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学校发展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以人为本论文,管理思想论文,在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现代管理的新思想,许多企业由于实施人本管理,取得了显著绩效,近年来人本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学校作为一个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特殊社会组织更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一、学校发展中人本管理的内涵
学校是一个人——人——人的系统,它的管理主体、客体和目的都是人,它通过管理主体的人,对作为既是管理客体也是主体的人管理,最后达到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这事实上是把人的因素当作管理中的首要因素和本质因素。企业中人本管理的哲学内涵和理想境界是:通过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活动和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的实践,来锻炼人的意志、脑力、智力和体力,通过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达到完善人的意志,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使人获得超越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是,学校中没有像企业那样要生产出有统一规格的产品,它要培养出的是合格的人才。但两者又有一点相似之处,企业中的生产者是职工——人,学校的教育者是教师——人。相同点说明学校中也必须实行人本管理。学校组织中的人本管理,就是首先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使学校成员在工作、学习过程中,在进行管理和接受管理的同时,得到素质、身心、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发展,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校成员的创造潜能极大地发挥,又由于学校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其积极性的发挥,创造潜能的实现,对学校的发展起重大作用。因此,学校发展中的人本管理,就是学校领导在管理过程中要把教师的作用放在一个主导的地位上,通过一些好的方法使教师各方面素质得到良好发展,在各项管理活动中都应该以调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使管理中的全体成员在明确学校目标和自身职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主动积极地去完成各自的任务,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从而为学校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和管理效率的真正提高奠定基础,使他们为学校发展主动做出贡献。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在学校中运用的必然性
(一)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使人才的使用更加显著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信息技术层出不穷,人类的生活在不断地变化中,工作效率在未来将成倍地提高。任何高新技术都是由人所创造、所使用并为人服务的,这反过来对人的知识、智慧、管理才能和创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和未来的科技战,实质上是人才战,知识和人才将大大升值,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同时,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的地位、价值也必然不断提高,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对人本管理也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学校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织,它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人的作用。这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学校的发展重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1.学校发展——“众人拾柴”的过程: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人力资源开发是现代人事管理的新概念。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而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力资源。学校的管理是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的,也就是一切为了教育人。现在的学校是多学科、多班级的,不是一两个水平高的教师就能把学生培养好,而是需要老师们的集体劳动。也就是说,一所学校要办得成功,不仅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而且还需要他们发挥共同合作的精神,充分发挥潜力。法国管理学家罗贝尔·萨蒙在他的著作中引用了亨利·明兹伯格的一段话:“管理已经成为一项主要基于分析性方法的技术任务,而制定公司战略则首先是一项综合性任务。在我看来,我首先相信知识的获取和对人的开发;相信直觉的力量,相信一种根据经验的和渐进的方法(类似于我们在学习中可能偶尔采用者);相信新生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一句话,我相信人。”萨蒙分析了这段话,他说:“无论在管理中或生产中,翻来覆去老一套的常规工作,正不断地失去其进行创新活动的基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学会使全体公司职工的创造性潜力处于最佳状态。”在学校发展中亦是如此。要在学校领导带领下,全体教师同心同力去完成学校的发展目标。
集体的智慧汇集到一起,最终决定了一个组织的成败。学校组织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众人的力量。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学校的发展就是众人拾柴的过程。它的发展就要充分开发人力资源。
2.学校人力资源是可开发的
首先,人具有巨大潜能。有人估计,一个人的大脑在他的一生中储存的知识,有可能达到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50倍。因此,人的大脑忘记容量不可能完全装满,总有空余的地方。前苏联著名学者兼作家伊凡·叶夫里莫夫指出:“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逻辑学的最新发现证实,人是具有巨大的潜能。……人类平常只发挥了极小部分的大脑功能。如果人类能够发挥一半的大脑功能,将轻易地学会四十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十二个博士学位。”这说明从人本身来说是完全具有增长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能力。
其次,学校人力资源需求可预测性和管理性。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本校的教师队伍、领导队伍的年龄结构、职务结构、学历构成等进行分析,合理优化地配置学校人力资源。同时,分析学校当前的发展现状及社会环境,国家政策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及未来自身发展趋势,以决定对学校人才数量的动态性增减。此外,教师通过上岗培训、在职培训,不断更新知识、不断调整自己。学校可以通过制度管理、效绩评定、情感管理等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
再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可以激发,使学校成为有凝聚力的集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动因。因此,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必须重视和研究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任何一所学校,凡是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前提,这所学校办好的可能性就大。工作积极性的核心是工作动机。任何人所从事的任何工作都是由一定的工作动机所引起的,因此,学校领导要及时了解教师的工作动机,同时要洞察每个教师在某一个时期内最盼望的是什么。掌握了这些原理,学校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动机,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激励。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力资源开发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项艺术。
三、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策略简述
(一)目标取向策略
不同的学校其管理的思想和策略是不同的,这可以从学校的管理目标取向反映出来。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必须确定以学校成员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个人发展和更好地完成其社会提供条件,不断提高教职工和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最终目标。过去的学校管理以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管理好人财物和信息等工作为中心,这种以任务为中心的目标取向往往易忽视人的因素在管理中的特殊作用,只把个看作是管理工作的过程和方法,把管理体制只看成是约束人、管理人的手段和工具,把管好工作管好财物作为最终目的,因而使管理制度不是为人服务,人成为制度工具,人为制度服务。这种情况下的人力资源,无疑就是西奥多·W·舒尔茨所说的人力资本。它显然是一种物,而不是真实意义上的人,因而也不是我们所说的人本管理中的人。“人力资本”仅是对人在经济动力中的贡献的物质的、量化的因而是简单的描述而已,是一种便于作经济分析的人格的物化。而人本管理的目标取向则注重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明确学校管理的各项活动都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中心,把关心工作和关心人统一起来。使成员的全面发展和完善符合社会的形势,把提高干部、教职工的素质与提高学生的素质统一起来。
学校中的人由于知识、经验、阅历、态度、各自的利益等不同,因此目标存在着差异性。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善于把他们的目标协调起来。这不能仅仅靠命令和强制来统一目标,只有通过把做好工作完成各项任务和尊重人、关心人、提高完善人的素质使领导、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目标趋于一致。实现工作目标是重要的事,但关键的是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人们的身心、能力、知识的发展,使人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使人的创造性潜能极大地发挥。这种目标的协调性、一致性体现了管理工作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
以人为本,提高教师的素质,就要注意教师的在职培训。教师在职培训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它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出胜任新世纪的教师角色任务并能承担面向未来的一系列挑战的教师,以避免教师面向复杂的新挑战和对自己的工作情境不甚了解而造成不适应和出现恐慌的情况。因此,学校要大力支持教师在职培训活动,为他们做好各方面准备,如财力上的支持,同时采取鼓励措施,使更多的教师能顺利进行培训。
(二)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
以人为本的管理,对人的管理要求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他们的创造精神。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的调查研究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一般仅需发挥20%~30%的能力,即可保证不被解雇。如果得到充分激励,则职工的能力可以发挥80%~90%。其中50%~60%是激励的作用所致。对教师也同样要采取多方面有效激励措施。
有效的激励是教师努力工作的动力源泉,能使他们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教师间或与领导处理好关系等,能自觉地从学校的利益考虑问题,更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领导者一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为发展目标或任务做贡献。因此,要从真正为教师着想出发,用科学的激励方式以收到更好的激励效果。这主要有目标激励、参与激励、经济激励、领导行为激励、支持激励等。
1.目标激励,是激励的基本方式。它是学校确立本校的发展目标,教师可根据此目标确立起个人的行动目标。其中要把握以下几点:(1)学校目标有积极作用。既能促进个人、又能促进学校的良好发展。(2)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协调一致。(3)学校目标明确,不要过于抽象笼统。(4)学校目标有价值。既让被激励者认识到实现目标对集体、对自己有意义。目标价值越大,教师投入程度越高。
2.参与激励,就是让教师参与管理、参与决策,以提高教师的投入程度。教师的参与管理可以激发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使他们把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统一起来。同时他们会感到自我价值的体现,感到自己是学校中重要的一员。当其意见被采纳时,便会产生心理上的满足。这还有助于密切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增强民主气氛,产生向心力。
3.经济激励,主要是用工资、奖金、福利等去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实践证明它对稳定教师队伍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但要注意不要把物质激励孤立起来,要使其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提高人们对经济激励意义的认识。
4.领导行为激励,是指领导以身作则,用自己高尚的品行影响激励教师。古人讲:“其身不正,虽充不行;其身正,不令而行。”领导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业务素质;二要以身作则,即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身先士卒。领导者的高尚品质、出众的能力和模范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号召力、影响力和对教师工作的吸引力。
5.支持激励,就是领导者对教师的良好行为予以承认、肯定和支持,这也是人们的一种心理需求。领导首先要信任教师,以使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放开思路去工作。尊重教师也是重要的一点。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意见、教学和科研成果。对工作好的教师要予以表扬并充分理解他们工作中的难处。
(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必然会同他人结成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人与人之间,由于满足人各自的需要,就会产生亲密的关系,双方都会感到心情舒畅;反之,就会关系疏远,彼此矛盾,甚至敌对。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否对学校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学校中人际关系和谐,有助于学校形成有凝聚力的组织,促进工作效率。对个人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保持心理平衡,从而能积极投入工作。因此,学校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重视学校管理中情感管理的作用,沟通的作用,同时,校长要掌握人际调节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