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科技强国观及其时代价值
张 戈 霍有光
(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摘要] 习近平科技强国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形成于十八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探索,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政治基础,把强化基础研究作为物质基石,把培养和壮大科技人才队伍作为根本之道,把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攻关核心技术,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度融合科技军民、科技政策体系,深入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对于新时代复兴中华、服务民生、弘扬正气、培养科学精神等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 习近平;科技强国;理论内涵;时代价值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国情,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及其“三步走”发展战略[1]。在十九大报告中把“建设科技强国”作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首要任务[2]25,并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中进一步规划了建设科技强国的顶层设计,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启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科技强国观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科技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强国”等重大问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一、习近平科技强国观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习近平科技强国观的理论来源
十八世纪以来,马克思、恩格斯高度关注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他们对于科技的态度和看法形成了习近平科技强国观的理论起源。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发现,科学成果的规模化应用促使社会出现分工,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3]。他认为科学既是财富的产物,又是财富的生产者,即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形式[4]34-35;社会财富取决于一般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4]216-271。恩格斯通过分析十八世纪英国工人状况发现,技术能够打破社会生产的地域限制,进而推动社会变革。他指出科技深刻影响人类知识和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不仅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5],而且能够“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成为消除城乡对立“最强有力的杠杆”[6]。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思想,带领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巨变。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为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奋斗”[7]的号召,制定了中国第一个长期科技发展规划《1956-1957 全国科学技术发展愿景规划纲要》,组织中国科学家研制出“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成果,使中国从经济困难、物资匮乏、缺少外援的困境中“站”了起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的著名论断,先后启动并实施“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为中国“富起来”奠定科技基础;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进一步增强国家科技实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力,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并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推进高技术发展,使中国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在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过程中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制定《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题从建设科技大国转向建设科技强国。
(二)习近平领导科技工作的探索与创新构成了其科技强国观的实践基础
从主持地方工作到管理国家事务,习近平始终坚持依靠科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创新推动社会进步,他对建设科技强国的探索和创新构成了科技强国观的实践来源。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把人才看作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因,指出聚集人才、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最强力量是“有吸引力、感召力和推动力的政策”[9]45-46,并强调“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这好比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9]45-46;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把科技兴农作为一项基本政策,运用科技推动扶贫、脱贫工作,发展特色农业[10];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发展科技型、外向型私营企业[11]132-133,在满足省内需求的同时升级产业结构,并强调“只有充分发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11]135;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习近平把科技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第一资源,依靠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把科技强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伟大复兴中国梦。他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拥有强大科技[1];中国要强盛、要复兴,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12]。
二、习近平科技强国观的理论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深入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攻关核心技术;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加快推进科技军民融合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以在更高程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致力于把中国建成科技实力雄厚、充满创新活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强国。
(一)政治基础: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设科技强国,首先需要强大的政治基础来确保科技事业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和平安定的学术环境,以及团结全国科技力量研发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科技,这个政治基础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统一领导,形成推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强大合力;同时不断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为科技事业顺利发展提供强大的政治保障。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国涌现出量子通讯、北斗导航、“天眼”等重大科技成果,高性能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前沿技术并进入世界领跑阶段。习近平要求全体科技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并且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万众一心,为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12]。
(二)物质基石:加强基础科学研究
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培养和壮大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强国的根本之道。习近平认为,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解决结构性人才短缺问题要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大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他首先提出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制定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和人才培养、激励机制[12],把开发人才资源摆在科技创新最重要的位置;其次尊重科研规律和科研管理规律,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致力于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再次全面改革人才使用机制,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为大规模建设人才队伍、促进人才优化配置营造良好环境;最后加强科技领域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能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科技政策的组织型人才,成为领导科技工作的行家里手和知心人[13]。习近平指出,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是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潜力;同时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做好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服务工作,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制化优势[1]。
(三)根本之道:培养和壮大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基础科学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强国的物质技术基石。习近平认为,抓住科技机遇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科技基础雄厚的国家,抓住科技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国家;中国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并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1]。他指出要着力推进物理、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研究和超导、激光、计算机、材料等应用的发展,深度融合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对量子力学、脑科学、空间科学等重大科学问题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生命、环境、工程技术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大型天文望远镜、强磁场装置等高水平研究基地,努力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指导《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的制定和实施,鼓励科学工作者坚定创新自信,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做出更多原创发现[1]。习近平指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开关,新时期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增强源头创新能力,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2]25。
(四)首要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发展
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强国的首要任务。习近平认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要抓住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重大机遇期,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生产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他敏锐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交融发展的契机,以科技创新为杠杆培育新动能,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为重点推进产业变革和优化升级,促进我国产业迈向中高端;依靠科技创新应对绿色发展、精准扶贫等重大社会问题,使科技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建立统一开放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同时构建支撑科技创新全链条的服务网络[14],激发广大群众创新活力,深度融合创新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充分认识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以科技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增添发展新动能、拓宽发展新空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领作用[14]。
(五)题中之义: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人们对都市生态认知上的不足和偏差是导致都市生态破坏行为的主要原因,对此,必须适当的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利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优势,通过广播电视、杂志期刊、电脑手机等多种渠道对都市生态方面的知识和跋扈方法进行宣传,使人们形成都市生态保护意识。同时,市政工程管理单位要从全局出发做好市政规划,并对市政工程实施中的都市生态破坏行为进行严格监督。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习近平科技强国观把筑牢复兴中华的科技基础作为出发点,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落脚点,以弘扬艰苦奋斗的社会风气、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重点任务,大力培养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为应对中美贸易争端中的短板问题提供了政策指南。
(六)活力之源: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发展需要包容开放的国际环境,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是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强国的重要环节。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全球流动速度日益加快,使创新活动呈现出更加宽泛的合作交流和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格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全面提高科技创新的国际影响力,但同建设科技强国的新时代目标相比,我国以全球化视野谋划科技开放的程度还不够大。习近平认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时代性的,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以全球化视野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全面提升科技合作层次和交流水平,在更高起点推进自主创新。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一带一路”的先导作用,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进云计算、大数据和智慧城市建设,致力于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二十一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19]734-735;不断拓展中国与非洲、东盟、南亚、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和拉美各国的科技伙伴计划,重点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与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促进科技资源共享[20];推动建立广泛的创新共同体[20],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支持优秀科技工作者到国际科技组织交流和任职,提升中国对国际科技创新的影响力和话语权[12];积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规则制定,与各国共同应对未来发展、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挑战,力争成为重要领域的引领者和重要规则的贡献者[20]。习近平指出,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中国要在更给起点推进自主创新,就要进一步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12]。
军民融合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加快推进科技军民融合是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认为,科技军民融合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建设科技强国要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军事创新体系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之中,实现两个体系相互兼容、同步发展[17]。他首先强化军民协同创新和系统布局,推动基础资源和军民互通共享,加强新材料、新能源等基础前沿和关键共用技术研究[18];其次以攻关重大科技任务和建设国家实验室为抓手,推动物联网、移动通信等民用先进技术的军事应用[18];再次加快构建军民融合发展体系,完善军民融合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清除“民参军”“军转民”障碍[18];最后统筹军民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加速载人航天、深海勘探等前沿技术向国民经济转化[18]。习近平指出,中国要坚定不移走军民融合的创新之路,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要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要和军民融合需求,加快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打好主动仗[12]。
(七)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科技军民融合
总部位于德国亚琛的FEV集团是一家国际化动力系统及整车开发的国际服务供应商。针对动力系统及整车,FEV可以提供从概念设计到最终批量生产的全部咨询、开发、测试等服务。除了传统的发动机与变速箱的开发、整车集成、标定以及汽油机柴油机本地化等业务,FEV将把重点放在混合动力、电驱动以及可替代能源领域。同时,FEV的专家团队也专注在电子控制系统、车联网以及自动驾驶等先进技术。
(八)重要环节: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改革是激发创新的引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强国的活力之源。习近平认为,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12],走科技强国之路必须系统改革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中不适合科技发展的环节,使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协同发挥作用[1],充分释放创新活力。他全面部署科技体制改革工作,首先着力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主体[15]55;其次从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领域同步改革,完善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体制机制[16];再次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扩大院所自主权和个人科研课题选择权,完善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15]66;最后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转向创新服务,发挥好组织优势[15]66。习近平指出,科技体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创难关,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2]63-64,充分释放创新活力。
三、习近平科技强国观的时代价值
胃酸过多是胃肠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适度的胃酸可以帮助消化,但胃酸分泌过多,就会出现泛酸、烧心、胃灼热等症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宋新指出,胃酸过多的人要远离以下几种食物,否则会加重不适。
掌握核心技术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的关键,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强国的题中之义。习近平认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中国要建设科技强国必须聚焦国家需求,发挥国内市场优势,加强政府规划和引领作用,发挥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创新主体作用,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他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前沿,同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制定面向2030年的科技发展长远战略[1],着力推进电子信息、数控机床等战略科技,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针对国民经济迫切需求持续攻关人工智能、高端芯片、集成电路设备等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国家安全的科技战略制高点。习近平指出,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讨不来、要不来的,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只有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12]。
(一)筑牢复兴中华的科技基础
习近平牢牢把握科学技术发展方向,全面布局科技创新发展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十八大以来,我党不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并在十九大报告中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要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首先必须拥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把中国建设成世界科技强国。习近平科技强国观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政治基础,为科技事业指明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坚持科技为民的根本宗旨,充分表达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加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1]。
(二)满足新时代的人民需要
习近平以服务人民作为发展科技的根本宗旨,依靠科技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增强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致力于满足新时代的人民需要。新时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发生重大转化,催生出增强人口健康、保护资源环境、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重大课题,使人民对科技创新提出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的需求。习近平科技强国观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主题,围绕关乎人民切身利益和迫切需要的课题推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开发;从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致力于实现平衡、充分、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改善人民生活中的巨大潜能,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深度融合科技与就业、完善现代化公共服务和治理体系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现实路径。习近平勉励科技工作者以实现人民幸福为己任,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通过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努力实现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均等化[1]。
根据Q系统支护图,Ⅰ类—Ⅳ类围岩不需要钢肋或钢拱架,Ⅴ类围岩需要钢肋或钢拱架,因Ⅴ类围岩覆盖的Q值范围较大,如果依据Q<0.1进行支护设计,可能会造成过度支护,因此Ⅴ类围岩设计以Q=0.1为基准,如果实际开挖Q值出现低于0.1的情况则重新制定相应的支护方案,Q<0.1时,围岩在锚喷支护的基础上再增加钢肋或钢拱架加强。钢拱架的间距可采用1.3 m。
(三)弘扬艰苦奋斗的社会风气
习近平深切关怀科研从业人员的生存状态,致力于为科技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待遇逐年提高,但其地位、收入和贡献依然不相匹配。从科研领域来看,人才管理制度、人才评价机制还不符合创新规律,缺乏对科研人员足够的尊重和认可;部分国企科研单位的薪酬远低于民企科研单位提供的待遇,这种情况极易造成优秀科技人才流失;从整个行业趋势来看,很多科学家尽其毕生工资所得也无法和当红明星的“天价片酬”同日而语,这种现象不利于维护公平正义,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娱乐至上”的庸俗风气。为了尊重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习近平十八大以来多次出席重大科技活动,为科学家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新年贺辞中多次提到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并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表彰袁隆平、王选、南仁东等14 名科学家院士为杰出贡献者[21]。习近平指出,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科技界要大兴爱才、敬才、用才之风[1],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鼓励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科技工作者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当好后勤部长;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12]。
(四)培养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
习近平十分重视创新环境对科技进步的深远影响,致力于培养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近年来,我国不断改善学术生态,但科研环境仍存在学风浮躁、追逐功利等诸多问题,阻碍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习近平科技强国观把弘扬科学精神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任务,增强人们的科技文化自信;通过改进学术评价机制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形成追求真知、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坚持科学监督和诚信教育相结合,引导科研人员坚守学术诚信、恪守学术道德、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22]28-32;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以指导高校、科研院所严格把关重要学术成果,对科研不端行为“零容忍”[22]28-32;加强面向青少年的科普工作和国家科普设施建设,厚植创新发展的文化土壤。习近平指出,建设科技强国要大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1],并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培养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形成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12]。
取消药品加成前后住院病人性别、年龄构成、医保身份构成,平均住院天数无差异。2016年 26 550人次 ,男性10 832人次,女性15 718人次;平均年龄为56.25岁;医保身份城镇职工20 433人次,城镇居民6 117人次;平均住院天数10.10天。2017年 27 304人次,男性10 796人次,女性16 508人次;平均年龄为56.45;医保身份城镇职工21 110人次,城镇居民 6 194人次;平均住院天数10.07天。
(五)应对中美贸易争端中的短板问题
习近平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全面改革科技体制机制,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应对中美贸易争端中的短板问题。在2018年3月开始的中美贸易争端中,中国最大的短板在于科技创新不足,尤其是关键核心竞争力不强。习近平科技强国观把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上升为国家战略,集合精锐力量攻关信息、生物、空间等关键学科,拓展芯片、材料等“卡脖子”的核心技术研究,缩小与先进国家的科技差距,创造更多竞争优势;深化人才管理制度、人才评价机制、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加快国内科技创新步伐;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实现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非洲各国的科技互惠与共享,推进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发展和高科技合作,促进中国同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科技交流,在国际竞争中争取更多战略同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6-06-01(02).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0-5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7.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45-446.
[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2.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4.
[9]习近平.知之深 爱之切[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
[10]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5-6.
[11]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12]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8-05-29(02).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R].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6,(2).
[14]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DB/OL].[2018-07-13].http://www.gov.cn/xinwen/2018-07/13/content_5306291.htm.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6]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4-06-10(02).
[17]习近平关于军民融合发展论述摘编 [J].人民论坛,2017,(18):13.
[18]科技部,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 [DB/OL].[2017-04-12].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7/201708/t20170824_134588.htm.
[19]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734-735.
[20]科技部.“十三五”国家社会发展科技创新规划[DB/OL].[2016-12-22].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6/201703/t20170315_131996.htm.
[2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8-12-19(03).
[22]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5).
[中图分类号] D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69(2019)06-0008-06
[作者简介] 张戈(1986-),女,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 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思想研究;霍有光(1950-),男,甘肃天水人,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科技史、文化史及软科学研究。
责任编辑:孙 静
标签:习近平论文; 科技强国论文; 理论内涵论文; 时代价值论文;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