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字的性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汉字论文,性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呢?对此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这里主要介绍三 种很有影响的说法。
第一、二种是“三方面”说和“三相”说。提出“三方面”说的是王伯熙先生。他在《文 字的分类和汉字的性质》[1]一文中指出,可以从“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 “文字的符号形式”、“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三方面去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所谓“文 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是指文字记录语言时、其独立符号——往往是字——同 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发生对应关系,也就是看一个字所记录的是一段话、一个词、一个语素、 一个音节,还是一个音素。“文字的符号形式”是指文字的外部形态、外形特征。“文字记 录语言的方式”是指对于某种文字来说,大致是凭借什么样的手段去记录语言的,也就是说 文字符号是直接记录语言的音还是义。
“三相”说是周有光先生在《文字类型学初探》[2]一文提出来的。第一是“符号相”,这 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形式”,这要看文字的外形究竟是图符、字符还是字母。第二 是 “语段相”,这基本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这要看文字所 表达的是篇章、章句(这两者叫长语段)还是语词、音节、音素(这三者叫短语段)。第三是“ 表达相”,这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要看文字所采取的方式是表形、 表意还是表音。
第三种是两方面说。这是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3](P14)一书中提出来的。裘锡圭 认为,考察文字的性质,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方面是看一种文字使用什么字符。字符包 括意符(包括形符、义符)、音符和记号。裘锡圭认为在汉字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基本 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演变 成为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第二方面即看文字是表达语言中的什么单位, 裘 锡圭认为汉字应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裘锡圭提出的第二个方面,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相当 于周有光的“语段相”。而裘锡圭提出的第一个方面,其实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形 式”和“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之和,相当于周有光的“符号相”和“表达相”之和。
下面讨论汉字性质时,基本采用“三方面”说,也就是说,这里要从三个角度来讨论汉字 的性质。第一个角度,讨论汉字中的一个独立符号(字)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对应,是词、语 素,还是音节?第二个角度,是讨论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看汉字是表形、表意、表音,还 是区别(字符中的记号能把代表不同语素的文字区别开来)。以上两个角度是着眼于文字的内 容方面。第三个角度是汉字的符号形态,是用图符、字符,还是用字母?这个角度着眼于文 字的形式方面。
下面先从第一个角度来看汉字的性质,即汉字到底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对应。考察一种文 字的性质,首先要看这种文字表达语言中的何种要素。据此把人类的文字分为表词文字、词 素文字、音节文字、音素文字等等。
在考察文字表达何种要素时,究竟着眼于文字的何种单位呢?是一个字呢?还是字符呢?就这 个问题,裘锡圭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他说:
“有的人是因为看到汉字里一个字通常代表一个语素,称汉字为语素文字的。像这样撇开 字符的性质,仅仅根据文字书写的基本单位所代表的语言成份的性质来给文字体系定名,也 是不妥的。”[3](P15)
裘锡圭认为,给拼音文字定性时,是看一个字中的字母表达了语言的什么成分;既然如此 ,给汉字定性也不能看一个字表示了什么成分,而应看一个字中的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成分发 生关系。我们认为,这样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在谈论汉字性质时,不能把一个汉字跟西方拼音文字中的一个字等同。西方文字(如英文) 中的一个字都是一个词的书写形式,比如kaiser是一个字。而现代汉语一个词的书写形式多 数不是一个汉字,如“矛盾”中的“矛”不是词的书写形式。跟西方文字一个字相当的,是 “人民”、“革命”、“布尔什维克”这类汉字组。一个个汉字,其实只跟西方文字中的一 个个字母相当。理由如下:
第一、汉字体系中一个书写单位是一个汉字,而西方拼音文字中一个书写单元是一个字母 。
第二、一个现代汉字来源于古代的一个表词字,而现代西方文字的一个字母也来源于古代 的 一个表词字。
第三、铸造铅字所占用的面积来说,一个汉字也等同于西方文字的一个字母。
第四、西方文字以一个字母为基本单元跟语言要素发生联系;汉字体系以一个汉字为基本 单元跟语言要素发生关系。
正因如此,以往考察文字性质时,都是把汉字、日本假名、英文字母这类符号放在同一层 面上的。不这样就说不清楚。如“花”中的只指示语素的意义,“化”只表示 语 素的声音,两者都不表达语素;表达语素的是“花”字整体。
总之,考察汉字表达语言中何种要素时,还应着眼于一个个汉字,而不是字符。
那么,汉字性质如何呢?
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认为,汉字是表词文字。[4](P360)这个概念意味着,汉字基本上 都是用来表达语言中的词的。这个概念,对记录古代汉语的汉字来说是合适的,因为古代汉 语的词以单音节为主,特别是先秦两汉时期更是这样。然而,这一概念不适用于现代汉字。 现代汉语中的词以复音词(特别是双音词)为主,而现代汉字的一个字并不记录一个复音词 ,而只表示它的一个音节。这样看来,表词文字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所有汉字。
美国的I·J·Gelb认为汉字是词——音节文字,[5](P48)裘锡圭认为汉字应称为语素—— 音节文字。[6](P16)这两个概念差别并不大。语素是指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能够独 立活动的语素就是词。汉字是否可称为语素文字下文要谈。
把汉字称为词/语素——音节文字是基于下述事实:古汉语中存在一些联绵词,这是单纯词 ,其中的单个音节没有意义,两个或几个音节合在一起才表达意思,记录这种词时,一个汉 字只表示一个音节;古今汉语中都有一些两个以上音节的音译外来词,这种词的每个音节也 讲不出什么意思,而记录这种词时,一个汉字也只表示一个音节。
尽管存在这样的事实,我们还是不能把汉字称为语素/词——音节文字。理由如下:
第一、音节文字这个概念有特定的含义,这种文字里的一个符号记录语音中的一个特定音 节 ,如日本语中这个符号记录[i]这一音节,这个音节也只用这个 符号。汉语中显然没有这种符号。表词——音节文字也有特定的意义,这种文字既使用表词 字(独立使用或用作定义符号),也使用这一类的音节符号。苏美尔文字就是这 样(这种文字的音节符号尚不够完善,有时一个音节有几个不同的符号)。如果把汉字也称为 语素/词——音节文字,那么不但名不副实,而且也无从区别汉字与古苏美尔后期文字。
第二、记录联绵词、外来词中音节的汉字常常被人们赋予意义。汉语联绵词和音译外来词 的书写形式常常是些假借字,这些文字表示的是没有意义的音节,而不是有意义的语素。这 就违背了汉字以形表义的通则。为了与通则相谐调,人们对这种汉字进行了改变,使之具有 意义。第一种方法是增添提示意义的意符。如下列联绵词的书写形式:“匍匐”、“缤纷” 、“窈窕”、“婵媛”、“蟋蟀”、“褴褛”、“憔悴”、“徘徊”、“逶迤”、“踌躇” ;又如下引外来词的书写形式:“玻璃”、“骆驼”、“袈裟”、“唢呐”、“箜篌”、“ 猛犸”、“氆氇”、“鸸鹋”、“胳肢”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整个词才有意义、单个音 节没有意义,但是,表意偏旁却加在每个表示音节的汉字上。这样一来,这种字所表达的语 言要素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有意义的了,也就是语素了。前苏联文字学家伊斯特林说得好:
“用汉字表示的汉语多音节词的单个部分不仅仅是表音单位——音节,甚至与其说是表音 单位——音节,不如说是表意单位——根词素。特别是汉字中使用‘偏旁’的实践证实了这 点。在书写由最初单音节词叠合法产生的多音节词时,‘偏旁’常用来确定它每个用相应音 词字表示的单音节部分,而不是确定整个多音节词。”[6](P39)
偏旁的加法对于我们确定汉字的性质确实很有启发。第二种方法是选用接近外来词词义的 汉字书写音译的多音节外来词,如“逻辑”(logic)、“乌托邦”(Utopia)、“基因”(gene )、“绷带”(bandage)、“声纳”(sonar)、“雅痞”(Yuppies)、“维他命”(Vitamin)、 “休克”(chock)、“模特儿”(model)、“俱乐部”(club)等。有时,还选用跟外来词词义 有着某一方面联系的汉字书写音译的多音节外来词,如“席梦思”(shermons)、“香波”(s hampoo)、“味美思”(vermeuth)、“霓虹(灯)”(neon)、“保龄(球)”(bowling)、“敌敌 畏”(DDVP)等。这样一来,上面这些记录外来词的汉字也被理解为表达语素的了。
第三、给一种文字体系定性往往看这种体系里的绝大多数基本单元表达语言中的何种要素 。例如埃及古王国时期一座陵墓上的铭文被看作是表词文字的样品,但是其中也有辅音音值 的符号。阿兹特克文字被看作是图画文字,但其中也使用了意词字和音词字。汉字体系里虽 然有些字表达语言中没有意义的音节,但这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字所表达的语言要素是有 意义的。
基于上述三点理由,我们认为,不能把汉字称为语素/词——音节文字。
美籍华人赵元任称汉字为语素文字。[7](P144)这个名称适用于古今汉字。
汉字跟汉语里的词及其构成成份关系密切。在古代汉语里,单音词占多数,复音词是少数 ,特别先秦两汉时期更是这样。古汉语的复音词有两大类。一类是合成的复音词:这种词是 由原来是单音词的两个成份组合而成,如“朋友”、“驰驱”、“恭敬”、“天下”、“先 生”、“屏风”、“冥冥”、“昭昭”、“缓急”、“异同”、“园圃”等等;这些词有的 是由两个同义语素组合而成,有的是叠音词,有的是偏义复词,总之都是复合式或重叠式的 ; 还有一种合成词是附加式的,如“有夏”、“有忡”、“其凉”、“于役”、“欣然”、“ 率尔”、“蔼如”;合成词的每个部分都有意义(词缀表示某种附加意义),因而都是语素。 第二类是单纯的复音词,包括古代的外来词、方言词和联绵词,如“葡萄”、“苜蓿”、“ 於兔”、“玄黄”、“犹豫”、“狐疑”、“陵夷”、“挥霍”。一般说来,这类词的单个 音节没什么意思。
汉字在记录古汉语中的单音词时,显然是一个汉字表示一个语素,一个成词语素;在记录 合成词时,也是一个汉字表达一个语素,一个不成词语素。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绝大多数的 汉字都是这样)汉字没疑问是语素文字。
汉字在记录单纯复音词时,一个汉字表达一个没有意义的音节。但是,前面讲过,这类汉 字常常被人们赋予意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所谓联绵字在某些特殊场合可以拆开来用,如 :
玄黄:“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 独为匪民。”(《诗经·小雅·何草不黄》)
犹豫:“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老子》)
恍惚:“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老子》 )
有时候这种字也可以倒着说,如“犹豫”可以说成“夷犹”、“玲珑”可以说成“珑玲” 、“狼戾”可以说成“戾狼”。这样的事实似可说明,在古人心目中,联绵词的每个成分也 是有意思可讲的。正因如此,古人在注解联绵字时,常常把它拆开来,望文生义。如古人在 解释“犹豫”时说:犹如豫“此二兽进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谓之犹豫。”(《礼记 ·曲礼》正义)由上述可见,记录联绵词、音译外来词的汉字也被改造为表达语素的。
总之,把书写古代汉语的汉字称为语素文字是很恰当的。
现代汉语的单音词是少数,复音词是多数。复音词也有两类。一类是合成词,如“途经” 、“骨肉”、“动静”、“新潮”、“提高”、“车辆”、“投资”、“地震”、“姐姐” 、“老虎”、“刷子”、“红通通”等;这些词分属于“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 ”三类;合成词的每个成分都有意义,因而都是语素。二类是单纯复音词,如“澎湃”、“ 苍 茫”、“芙蓉”、“咖啡”、“苏维埃”、“狒狒”、“猩猩”等;单纯复音词可以分为联 绵词、音译词、叠音词三类;单纯复音词的每个音节不表示意义。
汉字在记录单音词时,一个汉字表达一个成词语素;在记录合成词时,一个汉字表达一个 不成词语素。在这两种情况下,汉字都是语素文字。
汉字在记录单纯复音词时,虽然一个汉字表示一个没有意义的音节,但是由于前述的理由 ,这种汉字也被理解成语素文字。
总而言之,记录古今汉语的汉字都可以称之为语素文字。
前苏联文字学家伊斯特林,称古汉字为表词文字,现代汉字为词素文字。[6](P30-44)这种 说法大致是正确的,这是因为:
古代汉语单音词为主,尤其先秦两汉时期更是这样。记录古代汉语时,大多数情况下是一 个汉字表达一个单音节词。现代汉语以复音词(尤其是合成词)为主。记录现代汉语时,大多 数情况下是一个汉字表达一个词素。
伊斯特林的说法,反映出了汉字性质的发展和古今汉字性质的差异,因而有可取之处。考 虑 到现代汉字也有不少是表词字,因而现代汉字也可称为词素——表词文字。[6](P548)
第二个角度,是讨论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就这种方式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即表 形、表意、表音和区别。
古文字阶段的汉字(篆文和篆文以前的字体,特别是殷周时代的甲骨文、金文),其记录语 言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表形。在古文字中,有许多汉字是像实物之形的,汉字的字义即是指这种实物。例 “山”字像起伏的山峰,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山”;“泉”字像流出泉水的泉穴,它所记 录的就是语素“泉”;“象”字像长鼻子的大象,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象”;“目”像人 眼,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目”。
第二、表意。如古文字“宦”中的“臣”就是表意的。还有金文“裘”字中的“衣”、甲 骨文“翌”中的“日”,篆文“鸡”中的“鸟”,也都是表意的。
第三、表音。主要有两种,一是古文字中的假借字,如语气词“其”(是“箕”的本字), 地支字“酉”(酒尊是其本义)。二是古文字中形声字的声旁都是表音的,如甲骨文“鸡”中 的“奚”,金文“裘”字中的“又”等等。
隶书和隶书以后的文字,其记录语言的方式主要以下几种:
第一、表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会意字,如“凭”中的“任”和“几”、“劣”中的“ 少”和“力”都是表意的。二是形声字中的形旁,如“洋”中的“水”,“柯”中的“木” 都是表意的。
第二、表音。也主要有两类。一是假借字,这是指其本义还能让人记起的假借字,如松开 的“松”(本义是松树)、花钱的“花”(本义是花朵)。二是形声字中的声旁,如“洋”中的 “ 羊”、“梅”中的“每”等。
第三、区别。这是指汉字体系中的记号,它能把代表不同语素的文字区别开来。如隶楷中 的“日”、“犬”;还有“蛋”中的“疋”、“春”中的“”、“布”中的“”、“ 特 ”中的“牛”等等。
总之,从“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个角度来看,古文字大都是表形表意表音文字,简称 形意音文字;而隶楷阶段的文字大都是表意表音区别文字,简称意音区别文字。
第三个角度是讨论汉字的符号形态。人类文字的符号形态大抵有三类,一是图符(或者叫图 形体),二是字符(或者叫笔画体及其变体流线体),三是字母(表音节、辅音、音素或音位的 )。
古文字阶段的文字,特别是殷商西周的甲骨金文都是图符文字,因为它们都象形,而且不 少字即像一幅简明图画,如甲骨文中的“宿”,像人睡在屋里的簟席上,金文“取”像以手 取耳。
隶楷阶段的文字,是字符文字。隶书楷书皆是笔画体文字,草书行书都是流线体文字。
把上述三个角度综合起来,可作如下概括:古文字阶段的汉字是语素+形意音+图符文字, 隶楷阶段的文字是语素+意音区别+字符字。古文字阶段的汉字跟文字画的性质不同,文字画 的性质应是章句+形意+图符文字。[2](P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