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求职结果与起薪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3年全国大学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_求职论文

高校毕业生求职结果与起薪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3年全国大学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_求职论文

高校毕业生求职结果及起薪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3年全国高校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抽样调查论文,实证论文,高校毕业生论文,全国高校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2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达4.1%,失业人数达917万,远超1999年3.1%的失业率和575万的失业人数,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问题愈发严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并就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校就业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本文利用2013年6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而对高校毕业生的求职结果及起薪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果。

      第一,高校毕业生的整体落实率和就业率与2011年的调查基本持平。2013年毕业生整体落实率为72.0%,就业率为55.2%:毕业生在东部就业的比例和倾向性更高,西部毕业生流失的比例最高;毕业生就业去向依然集中在直辖市、省会和地级市,私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最多,企业依然是吸纳毕业的最主要单位;平均起薪3370.4元,起薪水平在2001~3000元的毕业生占比最高;有47.5%的毕业生解决户口,毕业生工作的相关度和满意度都比较高。整体看来,在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毕业生总体的就业状况仍然比较稳定。

      第二,毕业生个体的背景状况是影响求职结果和起薪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方面,相比于反映个体毕业生大学期间学习表现的成绩和奖学金,能给毕业生贴上优势标签并可直接证明的党员、学生干部、双学位、资格证书、学历学位等因素,是影响毕业生求职的显著因素,劳动力市场更加认可这些反映群体差异的因素,个体的成绩只能通过起薪差异反映在劳动力市场上。

      第三,东部高校的毕业生在求职上没有显著优势,但在东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起薪显著更高;“211高校”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有着显著的优势,落实工作的概率和起薪更高,专科院校尽管能使得毕业生获得更高的就业率,但在起薪上并无优势。

      第四,求职费用的投入对求职没有显著作用,反映毕业生找工作的态度和努力程度的实习经历和求职次数对求职结果有影响,但对于起薪并无影响。

      第五,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歧视等问题依然存在,地区、行业、单位性质、工作岗位、户籍档案均对毕业生起薪有显著影响,第三产业、西部、农村、无户籍和档案等对毕业生起薪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标签:;  ;  ;  ;  

高校毕业生求职结果与起薪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3年全国大学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_求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