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节气氛活跃,高质量的音乐课堂,需要教师丰富多彩的身体语言去引导。在音乐教学中,把“身体语言”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能起到了“启发与引导、帮助识记、调节与调动积极性”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启发与引导;帮助识记;调节;调动
人们常说,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就要“精神集中,专心致志”,这就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注意。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感官指向和思维内容的集中。1注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是人们能细致观察、良好记忆、创造性想象、正确思维的重要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运用好身体语言,特别是“手势与眼神”,提高学生注意力。
一、身体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启发、引导”作用。
学生对教师语言的接受和反馈,很大程度上要借助教师的表情、神态、风度等做出综合判断。也就是听觉还需要借助视觉、形觉的帮助,形成一个清晰、准确的判断。因此教师应当追求语音、神态和形态的吻合,直至“声、神、形”的合一。
例如:音乐教学中的导入部分。导语是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的桥梁,犹如导游引领,把学生引入音乐殿堂一样,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在学习歌曲之前,教师可以像歌手一样,给学生范唱歌曲。用“歌星式”的表演作为歌曲教学的开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眼神和面部表情,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
歌曲合唱成功的关键,是学生要明了指挥的手势与眼神。在起拍的瞬间,指挥要用手势预示出速度、力度、情绪等。
例如:小学六年级歌曲《洛列莱》。其歌曲节拍为6/8拍,其特点是歌曲的每一乐句都起于弱拍。在指挥歌曲时不仅要让学生明确教师手势的走向与表示的时值,更重要的是眼神的预示、拍前的提醒,以便学生准确的表现。
如乐句:
手势和眼神代替了语言的阐述,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无声胜有声使他们更容易进入到角色中。
二、身体语言在音乐教学中“帮助识记”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非常重要,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就特别强调节奏的重要性,他把培养学生节奏感作为提高音乐素质的中心环节。学生学习节奏就是从一些基本节奏开始。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能使学生更快、更准确的掌握节奏名称和时值,我就把各种节奏加上不同的手势动作、编出不同的读法,来帮住学生准确识记。
例如:
3、( xx ) 八分音符节奏,加入的手势动作:把左右手的食指当做两根节奏棒,用右手食指打在左手食指上,并从下到上做出两次向上(↑↑)的动作。 读作:打打。
4、( xxxx )十六分音符节奏,加入的手势动作:把左右手的食指当做两根节奏棒,用右手食指打在左手食指上,并从下到上做出四次向上(↑↑↑↑)的动作。读作:快快快快 。
6、( x.x )符点八分音符节奏,加入的手势动作:把左右手的食指当做两根节奏棒,用右手食指打在左手食指上,并从左到右做出一次四分之三的扇面形手势和一次十六分音符(快)的手势。读作:打啊快。
在这整个过程中,手势与语言的巧妙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的帮助学生清楚地识记节奏的名称和时值,学会各个音符节奏。
三、身体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调节、调动”的作用。
任何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3教师在前半节课的新歌教学后,可以采用能吸引学生的巩固练习方式,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教师手势的不断变换,辅之眼神,来锻炼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合唱中。任何一首歌曲都应有不同的处理、都应有对比,那么手势的变换就会有差异性,把教学活动赋予一种变化,使之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心理学上引起注意的因素中讲到:目的任务越明确,随意注意越持久;刺激物的新异性与刺激物的对比差异大小及刺激物的变化运动都易引起不随意注意。
综上所述,教师的身体语言应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身体语言运用得当,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力,而且师生之间还可以形成一种默契,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
[2]秋里.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10月第一版.
[3]高明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论文作者:陈小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手势论文; 节奏论文; 学生论文; 食指论文; 音乐论文; 识记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