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深化、信贷配置扭曲与经济效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贷论文,效率论文,金融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金融深化与经济效率背离
本文分析金融深化对经济效率的影响,而不是对整个经济增长的影响。
金融变量影响经济增长是通过投资数量的变化或投资质量的变化来实现的。我国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增长驱动,从图1可看出,经济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趋于同步变化。从图2看,我国的经济效率不是很高,从1981-1993年一直徘徊在0.55左右,1994年达到高峰0.71。但是从1995年后经济效率一直在下降,1999年只有0.08。在改革过程中,我国金融不断深化,但经济效率并没有明显改善。而根据经典文献,发展中国家随着金融不断深化,经济效率会逐渐提高。为何我国的金融深化与经济效率相背离?我国的经验现象与经典理论为什么不一致?本文就是考察我国的金融深化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旨在阐明,由于政府对国有经济的保护和倾斜,使得银行将更多的信贷资金贷给低效的国有经济部门,银行体系对资金的不合理配置降低了经济效率。
图1 中国经济增长和投资
来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网站。
图2 经济效率
来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网站。
二、金融深化与银行主导
我们用/GDP来度量金融深化。麦金农(Mckinnon,1991)使用这一指标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金融发达程度方面的差距,分析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过程。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深化过程中,/GDP会不断上升。改革开放后,我国金融不断深化,/GDP上升很快,如图3。
随着我国金融不断深化,银行、证券、保险等得到了很快的发展。金融资产总额(包括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存贷款、债券、股票、保险费等)对GDP的比率从1980年的1.07上升到1999年的3.20。但在金融深化过程中,有个显著的特征是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如果我们要分析金融深化对经济效率的影响,那么应该主要分析银行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下面我们从金融资产结构、社会储蓄结构、企业投资资金来源渠道三方面来论证金融体系中银行的主导地位以及银行对社会资金配置功能加强。
1、从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可以看出金融机构存贷款是金融资产的主要形式,而存贷业务主要是银行体系的业务。从图4来看,金融机构存贷款占金融资产的80%左右。尽管上个世纪90年代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较快,但金融机构存贷款仍是金融资产的主要形式。截至1999年,股票、债券、保险合计所占金融总资产的比例仅仅达到17.2%。
2、社会储蓄结构显示居民是储蓄主体。随着国民收入分配逐渐向居民部门倾斜,居民储蓄占社会储蓄的比例不断上升。1999年城乡居民的储蓄余额为59621.8亿元,占当年社会存款总余额的54.81%。财政存款、机关团体存款等在资金运用时较为集中,定向性强,银行对这部分存款的支配权很小,而企业存款大部分作为本企业投资的自筹资金之用。居民储蓄是银行动员的分散闲置的资金,是企业外部筹资的重要来源,银行对这部分储蓄具有很强的支配权。从这个意义上讲,银行对社会资金配置功能加强。
图3 金融深化/GDP
来源:刘明志.中国的/GDP(1980-2000):趋势、水平和影响因素,经济研究,2001,(2)。
图4 金融资产结构分析
来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网站。
3、银行信贷是现阶段企业外部融资的最主要来源。企业外部融资中,政府投资比例逐渐变小,银行信贷的比例不断增大,银行配置社会资金的功能加强。1997年全国银行贷款余额8万亿元,累计利用外资合3万亿元人民币,股票融资累计只有4千亿元。
总之,金融深化奠定了银行在金融体系的主导地位,银行配置社会资金的功能加强。要分析金融深化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应主要分析银行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三、资金配置低效率:信贷结构扭曲
/GDP越大,表明在一定的GDP下货币供给量越充足,企业从银行信贷渠道获得的资金也越多,从而银行中介在资金配置方面所起的作用越大。在中国金融深化的过程中,存贷款是主要的金融资产形式,居民储蓄是最大的储蓄主体,银行信贷成为企业外部融资的最主要来源。因此,随着金融深化,资金的使用效率如何,银行中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银行信贷配置有效,将促进整个经济效率;反之,如果银行信贷配置扭曲,将使经济效率低下。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我国银行配置资金的效率较低。按效率由高到低的次序排队,大体上是非国有、集体、国有。但从得到资金的容易程度上讲(由易到难),则次序刚好与前面相反,信贷额度与经济绩效不匹配。为什么银行配置资金效率低?在利率完全市场化下,利率充分反映了资金供求均衡的价格,资金供给和需求能按价格机制自动均衡。在一个完全竞争、有效的资金市场,资金流向高效生产部门,生产达到帕累托最优,因而经济是有效的。在利率管制下,管制利率为Rg,利率被人为压低,小于市场均利衡利率,如图5。市场对资金的需求要大于资金的实际供给,供需之间存在一个缺口SD。图中的资金需求函数D(R)是根据资本边际产出等于资本成本或利润最大化推导而来的。
实际经济中,资金供需所产生的缺口往往要更大。国有企业存在着资金过度需求,这是由于国有企业存在着预算软约束问题。另外,委托代理问题使得国企的资金需求又超出一部分。国家是委托人,企业是代理人,代理人企业的目标函数并不是以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与委托人的目标不完全一致。国有经济有着根深蒂固的开支最大化偏好,扩大投资往往成为企业谋取个人和集体利益的最直接的方式。非国有企业资金需求也很大。一是其本身的资本边际产出要比国企高,在利率管制下成本相对低廉,故非国有企业对资金有着很大的需求。在一个充分有效的金融体系中,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资本的使用成本,生产水平处于最优水平。可以想象得出,相对于管制利率,非国有企业获得的信贷不足,产出水平偏低。二是非国企经营的项目许多属于高收益高风险,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更趋向于贷款。
那么银行是如何配置资金的呢?银行在信贷配置时要考虑收益和风险,在风险和收益中选择一个均衡点。在利率管制下,无论贷款给谁,只要能按期还本付息,收益是差不多的,那么银行考虑更多的是风险。在完全平等的竞争环境中,由于非国有经济的平均收益率较高,他们能按期、足量还本付息的可能性也较大,应该比国有经济得到更多的贷款。但是,由于政府对国有经济的保护和融资倾斜,人为降低了对国有经济贷款的风险,使国有企业得到大部分信贷。据有关统计,国有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例从1979年的78.5%降至1997年的26.5%,而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可以发现,1981-1995年,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信贷资金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信贷资金的比重一直在60%-80%之间。非国有经济创造了6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但获得的银行贷款却不足贷款总额的20%。由此可见,对国有经济的保护必然会导致资金更多地流向国有企业,银行配置资金发生了扭曲,降低了资金运用的效率。
图5
图6 金融深化与经济效率
四、结语
金融不断深化,/GDP增加越快,表明在给定的GDP下,货币供给越充足,由银行配置的信贷资金越多。同时,金融深化过程中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是企业外部资金的主要来源,居民储蓄成为社会总储蓄的主体,金融深化使得银行影响经济效率的主导作用加强。但是,银行信贷配置是扭曲低效的,将更多的资金流向低效的生产部门,从而导致了整个经济效率低下。其传导机制是:金融深化→银行的主导作用加强→但是信贷配置扭曲→经济效率下降。
我们把金融深化曲线(图3)和经济效率曲线(图2)叠加在一起构成图6,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我国的金融深化和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图中d/GDP是将每期的/GDP差分,即,它表明每期/GDP的增加,差分使/GDP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图6显示,经济效率和金融深化基本上呈逆周期,随着金融深化,经济效率反而下降。因此,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金融深化在某一特定阶段未必一定带来经济效率的提高。这一结论暗示我们,在金融深化的过程中,要加快国有银行自身的改革,在明晰产权、调整产权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剥离银行政策性负担,真正实现商业化经营。其次,要加快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社会资金融通效率。最后,涉及金融体系的结构性问题,高度集中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加剧了社会资金配置的低效率,必须着眼于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增强银行业的竞争性,使更多的资金流向高效的生产部门,提高整个经济效率。
标签:银行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金融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信贷业务论文; 银行存款论文; 配置效率论文; 金融体系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