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现象与“新型全球化”的中国方案论文

“逆全球化”现象与“新型全球化”的中国方案论文

国际商贸

“逆全球化”现象与“新型全球化”的中国方案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部 吴盼盼

摘 要: 自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带领美国相继退出诸多国际组织、英国“脱欧”等事件发生以来,国际社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逆全球化”声音,主要表现为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滋生。究其原因,在于过度放大全球化“双刃剑”的负面影响、发达国家内部收入分配的失衡以及国际治理机制的落后,面对全球化发展进程受阻的复杂国际背景,中国却没有退缩,依旧矢志不渝地推进世界经济的复苏,致力于促进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逆全球化 内容 表现 原因 中国智慧

马克思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有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1]。这是对“全球化”做出的最早预言,当今世界也的确如马恩预期的那般,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密切,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和世界区域经济组织也呈不断增长之势,乍一看,世界正稳妥地朝着一体化进程奔赴,但如果将这一过程抽丝剥茧般细细分析,不难看到,在世界经济、文化、政治全球化的大方向下,涌动着与这一大潮流相悖逆的声音,令人讶异的是,这些声音的源头竟然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008年波及全球范围的世界金融危机,可以说是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失调导致的,但其根源还是在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场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的大危机最终通过各国政府采取的行政手段将影响降到了最小,时至今日,我们还无法确定地保证危机已经全面消除,因为当前每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出台的各项政策和方案都是在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规避其影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和受益者,在危机面前也是首当其冲,深受伤害,这使得国内民间反全球化的运动愈演愈烈,逐渐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脱离全球化,做出了众多逆全球化举动,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

定理1.2 假设问题(1.1)的解存在,则由Dykstra算法定义的序列{xk}和{yk}强收敛于问题(2.1)的解。

1 “逆全球化”的内容

所谓逆全球化,即与“地球村”观念背道而驰,多表现为贸易保护、边界修墙、以及控制移民等思潮。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时期,由于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逆全球化极易抬头。全球化的进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各国实力的角逐过程,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赢家和输家的对立,输家会因为在政治、经济、文化持续变迁过程中,无法适应现代化进程,而表现出反全球化和反精英的态度。

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弱,跨文化知识欠缺,习惯性用中文的思维和模式交际,文化“休克”现象时有发生;在传播本土文化时,失语现象严重;对合作办学的中小国家的文化缺乏了解。

2 “逆全球化”的表现

关节扭伤后,在皮肤无破损的情况下,局部可用冰块或湿毛巾冷敷,以便促进毛细血管收缩,减轻肿胀疼痛现象。扭伤时不能立即热敷或乱揉,以免加重伤痛。扭伤24小时后,方可采取局部热敷,以促进受伤部位血液循环,尽快消肿。必要时可使用一些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成药。对于重症的关节扭伤,应及时到医院诊疗。(来源:科普中国)

英国脱欧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英国需向欧盟缴纳高额的会费,但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第二,欧盟东扩以来,英国的移民数量不断增长,并享受着与英国公民同等的服务与福利,使得英国社会压力巨大;第三,欧盟当前深陷难民危机,英国不想卷入;第四,欧盟庞大的法律体系限制了英国与其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不利于英国本土行业的发展。英国脱欧对欧盟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影响了世界格局,不可避免地使全球化进程放缓。

随着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陷入经济低迷、失业率攀升的境地,国内收入不平等状况恶化加剧,一些民粹主义价值观抬头,认为经济全球化总是有利于“精英”阶层,而不利于“大众”阶层。抵制者给出了其理论基础,根据起源于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赋予理论的一国收入不平等理论,国际贸易在改善一部分群体的收入状况时,必然会使另一部分利益受损,进而对一国整体的收入格局产生不良影响(李奇泽,黄平.经济全球化与发达国家收入不平等[J].红旗文稿,2017(8))。因此,主张设置贸易壁垒和提高关税以保证本国就业岗位和创造收入。但是,与以上论断成立相矛盾的是发达国家存在法定最低工资标准以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政府也在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转移支付,同时通过教育培训是能够实现非熟练低技能劳动力向熟练高技能劳动力的转变,因此就现实层面而言,国际贸易的发展与一国收入分配不均之间不存在确定的关系。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自发的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它强调资本、技术、贸易和劳动力的跨国流动,个人或企业会通过跨国投资来实现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但其成本与收益主要是由市场竞争来决定的。以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由化为例,贸易自由化会影响比较优势产品和比较劣势产品的价格波动,受竞争动力的变动实现对某些产业结构的再调整,同时会减弱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能力。资本的自由流动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增进全球的福利。资本从发达国家流出,由于其市场和金融体系较为健全,会提高其资本的收益率,从而获得超高的利润回报。因此,发达国家应对比自身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探讨其贫富差距扩大和收入失衡的真正原因。

3 “逆全球化”的出现原因

3.1 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的负面影响

理论与实践都证明着“逆全球化”不可行,全球化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推动新型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3.2 发达国家将国家内部收入分配失衡归结于经济全球化

特朗普自上台以来一直强调“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的政治主题,在竞选期间这将特朗普打造成为照顾中下层选民、关心国家利益的领袖形象,为其赢得了众多选票。现在,它成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方向,甚至慢慢渗透到了政治领域。为刺激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美国政府收紧移民政策,控制移民数量,并且修建美墨边境的隔离墙,严厉打击非法移民;通过减税法案鼓励本国制造业的发展,试图实现“再工业化”,这些政策在降低失业率、重振股市市场方面具有很大成效。在国际外交层面,当自由贸易不再能促进美国达成“利益最大化”目的时,为扭转贸易逆差,特朗普政府开始强化贸易保护,仇视多边经贸协定,利用本国市场的优势地位,提高特定商品的关税,设置贸易壁垒,大打贸易战。为摆脱“世界警察”的责任枷锁,减少不必要的国际参与,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减少对外援助的规模,着力专注练就“内功”以提高并保证美国的国家实力。

3.3 国际治理体系落后

世界在无政府的状态下,面对诸多影响和平发展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各个国家权衡利益后,通过协商谈判建立起完备的,具有实施性的国际机制或规则。但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全球性的挑战在不断增多,全球治理遇到了制度障碍,这些新问题和新情况,要求我们用新方法和新思路来解决。然而,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及其制度安排却较为滞后,在用处理国际关系的老方法解决新问题时,通常会表现出改革停滞、治理无力、热点频发等局面,当各个领域的问题叠加在一起时,逆全球化也就随之产生。当作为逆全球化的表象,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滋生时,西方国家试图通过制度的修正、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来应对危机,但是这种修正只能带来体系内部更剧烈的动荡。

4 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智慧

当前“逆全球化”风潮盛行的主要原因是自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经济发展缺乏动力。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显示,2012—2016年全球实际GDP增长率分别为3.5%、3.4%、3.4%、3.2%和2.3%,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说处于近年来最低水平(阎沐杉,高晨宇.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应对“逆全球化”风潮[J].宏观经济,2018(6))。由此导致诸多国际问题的出现,如国际收支不平衡,债务负担加重,企业面临倒闭以及失业率居高不下,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上述问题归罪于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此来缓解国内矛盾和安抚民众的情绪。

作为逆全球化思潮极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2016年6月的英国举行公投脱欧,同年11月,不被看好的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及近两年美国相继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TPP等众多国际组织和协定的“退群”行为。

4.1 共建“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建设的长远目标是实现跨越亚非欧大陆国家和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政府为实现这一长远目标,付出了诸多努力。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一带一路”建设列入《中共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写入党章。“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代新阶段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变革,致力于发挥本国的资源优势促进本国和周边的共同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向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出的倡议,实现其互惠互利的目标需要沿线国家的共同努力。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声音此起彼伏的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标准环境下养护28 d后的试验混凝土,用SCQ-U自动切石机进行切割制备渗透性测试样本。其中,每个试件切出6片分别进行其水和气体渗透性测试的试件(3片用于水渗透测试,3片用于气体渗透测试)。因此,每个规格的混凝土的水和气体渗透测试的试件数量均为6片,以此消除混凝土材料随机性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如图2为混凝土水和气体渗透性的样本切割示意图。

4.2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内涵丰富,旨在强调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简而言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经济全球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趋势。不同制度、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的概念。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过这五年在国内国际不同场合的提出和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已愈发地深入人心。这要求中国政党要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以高度的责任感致力于维护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将自己置身于这个祸福一体的世界,体现的是对人类命运的关怀精神。

面对全球范围内出现的“逆全球化”浪潮,各国应该反思全球化带来的“双刃剑”影响,找出原因,制定策略应对,而不是过度地归罪于其负面影响,立刻在全球范围内收缩经济布局,试图从这一进程中抽离出去。尽管短期内会达到安抚民众,转移矛盾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必然会使一国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社会矛盾激化,不利于国家政权的稳定。因此,各国都应坚定不移地推进全球化进程,趋利避害,提高全球治理能力,构建国际新秩序,永谋和平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2] 盛斌,黎峰.“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政治经济分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3] 于津平,顾威.“一带一路”建设的利益、风险与策略[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4] 郑一明,张超颖.从马克思主义看全球化、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4).

[5] 张宇燕.全球治理的中国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9).

[6]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英国脱欧与特朗普贸易战[J].中国经济报告,2018(7).

[7] 李庆四.“退群”就能实现“美国第一”?[N].北京日报,2017-10-18.

[8] 权衡.消除全球性收入不平等,应对逆全球化思潮[N].社会科学报,2018-08-23.

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298(2019)09(a)-080-02

DOI: 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19.17.080

标签:;  ;  ;  ;  ;  ;  

“逆全球化”现象与“新型全球化”的中国方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