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医院 福建 南安 362300)
【摘要】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有效降低威胁患者生命的危险程度。方法:对29例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29例患者经过急救处理和护理,26例脱离生命危险痊愈出院,3例于入院10分钟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及早实施抗休克措施,迅速恢复正常组织灌注、氧输送和有氧代谢,给予及时的抢救治疗护理,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284-02
创伤失血性休克具体指的是机体在出现严重的创伤后发生的大量失血、失液、有效循环不足,微循环的灌注量不足,进而导致组织和器官处于严重的缺血、缺氧状态,而导致多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出现障碍、代谢功能严重紊乱等临床病理变化的一种综合征[1]。创伤性休克的患者病情进展迅速而危险,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2]。临床上有突变、多变特点,其主要原因是血容量骤减引起的,往往在快速、大量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因此及早实施抗休克措施,迅速恢复正常组织灌注、氧输送和有氧代谢,给予及时的抢救治疗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创伤性休克患者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4~73岁,以青壮年多见。受伤至急诊时间最快为10分钟,最长为6小时,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颅脑颌面伤14例,胸腹伤6例,骨盆尿道伤2例,四肢外伤7例。3例于入院10分钟内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原因与损伤脏器多,损伤程度严重以及伤后未能及时来院等因素有关。12例病人在边抗休克边行急症手术后,创伤引起的原发病得到迅速治疗和基本控制,术后康复出院。14例病人经急救处理后休克症状减轻,3天内先后护送病房进一步医治,无一例死亡。
2.急救处理
2.1 立即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取头侧平卧位,头部和躯干抬高15度,下肢抬高20度,以增加回心血量和减轻呼吸困难,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的恢复,改善脑灌流。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给氧。创伤性休克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吸氧后可改善缺氧状态,纠正缺氧对机体的危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尤其在病人有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紫绀时更重要,可常规给氧,氧流量2~4升/分,依流量持续吸入。如遇有喉头水肿或昏迷病人舌后坠,可用舌钳夹舌并在口内放一个通气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2.3 静脉扩容。休克后,机体代偿能力低下,创伤部位都有细胞内液积聚,血浆外渗,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因此快速有效地恢复循环是保证组织供氧、防止低血压所致的脑缺氧、心跳聚停和肾功能损害的前提。故须果断地开放两条通畅的静脉通道。若穿刺困难应及早做静脉切开置管,输液的速度一定要超过出血的速度,以保证液体和药物快速和充分进入体内,使重要器官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
2.4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当休克继续加重,血压急剧下降时,为防止体内重要器官发生衰竭,可在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应用血管收缩药,如麻黄素、阿拉明等,待酸中毒、水电平衡纠正后,可合用血管扩张药,如多巴胺、苯卞胺等,以解除微动脉和微静脉的痉挛,改善末梢循环和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解除组织缺氧,维持血压,阻止休克病程发展,但应严格掌握指征和用量,不能大量和长时间使用,以免加重血管痉挛,造成组织水肿,肾衰和心肌坏死等。
2.5 调节代谢障碍,改善心功能等综合措施。休克致机体缺血缺氧,易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若肾功能不好,钾排出受阻,易形成高血钾而导致心律失常及心跳停止。虽补液和用血管药物,休克仍不能缓解,故应及时给予纠正。休克的发展会导致心肌受损,心功能降低,甚至心衰,应使用适量的强心苷和5%葡萄糖合用,一般经用药后,可使脉搏由快变慢,血压升高,脉压增宽,CVP由高下降至正常。
3.护理措施
3.1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除常规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量脉搏、血压(根据病情每10~15分钟)外,还应随时观察病人的意识表情、皮肤颜色、呼吸、瞳孔、周围循环等情况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询问和检查有无合并伤,详细记录各项抢救措施,准确记录液体的出入量和病情变化,为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3.2 保持病人安静,避免搬动病人,随时检查并保证病人输液、输血、导尿、中心静脉压等各种管道的通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给氧、吸痰、气管插管等病人应注意呼吸道通畅和安全给氧,并须控制感染。
3.3 观察尿量。一般休克病人都应置尿管保留导尿,以便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同时测尿的比重和观察尿的颜色等,以提供对肾功能的估计和休克的程度。休克加重时,尿量很少,当成人尿量达30毫升/小时以上时,表示循环状态好转。
3.4 基础护理。在抢救、治疗和观察的同时,应及时处理和防止并发症,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及肺部感染,预防破伤风。做好皮肤护理,按时给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的发生。患者若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冷汗、脉压进一步缩小等症状,是休克加重的象征,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4.体会
通过对29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本人体会到,创伤性休克虽然发病率较高,但急救护士只要具有时间就是生命的概念,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抢救程序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掌握较深入的医学基本理论并系统地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就会大大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3]。
【参考文献】
[1] 岳蓉,伏军贤.创伤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急救[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17期
[2] 赵小芳.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8月第10卷第23期
[3] 李贞女.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7期
论文作者:张喜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4
标签:创伤论文; 休克论文; 患者论文; 性休克论文; 病人论文; 通畅论文; 脉压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