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危机论文,对策论文,我国论文,全球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对于中国旅游业来说注定是“悲喜交加”的一年。从年初南方雪灾开始,到“3·14”西藏打砸抢事件,再到“5·12”汶川大地震,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对中国旅游业造成重创。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08年8月8日至24日在中国首都北京成功举办,中外游客汇聚北京,极大推动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全球金融海啸再次对中国旅游市场造成伤害。
由年初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不仅引发了全球金融动荡,而且开始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随着股市暴跌和信贷收缩,投资者信心崩溃,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纷纷陷入衰退,世界经济步入停滞甚至衰退的风险明显上升。金融危机及其所带来的经济衰退必然对我国入境旅游产生很强的负面影响。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入境旅游造成的影响
1.主要客源国家入境人数总量下降
我国入境旅游客源主要来自于香港、澳门、台湾、韩国、日本、俄罗斯以及东南亚等周边地区和国家。目前这些国家和地区均已深受冲击,股市暴跌,经济放缓。此次金融危机,其破坏力的深度与广度都远远超过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尽管北京奥运会给我国入境旅游带来了很强的拉动效应,但2008年全年依然出现同比负增长。
作为我国第一大入境客源国,韩国的经济也受到显著影响。韩国统计厅2008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企业景气指数预测仅为65,为最近10年来的最低点。韩国财政部年底发表的一份报告说,此次金融危机使韩国经济发展持续放缓,2009年经济增长率可能降至3%至3.5%。2008年1~12月,韩国来华游客人数同比下降高达17.09%,入境人数仅为396.04万人,而在2008年的最后一个月份韩国来华人数同比狂跌39.13%。我国第二大入境客源国日本的景气指数也持续恶化,股市暴跌,经济下滑。2008年1~12月,日本来华游客人数同比下降也高达13.36%,入境人数仅为344.61万人。东南亚市场亦不乐观,菲律宾、印尼和泰国在2008年12月份跌幅均超过了15%,其中印尼和菲律宾在继10月份狂跌15.37%与20.94%之后,在11月份同比再跌26.50%与27.34%。俄罗斯市场虽在前9个月同比增长,但也已尽显疲态,10、11、12月份入境人数同比下降6.79%、14.48%与29.03%,跌幅持续攀升。在远程市场方面,我国入境客源的主体是欧美的发达国家,目前这些国家股市低迷,企业投资缺乏信心,私人消费普遍缩减。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公务旅游还是消遣旅游都将受到影响。其中美国是我国远程市场的最大客源国,美国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也是受到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2008年1~12月,美国来华游客人数同比下降6.04%,入境人数仅为178.64万人。其他英国、德国、加拿大与法国等我国主要远程市场的入境人数均出现了同比下降[1]。详细数据见表1、表2。
2.港澳台入境旅游人数下滑严重
一直以来,港澳台是对我国大陆入境旅游贡献最大的客源地区,尽管近几年,港澳台入境人数占总入境人数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依然是最大的客源地区。在2008年,港澳台入境人数占总入境人数的比重仍能够达到81.29%。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港澳台市场亦不能独善其身,股市低迷,经济受挫,疲态尽显。自6月份开始至12月份,香港市场已经连续7月出现同比入境人数下降,在奥运会如火如荼的8月份同比下降4.79%,成为2008年度前12个月份中同比降幅最大的月份。澳门、台湾市场亦不乐观,2008年度前12个月份中,澳门市场仅有4个月份出现同比增长,1~12月份仅完成2296.63万人次,同比下降0.95%;台湾市场更是仅有2月份1个月份出现同比增长,1~12月份仅完成438.56万人次,同比下降率高达5.24%[2]。
3.外汇收入与入境人数同步下降
入境旅游接待收汇与入境人数一样也呈现了下滑态势。在2008年1~12月,我国旅游总收汇408.43亿美元,同比下降2.57%。我国主要客源国家与地区中,除香港、澳门由于年初有较大增量而出现外汇收入同比增长外,其余市场均出现同比下降,特别是海外市场出现较大幅度下降,降幅高达5.90%,整年仅收汇236.99亿美元,见表3。
4.入境人数降幅逐月增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在全世界的不断深入和范围的不断扩大,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与外汇收入逐月下降,并有愈演愈烈之势[3]。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前4位客源国从10月份到11月份同比下降幅度进一步增大,其中我国第1客源国韩国11月份同比下降率高达37.18%,比10月份下降率高出17.9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8.80%,仅完成入境人数23.83万人。再以刚刚成功举办了第28届奥运会的北京为例,自奥运会后,入境旅游每况愈下。统计显示,12月份北京市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2万人次,同比下降24.7%,其中接待外国人18.7万人次,比07年同期减少26.7%,主要客源国入境人数均有所下降。11月份,北京市接待美国游客4.3万人次,同比下降23.0%;接待日本游客3.3万人次,同比下降36.9%;接待韩国游客2.4万人次,同比下降35.5%,见表4。
5.价格优势削弱[4]
在美国国内经济持续衰退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大量发行美元借以刺激经济,从而导致美元大幅贬值。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使信贷紧缩问题严重危及欧洲,并拖累各国经济步入衰退,欧元、英镑贬值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加速。进入2008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以中间价计算,升值幅度达到6.4%。进入7月份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维持在6.83水平。人民币兑欧元也在不断升值,人民币兑欧元汇率中间价今年首次破“10”,10月7日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达到1比9.328。此外,人民币兑日元、港元等其他货币也呈现不断升值态势。尽管我国的金融体系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但人民币对美元及其他货币的持续升值,将削弱我国入境旅游长期以来所保持的价格优势。
二、中国旅游业复苏对策
要走出困境,稳定旅游入境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积极拓展市场,努力保持市场份额
借“三通”东风,积极开拓台湾市场。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台北会谈达成的协议,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12月15日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来临。经过30年的努力,直接“三通”终于基本实现,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于旅游业,直航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交通条件是旅游发展最重要的客观条件,两岸直航大大缩短了两岸间的时间距离,同时交通费用也大大降低。以上海到台北为例,直航后,两岸航线截弯取直,不再绕经香港,从桃园直飞上海只需80分钟,比周末包机快80分钟,同时往返交通费用可节约近千元。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的空中直航协议,大陆地区客运包机航点增加到了21个,9个内地航空公司参与直航,将大大方便两岸之间的人员交流,推动入境旅游的发展。另外,两岸“三通”还为两岸间探亲访友、旅游观光营造了良好氛围。
继续大力开发国际市场,确保入境旅游不出现大的滑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与包括世界旅游组织在内的各国际旅游组织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促进客源互送,实现合作共赢。
2.修炼内功,优化产业
全球金融危机对于我国入境旅游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金融危机给我国入境旅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同样给我国旅游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体系带来了机遇。我国入境旅游经过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增加外汇收入、解决就业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产业结构、产品体系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出现一系列问题。现阶段,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国家为刺激经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可以把进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
首先是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我国入境旅游一直存在着入境人次多、游客滞留时间短、平均消费偏低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不能满足游客旅游过程中休闲娱乐活动的需要,导致游、住、行在全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偏大。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适时增加旅游服务设施是提高游客平均消费的关键。另外,我国上半年南方地区遭受雪灾、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对旅游设施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灾区旅游业恢复重建工作迫在眉睫。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袭击,国家采取10项措施,到2010年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这对我国旅游业来说,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遇,是完善我国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旅游综合配套水平的最佳契机。
其次是培育新的旅游增长点。对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线路产品的创新,以市场机制为主要手段,组建现代旅游企业集团和建立经营合作网络的契机。
此外,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持从业人员队伍稳定,并加强旅游业自身能力建设,增强旅游业抵御风险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加快国际旅游人才和外语导游人才的培养,在金融风暴结束后,这批人才将是我们拓展国际旅游市场的中坚力量,此时是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最佳时期。
3.政府宏观调控,制定复苏计划
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数据显示,从夏季开始在北半球旅游消费需求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旅游企业也感受到了资金的紧张。世界旅游组织分析认为旅游市场将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上半年经济衰退带来的影响将会显现,消费者有可能削减旅行支出。为应对目前金融危机可能给旅游业带来的影响,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门成立了复苏委员会,为各成员国提供准确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并在建立响应机制上给予帮助。在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宏观调控,针对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制定复苏计划,成立专门的机构为我国旅游企业提供客源市场最新信息,帮助他们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以保证我国旅游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4.企业自救,积极应对
旅游企业自身建设是旅游业度过金融危机难关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第一,积极控制成本。经营的不确定性就意味着主营业务的收入不确定,削减不必要的广告支出——因为广告费是旅行社经营费用中的主要部分,避免盲目扩大门店以及招聘大量销售人员和业务人员。第二,企业应该在此空档期做好培训,员工也可以在这段时期调休。对于受创的西南旅游业,休克疗法也是必要手段之一。另外,加强现金流管理,及时回收应收账款,认真核销不该支出的团款。旅行社行业是一个中介机构,现金流量大,旅游团队毛利低,一旦出现现金短缺就会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第三,需要冷静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修炼内功,完善体制的改革,开拓机制创新,规范业务流程,设计旅游新产品,学习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手段,加强绩效考核,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日趋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络营销,减少场地和人力成本,形成核心竞争力。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不确定性减少的时候,就是旅行社企业大发展的坦途。所以,要早作准备,多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