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与时俱进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们党的一项基础性常备性工作,是党的传家宝,是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它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是和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能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性分不开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结合实践的发展继续保持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品性,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以往的优势。那么,思想政治工作为什么要与时俱进?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内涵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做一简要阐释。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含义
与时俱进,顾名思义,就是说要与时代前进的脉搏和实践发展脚步保持高度一致。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就是指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随着客观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变化自身的内容和形式、方针与原则、方式与方法等。也就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能够根据客观条件与环境的变化,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自身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前瞻性地进行工作。所以,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性至少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其一,继承性。继承以往积累的历史经验并加以利用是所有科学发展与前进的基本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对以往文明加以继承的历史。这一规律对思想工作也是适用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做到与时俱进,就不能抛弃自身的历史,而应当是一个自觉扬弃的过程。即要善于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剔除那些在实践中已经被证明是不良的、无效仰或有害的方式、方法、内容和形式等因素,而将已被证明有效的成分加以保留和发扬广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否则必将重蹈历史覆辙而使工作陷入困境。
其二,创新性。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还要求主体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摸索新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邓小平说过,我们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本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那些,但是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的方法也不同了。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要继承过去的优良传统,又要在新的实践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其三,前瞻性。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还应当具有前瞻性,即与时俱进不是一味儿被动地跟在实践后面亦步亦趋,应当在认真思考现实的基础上对未来作出科学的预测。要围绕这种预测来开展工作,最终将各种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前瞻性是更高级的创造性,是更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与时俱进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客观必然性
从总体上讲,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性,是由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决定的。由于实践的发展,客观条件和环境的改变,必然要求人们改变以往对世界的看法。特别是无产阶级政党,因为肩负着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使命,就不能不注重观察外部世界的发展,并由此而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指导思想,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部分,从广义上讲,是以宣传马克思主义先进意识形态、帮助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树立无产阶级先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为主旨的工作。从狭义讲,它要以及时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要任务,以党的当前政治任务为核心,围绕政治任务展开工作,动员人民群众为实现党在本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而奋斗。所以,思想政治工作也必然是与时俱进的。具体地讲:
首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是一门与时俱进的科学。和所有科学一样,马克思主义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的几个教条,而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的,是在实践中产生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既然她来自客观实际,而客观实际又是错综复杂、不断变化的,那么反映客观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也不能停止不前,必然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用适合于新的历史条件的新经验、新知识、新原理来丰富、发展、完善自己。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不断地从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中提取出规律性认识,并根据实践的需要进行新的探索,提出新的理论来丰富自身。从马列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再到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在其自身发展的每一个重大阶段,都最大程度地吸取了那个时代的文明成果,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前人探索的理论。而这些理论成果,正是指导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迫切需要人民群众加以掌握,从而转化为真正的物质力量。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任务,就是要把这些已有的和新探索的理论传输给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所以,马克思主义本身的与时俱进性,必然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性。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要与时俱进。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整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不同的,要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而发展。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中心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早日争取革命的胜利。那么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服从和服务于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总方针。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就是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应地,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围绕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而开展,动员人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另外,即使在同一个大的历史时期,在总任务不变的前提下,党也会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对原有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出调整和补充,从而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正是由于党的任务的阶段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做到与时俱进。
再次,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也是为了迎接时代所提出的挑战。一方面,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我们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断前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日趋完善,社会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都日趋多样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客体、介体和环境都随之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而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在给我们提供了发展自己、融入世界的机会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与世界交往将更加密切,在利用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政治领域的斗争和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的相互交错、相互激荡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尖锐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在成长为一支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的强大力量。西方某些反华势力时刻没有放弃演变分化中国的图谋,他们利用自身在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用各种手段向我们宣传灌输西方的价值观念,同我们争夺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而且,他们的宣传手段、宣传策略和宣传方式都是极为高明、极为隐秘的。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果还停留在以往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上,就会在这场宣传战斗中打败仗。而这,不仅仅是个亡党的问题,而且是个亡国的问题。这就要求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保持原有优良传统的同时,还必须认清形势,找出差距,大胆革新,勇于借鉴西方国家的长处,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排除和战胜各种错误东西的干扰,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强大动力和保障。
三、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应该遵循一定的方针原则,这些原则着重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它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还是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所要遵循的一个根本原则。只有坚持这一科学体系并以之为指导,才能保证与时俱进的根本方向。在当前,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最直接的就是坚持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应该体现中国最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一致,从而完成自身的使命。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应该遵循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紧围绕这个大局来寻找新方法,探索新思路。在当前或者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定时期内,必须而且只能围绕大局,而不能再有什么其他的大局。
再次,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应该坚持实事求是与勇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实事求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敢于正视存在的问题,不回避矛盾,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将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相结合。以实践作为检验思想政治工作成败的唯一标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规律和其他科学规律。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勇于创新。从而将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四、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作为一个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前进与发展,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内容、形式、手段、机制、方法、载体、环境等方方面面下功夫。但最重要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应该改变人们的观念,树立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唤起全党全社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要让人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事业,而是全体人民的事业。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决定着党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要理解在全党、全社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懂得“思想政治工作决不是可有可无、无所作为的,而是必不可少、大有可为的”。动员全社会成员都来积极参与,使人人都成为教育者,人人都能受到教育。在全社会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存土壤。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形态的运作方式,进一步摸索有效的运作方式。
其次,应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自身素质。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的总称。他们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实施者和调解者。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好坏。所以,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主体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将成为一个关键性因素。只有主体素质的不断进步,才能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提供一个前提性、根本性保障。否则,与时俱进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般而言,主体素质应包括:较高的政治觉悟,优良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知识素养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要提高这些素质,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地学习。学习新知识、新经验、新技能、新方法等等。当今时代已经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任何一个人如果丧失学习知识、改造自我的能力,都将为时代所淘汰。这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身性质就决定了主体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这一工作。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不断增强主体自身的信息素质就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了。所谓信息素质,就是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人们所应具有的信息处理的实际技能和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使用和消化的能力。在信息社会中,特别是网络化的环境下,教育者要发展、生存和适应社会,其信息素质就成为关键性因素。因为信息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主体学习知识、改造自我能力的强弱。信息素质较高,那么,相应的其他素质就能在较短的实践内有所提高。所以,提高主体的信息素质,进而提高主体其他素质,就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条件。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应当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思想政治工作在不断充实完善自身内容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注重心理学、文学、艺术等各门学科的综合运用。力求做到群众喜闻乐见,讲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避免老套子,僵化呆板。充分利用一切现代化高科技成果,如广播、电影、电视,特别是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一崭新的载体形式。互联网的出现,在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能否成功利用这一崭新的工具,为我所用,将成为衡量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参考标准。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最关键的就是如何探索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和互联网的有效融合。从本质上讲,思想政治工作和互联网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利用互联网是为了更好实现我们的工作目的,在实践中,不能搞形式主义,为了赶时髦而用之。要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和互联网之间的结合点,研究在哪些角度、哪些方面、哪些内容可以实现两者的结合。同时,即使在两者可以结合的领域,两者结合也有个度的问题,应该按照具体工作的要求,努力实现最佳程度的结合。最终实现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的融合,人文气质和科学精神联姻。
第四,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还要求重新认识客体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以往,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将客体放在一个消极被动的接受者的地位上,这种做法不但忽视了客体的主体性,而且降低了教育效果。其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之间是一个平等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双向对象化的过程。客体是受教育者,同时也可以是教育者。在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如何调整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既要发挥自身的主动地位,又要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客体,将是一个必须具备的能力。而客体也应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整个教育过程之中。只有主客体双方的主动性都调动起来了,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方法和途径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以上仅仅做了一些原则上的简要论述。具体的操作过程还应该交给实践来回答,并在实践中接受进一步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