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论文_李洪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观察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中应用保守疗法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开展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的患者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性分组,就保守治疗方法(参照组,n=31)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方法(治疗组,n=31)应用后对患者的脊柱后凸角度、椎体前缘高度及疼痛评分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的脊柱后凸角度、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中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方法,能够改善其脊柱后凸角度、椎体前缘高度,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在骨科中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患者以绝经后女性为主要患病人群,致病因有患者骨强度下降、骨量降低、骨脆性增加等因素,对患者身心带来的不良影响较大。保守治疗为临床中常用方法,但由于受骨质疏松性影响较大,该方法治疗效果并不显著。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应用极大的弥补了保守治疗的不足,对患者治疗带来的积极影响较大。本文主要就上述两种治疗方法展开分析,现总结分析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治疗时段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诊治的62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并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满足临床制定的关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诊断标准;并经CT检查、X线检查确诊;本次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获批,排除了年龄>80岁患者;不满足性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指征患者;伴有心、肝、肾重要合并症患者。以治疗方法展开随机分组,分为参照组及治疗组各31例,其中参照组女性与男性各20例、11例,年龄为62-76(69±3.6)岁,病程为9-12(10.5±1.8)个月;治疗组女性与男性各21例、10例,年龄为64-76(70±3.3)岁,病程为11-12(11.5±1.2)个月。经统计学软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服用钙片进行骨质疏松状况的缓解,参照组应用保守治疗方法,方法为指导患者在硬板床上保持仰卧体位,并在骨折部位垫软枕,实现对脊柱后伸展,保持10d的静卧休养。给予患者活血化瘀药物、镇痛药物等开展对症治疗。在患者疼痛不适有改善后,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康复,内容有平卧四点支撑法等,在进行3个月后协助和指导患者进行床下活动[1]。

治疗组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方法,①术前实施常规性影像学检查,对患者病灶进行明确定位。②实施术前硬膜外麻醉,并调整患者至俯卧体位以确保手术的顺利操作。在X线透视下确定一单侧椎弓根为手术入路后,在患者正位椎弓根外的上方和矢状面15°夹角处实施穿刺,在将导针插入后经穿刺针拔出,并将工作导管放入,将导管通过骨钻后到达椎体前壁的2-3cm处位置后,将骨钻取出。③应用导针探查工作通道,在确保其畅通后,将导针去除,并将注入显影剂的扩张球囊放入,在X线透视下去缓慢将球囊进行扩充,在椎体高度上升至满意效果后,停止球囊扩充,并将显影剂抽出,缓慢地在伤椎注入PMMA骨水泥,经X线透视辅助中确保骨水泥沿着患者骨小梁间隙的毛刺状侵润直至椎体边缘位置,待注入效果满意后将穿刺针拔出。④术后实施常规抗感染治疗,术后8h指导患者开展下床活动[2]。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的脊柱后凸角度、椎体前缘高度及疼痛评分。其中伤椎前后脊柱后凸角度、椎体前缘高度评判标准:中柱椎体高度与治疗前相比,柱椎体高度提升,Cobb角无变化时表示治疗效果较好;如果柱椎体高度下降,Cobb角存在变化时,若患者的中柱椎体高度升高、Cobb角无显著变化,则说明治疗情况较好表示治疗效果较差。疼痛评分应用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进行疼痛程度的评定,分数越低表示疼痛不适越低。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属性为SPSS23.0,计量资料(脊柱后凸角度、椎体前缘高度及疼痛评分),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并存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脊柱后凸角度、椎体前缘高度情况对比

两组脊柱后凸角度变化、椎体前缘高度治疗前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及脊柱后凸角度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脊柱后凸角度、椎体前缘高度比较(°)

3 讨论

随着不断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发展,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该疾病在应用保守治疗中,以抗骨质疏松药物、物理治疗等方法展开,不仅治疗时间较长,其治疗效果并不显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椎体后凸成形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缩短了治疗时间,也能够获取较好的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及脊柱后凸角度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1.保守治疗方法内容包括物理治疗、镇痛、外部固定、康复训练等,但由于患者以老年群体为主,骨质疏松程度严重,加之较高的骨脆性,在单纯应用保守治疗中,不仅难度较大,治疗效果也不理想。甚至会导致患者发生程度严重的后遗症,极大的影响了其预后质量[3]。2.椎体后凸成形术基于传统的椎体成形术做出了进一步的改善和发展,治疗原理为对患者的椎体内灌注一定的骨水泥来确保椎体保持较好的强度和稳定性,有利于患者疼痛的缓解。在治疗开展中使用球囊在患者的椎体内扩张,提供了有利的工作场所,进而为骨水泥的顺利灌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降低了骨水泥渗漏现象发生。在以上操作进行中,实现了肺栓塞、静脉栓塞及脊髓损伤等症状发生率降低,从而实现了对手术风险的控制,极大的解决了传统手术带来的问题,对患者形成较好的保护作用[4]。

综上,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中,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方法,能够获取较好的骨折治疗效果,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疼痛不适。但由于本研究受研究时间、样本量等影响,椎体后凸成形术方法的深远影响需要临床作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任飞,王福平,杜向东.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的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9).904-905.

[2]刘玉春,樊俊刚.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7):759-761.

[3]陈琛,李大伟,王琦,等.微创保守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成本效果评估[J].中国骨伤,2016,29(7):614-618.

[4]仇志学,单中书.28例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治疗观察[J].创伤外科杂志,2017,19(3):203-206.

论文作者:李洪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论文_李洪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