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应用于儿科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98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实验教学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教学模式,对两种教学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教学评价满意度和学生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在儿科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儿科护理技能操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PDCA循环;儿科护理;操作技能;教学
PDCA循环法在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得以推广,旨在培养高素质实用性护理人才[1]。本研究根据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将PDCA循环法引入儿科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1级护理专业中随机抽取9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生,年龄范围为18~23岁,平均为20.5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学生第一学期护理学基础理论期末成绩为(68.3±8.2)分,总评分为(75.3±6.7)分;研究组学生第一学期护理学基础理论期末成绩为(68.2±8.6)分,总评分为(75.4±3.2)分。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专业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护理学基础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训两方面内容,两组学生的任课教师、课时设置及教学环境均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实验教学法,即分为课前预习、课中讲解和演示、分组练习三个环节,研究组在常规实验教学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教学模式,分为计划(P)—执行(D)—检查(C)—修正(A)四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1.2.1计划阶段
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护理人才的教学观念为指导思想,根据教学大纲的相关规定,结合儿科护理操作技能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临床带教老师和正在实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再考虑到我院儿科护理的软、硬件教学条件以及本组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让教师和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儿科护理实践有清晰的认识,学生对实践内容的课堂完成率要达到100%,并在课外对学生进行强化和集训,护理操作考核及格率要达到95%以上。
1.2.2执行阶段
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示教、模仿、个人练习、小组练习、见习和实习,并对这六个环节进行循环管理。首先由教师进行示范教学,通过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的示教操作,对示教进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以备下一阶段学习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学生初步模仿后可进行个人练习,并让学生参照技能考核标准对自己的操作情况进行自检,通过自我评价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自我控制学习进度来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然后进入下一阶段的小组练习,在学生间评价中进一步发现问题,再由临床带教教师安排课间见习,见习儿科护理常用操作的实施过程,对照自身学习情况,找到其中的差距,最后进入实践阶段,完成由学生角色向儿科护士角色的转变。
1.2.3检查阶段
成立质控小组,对教学实施过程的六个环节进行管理,使学生的操作练习、见习、实习的考核均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对学生操作技能流程的考核来检查其护理操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时还应不定期召开座谈会,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以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此循环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
1.2.4修正阶段
根据检查阶段的结果,对实施过程的六个环节进行总结,对于达到预期目标的地方继续巩固,对于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地方应查找原因,提出相应的改正方案,将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列为遗留问题并反映到下一个循环中[3]。同教师对学生的护理操作进行评级,将学生自评、学生之间的评价和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制定下一循环方法,对各阶段及时进行强化培训,直到学生能够完整掌握整个护理操作的过程。
1.3评价标准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教学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教学管理、个人评价进而教师评价3个方面的内容,问卷共发放98份,回收98份,回收有效率为100%;根据教学内容和《常规护理技术》的考核评分标准,对两组学生理论和实训操作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比较两组教学评价满意度和学生考核总成绩。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教学评价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教学评价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教学评价满意度比较[n(%)]
组别教学管理个人评价教师评价
满意 不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 不满意
对照组(n=49)34(69.4)15(30.6)30(61.2)19(38.8)36(73.5)13(26.5)
研究组(n=49)44(89.8) 5(10.2) 38(77.6)11(22.4) 45(91.8) 4(8.2)
P值 <0.05 <0.05 <0.05
2.2两组学生儿科护理技能操作成绩比较
研究组学生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成绩比较(分,±s)
组别 理论考试成绩 操作考试成绩
对照组(n=49)57.2±3.4 73.3±4.5
研究组(n=49)68.5±4.6 84.6±6.2
P值 <0.05 <0.05
3讨论
随着护理实践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提高护理实践教学的管理水平,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广大护理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PDCA循环(也称戴明循环)是一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基本方式,也是护理质量管理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和修正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工作程序较为科学,有助于保证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4]。本研究借助PDCA循环法来对儿科护理实践教学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该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儿科护理技能操作水平和综合素质,值得在教学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雷金美.PDCA循环法在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2(3):157-158.
[2]梁文娟,李树雯.PDCA循环法在静脉输液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2):137-139.
[3]黄利红,毕建红,陈海燕.PDCA循环法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6(9):75-76.
[4]陈筱琳.PDCA循环在儿科护理风险管理质量中的运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5(7):196-198.
论文作者:刘莉 权苑
论文发表刊物:《卫生部公告》2015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0
标签:学生论文; 儿科论文; 操作论文; 评价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教师论文; 《卫生部公告》2015年2期论文;