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中国画教学难,水墨人物更难,对于很少有机会接触过中国画学习的初中学生来说,毛笔的执笔、运笔、水墨技法等都不熟悉,要让他们在学校班级课堂教学中进行水墨人物画创作是十分困难的。针对这一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水墨人物教学三阶法”(第一阶:线描表现法;第二阶:线面结合法;第三阶:水墨没骨法)。由易到难、由繁入简,较好地解决了中小学水墨人物教学中的三难(造型难、用笔难、用墨难)问题,在学生的笔下挥洒出了一幅幅水墨淋漓、稚拙天趣的画卷。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国画人物教学的技法难、主题创作难、班级大课教学难等问题。
四川境内的大凉山是中国彝族最大的聚居区,这里群峰横垣、峡谷深险,古人喟叹之为西南奇险。解放前由于自然地理上的天然屏障,使凉山的地理环境处于相对孤立和封闭的状态,社会制度自成一体,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彝族传统文化在这里得以完整保留,并按自己的方式延续和发展。彝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员,拥有渊远的历史,凉山彝族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独特多姿的民族风情和古老而神秘的文化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人士进入凉山“探秘”,尤其每年七月火把节更是彝族的盛典。风靡神州的音乐组合“彝人制造”就来自神秘的大凉山,他们以古典与现代、民族与流行、原始与前卫的完美结合创造了狂野的呼唤——“彝人制造”的神秘音乐。他们说:“所谓彝人制造,就是彝人制造我们,我们制造音乐,音乐制造美。它也是民族和时尚的代名词。”“彝人制造”的成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在民族艺术中吸取营养也可以创造不愧于时代的新的艺术作品。
近几年来,我校参加了由四川省教科所美术教研员冯恩旭老师牵头的“四川地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本土与创新”课题实验项目。借此契机,我校选择了彝族文化作为我们的课程开发题材。我们怀着对彝族文化艺术的崇敬和向往之情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相关图片、视频、文字、民族工艺品等资料,然后整理制作成精美课件。在美术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彝族火把节、彝族歌舞视频感受彝族人的火热激情,通过大量图片了解彝族的生活习俗、独特的文化艺术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崇拜。彝人创造的朴实而独特的文化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点燃了学生表现彝族风情的创作热情。
在教学中我选择了运用中国水墨画技法来表现彝族人物风情。在近代画家中,女画家周思聪表现彝族风情人物的水墨画十分成功,是我教学中借鉴的经典。但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中国画教学难,水墨人物画更难,对于很少有机会接触过中国画学习的初中学生来说,毛笔的执笔、运笔、笔锋的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轻)、水墨技法等都不熟悉,要让他们在学校班级课堂教学中进行水墨人物画创作是十分困难的。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水墨人物教学三阶法”,由易到难、由繁入简,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中小学水墨人物教学中的三难(造型难、用笔难、用墨难)问题,在学生的笔下成功挥洒出了一幅幅水墨淋漓、稚拙天趣、妙趣横生、优美和谐、意境深远的凉山彝族风情画卷。
一、“水墨人物教学三阶法”的第一阶:线描表现法
本阶教学分三步走,教学重点为线描练习,解决学生用毛笔勾线造型难题。
第一步:画人物创作稿。
向学生提供大量彝族人物图片并分析彝族人物面部、头饰、服饰特点,如:男子头顶“天菩萨”、右前方扎成拇指粗的长椎形的“子尔”(汉语称“英雄髻”), 左耳戴大耳珠,身披“擦尔瓦”( 羊皮披毡),下穿宽脚长裤;妇女头戴包头、身穿绣花大襟右衽上衣和“百褶裙”等。并注意老人、小孩、妇女的特征才能较形象表现彝族人的特征,而且还要注意在画面中添加相呼应的彝族人生活环境,如:羊、羊圈、土房、漆器等。
第二步:学习执笔、描线的方法。
据统计一个初中班在小学阶段学习过中国画和书法的学生总共不到1/5,因此,首先就要教会他们正确的执笔方法。教他们用五指执笔法,使笔杆在手中稳固而又可以转动,教会他们运用指头、手腕、肘和肩的配合达到灵活用笔。通过中锋行笔描横线、竖线、斜线、螺旋纹线、不规则曲线等线的练习掌握运用毛笔描线技法。通过粗细不同、浓淡变化、曲直搭配的描线练习,学会中锋、侧锋用笔的提、按、顿、挫等技法,学习线的多种表现力,熟悉生宣纸的性能和初步了解水墨的浓淡变化和水份的控制,感受运用笔、墨、水而形成的水墨韵味。
第三步:毛笔线描实践。
学生根据自己创作的《彝族风情》铅笔稿完成线描作品。描线时可以先勾浓墨线再用淡墨线破或先用淡墨勾线再用浓墨线强调。注意用笔的干湿、浓淡、枯润、粗细,线的起笔、运笔、止笔随结构运动而变化(运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及提按)。在这一阶学生只要解决了用笔、调笔、用墨、用水的技巧,就能画出较好的线描作品。(附学生作品)
二、“水墨人物教学三阶法”的第二阶:线面结合法
此阶教学重点为水墨技法练习。教学中先赏析名家水墨人物画中的墨色浓淡变化与点线面构成,再让学生练习水墨技法中的浓破淡、淡破浓,然后在线描稿的基础上增加作品的水墨味。
线描稿中比较明确的块面用水墨色块渲染,在教学中强调墨色分层绘制,浓淡墨分别添加。思考总结重墨出现的合理位置如头发、深色衣服、较少的点景等,以及淡墨和留白的分布位置。运用毛笔侧锋、羊毛排刷大胆画出有浓淡变化的块面,在线面结合中营造体积、质感、虚实、疏密、黑白、浓淡、轻重、干湿、参差关系。通过本阶的学习,学生的线描稿出现了一定的水墨韵味。
三、“水墨人物教学三阶法”的第三阶:水墨没骨法
先描线后画水墨效果,作品中墨线与水墨块面不能很好融合,出现线面分离的问题,尤其是淡墨中的浓墨线更显生硬、缺少变化,作品效果不够理想。我们探索把传统的没骨花鸟技法运用到我们的国画教学中,即让学生根据前面的线描稿大胆运用水墨直接铺设形像块面,面部五官等须刻画的部分可以留出来以线表现,不怕造型不准或不具体、形不足之处再用浓淡不同的线描加强形象形体和增加画面的虚实对比。作品中弱化了线条、凸显水墨肌理与水墨构成。造型基础较弱的学生可用前面的铅笔线描稿衬在宣纸下用水墨没骨技法也可轻松完成作品。学生在自由的创作环境中线面结合、水墨渲染,画出了一幅幅质朴、水墨韵味十足,形式感很强的水墨彝族人物画。(附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彝族文化”水墨画展区实景
“水墨人物教学三阶法”是我在初中国画教学中的有益尝试,较好地解决了国画人物教学的技法难、主题创作难、班级大课教学难等问题,对国画山水、花鸟的教学有启示意义,特别是在彝族风情的创作中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和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也培养了学生多元而宽广的人文情怀,我们觉得探索是值得的,也将永不停步。
参考文献
[1]巴莫姊妹彝学小组 编著 四川大凉山[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2-5页。
[2]百度百科词条 “彝人制造”[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621846.htm。
论文作者:胡佳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彝族论文; 水墨论文; 学生论文; 人物论文; 技法论文; 浓淡论文; 线描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