞者,幽门螺杆菌峰期过后,临床上多表现为腹部痞塞胀满或疼痛,可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有一定疗效;④益气活血法,多用于肝郁日久,气虚血瘀,胃络阻闭,幽门螺杆菌峰期过后,通过补益脾胃之气,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活血,改善血液循环,以改善胃络的微环境,疗效显著。

总之,胃脘痛反复发作,病程较长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西药治疗存在耐药问题,尚有不少病例复发。中药在缓解临床症状方面有显著疗效,长期使用无耐药性。但目前的中医药研究多为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少,今后应进一步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脘痛的在中医分型中的病因病机及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脘痛的的中医辨证分型诊疗体系,加强抗幽门螺杆菌中药的有效成分提取和研究,建立质量控制标准,以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中药复方制剂为中心,发挥中药优势。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将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GUISSET M,cotton T,reyt,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devel oping countries. Med Trop 1997,57:77-82.

[2]冯莲君 延文。幽门螺杆菌与胃脘痛的中医证型的关系。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3]陈鲁 曹宏 曹海英。小儿胃脘痛辨证及用药体会。河南中医杂志 2001;9;5.

[4]何欢涛. 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胃脘痛48例.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论文作者:唐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  ;  ;  ;  ;  ;  ;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小儿胃脘痛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的探讨论文_唐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