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论文_钟细娣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红十字会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阐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穿刺质量评分(93.61±0.69)分、感染及低血压预防质量(95.14±1.50)分、健康宣教(96.11±0.88)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94.15±1.52)分、动静脉内瘘失功率2.27%、内瘘寿命(168.41±9.25)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循证护理,能够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失功率。临床应采用该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积极预防低血压及感染,谨慎穿刺,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延长内瘘寿命。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循证护理

前言

维持性血液透析为临床用于治疗肾病的主要手段,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寿命。透析期间,需建立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循环通路,以便于治疗。动静脉内瘘失功多由内瘘狭窄、闭塞等所导致。如未进行护理,容易导致血液透析无法执行。本文于本中心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88例作为样本。阐述了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方法,观察了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性别:男/女=22/22,年龄(55.47±2.19)岁,透析时间(3.02±0.61)m。对照组性别:男/女=23/21,年龄(55.59±2.20)岁,透析时间(3.14±0.55)m。两组患者可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护理人员需分析导致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整理。从原因入手,查找相应的护理证据,制定护理方案。最后将护理措施应用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提高患者透析治疗的安全性。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穿刺质量评分(93.61±0.69)分、感染及低血压预防质量(95.14±1.50)分、健康宣教(96.11±0.88)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 1 护理质量评分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缺乏重视。加之穿刺不当、低血压等因素的影响,动静脉内瘘失功率较高[1]。长此以往,不仅容易缩短动静脉内瘘的寿命,且易增加治疗成本,增加患者的痛苦。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后,患者穿刺质量评分(80.25±1.58)分、感染及低血压预防质量(83.46±1.62)分、健康宣教(81.95±0.79)分。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80.55±1.87)分、动静脉内瘘失功率13.64%、内瘘寿命(120.30±2.46)m。表明,该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失功率较高,内瘘寿命有待延长。

循证护理是一种科学的、规范的护理方案。要求护理人员通过寻找证据的方式,拟定护理计划[2]。使护理计划的完善性、可行性得以提升。将其应用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对动静脉内瘘失功率的降低具有重要价值。循证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优势如下:(1)分析原因:护理人员应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分析诱发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低血压、穿刺不当、感染、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低为常见的四种危险因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效循环血量少,低血压发生率高。长期低血压,容易导致内瘘处血流减缓,致使血液浓缩,导致内瘘闭塞失功。动静脉内瘘建立后,需1--2个月方可成熟。如过早穿刺,容易导致血管壁受损,致使血栓形成,增加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风险。此外,穿刺方法不当同样容易导致血管壁损伤,诱发动静脉内瘘失功。老年人血管内膜钙化,合并糖尿病者血管细、滑且脆弱,动静脉内瘘的发生率较高。就感染问题而言,内瘘局部感染容易血管内膜损伤,致使平滑肌细胞增生,诱发血管狭窄,增加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发生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低,未及时解除弹力带,长期压迫内瘘侧,同样会导致该并发症发生。(2)查找证据:护理人员应通过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找证据。自各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寻找有价值的部分作为护理证据[3]。将其与本人的临床经验结合,共同制定护理方案。使动静脉内瘘发生率得以降低,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安全性、延长内瘘寿命。(3)护理方法:动静脉内瘘建立后,护理人员应于内瘘成熟后进行穿刺。穿刺过程中,应首先对内瘘所处的位置、血管走行情况进行评估。应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减少血管壁损伤。压脉带不得过紧,以防加重内瘘损伤。临床经验显示,距离内瘘口5cm以下的位置,血管壁相对较薄,且血流冲力大。穿刺点应尽量远离内瘘口,以减少血肿,降低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发生率。穿刺后,护理人员需轻柔拔针。穿刺点可采用弹力带固定,但固定时间不应过长。20--30min后,将弹力带解除即可。透析期间,患者如有不适,应立即与护理人员沟通,以及时解决。透析后2h,患者内瘘侧肢体应制动。24h后,应予以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局部可采用喜辽妥软膏按摩,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睡眠时,应避免压迫内瘘侧。一旦出现肢体肿胀症状,需及时来院处理。本文研究发现,实施循证护理后,患者穿刺质量评分(93.61±0.69)分、感染及低血压预防质量(95.14±1.50)分、健康宣教(96.11±0.88)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94.15±1.52)分。与采用常规方法护理相比,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率2.27%、内瘘寿命(168.41±9.25)m。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率更低,内瘘寿命更长,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实施循证护理,能够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失功率。临床应采用该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积极预防低血压及感染,谨慎穿刺,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延长内瘘寿命。

参考文献:

[1]王华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7):49+52.

[2]依力米古丽·努尔买买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作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6):57+73.

[3]曹磊,黄学卿,王黎洲.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失功或未成熟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7,14(09):584-58

论文作者:钟细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论文_钟细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