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娜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黄泥铺中心小学 233100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很明确的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语文因其学科特殊性,将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主阵地之一。本文通过笔者多年来的实践与总结,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 小学语文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52-01
在小学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会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语文是作为基础学科,对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和意志品格锻炼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语文教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挖掘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将通过分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着重阐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随着新一轮教育体制改革的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了当前小学的重点工作,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逐渐成为新时代的内涵。近年来,小学生犯罪或者自杀的现象逐渐增多,这与小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心理情况是有直接关系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合理调节小学生的心理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提上了日程。教师有责任帮助小学生改变错误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后备力量,所以提高对小学生的重视,教会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小学教育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是保障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教师应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树立榜样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体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自身应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关爱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给小学生树立起榜样,促进小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传播正能量的文章,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文章来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数星星的孩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会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语文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缜密的思维、语言的魅力以及规范的言行都为小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榜样,让小学生可以真正成为爱学习、爱生活、爱思考的好孩子。语文教师情感细腻,教学有激情,是塑造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关键。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使小学生既获得知识,又掌握技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联系日常生活实际,优化小学生的性格特点
语文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设具有生活化的课堂情境,营造高效、愉悦的语文课堂氛围,让小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优势,陶冶自己的情操,改变错误的观念,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同时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受到良好的效果。同时,针对小学生的不良性格,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以纠正,通过把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到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轻松的语文学习环境能够帮助小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抓住小学生在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引导,更加直观清晰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三)营造开放性的语文课堂,平等对待每一位小学生
新课改以后,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尊重小学生的需求和意见,提高教学水平,重视师生关系的培养,促进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发展,同时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动态,教学面向全体小学生,不搞特殊化和差别化。以往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自认为比学生高一级,在课堂中对学生发号施令,使语文教学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多鼓励、信任、表扬学生,激励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通过实际的教学工作,语文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善于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教学氛围,让小学生在课堂上有自由的空间和发言的权利,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只有当小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后,才会积极配合语文教师。
(四)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资源,合理渗透心理教育
语文教材中涵盖的资源广泛,不仅包含文字写作等基础知识,还包括思想道德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等。只要语文教师能用心的挖掘,就一定可以极大地拓展教学资源,为小学带来全新的体验。教师要把心理健康内容从教材中提取出来,并且详细地给小学生讲解,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在语文课堂中,我经常会安排辩论赛或者演讲比赛,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来激发小学生的潜力。辩论赛上可以选择一些心理健康内容作为辩题,使小学生在寻找辩论资料的时候对心理健康有新的了解。教师还可以在每学期的开始,让小学生把自己假期做的事情与其他学生分享,提高小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课堂也更有利于小学生学习,使小学生感受到快乐与活力。
三、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积极的意义,在小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使小学生的行为更加规范,使小学生的思想更加健康,使小学生的能力更加突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把小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促进小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挖掘小学生的潜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文婷.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语文学刊,2010(4).
[2]张凤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2(18).
论文作者:岳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小学生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语文教师论文; 小学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心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