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制剂对不同种类和来源饲料养分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酶制剂对不同种类和来源饲料养分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张立秀[1]2002年在《酶制剂对不同种类和来源饲料养分利用率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试验主要研究纤维素复合酶(简称VP酶:含葡聚糖酶、果胶酶、半纤维素酶)和植酸酶对不同种类和来源的饲料养分利用率的影响,并探讨用“TME”法测定酶制剂对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采用“TME”法,分六轮进行,第一~第叁轮分别测定VP酶对不同来源的豆粕、菜籽饼、玉米蛋白粉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第四~第六轮分别测定植酸酶对不同来源的豆粕、玉米、菜籽饼养分利用率的影响,每一轮均采用2×3因子试验设计,酶制剂设2个添加水平(VP酶:0和400mg/kg;植酸酶0和300mg/kg);每种饲料有叁个来源。每一轮选择56只健康、体重一致的成年艾维茵公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其中一个处理采用饥饿法测定内源养分的排泄量。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结果表明: 1.添加VP酶可不同程度提高豆粕、玉米蛋白粉和菜籽饼的能值和养分利用率,其中显着提高豆粕的干物质、钙、磷真利用率(分别提高3.88%、22.41%、14.62%);极显着提高玉米蛋白粉的蛋白质真利用率(提高18.04%,p<0.01)、显着提高干物质真利用率(提高2.66%,p<0.05);显着提高菜籽饼的钙真利用率(提高19.88%,p<0.05)。 2.添加植酸酶可极显着提高豆粕的磷真利用率(提高23.21%,P<0.01)、显着提高钙真利用率(提高39.96%,P<0.05);对玉米和菜籽饼的能值和养分真利用率无显着影响。 3.不同饲料来源影响VP酶和植酸酶的作用效果。添加酶制剂对品质差的饲料原料的能值和养分利用率的提高程度较高。 4.“TME”法可以用来评价酶制剂的作用效果。

张立秀, 张克英, 陈代文[2]2004年在《纤维分解酶和植酸酶对不同种类和来源饲料养分利用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研究复合酶(简称VP酶,含β-葡聚糖酶50FBG/g、内切-β-葡聚糖酶200EGU/g、果胶酶5000PSU/g、半纤维素酶120:KVHCU/g)和植酸酶(2 500 FYT/g)对不同种类和来源的饲料养分利用率的影响,并探讨用“TME”法测定酶制剂对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采用“TME”法,分6轮进行,第1-3轮分别测定VP酶对不同来源的豆粕、菜籽饼、玉米蛋白粉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第4-6轮分别测定植酸酶对不同来源的豆粕、玉米、菜籽饼养分利用率的影响。每一轮均采用2×3因子试验设计,酶制剂

谭权[3]2007年在《木聚糖酶与不同能量饲料定量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包括体外酶解试验、肉鸡代谢试验和肉鸡生长试验叁个部分:1.通过体外酶解试验考察木聚糖酶对玉米、小麦、麦麸和米糠的总木聚糖、水溶性木聚糖的降解效果,初步确定木聚糖酶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包括四个单因子试验,每种原料设6个木聚糖酶水平,每个处理6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能量饲料的总木聚糖和水溶性木聚糖含量不同。玉米、小麦、麦麸和米糠的总木聚糖分别为3.87%,7.11%,20.24%和9.90%;水溶性木聚糖分别为0.11%,0.85%,0.92%和0.15%。木聚糖酶对不同能量饲料的总木聚糖和水溶性木聚糖的降解程度不同,对小麦、麦麸的总木聚糖和水溶性木聚糖的降解程度最大,对米糠的总木聚糖和水溶性木聚糖的降解程度最小。玉米、小麦、麦麸和米糠中每1克总木聚糖的适宜木聚糖酶添加水平分别为34.88、25.74、11.59和8.9IU,每1克水溶性木聚糖的适宜木聚糖酶添加水平分别为1000、251.07、616.32和555.56IU。2.在体外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肉鸡代谢试验考察木聚糖酶对玉米、小麦、麦麸和米糠养分利用率和AME值的影响,确定木聚糖酶与不同能量饲料的定量关系。试验包括四个单因子试验,分别用玉米、小麦、麦麸、米糠进行代谢试验,每种饲料设5个处理,添加不同水平木聚糖酶,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玉米,当木聚糖酶添加水平为1500和2000IU/kg时,与对照组相比,干物质利用率分别提高了0.93%(P<0.05)和0.82%(P<0.05);有提高能量和粗蛋白的利用率的趋势。对于小麦,木聚糖酶水平为1000、2000、3000和4000IU/kg时,干物质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71%(P<0.01)、5.72%(P<0.01)、7.03%(P<0.01)、4.44%(P<0.05);能量利用率分别提高5.55%(P<0.01)、5.3%(P<0.01)、6.78%(P<0.01)、3.63%(P<0.05);在1000IU/kg酶水平时,脂肪利用率提高了7.01%(P<0.05);在3000IU/kg酶水平时,蛋白利用率提高了22.31%(P<0.05)。对于麦麸,在酶水平为2000、4000、6000、8000IU/kg时,与对照组相比干物质利用率分别提高2.41%(P>0.05)、8.30%(P<0.01)、10.14%(P<0.01)、7.59%(P<0.05);能量利用率分别提高6.45%(P<0.05)、11.24%(P<0.01)、14.74%(P<0.01)、12.76%(P<0.01);蛋白利用率分别提高68.95%(P>0.05)、157.24%(P<0.01)、95.45%(P>0.05)、109.40%(P<0.05)。对于米糠,在酶水平为1500IU/kg时,米糠的蛋白质利用率提高了27.94%(P<0.05)。适宜水平的木聚糖酶显着提高了小麦、麦麸的AME值。结果表明,玉米、小麦、麦麸、米糠中每1克总木聚糖的适宜木聚糖酶添加量分别为35.37、27.01、30.21和18.27IU,每1克水溶性木聚糖的适宜木聚糖酶添加量分别为1250、273.56、753.33和937.5IU。3.根据代谢试验确定的木聚糖酶与饲料原料的定量关系,计算出实用饲粮的木聚糖酶适宜添加水平,并通过饲养试验来验证木聚糖酶与饲料原料的定量关系。试验采用二个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以玉米-豆粕型或小麦-豆粕型饲粮为基础饲粮,在每种基础饲粮中添加4个木聚糖水平构成处理试验饲粮,试验共8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结果表明:由试验二确定的玉米和小麦的适宜木聚糖酶水平合理,玉米-豆粕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有提高肉鸡生长性能的趋势,小麦-豆粕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显着提高了肉鸡生长性能。

陈小玲[4]2004年在《酶制剂对不同饲料原料营养价值的互作效应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采用Sibbald代谢能测定方法,进行四个代谢试验,分别研究NSP酶对小麦,玉米,麦麸,豆粕养分利用率的影响。每个代谢试验均采用叁因素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叁个因素为各饲料中叁种主要NSP相应的分解酶。小麦中NSP主要为木聚糖,β-葡聚糖和纤维素,添加的酶种为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豆粕中NSP主要为纤维素,果胶和甘露聚糖,添加的酶种为纤维素酶,果胶酶和甘露聚糖酶;玉米中NSP主要为木聚糖,纤维素和β-葡聚糖,添加的酶种为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β-葡聚糖酶;麦麸中NSP主要为纤维素,木聚糖和β-葡聚糖,添加的酶种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各NSP酶设5个添加水平(木聚糖酶:0,835,3200,5565,6400U/kg;β-葡聚糖酶:0,21,80,139,160U/kg;纤维素酶:0,209,800,1392,1600U/kg;果胶酶:0,313,1200,2087,2400u/kg;甘露聚糖酶:0,522,2000,3478,4000U/kg)。每一个代谢试验选用102只健康的成年艾维茵肉公鸡,随机分为18个处理,其中一个处理采用饥饿法测定内源养分的排泄量。除零水平组设4个重复外,其余各处理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结果显示: (1) 添加NSP酶可以改善饲料养分利用率和能值。在NSP酶组合最适添加水平时,小麦、豆粕、玉米、麦麸饲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真利用率以及能值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小麦加酶分别提高蛋白质和干物质的真利用率为35.56%和8.23%;AME、AME_n、TME、TME_n分别提高21.02%、17.46%、17.98%、23.38%;豆粕加酶分别提高蛋白质和干物质的真利用率为2.63%和4.20%;AME、AME_n、TME、TME_n分别提高17.68%、13.75%、12.55%、13.52%;玉米加酶分别提高干物质的真利用率为4.74%;AME、AME_n、TME、TME_n,分别提高2.28%、4.01%、2.18%、3.88%;麦麸加酶分别提高蛋白质和干物质的真利用率为64.88%和10.60%;提高AME、AME_n、TME、TME_n分别为9.48%、5.34%、8.46%、6.46%。 (2) 各饲料原料养分利用率随NSP单酶制剂添加水平的改变呈二次曲线变化,回归分析表明,不同饲料种类及同一饲料不同考察指标,NSP酶最适组合和添加水平存在差异。如对于小麦TMEn,每kg小麦添加木聚糖酶、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分别为1998U、1422U、112U;对于麦麸TMEn,每kg麦麸添加木聚糖酶、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分别为4596U、1039U、62U;对于玉米TMEn,每kg玉米添加木聚糖酶、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分别为3850U、748U、44U;对于豆粕TMEn,每kg豆粕添加纤维素酶、果胶酶、甘露聚糖酶分别为171U、2189U、3778U。 (3) 酶制剂的营养价值随饲料种类与酶的添加水平变化呈动态关系。对小麦、麦麸、豆粕和玉米饲料,在相应的单酶最适组合和添加水平条件下,酶的表观能值分别为1946.90 MJ/T、689.78 MJ/T、1491.79 MJ/T、291.76MJ/T。当酶添加水平和组合发生改变时,酶的表观能值发生改变。 本试验表明,添加NSP酶能不同程度地改善饲料养分利用率和能值,其作用效果取决于NSP酶的添加水平和种类,各饲料原料养分利用率随NSP单酶制剂添加水平的改变呈二次曲线变化。饲料种类不同,考察指标不同,所需NSP酶的添加量和种类也不同。酶制剂的营养价值随饲料种类与酶的添加水平变化呈动态变化,饲料种类及酶的添加水平不同,酶的表观能值就不同。

石凌霄[5]2010年在《复合酶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胫骨质量及养分利用率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通过两个试验研究了在低营养水平的玉米-豆粕-杂粕型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不同周龄的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壳质量,血液生化指标,胫骨质量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一、饲粮营养水平和复合酶制剂对30~40周龄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胫骨质量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6个处理,分别是处理1组为ME11.53MJ/kg、CP 16.54%、Ca 3.55%、NPP 0.36%的基础饲粮(正对照组);处理2为在处理1基础上降低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11.32 MJ/kg和16.39%);处理3在处理1基础上降低钙和有效磷水平(1-5周分别为3.45%和0.24%,6~10周分别为3.38%和0.19%);处理4为在处理1基础上降低能量、蛋白、钙和有效磷水平(能量蛋白水平同处理2;钙和有效磷水平同处理3);处理5和6在处理4基础上分别添加60g或100g/ton复合酶制剂(木聚糖酶:22,000VISCO U/g;β-葡聚糖酶:2,000AGL U/g;植酸酶:10,000FTU/g)。将2160只30周龄罗曼粉壳产蛋鸡(产蛋率为95%),随机分到以上6个处理中,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试验期10周。结果表明:与正对照组相比,降低钙磷水平显着(P<0.05)降低了蛋鸡采食量(130.3 g vs 127.6 g);降低能量蛋白水平有提高了蛋鸡的采食量趋势(130.3 g vs 132.1 g);同时降低能量蛋白和钙磷水平对蛋鸡采食量无显着影响。降低蛋白能量、钙磷水平或者同时降低蛋白能量和该磷水平均对蛋鸡产蛋率、平均蛋重、料蛋比无显着(P>0.05)影响。降低钙磷水平显着(P<0.05)提高了破蛋率,减少了胫骨灰分含量;降低蛋白能量、钙磷水平或者同时降低蛋白能量和该磷水平均对蛋壳强度、厚度和胫骨钙磷含量无显着影响。正对照、同时降低能量蛋白和该磷水平组和添加复合酶制剂组的蛋鸡产蛋率、料蛋比、蛋壳强度和厚度及胫骨灰分、钙磷含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表明,降低钙磷水平降低了蛋鸡采食量,降低能量蛋白水平提高蛋鸡采食量。降低能量蛋白、降低钙磷水平和同时降低能量蛋白和钙磷均未对蛋鸡产蛋率、蛋重、蛋壳厚度和强度产生显着影响;添加复合酶制剂也未改善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这可能是因为采食量提高(130g左右)使产蛋鸡摄入营养物质满足了其生产需要。试验二、不含无机磷的低营养水平饲粮和复合酶制剂对56~76周龄产蛋鸡生产性能和饲粮养分利用率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6个处理,分别是处理1为正常营养水平饲粮(正对照),处理2为降低代谢能、粗蛋白、钙、有效磷的低营养水平饲粮(负对照),处理3-5分别在处理2基础上添加50g/ton、75g/ton、100g/ton复合酶制剂(组成和活性单位同试验一)。将540只56周龄罗曼粉壳产蛋鸡(产蛋率为88%),随机分到以上5个处理组中,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试验期20周。于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选2只健康蛋鸡采用指示剂法进行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与正对照组相比,降低营养水平处理组蛋鸡产蛋率从试验第9-12周显着降低,添加复合酶制剂后,蛋鸡产蛋率达到正对照组水平(P>0.05);降低营养水平处理组蛋鸡采食量从试验第5-8周降低,添加复合酶制剂提高了蛋鸡的采食量;降低营养水平组蛋鸡的料重比从试验第9-12周开始开始升高,但与其他处理未达显着差异(P>0.05)。与正对照组相比,降低营养水平显着增加了(P<0.05)蛋鸡全期的死亡率,添加酶制剂后死亡率显着降低(P<0.05),与正对照组无显着差异。各处理组蛋鸡的破蛋率、脏蛋率、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胫骨灰分、灰分中磷含量差异均不显着(P>0.05)。与正对照组相比,降低营养水平减少了试验第20周蛋鸡胫骨中钙的含量,添加复合酶后有增加的趋势;但各处理组间无显着差异。试验第20周各处理组蛋鸡间血钙、血磷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各处理组饲粮能量表观消化率、钙、磷和氮的利用率均无显着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降低营养水平降低了饲粮总能的表观利用率和钙、磷、氮的利用率;添加复合酶制剂后,增加了总能的利用率。添加复合酶各处理组蛋鸡以上生产性能、血液生化、骨骼质量和养分消化率指标均无显着差异。综合试验一和试验二结果:说明在本研究中,采食量、营养水平降低程度、蛋鸡周龄是影响复合酶制剂应用在产蛋鸡低营养水平饲粮中的关键因素;各添加剂量对生产性能效果都较优,从经济效益上来比较50g剂量较优。

刘长忠[6]2007年在《日粮纤维水平对生长鹅营养效应和NSP酶在日粮中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研究日粮纤维水平对生长鹅营养效应,探索日粮纤维和NSP酶在鹅日粮应用基础研究中的未知领域,本研究采用新的试验方法和新的试验手段,从新角度进行了系列研究。1日粮纤维水平与NSP酶对生长鹅生长性能及其相关效应的影响目的:研究日粮纤维水平和高纤维基础日粮添加NSP酶对生长鹅生产性能、消化器官发育、小肠粘膜形态、胰腺及小肠食糜消化酶酶活、盲肠微生物数量、小肠食糜相对粘度(CRV)、代谢激素水平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在日粮等能量等蛋白水平下,以砻糠和玉米秸秆为主要纤维源,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日粮粗纤维分为3.00%、5.00%、7.00%、9.00%和11.00%5个水平,并在CF11.00%的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20%和0.40%的NSP酶,共组成7个日粮处理;选择29日龄、体重相近、公母各半、体质健壮的二元杂交(朗德鹅×豁眼鹅)鹅700只,随机均分为7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随机对应日粮处理,进行28天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从每个重复中随机抽取3只鹅(每个处理共15只鹅)进行屠宰试验和采集分析样本,测定相应指标。结果:(1)随着日粮纤维水平升高,生长鹅平均日采食量(ADFI)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饲料转化效率(FCR)和平均日增重(ADG)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CF5%组与CF7%组生长鹅生产性能最佳,与CF11%组相比,CF5%组和CF7%组平均日增重(ADG)分别提高了22.60%与24.25%(p<0.05),饲料转化效率(FCR)分别改善了22.65%与21.74%(p<0.05)。加NSP酶后,饲料转化效率(FCR)和平均日增重(ADG)均呈显着上升趋势(p<0.05);NSP酶对平均曰增重(ADG)提高幅度为14.82%~19.69%(p<0.05),对饲料转化效率(FCR)提高幅度为13.27%~19.93%(p<0.05);平均日采食量(ADFI)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2)随着日粮纤维水平升高,腹脂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CF5%组腹脂率最高,与CF11%组相比,升高了31.69%(p<0.05);屠宰率、半全净堂率、全净堂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均差异不显着(p>0.05)。加NSP酶后,腹脂率显着增加(p<0.05),NSP酶对腹脂率上升幅度为15.30%~25.14%(p<0.05);屠宰率、半全净堂率、全净堂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均差异不显着(p>0.05)。(3)随着日粮纤维水平升高,血糖(GLU)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CF5%组血糖(GLU)最高,与CF11%组相比升高了13.93%(p<0.05);碱性磷酸酶(ALP)呈上升趋势(p<0.05),CF3%组碱性磷酸酶(ALP)最低,与CF11%组相比下降了23.23%(p<0.05);尿酸(UA)和谷丙转氨酶(ALT)、甘油叁酯(TG)、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和谷草转氨酶(AST)均差异不显着(p>0.05)。加NSP酶后,血糖(GLU)和总蛋白(TP)均呈上升趋势(p<0.05),NSP酶对血糖(GLU)提高幅度为14.36%~19.26%,对总蛋白(TP)提高幅度为5.20%~8.44%(p<0.05);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和谷丙转氨酶(ALT)、尿酸(UA)、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均差异不显着(p>0.05)。(4)随着日粮纤维水平升高,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CF7%组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最高,与CF11%组相比分别升高了40.00%和46.56%(p<0.05);胰高血糖素(Glu)、胰岛素(INS)、促甲状腺素(TSH)、叁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均差异不显着(p>0.05)。加NSP酶后,叁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均呈上升趋势(p<0.05),NSP酶对叁碘甲状腺原氨酸(T3)提高幅度为15.00%~16.47%,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提高幅度为20.29%~23.15%(p<0.05);胰岛素(INS)、促甲状腺素(TSH)、生长激素(GH)、胰高血糖素(Glu)和甲状腺素(T4)均差异不显着(p>0.05)。(5)随着日粮纤维水平升高,肌胃相对重(MRW)、腺胃相对重(GRW)、十二指肠相对重(DRW)和空肠相对重(JRW)均呈上升趋势(p<0.05),胰腺相对重(PRW)和回肠相对重(IRW)、盲肠相对重(CRW)均差异不显着(p>0.05)。加NSP酶后,肌胃相对重(MRW)、腺胃相对重(GRW)和空肠相对重(JRW)均呈下降趋势(p<0.05),NSP酶对肌胃相对重(MRW)下降幅度为8.37%~9.83%(p<0.05),对腺胃相对重(GRW)下降幅度为13.46%~17.31%(p<0.05),对空肠相对重(JRW)下降幅度为7.56%~8.72%(p<0.05);胰腺相对重(PRW)、十二指肠相对重(DRW)、回肠相对重(IRW)和盲肠相对重(CRW)均差异不显着(p>0.05)。(6)随着日粮纤维水平升高,十二指肠绒毛高度(DVH)、回肠绒毛高度(IVH)、空肠固有膜厚度(JMT)、回肠固有膜厚度(IMT)、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DCR)、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JCR)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ICR)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CF5%组最高,与CF11%组相比分别升高了12.22%、14.05%、24.83%、20.22%、44.55%、53.13%和46.99%(p<0.05);十二指肠隐窝深度(DCD)、空肠隐窝深度(JCD)和回肠隐窝深度(ICD)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0.05),CF5%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DCD)和空肠隐窝深度(JCD)最低,与CF11%组相比分别降低了23.83%和27.71%(p<0.05),CF7%组回肠隐窝深度(ICD)最低,与CF11%组相比降低了24.64%(p<0.05);空肠绒毛高度(JVH)和十二指肠固有膜厚度(DMT)均差异不显着(p>0.05)。加NSP酶后,十二指肠隐窝深度(DCD)、空肠隐窝深度(JCD)和回肠隐窝深度(ICD)均呈降低趋势(p<0.05),NSP酶的降低幅度分别为17.55%~17.84%、17.71%~17.94%和16.57%~16.85%(p<0.05);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DCR)、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ICR)、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JCR)、空肠固有膜厚度(JMT)和回肠固有膜厚度(IMT)均呈上升趋势(p<0.05),NSP酶的上升幅度分别为30.94%~32.96%、25.50%~27.22%、30.97%~32.96%、22.24%~24.40%和16.72%~17.99%(p<0.05);十二指肠绒毛高度(DVH)、空肠绒毛高度(JVH)、回肠绒毛高度(IVH)和十二指肠固有膜厚度(DMT)均差异不显着(p>0.05)。(7)随着日粮纤维水平升高,十二指肠总蛋白水解酶、十二指肠α-淀粉酶、空肠总蛋白水解酶、空肠α-淀粉酶、空肠脂肪酶和回肠α-淀粉酶活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CF7%组空肠α-淀粉酶活最高,与CF11%组相比提高了33.98%;CF5%组十二指肠总蛋白水解酶、十二指肠α-淀粉酶、空肠总蛋白水解酶、空肠脂肪酶和回肠α-淀粉酶活最高,与CF11%组相比分别提高了28.72%、34.71%、44.24%、59.44%、50.35%;胰腺总蛋白水解酶、胰腺α-淀粉酶、胰腺脂肪酶、十二指肠脂肪酶、回肠总蛋白水解酶和回肠脂肪酶活均差异不显着(p>0.05)。加NSP酶后,十二指肠总蛋白水解酶,十二指肠α-淀粉酶,空肠α-淀粉酶和回肠α-淀粉酶活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NSP酶的提高幅度分别为21.57%~23.49%、22.67%~23.29%、24.15%~27.71%和39.50%~40.37%(p<0.05);胰腺总蛋白水解酶、胰腺α-淀粉酶、胰腺脂肪酶、十二指肠脂肪酶、空肠总蛋白水解酶、空肠脂肪酶、回肠脂肪酶和回肠总蛋白水解酶活均差异不显着(p>0.05)。(8)随着日粮纤维水平升高,大肠杆菌呈上升趋势(p<0.05);CF3%组大肠杆菌最低,与CF11%组相比降低了4.99%;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均差异不显着(p>0.05)。加NSP酶后,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9)随着日粮纤维水平升高,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食糜相对粘度(CRV)均呈上升趋势(p<0.05),CF3%组最低,与CF11%组相比,CF3%组分别降低了11.32%、13.64%和15.95%。加NSP酶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食糜相对粘度(CRV)均呈下降趋势(p<0.05),NSP酶的下降幅度分别为9.43%~10.69%、10.74%~12.81%和14.11%~15.03%(p<0.05)。2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日粮纤维水平对生长鹅内源氨基酸排泄量和氨基酸真消化率的影响目的: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日粮粗纤维水平对内源氨基酸排泄量和氨基酸真消化率的影响。方法:用砻糠和玉米秸秆调节日粮粗纤维水平,分别为3%、5%、7%、9%和11%,并以等能量等蛋白质、相同日粮组成为原则配制日粮,另设一个无氮日粮(NFD)以测内源氨基酸模式,共6个日粮处理;选择42日龄、体质健壮的二元杂交(朗德鹅×豁眼鹅)公鹅30只,随机均分为6组,每组5只,即5个重复,随机对应日粮处理,进行代谢试验,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测定内源氨基酸排泄量,用真代谢能法测定氨基酸消化率。结果:粗纤维水平在3%~7%范围内随粗纤维水平增加,鹅内源氨基酸排泄量呈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氨基酸真消化率较高且较稳定(p>0.05);粗纤维在7%~11%范围内随着粗纤维水平增加,内源氨基酸排泄量极显着升高(p<0.01),氨基酸真消化率极显着降低(p<0.01);内源氨基酸排泄量指标,CF11组(最高)比CF3组(最低)升高了92.13%(p<0.01);氨基酸真消化率指标,CF11组(最低)比CF5组(最高)降低了39.88%(p<0.01)。3日粮纤维水平和NSP酶对生长鹅养分真消化率及能量当量关系的研究目的:研究NSP酶和日粮粗纤维水平对粗蛋白、粗脂肪、淀粉、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真消化率和日粮真代谢能的影响,并考察日粮粗纤维和NSP酶的真代谢能当量关系。方法:本试验采用U_8(8~2)拟水平二次均匀设计,将生长鹅目粮粗纤维水平分为:3.00%、5.67%、8.33%、11.00%4个水平,NSP酶添加量分为:0、0.133%、0.267%、0.400%4个水平,两因素组成8个日粮处理;选择42日龄、体质健壮的二元杂交(朗德鹅×豁眼鹅)公鹅45只,随机均分为9组,每组5只,即5个重复,其中1组用于内源养分和能量测定,其它8组随机对应8个日粮处理,进行代谢试验,用真代谢能法测定日粮养分真消化率和真代谢能。结果:日粮纤维水平在3.00%~11.00%范围内,各养分真消化率呈二次曲线规律,均存在极大值;各养分真消化率达极大值的日粮粗纤维水平在3.88%~5.07%范围内;NSP酶在0~0.40%范围内,各养分真消化率呈二次曲线规律,均存在极大值;当日粮粗纤维为3%时,各养分真消化率达极大值的NSP酶水平在0.30%~0.35%范围内,而且最佳NSP酶水平随日粮粗纤维水平升高而上升;日粮粗纤维的能量当量为-17.45MJ/kg~9.09 MJ/kg;NSP酶的能量当量为152.50 MJ/kg~338.46 MJ/kg。4日粮纤维水平和NSP酶对生长鹅日粮养分体外消化性能的影响目的:在不受肠道等其它因素干扰的条件下,研究日粮纤维水平和NSP酶对还原糖生成量、CP、CF、EE、ASH、DM和氨基酸的体外消化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在日粮等能量等蛋白水平下,以砻糠和玉米秸秆为主要纤维源,将日粮粗纤维分为3.00%、5.00%、7.00%、9.00%和11.00%5个水平,并在CF11.00%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20%和0.40%NSP酶,共组成7个日粮处理;采用Zyla et al.(1995,1999)的方法进行体外消化试验。结果:日粮粗纤维水平增加,不仅降低了CF本身体外消化率,还使酶解液中还原糖量显着减少(p<0.05),显着降低了日粮CP、EE、ASH和DM体外消化率(p<0.05),也显着降低了各种氨基酸体外消化率(p<0.05),而且粗纤维水平越高体外消化率降低越明显。加NSP酶后,提高了CF体外消化率,使酶解液中还原糖量显着升高(p<0.05),显着提高了日粮CP、ASH和DM体外消化率(p<0.05),也显着提高了亮氨酸和谷氨酸体外消化率(p<0.05),对其它氨基酸和EE也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5 NSP酶和日粮纤维在生长鹅日粮中的配比优化研究目的:为确定NSP酶和日粮粗纤维在生长鹅日粮中最佳配比,旨在提高平均日增重(ADG)、饲料转化率(FCR)和养鹅经济效益。方法:以砻糠和玉米秸秆为主要纤维源,在日粮等能量等蛋白的前提下,将粗纤维水平分为3.00%、4.17%、7.00%、9.83%、11.00%5个水平,将NSP酶添加量分为0、0.059%、0.200%、0.341%、0.400%5个水平,采用2因子5水平的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组成16个处理;选择800只29日龄、体质健壮的二元杂交(朗德鹅×豁眼鹅)鹅,随机地平均分为16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随机对应日粮处理,进行为期28天的饲养试验。结果:分别建立了NSP酶和日粮粗纤维对饲料转化率(FCR)、平均日增重(ADG)的关系数学模型;最后确定了NSP酶和日粮粗纤维在生长鹅日粮中最佳配比为:当NSP酶添加量为0.347%和日粮粗纤维水平为5.68%时,饲料转化率(FCR)最低,为3.21;当日粮粗纤维水平为6.16%和NSP酶添加量为0.300%时,平均日增重(ADG)最高,为54.29g。

赵华[7]2002年在《复合酶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养分利用率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为研究不同复合酶制剂对采食玉米-豆粕-副产物日粮肉鸡生产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将630只1日龄健康艾维茵公雏随机分成7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其中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日粮,另外6个处理组B、C、D、E、F、G组为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75%编号为RD_1…RD_6的商品复合酶制剂,测定酶制剂添加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并在42日龄从每个处理中抽取6只鸡进行屠宰试验。其中G组主要含淀粉酶和蛋白酶为主的消化酶,而B、C、D、E、F组为含非淀粉多糖酶(NSP酶)的多酶复合物,各单酶配伍和酶活不同。并在27日龄时用42只鸡进行代谢试验,测定酶制剂对饲料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3周平均增重除B组外,其余加酶组与对照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1.34%-4.21%),其中G组效果最好,达到了显着水准(P<0.05)。饲料转化率(FCR)各组间虽无显着差异,但加酶组有改善的趋势,每千克增重耗料降低2.78-3.98%。4-6周平均体增重以D组和E组最好,比对照组分别提高6.12%和5.66%(P<0.05)。FCR以D组、E组和B组较好,比对照分别降低了5.63%、5.42%、5.17%(P<0.05)。从全期看,加酶组增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以E组和D组最好,比对照分别提高了4.39%和4.24%(P<0.05)。FCR以D组和E组最好,分别较对照降低了4.69%、4.55%(P<0.05)。对照组和各加酶处理组间在屠宰率(Carcass Weight % of BW),腹脂率(Abdominal fat % of Carcass);胸肌率(Breast weight % of Carcass)均无显着差异(P>0.05)。各加酶组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肉鸡的腿肌率,其中D组较对照组提高了11.34%,差异达到了显着水平(P<0.05)。42日龄鸡只体重的均匀度,除C组外,其余各组都较对照组好,其中F组最好,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除B组外,其余各加酶组与对照组相比,饲粮的AME都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N利用率(NPU)也是除B组外,其余各加酶组都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组,N利用率以F组、E组和D组较好,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7.18%、6.66%和5.72%(P>0.05)。

许毅[8]2004年在《果胶酶对肉鸡玉米豆粕型日粮养分利用率的影响》文中指出本研究采用动物体内外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体外试验测定豆粕中的果胶含量,进行体外酶解试验;选用肉仔鸡作为试验动物,对果胶酶不同添加水平对玉米豆粕日粮中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进行动物体内评定。 体外试验测定了豆粕中果胶及半乳糖醛酸的含量;根据两种酶活单位定义标定了果胶酶的酶活;比较了两种酶活单位定义条件下,不同果胶酶水平对豆粕干物质消化率、还原糖释放量及黏度的影响,确定了体外条件下单位豆粕所需的果胶酶水平,为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果胶酶的添加量提供了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豆粕中果胶的含量约为10.45%,半乳糖醛酸的含量约为7.64%;果胶酶在两种酶活单位定义条件下酶活分别为12781.25U和1234.38U,果胶酶在动物消化道内环境条件下(pH 2.6-6.4,40℃)能保持约80%的活力;果胶酶能提高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和还原糖的释放量,但对黏度无明显的影响;在pH4.2,40℃条件下对豆粕进行酶解,果胶酶的最适添加量为4.6-6.2U/g豆粕。 动物试验选用840羽0日龄的从肉仔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考察果胶酶添加水平对肉鸡生产性能和消化机能的影响。试验组1、2、3、4、5、6组前期果胶酶添加水平分别为0.001%,0.005%,0.025%,0.125%,0.2%,0.275%,后期添加量为0.0008%,0.004%,0.02%,0.1%,0.16%,0.22%。结果表明:(1)添加果胶酶有改善肉鸡生产性能的趋势,全期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显着提高了前期生产性能(p<0.05),而后期不显着。生产性能的提高并不随果胶酶的添加水平线性增加,就全期而言添加0.025%果胶酶组生产性能最佳。(2)果胶酶显着提高了干物质、粗纤维和粗蛋白的消化率(p<0.05),对能量、粗灰份利用率有改善的趋势,对粗脂肪的利用率无明显影响,对钙、磷利用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3)果胶酶的水平除对空肠淀粉酶的无显着影响外,十二指肠淀粉酶、总蛋白水解酶,空肠总蛋白水解酶均呈先显着提高(p<0.05),然后降低的趋势。(4)果胶酶显着降低了十二指肠和空肠食糜的黏度(p<0.05),而对回肠食糜的黏度无显着影响。

任美琦[9]2010年在《非淀粉多糖酶的筛选及其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肠道发育的影响》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在肉鸭小麦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研究其对肉鸭生长性能、免疫机能和肠道发育的影响,并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最适的肉鸭专用非淀粉多糖酶。试验一主要研究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鸭后期养分利用率和养分有效改进值的影响,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肉鸭非淀粉多糖酶的初步筛选。选取24只30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分别饲喂在小麦中分别添加含纤维素酶、复合酶酶1和复合酶2(100g/t)的日粮,试验期9天,研究不同酶制剂对肉鸭养分利用率和代谢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复合酶2显着提高了粗蛋白、能量和粗纤维的表观利用率以及表观代谢能值8.33%、6.23%、3.19%和0.62MJ/kg(P<0.05),且极显着的提高了脂肪的利用率,达到17.25%(P<0.01)。复合酶1和单一纤维素酶能改善营养物质利用,但差异不显着(P<0.05)。与对照组相比,复合酶2组每千克日粮表观代谢能和粗蛋白ENIV值为分别为0.62MJ和0.77%,相当于每克酶制剂提供的表观代谢能合粗蛋白ENIV值为6.2MJ和7.7%。试验二主要研究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鸭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发育指数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36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肉鸭,分别饲喂小麦基础日粮、小麦日粮+复合酶1和小麦日粮+复合酶2,试验分1-14d和15-42d两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复合酶的添加对肉鸭日增重无显着影响。1-14d复合酶1和2组肉鸭采食量较对照组下降1.32%和0.36%(P>0.05),复合酶1组较复合酶2组下降0.94%(P>0.05),各组间料肉比差异不显着(P>0.05):15-42d复合酶2组采食量较对照组和复合酶1组显着下降15.22%和10.63%(P<0.05),料肉比显着下降5.19%和2.67%(P<0.05);1-42d复合酶2组采食量较对照组显着下降5.78%(P<0.05),料肉比显着下降4.20%。(2)复合酶添加对内鸭免疫器官发育无显着影响,42d复合酶2组肉鸭胸腺重量较对照组和复合酶1组显着下降(P<0.05)。(3)复合酶对肉鸭GOT、GPT、碱性磷酸酶、T3、T4、INS和GH无显着影响。14d复合酶1组的尿酸含量较对照组和复合酶2组显着下降14.46%和18.68%(P<0.05),而42d时较两组显着增加(P<0.05)。42d时复合酶2组较对照组尿酸含量无显着差异,但具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42d时,复合酶1和2组的尿素氮含量显着下降30.5%和26.7%。试验叁主要研究NSP酶制剂对肉鸭肠道发育及内源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处理同试验二,研究不同酶制剂对肉鸭内源消化酶、粘膜二糖酶、肠道相对重量和相对长度以及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形态结构的影响,为酶制剂的进一步筛选提供理论数据。试验结果表明:(1)NSP的添加对肉鸭胰腺淀粉酶,胰腺和腺胃蛋白酶无显着影响。同对照组相比,14d和42d复合酶2组各种酶活具有上升趋势(P>0.05),复合酶1组胰腺淀粉酶和腺胃蛋白酶具有下降趋势(P>0.05),胰腺蛋白酶具有上升趋势(P>0.05);14d复合酶1和2组十二指肠淀粉酶活性显着下降79.73%,65.66%(P<0.05),复合酶2组十二指肠总蛋白酶活性显着下降42.09%(P<0.05),同复合酶1组比无显着差异,但下降了23.27%(P>0.05),复合酶1组较对照组下降24.43%(P>0.05),差异不显着。NsP酶对肉鸭42d十二指肠和空肠淀粉酶、总蛋白酶活性无显着影响。(2)14d时复合酶1和2组十二指肠二糖酶活性较对照组上升了43.79%,43.88%(P>0.05),复合酶2组较1组空肠二糖酶活性有明显的上升趋势(P>0.05)。42d时复合酶2组十二指肠和空肠二糖酶活性较对照组下降了29.61%,28.18%(P>0.05),复合酶1组十二指肠二糖酶活性下降了9.76%(P>0.05),空肠二糖酶活性上升了10.67%(P>0.05)。(3)NSP酶的添加对肉鸭肠道、14d腺胃和胰腺的相对重量无显着影响。同对照组相比,42d复合酶1和2组腺胃的相对重量显着下降11.32%,11.79%(P<0.05)。复合酶2组肉鸭胰腺相对重量较对照组具有下降趋势(P>0.05),但较复合酶1组显着下降7.6%(P<0.05)。NsP酶对肉鸭各肠道的相对长度无显着影响。(4)酶的添加显着改善十二指肠绒毛形态,14d时复合酶1组的绒毛相对长度较对照组和复合酶2组显着增长16.27%和15.33%(P<0.05),复合酶2组同对照组无显着差异,复合酶2组隐窝深度较对照组和复合酶1组显着下降14.32%和21.42%(P<0.05),42d时复合酶1和2组V/C值显着提高35.51%,22.61%(P<0.05),两酶组之间无显着差异,复合酶l显着提高14d和42d十二指肠肌层厚度(P<0.05),且同复合酶2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因而复合酶的添加有效促进了十二指肠绒毛的发育。14d时复合酶1和2组空肠隐窝深度较对照组显着下降26.97%和21.94%(P<0.05),42d时复合酶2组绒毛长度较对照组提高19.29%(P<0.05)。复合酶的添加有效改善14dV/C值,复合酶1和2组分别提高了47.30%和38.89%(P<0.05).对42dV/C值无显着影响,且两复合酶组间无显着差异。结果表明,复合酶的添加有效改善空肠前期发育,而对后期生长无显着影响。综上结果表明,非淀粉多糖酶可提高小麦日粮养分利用率,并可降低料肉比,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改善肠道消化机能,促进小肠的生长发育,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保证动物的健康生长。

习海波[10]2005年在《复合酶制剂在肉鸡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试验目的在于确定复合酶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各种消化代谢参数的影响,确定酶制剂的适宜添加量。630 只体重接近、发育正常的7 日龄萨索肉鸡随机分为7 个处理,每处理6 个重复,每重复15 只。其中正对照组(A 组)饲喂正常能量日粮,其余各组日粮代谢能均较A 组低0.42MJ;B 组为对照组,C、D、E、F 四组分别在B 组日粮基础上添加0.012%、0.015%、0.018%、0.021%溢多利浓缩微丸酶,G 组在B 组日粮基础上添加0.20%(试验前期)和0.15%(试验后期)的八宝威复合酶制剂(美国建明公司)。每阶段始末对鸡只和饲料进行称重,计算肉鸡生产性能。于第16 日龄和30 日龄时进行代谢试验,并在第21和35 日龄时每重复取一只鸡进行屠宰,心脏采血并分离血清以备测定血糖和尿素氮,取小肠食糜分离上清夜,测定小肠内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肉鸡日粮中添加0.015%溢多利浓缩微丸酶可显着提高肉鸡采食量、日增重和49 日龄出栏重(P<0.05),高能日粮可改善肉鸡料肉比(P<0.05)。日粮中添加酶制剂不影响肉鸡饲料利用率和能量转化为体增重的效率,添加0.015%溢多利浓缩微丸酶可显着提高蛋白质转化为体增重的效率(P<0.05)。日粮中添加溢多利浓缩微丸酶可显着或极显着提高肉鸡小肠淀粉酶活性,趋于提高21 日龄肉鸡小肠蛋白酶活性,添加0.018%溢多利浓缩微丸酶显着提高35 日龄肉鸡小肠蛋白酶活性(P<0.05)。日粮中添加溢多利浓缩微丸酶不影响肉鸡血糖浓度和21 日龄肉鸡血清尿素氮浓度,添加0.018%溢多利浓缩微丸酶显着提高35 日龄肉鸡血清尿素氮浓度(P<0.05);低能日粮可增加血糖和血清尿素氮浓度。日粮中添加酶制剂趋于提高肉鸡成活率,降低粪便含水率。

参考文献:

[1]. 酶制剂对不同种类和来源饲料养分利用率影响的研究[D]. 张立秀. 四川农业大学. 2002

[2]. 纤维分解酶和植酸酶对不同种类和来源饲料养分利用率的影响[C]. 张立秀, 张克英, 陈代文.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

[3]. 木聚糖酶与不同能量饲料定量关系的研究[D]. 谭权. 四川农业大学. 2007

[4]. 酶制剂对不同饲料原料营养价值的互作效应模型研究[D]. 陈小玲. 四川农业大学. 2004

[5]. 复合酶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胫骨质量及养分利用率影响的研究[D]. 石凌霄. 四川农业大学. 2010

[6]. 日粮纤维水平对生长鹅营养效应和NSP酶在日粮中应用的研究[D]. 刘长忠. 华中农业大学. 2007

[7]. 复合酶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养分利用率影响的研究[D]. 赵华. 四川农业大学. 2002

[8]. 果胶酶对肉鸡玉米豆粕型日粮养分利用率的影响[D]. 许毅. 南京农业大学. 2004

[9]. 非淀粉多糖酶的筛选及其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肠道发育的影响[D]. 任美琦. 南京农业大学. 2010

[10]. 复合酶制剂在肉鸡中的应用[D]. 习海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酶制剂对不同种类和来源饲料养分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